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平乐陶姓人家是否陶渊明后裔?

平乐陶姓人家是否陶渊明后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飞卿 访问量:545 更新时间:2024/1/7 17:34:54

陶渊明画像

◆◆ ◆

南国一隅隐居千年

撰有自称“不知何许人也”的《五柳先生传》的陶渊明,其身世之后子孙后代记叙不详,引起后世无数士史家好奇并追溯。无独有偶,在平乐县生活着数万陶姓人家,由于移居始祖陶英公以上的世系不清,也成了“不知何许人也”的一族。

虽然,在他们家谱中清晰地记载先祖“陶渊明”的名字,却没有详细的世系序齿。他们独特的生活习惯、语言特点和祭祀习惯、家史资料,似乎与陶渊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附庸,还是巧合?他们来自何方,是否就是晋朝赫赫有名的大诗人陶渊明的后裔,引起了许多知名专家学者的广泛兴趣。

平乐县陶氏家族,人口约2.5万人,大多居住在平乐县南部与贺州市昭平、钟山交界的阳安、青龙、张家、同安、源头等乡镇村屯。陶姓人家大都是一姓独居,有的村屯人口达六七千人,且大都居住在依山傍水之地。

陶村门楼

走进这些陶家村屯,只见民居错落有致,石板街巷,门楼祠堂,古风犹存。家家户户厅堂上的供台,纯一色写着“五柳堂”或“浔阳郡”,并有一副对联为“百门望重书香远,五柳名高世泽长”。

特别是他们讲的一口独特的语言,在南方各地极为少见,当地人称为“土话”或为“百姓话”。这种方言与目前的平乐县城和北部乡镇居民通用的语言——“官语”(西南官话语系)大相径庭。

与两广的粤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湘方言等南方语种均无联系,也与汉藏语系的苗瑶语族(瑶话)及壮、侗语族(壮话)毫不相干。这种方言流传的范围在平乐县只有阳安、青龙、张家、同安的大部分以及源头、二塘、桥亭乡的一部分人使用。在这些地区又以陶、李、莫、翟、宾、欧姓的语言为正宗。

陶村童乐

根据陶氏族谱记载,平乐的陶姓人家是唐朝后期从山东迁至而来。始祖陶英系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后裔,进士出身,唐昭宗时立战功奉命职守青州府,后升兵部侍郎封太尉。

唐天佑2年(公元905年),昭州发生动乱,时任山东青州留守的太尉陶英和李粱率莫、翟、宾等将校远征昭州。大军兵不血刃,平定了动乱。唐天佑4年(公元907年),朝廷变故,朱温易唐为梁。陶英等将士奉命留守昭州。

陶李将士不愿为梁作臣,遂辞官解甲归田,隐居于昭州南部的“莲塘村”(今阳安乡的陶村),成为平乐这个岭南古城的第一代大规模的中原移民。此后,五姓人家相互联姻,世代繁衍。

他们从北方带来的语言也就在南方一隅保留了下来,经与当地语言的相互同化,并经历史演变而形成现在独特的地方语言。

后经有关专家考证,这种方言属我国唐宋朝时北方方言的华北、东北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只不过是由于先祖们南迁隐居平乐后,使它也远离了外界,而“不知魏晋,更不知有汉”罢了。

陶村古门

同时,考察陶氏家风的特征也另有一番情趣。平乐县陶氏家族从始祖英公起,至今序齿分明、辈分不乱。论及排辈,少辈必尊长辈。觞酒敬茶,皆有先后次序,自成礼俗。村民秉承前人遗风,淡泊名利,勤耕作,守本份,在这南国一隅,生息繁衍,自得其乐。并特别酷爱桃、柳树,把这两种树当作本姓的标志。

“游子千里,不改乡音;立舍居家,不忘桃柳”,是村民们的千古遗训。更有趣的是,许多陶姓人家并不知道自己是陶渊明后裔,但相互口头询问对方姓氏时,常常不称自己为陶姓,而说是“五柳”。

斗转星移,世事沧桑。当年陶英率军南征隐居平乐,一千多年过去了,陶氏后裔生机勃勃,人丁兴旺,枝繁叶茂。目前,人口达十余万人,散落在八桂大地和湘、粤、港、澳、台以及海外。

