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武帝刘裕的黑白人生之孙恩起义军一攻句章城,刘裕大破之

宋武帝刘裕的黑白人生之孙恩起义军一攻句章城,刘裕大破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令官 访问量:2860 更新时间:2024/1/21 13:28:12

孙恩这边一听刘牢之又来了,赶紧的收拾东西打包跑路,咱到到海上当岛主去也!

刘牢之很郁闷,北府军众人也很郁闷,这孙恩咋一枪不放就跑了呢?

刘牢之郁闷那是因为又让孙恩跑了,自己又得费时费力剿灭他,众军士郁闷是因为,你跑了,俺们找谁发财去?

刘牢之

没办法,刘牢之只好带领主力坐镇上县城,派出偏将协助各地区戍守,防止孙恩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破坏地方安宁。

刘裕作为北府军战斗力的天花板自然也被派了出来,在句章(慈溪县,今慈城)这个地方驻守。

一城之守,听起来气派吧,实际呢,满不是那么回事,句章城也就是个要塞而已,城中驻军也就几百人,但是刘裕缺非常珍惜这一切,没办法,大龄青年的奋斗就是要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展现自己,从而使得自己能够脱颖而出,更进一步!

当然,招揽各种人才也是刘裕的日常工作,有一次刘裕正在巡视,就听到前面一队割草民夫中一个壮实小伙子一边割草一边叹气:“大丈夫弯弓三石,柰何充马士!”

刘裕在后面一听,好家伙,有志气!

再看他割的草都比别人多好大一捆!果然是个壮士!当即就发给这个小伙子甲胄兵器让他当了自己的亲兵。

这个小伙子姓蒯名恩,在后来成了刘裕的得力大将。

在平定孙恩之乱中刘裕发掘带领了好些将才人才,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刘裕在军事上政治上更进一步的基石。

刘裕

当然,在句章城里大家经常可以看到刘寄奴身披重甲手执长刀全副武装的巡视城防,和士卒们同吃同住,偶尔还开几个荤段子玩笑,其乐融融的。

军士们心里也暖暖的,毕竟哪个当官的不是大鱼大肉,盘剥士卒,动辄皮鞭打骂,割鼻子割耳朵的。

刘裕的这种行为无疑获得了士卒们的真心拥护!

同时,刘裕对于作奸犯科,欺负老百姓,抢劫掳掠百姓财物的地痞流氓、违纪兵士一律从严处理!

句章城的老百姓时不时就能从城墙上看到几颗新鲜人头挂在上面摇摇晃晃,引得一群苍蝇嗡嗡乱舞!

老百姓心里踏实啊!好多年没遇到刘大帅这样的官了,以前其他军头都是纵容部下烧杀抢掠,欺负老百姓,现如今刘大帅治理的真是有点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感觉了。

不过,刘裕虽然赢得士卒和老百姓的爱戴,心里却丝毫不敢大意,因为他怕他现在维护的这一切又毁于孙恩之手。

因为他的直觉告诉他孙恩还会再来的,毕竟江湖人知江湖事,要知道刘裕之前也是跑江湖的大哥。

果然不出刘裕所料,隆安五年春节刚过,孙岛主就蠢蠢欲动了。

没法子啊,岛上十几万人,资源匮乏,人吃马嚼的,之前抢的粮食也消耗得差不多了。虽然岛主大人还有第三产业(就是当海盗)但是金银财宝它当不了粮食啊。

孙恩

必须再干一票大的才能解决危机,这是孙岛主的心里波动。

登陆地点还是浃口,只是山阴方向不敢去了,毕竟刘牢之还在上虞呢。

那去哪里?

孙恩在牛皮地图上选来选去,忽的一拍大腿,选在了句章城!

据说那里治安很好,百姓油水很足,守城的是个大龄青年,不抽烟不喝酒。

孙岛主最烦这种人了,所以他决定用句章城守将的脑袋当酒器。

说干就干,孙岛主立刻发兵攻击句章城!

刘裕可不是吃干饭的,任孙岛主来多少人他都不怕,反正句章城小,就是来十万人你也得排队攻城,更何况孙恩匪帮还没有大的攻城器械。

刘裕俨然不惧,从容指挥,提着大刀亲自出马数次击败了孙恩的攻城部队。

眼看句章城打不下来,孙岛主也只好灰溜溜撤军回岛了,再不走的话刘牢之的大军可就来了。

孙岛主想杀人,哪个蠢货告诉他句章城好打的?这句章城差点没硌了他的老牙!

#头号周刊#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宋书》《南史》

品历史人物,读历史故事,让我们一起领略历史的风情。

我是青史铸剑,关注我不迷路!

