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篡位登基的驸马爷桓温

篡位登基的驸马爷桓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娱在笑牛 访问量:1387 更新时间:2024/1/26 18:53:45

东晋穆帝登基以后,庾氏逐步失势。大驸马穆帝的姑父,东晋明帝的女婿恒温逐步执掌国政,可以说人气,才气,运气,都让恒温占全了,而且恒温此人天生领袖气质,文武兼资。属于他的时代终于拉开帷幕

大驸马恒温有灭国(成汉)之功,逐渐掌控东晋朝局,可以说,自打东晋立国,东晋皇帝就没有当过家,不过是几个权臣来回秉政而已。

公元356年,羌族首领姚襄占领许昌以后,立即发兵攻打洛阳,洛阳守军周成拼死抵抗。双方陷入交织状态。姚襄,字景国,姚戈仲第五子,身经百战,而且博学多才。素有平灭东晋的气魄。

当年七月,恒温自任征讨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诸军事,讨伐姚襄,这就是恒温而二次北伐。恒温水陆并进直抵伊水。姚襄大惊,立即撤了洛阳之围,聚集兵马阻挡恒温,姚襄把伏兵藏在伊水附近的树林里,然后亲自带兵引诱恒温出兵。恒温识破诡计,据城不战。姚襄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带领水军攻击恒温,哪里知道恒温水军出身,极善水战,大驸马亲临前线,一场鏖战,姚襄大败。逃亡平阳而去。姚襄在平阳的时候与符坚争夺关中,但不敌符坚被杀,时年27岁。其弟符苌投降符坚,后来趁淝水之战,缢死符坚,建立后秦。(这是后话,暂时不表)虽然姚襄败北,但姚襄人品不错,洛阳的百姓一路跟随,颇有当年刘玄德协民渡江的样子,而被恒温解救的洛阳百姓听说姚襄已死的传闻,无不流涕,可见姚襄却确实有些本事,也由此可见东晋朝廷的无能和不得人心。

恒温克服洛阳以后,安抚民心,祭扫皇陵。返回建康。二次北伐大获全胜,朝廷加封恒温为南郡公,其弟恒豁带兵大败来犯之敌前燕大将军慕容尘,恒温一家都是有本事的,绝非靠恒温裙带关系当官的酒囊饭袋。公元363年东晋穆帝驾崩,穆帝无子,朝臣拥立成帝(就是在苏俊叛乱时候,被囚禁捡粮食吃那个)长子琅琊王司马丕为帝。也就是东晋哀帝。哀帝登基当年,前燕趁机再次进攻洛阳,再次被恒温击败。而此时的大驸马恒温已经是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已经是加封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大权在握,虽然是东晋驸马,但不臣之心已经是萌芽了,一些势力小人也鼓动恒温篡位。自己也当把开国功臣。

东晋哀帝当了三年皇帝就驾崩了,其弟司马奕登基,是为东晋废帝(西海公)。恒温总想北伐成功,舆论和朝臣肯定倒向自己,那时候登基压力会小很多,这时候,前燕大军攻克许昌,淮阳一带,直逼洛阳,洛阳守军弃城而逃,慕容垂,慕容恪(这二位日后都是皇帝,其中一位还是开国皇帝)联合攻打洛阳,只有一个叫沈劲的带领500人死守洛阳,最终为国捐躯。紧接着宛城,高平先后失陷,建康震动。

公元368年恒温领徐,兖二州刺史,领兵五万迎战前燕。恒温打仗,一律走水路。恒温的谋士郗超给恒温提出两条建议,一是现在水路难进,如果敌军断绝粮道,后果难测,我们如果直取邺城,鲜卑部必退,如果不战,就困死他,二是屯兵黄河,聚兵马,屯粮草。坚守不战,明年夏天再说。一项善于听取意见的恒温对这两条意见都否决了。谋士道,此二策不用,如果不能速战,时间一旦拖长,南人不习惯北战,天气渐渐寒冷,恐怕难以为继。

恒温不听谋士建议,继续北上三战三胜,活捉前燕宗室慕容忠,恒温五月出兵,八月就打到了枋头。(比起庾亮强百倍)前燕皇帝慕容韦大惧,吓的面无人色,这时候宗室吴王慕容垂(后燕开国皇帝)自告奋勇,愿意领兵与恒温决一死战。慕容韦当机加封慕容垂为南讨大都督,领兵五万以距恒温,又派外交人员前往前秦求缘援。前秦经过讨论,皇帝符坚采纳大政治家王猛的意见。提兵两万救援前燕。

