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恩之乱——东晋百年门阀政治的落幕序曲

孙恩之乱——东晋百年门阀政治的落幕序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天圣 访问量:1920 更新时间:2024/1/15 18:25:17

尽管晋室南迁、中原板荡,一众随迁而来的北方豪强地主们仍然凭借着自身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特权,与当地吴姓士族、司马皇室共同瓜分了整个东晋内部的社会资源和上升通道,以至于形成为后世称之为“门阀政治”的独特现象。

门阀虽立,历史也从来不会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就在这些巍冠博带、闲适安逸的世家大族们继续为着自身的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暗自博弈、挥刀相向时,来自东晋社会深刻的统治危机也将他们彻底拉下神坛。

奇妙的是,东晋统治危机的肇事者却来自门阀大族们自以为坚不可摧的士族联盟。

公元398年,此时的东晋朝廷正面临着以桓玄为盟主的诸多藩镇,占据建康以西的州郡,而朝廷政令只能施行在东方的会稽、临海、永嘉、东阳、新安、吴县、吴兴、义兴八郡的残酷分裂局面。

于是乎,无论是为了抵抗西面桓玄、北方蛮夷强大的军事压力,还是为了维持庞大东晋朝廷的日常活动运转,一系列沉重的赋税剥削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压在了八郡的普通民众身上,而日益沉重的赋税也日益激起了底层群众的不满。

就在这时,出生次等士族却因政治抉择失误而走到东晋朝廷对立面的孙恩站了出来,再次背叛了自身“高贵血统”,选择了裹挟民众、信徒与庞大的士族集团为敌。

公元399年,正当执政的司马元显为防御王恭等人的进攻,广泛征召江南八郡“免奴为客”者(指本身或父祖是奴隶,但已放免为佃客的壮丁)集合建康充当兵役,号称“乐属”,引起广大利益受损的中小地主和佃客怨恨时,流亡海岛的孙恩也趁机协从信徒、党同百余人攻破上县,然后以传统的“滚雪球”的造反方法裹挟民众攻破会稽府城山阴,杀城主王凝之,屠戮本是王羲之谢安等北方士族聚居的会稽府人。

正如那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老话。就在孙恩等人在会稽大肆杀戮士族、劫掠财富的同时时,东晋的其余七郡对士族心怀不满者也相继起事,攻杀晋官吏、响应孙恩。不过短短十天,以裹挟民众、招纳响应起义者等方法聚拢士兵的孙恩部众便高达数十万人!不久,孙恩更是挥兵吴郡、吴兴,将南方士族的中心居地捣毁的一干二净。

会稽、吴郡、吴兴三郡并称“三吴”,属于当时东晋人口最为密集、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而当叛乱的旋风来临,原本世家大族麾下卑贱的园丁、佃户也将世代残酷的压迫以铁和血的形式通通还返。讥讽的是,当叛乱的派生物——饥荒、疾病肆意横行时,满门显贵的世家大族也只能在绝望中身披玉衣、坐拥财宝地满门饿毙、再无昔日的辉煌荣耀。

所幸此时的世家大族虽是争权夺利、彼此攻讦,仍不失为东晋精英。

不久,听闻命脉受损、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东晋朝廷立即派遣徐州刺史谢琰、兖州刺史刘牢之亦率军讨伐孙恩。谢琰先是收复义兴、吴兴两郡,后是与北府兵大将刘牢之两军合兵共进,大破孙恩军队于钱塘江附近。若不是孙恩急中生智以金银掷地断后,而刘牢之的大军忙于拾捡财宝无力追击,恐怕他逃到海岛上的机会都没有了。

出乎意料的是,再次潜逃回岛的孙恩带着自己的部众、信徒为东晋朝廷上演了一幅新时代的战斗情景“海盗袭陆”。

待到孙恩再次从海上来袭,负责海防谢琰出战但战败,反被帐下督张猛所杀。公元401年,孙恩更是起楼船千艘、士卒十万意图从海上进攻建康。吓得建康内外戒严,百官入居台省,城内各军亦驻守要地,豫州刺史司马尚之也连忙率军入卫建康。

奈何掌握国家机器和正统道义的东晋朝廷还远没到达自我崩溃的边缘。

当孙恩在丹徒登陆时,却遭到自海盐追击而来的刘裕大败。及后刘裕率兵讨伐,在多次战斗后大破孙恩军,孙恩的实力也是由盛转衰,被逼沿海退走。公元402年,当走投无路的孙恩再攻临海郡、劫掠生活物资时,临海太守辛昺也是将其击败。无奈的孙恩为避免被晋军生擒泄愤,只得投海自尽,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的“海盗”生涯。

不过,以陈郡谢氏谢琰战死、庶族刘牢之接任为代表的世家大族兵权的丧失和以三吴地区世家大族庄园农庄的摧残为代表的经济根基的动摇,却使得这些自诩高贵的世家门阀们在寒门、庶族崛起的冲击下愈发无能为力,最终为出生北府兵的平民刘裕夺得了南方政权。

标签: 孙恩

更多文章

  • 称号、口号与东晋民变——以孙恩自称“征东将军”为例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孙恩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史学界整理了一套“农民战争史料汇编”,但随着农民战争相关研究的冷却,朱大渭等一批学者辛苦整理出来的资料也随之搁浅,未能很好地利用。本章主要以这套资料为参考,搜集东晋一朝民变共三十六次。下面按其称号或名号性质及主要参与阶层简单归类,以期从宏观上了解东晋一朝民变的主要类型和特点。有

  • 孙恩:达成“中原海寇之始”成就的士族,其实只是个疯子?