陶村小学老校门

千年家谱世系残缺 千里寻亲网上求证

在平乐的陶姓人家私存的“族谱”序言中,基本上都记载始祖陶英,祖籍山东。位于平乐县张家镇的乐加村乐山南麓,于清朝雍正六年所立,由陶英公第32世嫡孙、时任甲午科武举陶钲等人撰写的陶英墓的“墓后碑正碑文”记载:“公讳英字世民,江州人也,乃澎泽令渊明,讳潜之后,唐昭宗朝有平贼,公奉命守青州,累官太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宋朝建隆四年(公元963年),由时任朝廷奉直大夫的陶英公第四世嫡孙陶潜撰写的《宗谱序》记载:“我南郊之有陶姓,自我曾太父英公始。曾太父系山东人,其先人江西人也,浔阳嫡派,世居密州。”陶潜生于后唐天成元年(明宗号,丙戌年,公元926年),曾太父陶英逝世时(公元931年),潜已五岁。从这些序言里记述始祖陶英的籍贯和生平,确认平乐陶氏家族为陶渊明的后裔当属无疑了。

陶村古韵

然而,在所有平乐陶姓人家目前存的族谱中,有关始祖陶英公以上至陶渊明段各代世系均无详细记载。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据平乐陶氏族谱序言称,因年代久远,家谱多次毁于兵乱或火灾,后人只能根据墓碑文进行重修。因此,平乐陶姓人家的族谱,只能从始祖陶英公开始,世系排列也从此开始。

这一族谱上的残缺,成为向来以先祖为荣的平乐陶姓后裔们的千年之痛。

近年来,和全国各地的各姓氏人家一样,平乐陶姓人家为了续编家谱,弘扬陶家文化,掀起了一股“寻根热”。他们派人千里迢迢到江西、湖南、山东等地考察,或写信到各地陶姓人家联系,甚至在网上发帖求证,寻找遗失族谱内容的点点滴滴。

陶村古庙

专家亲赴平乐考察 世系序齿尚存疑点

平乐陶姓人家寻根的热情,深深打动了中国陶渊明研究会的专家学者。2002年,该学会常务副会长凌诚沛千里迢迢从江西省宜丰县赶赴平乐县考察。凌先生通过查阅陶氏族谱、石碑,考察了陶氏人家的生活习惯、语言变迁以及祭祀方式、辈份排列等特点,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之后,他又通过2年时间,亲自走访了全国20多个省市,查阅大量有关的文献档案,基本认证了平乐县陶姓人家确为陶渊明后裔。2005年清明时节,已72岁的凌诚沛先生携自己从江西等地考察整理的《昭州(平乐)陶氏历代流源世系》再次前往平乐求证。

根据凌诚沛整理的《昭州(平乐)陶氏历代流源世系》,平乐陶氏始祖陶英乃陶渊明长子俨的后裔,为陶渊明的第10代嫡孙。然而,平乐陶英后裔们却对该《世系》存有疑点。他们认为,世系中陶渊明至陶英段的代数不够。

阳安田园风光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而陶英则生于唐大中三年(己已年,公元849年),二者相距484年,按每20年一代计,二者之间应该相距24代。而《世系》里二者之间仅为10代,这要比正常的代差整整少了十四代,明显不符合正常的代差规律。

对此,凌诚沛先生也表示,他先后考察了江西的宜丰县、奉新县,安徽省的丹阳、湖南的浏阳等三省五县的陶氏家谱,这些家谱都是从三国时期的吴开始,记录陶氏家族的各代世系。

其中有两个近似平乐始祖陶英身份的人物,一个是“陶瑛”,经查,这是另一支陶姓世系的;另一个叫“陶英”为“唐朝太尉,征南将军……”这与平乐县陶氏家谱以及平乐县陶英墓碑的记载相吻合。

通过对平乐县的考察和查阅江西等地陶氏家谱,“陶英是陶渊明长子俨的后裔”这个史实是可靠的。但由于年代久远,族谱中间有断代遗漏,这是有可能的。并表示,将再次前往山东考察,反复论证,帮助平乐陶氏人家继续寻宗,找出准确的陶氏世系排列。

来源:《平乐由来》 陶彩忠

标签: 陶渊明

更多文章

  • 陶渊明:内心平静,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

    历史人物编辑:贺鹏标签:陶渊明

    当世俗的声音侵入他的心灵,带着那份期待,和想去施展自己的人生抱负的愿望,打开了现实那扇大门。可命运总会开玩笑,在经历了种种无奈之后,官场的深邃使他毅然决然的选择归隐田居,在幽静美好的田园生活中度过他的余生。你看,陶渊明,一个追求内心平静,不愿被外界的嘈杂牵着鼻子走的东晋大作家正在逐渐映入我们的眼帘…

  • “陶渊明”的商业难题

    历史人物编辑:张书乐标签:陶渊明

    如果有一个陶渊明的生活,摆在你面前。你会选择为此花钱,还是花钱呢?由五十一区工作室开发、腾讯极光计划发行的国风山水田园经营手游《桃源深处有人家》(以下简称“《桃源》”)自3月22日全平台正式上线以来,广受玩家好评,但同时也因服务器波动、数据异常等游戏运营问题多次发布公告向玩家致歉。日前,手游《桃源》

  • 祖逖北伐4年,打得后赵石勒载歌载舞,为何年仅56岁便忧愤离世?