而恒温初胜骄傲,进军缓慢导致耽误时机,运动粮食的军船由于水位下降,无法按时运输,前燕大将军又派兵掐断恒温陆路粮道。胜利的太平倒向前燕。此时慕容垂已经抵达前线,恒温率军迎敌,可惜,两次皆败与慕容垂之手,粮道又断,恒温只好从陆路枋头退兵。慕容垂兵法大家,亲自带领8千骑兵徐徐跟随,跟随5天以后,突然下令全力攻击恒温的大军,恒温猝不及防,败退七百余里而回。退守山阳,这场北伐失败,导致恒温威望大跌,这时候自己的妻子南康公主病逝,恒温痛哭不不已。

这次北伐失败,自然要追究责任,可以说最大的责任自然是恒温的。但谁也不敢说,恒温把罪责推卸给运送军粮的寿春太守袁真,袁真自然不服,上表抗辩。朝廷自然不许,袁真一怒之下投奔前燕。恒温大怒,亲自带兵又把寿春给夺了回来,诛杀袁真全家。恒温私下问郗超,如何扭转局面以洗枋头之败。郗超直言道,明公年余六十,可以行大事,作伊尹霍光(废立皇帝)一定可以震懾天下。

恒温点头同意,为了转移目标,和自己日后登基做准备,只有废掉司马奕以谢天下。活该司马奕倒霉(虽然和老祖宗同名,但本事差太多)公元371年,恒温以皇帝虽然无过失,但却是同性恋,三个儿子都不是他的,有违天和。然后,恒温入宫见褚太后要废掉司马奕,立东晋元帝,会稽王司马昱为帝,褚太后深知现在是恒温当家,让自己授权签字,已经是给皇室面子,如果给脸不要脸,后果不堪设想。褚太后明白人当机签字盖章。公元371年,恒温以太后名义废司马奕,立司马昱继承皇位,是为简文帝。司马奕后来被囚与于地方严家看管。司马奕深知厉害,终日饮酒,不见任何人,自己的嫔妃生下孩子,立即淹死。总算得以善终。

恒温废掉司马奕以后,立司马昱为帝。将忠于皇室的殷浩全族,庾亮全族一律诛杀,政治的黑暗可见一斑。杀人果然可以立威,有一次,侍中谢安(淝水之战的男主角现在还是小青年)看见恒温下跪拜之礼,完全当皇帝来拜。新皇帝司马昱,字道万,东晋元帝小儿子。智商也不高,司马家族的智商都不高,谢安也说,简文帝的水平和晋惠帝差不多。

也许因为心里压力过大,简文帝当了一年多皇帝就病危了,简文帝立下遗诏:家国大事一禀告大司马处分,写毕遗诏,简文帝驾崩,时年53岁。由于恒温当时不在朝廷,大臣不敢让太子登基,尚书左仆射王彪道,父死子继。天经地义,无需再经太尉之手。第二天,司马昌明即位。恒温得知简文帝驾崩,急忙回京,准备行周公事,篡位为皇帝。但恒温身体已经不行了。回到建康不过16就去世了。恒温刚死,家族就为了恒温的职务发生内斗,恒温让自己弟弟恒冲接自己的班,但恒温两个儿子不服,想诛杀自己的叔叔,但被恒冲识破,恒冲囚禁了两个不懂事的侄子,恒冲上表朝廷要立恒温幼子六岁的恒玄继任南郡公。恒温六个儿子前五个儿子都不咋地,不是早死,就是傻子,两个儿子死于内斗。只有最小的儿子恒玄不错。但由于恒温没有称帝,被晋书列入正史传。恒温的小儿子恒玄篡位当皇帝的时候,追封恒温为宣武皇帝。但仅仅二载,恒温家族就被族灭,比起曹操司马懿,高欢等人还能在地下做开国皇帝,恒温的运气太差了些。

恒温少年英才,豪气冲天,功绩彪炳,但晚年有不臣之心,但伟业未成,最终还是以晋臣入史书。

标签: 桓温

更多文章

  • 桓温为何不杀谢安,如果谢安早于桓温而亡,桓温称帝也未必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神秘天策上将标签:桓温

    桓温篡位称帝没有成功最大的原因就在于过于求稳和心善,实际上他当时是政治环境远远高于刘裕。桓温又是世家大族,姿貌伟岸,风度不凡,又是晋明帝的女婿。妥妥的头号外戚,功绩也是不浅,灭亡成汉,三次北伐,击溃姚襄。没有篡位成功也和运气差点有关系。谢安这人真没有多大的本事,最大本事就是运气好,淝水之战完全是老天

  • “貂不足,狗尾续”:司马伦糗事,亲政百余天被赶下朝的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永召说历史标签:司马伦

    魏晋南北朝武帝司马炎继承了祖父司马懿的“功业”,老爹司马昭的“功业”,开创了“三国演义”,并为终结“三国之乱”立下了丰碑。但他也留给后人两份“劣等传承”,一份是把自己的愚蠢之子司马衷立为皇位继承人,也就是那位在饥饿中高呼“不如吃肉”的晋惠帝。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自己的亲弟,被大封特封,这才导致了“八

  • 为了反对司马伦,三王起兵,开启了西晋内乱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瞭望标签:司马伦

    洛阳郊外北芒山巅,狂风骤至。司马懿鬼魂现身,降下圣言欲辅佐司马伦执掌西晋,天下大震。不信邪的齐王等人欲废黜司马伦,但仙人突临嵩山布下大阵,齐王所部兵马大败。谁在操弄鬼神?公元300年,盛极一时的西晋京师洛阳,突然陷入白色恐怖之中。皇后贾南风被毒死在洛阳郊外的金墉城内,贾氏灭族。国家栋梁张华、裴頠全族

  • “狗尾续貂”的司马伦如何能坐上西晋的皇位?是靠颜值还是才华?