    历史人物编辑:邓海春标签:孙恩

    “正以治邪,一以统万”,正一道兴起于东汉年间,因奉其道者,须纳五斗米,时称“五斗米道”,此后该教传道甚广,祖辈从汉魏之际即信仰五斗米道的世家大族比比皆是。然而继任五斗米道教主的孙恩非但没有继续将本教发扬光大,而是借着传教的名义蛊惑民众,最终成为“海盗”的代名词,他都犯下哪些恶行呢?一、流亡海岛,伺机

  • 东晋末年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是怎么回事儿?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带你观遍世界标签:卢循

    东晋末年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反晋斗争。这次起义是东晋南朝时期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农民起义。起义军坚持斗争达十二年之久,转战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对东晋门阀士族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在南北士族支持下建立的东晋王朝始终对士族持宽纵态度。东晋末年,由于地方割据,中央政府实际控制只限

  • 卢循之乱,范阳卢氏之后,为何沦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历史人物编辑:奶思时尚潮流标签:卢循

    卢循,字于先,小名元龙,出身于门阀士土族范阳卢氏。卢氏祖先自汉代以来,世代高官。卢循生得双眸冏彻,瞳子四转,聪明伶俐,擅长书法艺米,草隶弈棋无所不精,具有典型的士人气质。这样一个名门之后,为何沦落江湖,成为农民起义的领袖呢?“八王之乱〞时,卢循的高祖卢志是成都王司马颖的死党。司马颖死后,虽然受命于东

  • 司马乂势弱难执政,司马颖兵多喜遥控,八王之乱之六

    历史人物编辑:永召说历史标签:司马乂

    司马乂力擒司马冏后,对权力再次进行分配:成都王司马颖,兵多有实力,以大将军身份执掌朝政。住邺城,对洛阳遥控。长沙王司马乂杀齐王司马冏,立下大功,在洛阳主持日常工作。他对司马颖非常恭敬。河间王司马颙虽然是这次内战的发起者,但他实际上也没有起作用,这次分配权利他非常烦恼,没有捞到好处。为镇压四川流民造反

  • 陶侃家境贫寒,投身戎旅后建立军功逐步高升,苏峻之乱时为平叛盟主

    历史人物编辑:汉字背后的故事标签:苏峻

    陶侃是一代名将,在东晋的建立过程中,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他颇有建树。他出身贫寒,又是江南的少数民族,在西晋风云变幻中,竟冲破门阀政治为寒门入仕设置的重重障碍,当上东晋炙手可热的荆州刺史,而颇有治绩。他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晋书》、《世说新语》等史书中,记载着不少有关他的遗闻逸事。他还是

  • 他是东晋寒门出身第一人,平定苏峻之乱立下大功,位至三公

    历史人物编辑:三读说史标签:苏峻

    在中国历史上,东晋是一个最讲究出身的时代,也是门阀士族发展的巅峰。在东晋建国初期,就号称“王与马,共天下”,说的就是皇族司马氏和顶级门阀琅琊王氏共享东晋的天下。东晋一朝的政治可以说是“门阀执政,皇帝垂拱,流民出力”,也就是说军政大权完全由那些门阀把握,连皇帝也只是垂拱而治的摆设。在大大小小的门阀士族

  • 王元姬在儿子称帝后,带头提倡节衣缩食,死后儿子更为她守孝三年

    历史人物编辑:三秋文史阁标签:王元姬

    文│小先生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一定记得这一幕:曹真领兵抗击诸葛亮,他心中忧愁如何战胜诸葛亮,而旁边的司徒王朗表示自己明天阵前可以劝降诸葛亮,曹真心想不如让王朗试一试。结果第二天诸葛亮和王朗一番唇枪舌战,阵前唇舌交锋,王朗被诸葛亮给骂的热血上头,竟然一头栽倒在地被活活骂死。事实上当然并非如此,王朗当然不

  • 三国志战略版:魏国五御杀疯了,王元姬挑大梁,性价比超高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说动漫标签:王元姬

    谁说魏国只有奸雄骑,五御三将也能挑起大梁,照样杀疯了。话不多说,直接上图,夏侯渊、王元姬和郭嘉的15御组合,用得很舒适。夏侯渊顶配版,一骑当千+鬼神霆威。这两个战法的可替代性不高,百骑劫营+暴戾也可以,但打不出一骑的群殴效果,只能充当爆头性的玩法。一骑当千几乎没有A级战法可以替代,夏侯渊只能这么搭配

  • 《三国志战略版》【武将解析】秉德清贞,体行纯和——王元姬

    历史人物编辑:舞者小青青标签:王元姬

    武将生平王元姬(217年-268年4月20日),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人。西晋时期皇后,曹魏司徒王朗的孙女、中领军王肃的女儿,晋文帝司马昭妻子。武将解析从面板属性上看,基础值虽然不高,但是结合女性、辅助武将等特点,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了。兵种适性之上,枪S弓S,典型的暑促武将适性,依靠宝物的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