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桓温为何不杀谢安,如果谢安早于桓温而亡,桓温称帝也未必成功

桓温为何不杀谢安,如果谢安早于桓温而亡,桓温称帝也未必成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神秘天策上将 访问量:1131 更新时间:2023/12/10 8:55:40

桓温篡位称帝没有成功最大的原因就在于过于求稳和心善,实际上他当时是政治环境远远高于刘裕。桓温又是世家大族,姿貌伟岸,风度不凡,又是晋明帝的女婿。妥妥的头号外戚,功绩也是不浅,灭亡成汉,三次北伐,击溃姚襄。没有篡位成功也和运气差点有关系。谢安这人真没有多大的本事,最大本事就是运气好,淝水之战完全是老天爷相助,与谢安没有半毛钱关系。

刘惔说桓温做事过于畏首畏尾(刘惔是桓温的连襟!刘惔之妹是谢安夫人),没有十分的把握不会下注。篡位称帝这事本身就是一个冒险的事情。你要说桓温称帝有多强烈还真未必,恐怕没有都没有曹操强烈,完全是被手下“推”着走的。如果桓温真有很强烈的称帝的意愿,而谢安如果反对的话必死无疑。桓温其实并没有仔细地谋划过篡位的事儿。其实上人内心的想法随着年龄阅历不断变化的。桓温早年替父报仇,成为全民偶像,皇帝司马绍把嫡女南康公主司马兴男许配给他,桓温就此成为朝堂高官,而他的偶像是孤守并州数年的刘琨。后来却说王敦是个小可爱。王敦可爱,无疑就是羡慕王敦敢造反,他不敢,后来还说了句非常著名的话:“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那也要遗臭万年”。桓温不敢称帝也是怕自己落到和王敦一个下场。

桓温杀不杀谢安和谢安阻碍他称帝没有关系(谢安实际上反对),而是因为谢安当时是头牌世家大族,是名士之首,如果杀谢安引起各大门阀的反抗,桓温称帝需要他们的协助而不拆台,桓温在这一点上的认知还是很清醒的。用桓温自己那句名言解释就是,桓温他既不能流芳百世,也做不到遗臭万年。人家刘裕功业达标自然就水到渠成。桓温还是功业不够,不足以让世家投靠。既然不能稳扎稳打。只能是剑走偏锋。桓温还不敢这么干。

还有一个问题在于,桓温想造反,还想要脸,不想学司马懿。哪有这样的好事啊,就是因为干不出来所以才羡慕人家司马懿和王敦。至于说,谢安与桓温,二人都是世家大族,私交非常之好,桓温比谢安大8岁。谢安之所以反对桓温称帝,不是谢安忠于司马家,世家根本就不会忠于皇家,而是桓温势力还不够大,没有压倒性的优势。如果桓温的实力达到了后来刘裕的地步,第一个给桓温写“劝进表”的就是谢安。当时各大门阀彼此制衡已经根深蒂固,不能允许一家独大,这也是为何最后不是世家篡位,而是刘裕这个泥腿子篡位成功。桓温实际缺乏一代霸主的魄力,也没有一代枭雄的刚狠。这和杀不杀谢安关系不大。

桓温能力出色,能让他欣赏喜欢的人不多,谢安算是少数那几个之一,桓温在北伐失败后已经失去了篡位的能力,应该所,桓温在最后一次北伐之前势力是最强时期,连京口兵都夺了。所以北伐失败后,桓温彻底就没戏了,只是将自己绑上简文帝的战车而已,从而达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目的。最后一次北伐要是赢了,改朝换代顺理成章,但是输了,主动权就拱手让给司马昱了,结果是司马昱病危,是准备传位桓温的,结果谢安等人阻止了,并且在司马昱死后赶紧扶立新帝上位,先把君臣名分定下来。桓温得知消息,立即带兵入建康,但身体没有熬过去就死了。运气真的差了一些。实际上桓温篡位的心思大家都知道了,但只要没有付诸实践,东晋朝廷也不会把他怎样,他继续还是大司马。所以说,后来如果没有桓玄强行篡位的话,桓温的名声大概会好上不少。

桓温与谢安有旧交。谢安刚出道就是桓温小弟。桓温称帝不称帝与杀不杀谢安的关系不大。谢安更应该是桓温的统战对象不是阶级敌人。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标签: 桓温

更多文章

  • “貂不足,狗尾续”:司马伦糗事,亲政百余天被赶下朝的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永召说历史标签:司马伦

    魏晋南北朝武帝司马炎继承了祖父司马懿的“功业”,老爹司马昭的“功业”,开创了“三国演义”,并为终结“三国之乱”立下了丰碑。但他也留给后人两份“劣等传承”,一份是把自己的愚蠢之子司马衷立为皇位继承人,也就是那位在饥饿中高呼“不如吃肉”的晋惠帝。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自己的亲弟,被大封特封,这才导致了“八

  • 为了反对司马伦,三王起兵,开启了西晋内乱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瞭望标签:司马伦

    洛阳郊外北芒山巅,狂风骤至。司马懿鬼魂现身,降下圣言欲辅佐司马伦执掌西晋,天下大震。不信邪的齐王等人欲废黜司马伦,但仙人突临嵩山布下大阵,齐王所部兵马大败。谁在操弄鬼神?公元300年,盛极一时的西晋京师洛阳,突然陷入白色恐怖之中。皇后贾南风被毒死在洛阳郊外的金墉城内,贾氏灭族。国家栋梁张华、裴頠全族

  • “狗尾续貂”的司马伦如何能坐上西晋的皇位?是靠颜值还是才华?