    历史人物编辑:刘奥迪标签:司马伦

    大家好,我是搜史君,专注高质量历史文章,文章较长喜欢的可以关注支持一下!欢迎关注转发,留言。永康二年(301年)正月,赵王司马伦即皇帝位,改元建始,虽然司马伦经过贾后乱政与淮南王争权后成功上位,但是目前西晋的形式不容乐观,这一时期有实力的诸侯王不在少数,这也直接决定了他这个皇帝做不长久。司马伦称帝,

  • 历史上真实的司马伦,为人庸鄙,篡夺侄孙的皇位,掏空司马家根基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司马伦

    文/格瓦拉同志《虎啸龙吟》第二集中,导演让柏灵筠为司马懿所生之子司马伦上场,并将其塑造为一个聪明早慧、乖巧可爱的“小人精”,也预示着将来必大有作为。然而历史上的司马伦形象却与此大相径庭,此君不仅庸鄙不堪,而且权力欲极强,为了皇位不仅把侄孙晋惠帝尊为太上皇,还把西晋的江山搞得一塌糊涂,由此引发诸王之乱

  • 羊祜(西晋军事家)是蔡文姬的亲外甥;李渊和隋炀帝杨广是表兄弟;李白和贺知

    历史人物编辑:眼镜说数码标签:羊祜

    羊祜(西晋军事家)是蔡文姬的亲外甥;李渊和隋炀帝杨广是表兄弟;李白和贺知章亦师亦友,贺对白有知遇之恩,贺谓白“谪仙人”;李白和孟浩然是好友;“茶仙”卢仝是卢照邻嫡孙,卢仝和贾岛为好友;卢照邻曾拜药王孙思邈为师炼制丹药调理身体;韩愈对贾岛(诗奴)有知遇之恩,贾岛给韩愈写过诗;贾岛和孟郊好友,并称“郊寒

  • 可以和诸葛亮相媲美的人有谁?西晋羊祜灭吴有功,唐李绩平定四方

    历史人物编辑:莹兮历史阁标签:羊祜

    诸葛亮这个人身上有很多闪光点,比如说他聪明睿智,忠诚干练,勤劳努力,公正廉洁。在历史长河之中,这么多优秀的闪光点都聚集在一个人身上的,好像还真找不到第二个。聪明睿智的人,没那么忠诚,比如司马懿。忠心耿耿的人未必就很干练,比如史可法。廉洁奉公的人,未必就聪明睿智,比如海瑞。所以我们终于会发现,诸葛亮是

  • 一代奇才羊祜:三国里最会做事的人,把仁义作为最厉害的武器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羊祜

    01.羊祜的德行先过了长江“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尽管政治无情,但仁义却是天底下最锋利的武器,真正会做人的人,可以尽收天下人之心。咸宁四年,曹魏和蜀汉已经变成了昨日的黄花,江东孙吴成为皇帝司马炎最后的菜。但要跨越长江,却并不只是划船过河,依然要看人心向背。当邙山的大雪中,一代君子羊祜跟随

  • 率土之滨:晋步挤身T1强队,贾充+司马炎+羊祜,低配高能!

    历史人物编辑:田径董力文标签:羊祜

    率土之滨:晋步挤身T1强队,贾充+司马炎+羊祜,低配高能!哈喽,喜欢率土之滨的朋友们大家好!晋阵营也出了有一段时间了,关于这个阵营武将的使用,却一直不温不火,唯一有点用处的,就是司马炎,丢在内政对于目前士气系统有奇效,还有就是文鸯,可以用来拆乘胜追击给马超用。除此之外,其他晋阵营武将则有少登场,不过

  • 羊祜:后三国时代,打仗很少却成名将,古人将他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历史人物编辑:百汇平历史标签:羊祜

    羊祜:后三国时代,打仗很少的名将,古人将他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太康元年夏(公元280年),西晋平吴战争落下帷幕,司马炎把孙皓命名为归命侯,大宴群臣,大赏有功之臣。举杯庆祝时,却感慨万千,司马炎饱含热泪感慨到:“平吴克定之功应该属于羊太傅啊。”羊太傅何许人也?司马炎为啥要夸他。羊太傅就是力主发动灭吴战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