标签: 孙恩

更多文章

  • 五斗米道教的起源,孙恩起兵 ,斩杀王羲之儿子和谢安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新计划哦标签:孙恩

    刘牢之,字道坚,彭城人氏。父亲曾为晋朝武官。刘牢之出身于将门,骁勇善战。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刘牢之应募投奔兖州刺史谢玄,参加了“北府兵”,奉谢玄之命,领一支精锐为先锋,屡立战功。淝水之战,率五千精兵夜袭驻洛涧的五万前秦军,杀敌万余人,并分兵断其退路,使前秦军腹背受敌,迅速溃败,对整个战争

  • 孙恩之乱——东晋百年门阀政治的落幕序曲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圣标签:孙恩

    尽管晋室南迁、中原板荡,一众随迁而来的北方豪强地主们仍然凭借着自身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特权,与当地吴姓士族、司马皇室共同瓜分了整个东晋内部的社会资源和上升通道,以至于形成为后世称之为“门阀政治”的独特现象。门阀虽立,历史也从来不会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就在这些巍冠博带、闲适安逸的世家大族们继续为着

  • 称号、口号与东晋民变——以孙恩自称“征东将军”为例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孙恩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史学界整理了一套“农民战争史料汇编”,但随着农民战争相关研究的冷却,朱大渭等一批学者辛苦整理出来的资料也随之搁浅,未能很好地利用。本章主要以这套资料为参考,搜集东晋一朝民变共三十六次。下面按其称号或名号性质及主要参与阶层简单归类,以期从宏观上了解东晋一朝民变的主要类型和特点。有

  • 孙恩:达成“中原海寇之始”成就的士族,其实只是个疯子?

    历史人物编辑:邓海春标签:孙恩

    “正以治邪,一以统万”,正一道兴起于东汉年间,因奉其道者,须纳五斗米,时称“五斗米道”,此后该教传道甚广,祖辈从汉魏之际即信仰五斗米道的世家大族比比皆是。然而继任五斗米道教主的孙恩非但没有继续将本教发扬光大,而是借着传教的名义蛊惑民众,最终成为“海盗”的代名词,他都犯下哪些恶行呢?一、流亡海岛,伺机

  • 东晋末年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是怎么回事儿?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带你观遍世界标签:卢循

    东晋末年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反晋斗争。这次起义是东晋南朝时期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农民起义。起义军坚持斗争达十二年之久,转战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对东晋门阀士族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在南北士族支持下建立的东晋王朝始终对士族持宽纵态度。东晋末年,由于地方割据,中央政府实际控制只限

  • 卢循之乱,范阳卢氏之后,为何沦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历史人物编辑:奶思时尚潮流标签:卢循

    卢循,字于先,小名元龙,出身于门阀士土族范阳卢氏。卢氏祖先自汉代以来,世代高官。卢循生得双眸冏彻,瞳子四转,聪明伶俐,擅长书法艺米,草隶弈棋无所不精,具有典型的士人气质。这样一个名门之后,为何沦落江湖,成为农民起义的领袖呢?“八王之乱〞时,卢循的高祖卢志是成都王司马颖的死党。司马颖死后,虽然受命于东

  • 司马乂势弱难执政,司马颖兵多喜遥控,八王之乱之六

    历史人物编辑:永召说历史标签:司马乂

    司马乂力擒司马冏后,对权力再次进行分配:成都王司马颖,兵多有实力,以大将军身份执掌朝政。住邺城,对洛阳遥控。长沙王司马乂杀齐王司马冏,立下大功,在洛阳主持日常工作。他对司马颖非常恭敬。河间王司马颙虽然是这次内战的发起者,但他实际上也没有起作用,这次分配权利他非常烦恼,没有捞到好处。为镇压四川流民造反

  • 陶侃家境贫寒,投身戎旅后建立军功逐步高升,苏峻之乱时为平叛盟主

    历史人物编辑:汉字背后的故事标签:苏峻

    陶侃是一代名将,在东晋的建立过程中,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他颇有建树。他出身贫寒,又是江南的少数民族,在西晋风云变幻中,竟冲破门阀政治为寒门入仕设置的重重障碍,当上东晋炙手可热的荆州刺史,而颇有治绩。他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晋书》、《世说新语》等史书中,记载着不少有关他的遗闻逸事。他还是

  • 他是东晋寒门出身第一人,平定苏峻之乱立下大功,位至三公

    历史人物编辑:三读说史标签:苏峻

    在中国历史上,东晋是一个最讲究出身的时代,也是门阀士族发展的巅峰。在东晋建国初期,就号称“王与马,共天下”,说的就是皇族司马氏和顶级门阀琅琊王氏共享东晋的天下。东晋一朝的政治可以说是“门阀执政,皇帝垂拱,流民出力”,也就是说军政大权完全由那些门阀把握,连皇帝也只是垂拱而治的摆设。在大大小小的门阀士族

  • 王元姬在儿子称帝后,带头提倡节衣缩食,死后儿子更为她守孝三年

    历史人物编辑:三秋文史阁标签:王元姬

    文│小先生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一定记得这一幕:曹真领兵抗击诸葛亮,他心中忧愁如何战胜诸葛亮,而旁边的司徒王朗表示自己明天阵前可以劝降诸葛亮,曹真心想不如让王朗试一试。结果第二天诸葛亮和王朗一番唇枪舌战,阵前唇舌交锋,王朗被诸葛亮给骂的热血上头,竟然一头栽倒在地被活活骂死。事实上当然并非如此,王朗当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