    历史人物编辑:范翌英标签:祖逖

    闻鸡起舞的故事,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讲的是两个晋朝的基层公务员,住在同一个宿舍里。一个叫刘琨,一个叫祖逖。有一天,祖逖呼呼大睡,而刘琨可能是白天喝了点咖啡,整宿都睡不着。一直熬到了鸡叫,实在是熬不住了,一脚踹醒了鼾声如雷的祖逖,并且说道:要不咱们以后听到鸡叫声,就起来舞剑咋样?祖逖被扰了清梦,恨不得把

  • 祖逖利用晋朝在北方的官方力量和坞堡、流民在北伐中取得一定战果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祖逖

    提起闻鸡起舞,大家都知道说的是立志北伐的祖逖。祖家祖上两千石的高官。属于世家大族,祖狄,字士稚,祖逖幼年丧父,但几个兄弟共同扶持成长。祖逖生性豁达,经常扶贫帮困,豪侠仗义,而且博览群书,好打抱不平,众人认为祖逖是个一勇之夫。但和祖逖交往以后,都认为祖逖为人不错。有大才。是栋梁之才。八王之乱后,洛阳失

  • 祖逖:闻鸡起舞,屡败石勒的东晋名将,为何没能完成北伐大业

    历史人物编辑:黑马娱乐标签:祖逖

    太兴四年,即公元321年,河南雍丘一军队营帐外,一员将领在亲随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站在豫州大地上向北眺望,看得出他身染沉疴,却依然眼神坚毅。此时正值分野上多出了颗怪异的星星,他忽然想起年初盛传的一句话“今年西北大将当死”,不禁感伤流涕:“这颗星是为我出现的吧!可叹正要进军河北,老天爷却要杀了我,这是

  • 闻鸡起舞的祖逖,一生致力北伐,目睹了朝廷的明争暗斗,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祖逖

    听到鸡舞的典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讲述了祖逖与友人刘琨在泗州的故事。老爷主持的时候,二人趴着睡着了,只听得鸡啼。他认为这是对他的一种鞭策,鼓励他上进。随即随刘琨到屋外练武,后世也成为立志报国之人。起来吧,其实祖柝在历史上还是挺有名的。祖悌家族是北方的大家族,拥有两千石的达官贵人很多。祖逖小时候思想豁

  • 祖逖唯一一次骂人:信不信老子用3000人干死你!

    历史人物编辑:鲲鹏历史阁标签:祖逖

    东晋元帝司马睿与江南王氏(王导、王敦)兄弟的合作前期,两家存在共同利益,矛盾不突出,政治上的一致多于分歧,元帝肯对他俩言听计从,王导、王敦也对元帝同心翼戴。但随着元帝地位的巩固,以及建康政权的统治范围不断扩大,坐稳了龙椅的元帝就不太愿意“王与马,共天下”了。王氏兄弟又是什么态度呢?王敦(图注)王导尽

  • 祖逖如何从世家子弟成长为北伐名将?答案就在他的名字里

    历史人物编辑:摩尔历史标签:祖逖

    闻鸡起舞的北伐名将——最后的豫州刺史祖逖(1)祖逖,我们现在习惯将其读成祖狄(di),却不知与祖逖本名的意思南辕北辙,逖应该读成ti,四声,意思为远,出自《尚书·周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这原本是周武王伐商时所说的圣人之言,祖逖父亲祖武为儿子取这个名字可谓望子成龙

  • 闻鸡起舞祖逖:民族英雄的不甘与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陶云标签:祖逖

    说起祖逖,大家一定不陌生,闻鸡起舞的故事激励了很多人,祖逖就是其中的男主角之一。闻鸡起舞说的是祖逖与他的好朋友刘琨,听到鸡叫就立刻起床练剑的故事。这哥俩后来也不负众望,两人都尽忠王室,最后闻名天下,成了很多人的偶像。祖逖是范阳人,就是今天的河北。他有兄弟六个,家族世代做官。祖逖年少时不爱读书,喜欢结

  • 十六国时期令五胡惧怕的绝代名将:祖逖

    历史人物编辑:月光侃历史标签:祖逖

    公元321年,司马睿一纸诏书剥夺了东晋名将祖逖进取河北的愿望。但是令司马睿没有想到的是也是这一纸诏书,也剥夺了这位一代名将的继续活下去的希望,他在这世上唯一想做的事就是北伐收复故土。可是皇帝不让他继续北伐并让戴渊来牵制他,且朝中大臣又为了权利明争暗斗,他对这朝堂已经绝望了。同年10月,祖逖在忧愤交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