    历史人物编辑:刘奥迪标签:司马伦

    大家好,我是搜史君,专注高质量历史文章,文章较长喜欢的可以关注支持一下!欢迎关注转发,留言。永康二年(301年)正月,赵王司马伦即皇帝位,改元建始,虽然司马伦经过贾后乱政与淮南王争权后成功上位,但是目前西晋的形式不容乐观,这一时期有实力的诸侯王不在少数,这也直接决定了他这个皇帝做不长久。司马伦称帝,

  • 历史上真实的司马伦,为人庸鄙,篡夺侄孙的皇位,掏空司马家根基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司马伦

    文/格瓦拉同志《虎啸龙吟》第二集中,导演让柏灵筠为司马懿所生之子司马伦上场,并将其塑造为一个聪明早慧、乖巧可爱的“小人精”,也预示着将来必大有作为。然而历史上的司马伦形象却与此大相径庭,此君不仅庸鄙不堪,而且权力欲极强,为了皇位不仅把侄孙晋惠帝尊为太上皇,还把西晋的江山搞得一塌糊涂,由此引发诸王之乱

  • 羊祜(西晋军事家)是蔡文姬的亲外甥;李渊和隋炀帝杨广是表兄弟;李白和贺知

    历史人物编辑:眼镜说数码标签:羊祜

    羊祜(西晋军事家)是蔡文姬的亲外甥;李渊和隋炀帝杨广是表兄弟;李白和贺知章亦师亦友,贺对白有知遇之恩,贺谓白“谪仙人”;李白和孟浩然是好友;“茶仙”卢仝是卢照邻嫡孙,卢仝和贾岛为好友;卢照邻曾拜药王孙思邈为师炼制丹药调理身体;韩愈对贾岛(诗奴)有知遇之恩,贾岛给韩愈写过诗;贾岛和孟郊好友,并称“郊寒

  • 可以和诸葛亮相媲美的人有谁?西晋羊祜灭吴有功,唐李绩平定四方

    历史人物编辑:莹兮历史阁标签:羊祜

    诸葛亮这个人身上有很多闪光点,比如说他聪明睿智,忠诚干练,勤劳努力,公正廉洁。在历史长河之中,这么多优秀的闪光点都聚集在一个人身上的,好像还真找不到第二个。聪明睿智的人,没那么忠诚,比如司马懿。忠心耿耿的人未必就很干练,比如史可法。廉洁奉公的人,未必就聪明睿智,比如海瑞。所以我们终于会发现,诸葛亮是

  • 一代奇才羊祜:三国里最会做事的人,把仁义作为最厉害的武器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羊祜

    01.羊祜的德行先过了长江“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尽管政治无情,但仁义却是天底下最锋利的武器,真正会做人的人,可以尽收天下人之心。咸宁四年,曹魏和蜀汉已经变成了昨日的黄花,江东孙吴成为皇帝司马炎最后的菜。但要跨越长江,却并不只是划船过河,依然要看人心向背。当邙山的大雪中,一代君子羊祜跟随

  • 率土之滨:晋步挤身T1强队,贾充+司马炎+羊祜,低配高能!

    历史人物编辑:田径董力文标签:羊祜

    率土之滨:晋步挤身T1强队,贾充+司马炎+羊祜,低配高能!哈喽,喜欢率土之滨的朋友们大家好!晋阵营也出了有一段时间了,关于这个阵营武将的使用,却一直不温不火,唯一有点用处的,就是司马炎,丢在内政对于目前士气系统有奇效,还有就是文鸯,可以用来拆乘胜追击给马超用。除此之外,其他晋阵营武将则有少登场,不过

  • 羊祜:后三国时代,打仗很少却成名将,古人将他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历史人物编辑:百汇平历史标签:羊祜

    羊祜:后三国时代,打仗很少的名将,古人将他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太康元年夏(公元280年),西晋平吴战争落下帷幕,司马炎把孙皓命名为归命侯,大宴群臣,大赏有功之臣。举杯庆祝时,却感慨万千,司马炎饱含热泪感慨到:“平吴克定之功应该属于羊太傅啊。”羊太傅何许人也?司马炎为啥要夸他。羊太傅就是力主发动灭吴战争的

  • 西晋第一名将羊祜,只能说他先是政治家,而后才是武将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趣事标签:羊祜

    说是羊祜是西晋的名将,还不如说是三国晚期名将,可以说三国末期应该是他和东吴陆抗的舞台。但遗憾的是,就当两大名将就要交战的时候,陆抗与羊祜都突然过世。所希望的新一代司马与诸葛交战并没有上演。但你要说,羊祜能力有多高真未必,如果让羊祜与司马懿,或者曹操同处一个时代也未必有多厉害。不过是在曹魏末期和晋初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