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武帝司马炎继承了祖父司马懿的“功业”,老爹司马昭的“功业”,开创了“三国演义”,并为终结“三国之乱”立下了丰碑。但他也留给后人两份“劣等传承”,一份是把自己的愚蠢之子司马衷立为皇位继承人,也就是那位在饥饿中高呼“不如吃肉”的晋惠帝。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自己的亲弟,被大封特封,这才导致了“八王之乱”。
司马伦,司马炎之伯父,司马懿之第九子,在西晋建国之后,司马伦曾被分封为狼牙郡王,赵国的郡王。到了公元三百年,贾皇后篡夺皇位,把皇储给杀了,司马伦打着“为皇储复仇”的旗号,带军进宫,逼惠帝让出皇储,称自己为皇帝,改朝换代,称“建始”。
既然如此,司马伦又如何做到“狗尾续貂”?
“狗尾续貂”——司马伦的封爵颇多
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弥补曹魏王朝的不足,将自己的儿子、侄儿、侄儿等人都封为“皇帝”,成为了皇家的守护者。
但是那些分散在各个地方的贵族们,却都对帝国的权力垂涎三尺。
金朝武帝西游之后,司马衷继位,成为了金朝的皇帝。一个傻瓜,怎么会成为皇上。这是应为,嫡长子继承制,毋庸置疑,因为他是最大的儿子,而幼有序的儿子,宗法严苛的古代,就是如此。
然而,笨就是笨,这个傻乎乎的皇帝登基之后,大权便相继落在了杨骏这一重量级的大臣和贾南峰这一重量级的皇后手中。
贾南风利用皇室之力,灭了杨骏一脉后,更是大发雷霆,杀死了司马姒,让她的义子,也就是她的姐姐之子,继承了他的皇位。
赵王司马伦打着"替世子复仇"的旗号,带着军队进入皇宫,将贾皇后刺死。然后司马伦就直接罢免了惠帝,自己当了皇帝,将晋惠帝关在了金墉城里。司马伦以“建始”为新时代的律法。
司马伦登上皇帝宝座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册封官员,所有参加战斗,拥护自己的人,都会受到嘉奖,甚至连那些奴仆都会受到嘉奖。
每当他上早,文武百官都会在台阶下等着他。
在那个时代,官员们的帽子上,都有一顶金色的蝉纹,再加上一条长长的貂皮,所以被称为“貂蝉冠”,因为司马伦封臣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一条貂皮的羽毛,根本不能满足所有官员的需求,所以,只能有一些官员,带着一条狗皮做的羽毛,去参加朝会。
狗尾续貂
民间流传着一首诗,用来嘲弄这一点:“貂不足,狗尾续。”
司马伦的癫狂与衰败
司马伦虽然有抱负,但却是一个没有自己想法,也没有自己的本事的人,被称为“素庸下,无智策”。
政治运转完全由奸佞之徒孙秀掌控,以致“之威权振于朝廷,天下皆事秀而无求于伦”。
司马伦喜爱王座,但对实际的事情并不感兴趣,所有的事情都要依靠孙秀。司马伦之于孙秀,就像是秦始皇胡亥之于朝堂之上的赵高之于天下一般。
如果让一个帝王来处理这件事,那就是权力被剥夺!
司马伦对政务不闻不问,这使得孙秀更加肆无忌惮,甚至擅自修改司马伦所下的圣旨,朝令夕改,司马命孙秀改,简直是屡见不鲜。这就是不想干的后果!
伦之诏令,秀辄改革,有所与夺,自书青纸为诏,或朝行夕改者数四,百官转易如流矣——《晋书》
司马伦的叛国行为和孙秀的鲁莽行为激愤了其它几个国家,其中有齐王司马炎,有河间王司马雍,有司马颖,有成都王司马雍,有叛国之举。
无奈之下,司马伦只能放弃皇权,去见晋惠帝,结果,他的名声彻底臭了。
司马伦在做了一百多天的皇上之后,就被逐出了朝堂,这一出祖孙相称的大戏终于落下了帷幕。
司马伦登基后,将贾南风押入金墉城,司马伦用假的圣旨逼贾南风饮下碎金之水而亡;司马伦最后也被关入金墉城,以金屑之酿,以身殉道,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报复!
贵重的黑貂皮毛不足,便用狗尾巴做一顶斗笠,美丑混作一团。“狗尾续貂”也被人们形容好文章或者好事稀碎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