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魏冯太后:武则天的偶像,铁腕治国推进鲜卑汉化和民族融合

北魏冯太后:武则天的偶像,铁腕治国推进鲜卑汉化和民族融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海无涯 访问量:4401 更新时间:2023/12/27 13:07:47

北魏冯太后,即北魏文成帝拓跋濬(jun)的皇后。 她凭借自己超凡的能力和果敢的手段,以及贵人相助和文成帝的早死,在之后的献文帝、孝文帝两朝,长时间掌握实权。 冯太后从罪人之女入宫,逐渐崛起。由贵人、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最终牢牢掌握北魏朝政大权。并在太和年间,推动改制和北魏政权汉化,做出历史贡献。

【一】罪臣之女入宫,依靠贵人扶助登上皇后宝座 冯太后出身高贵,是北燕皇族之后。祖父即为北燕皇帝冯弘,而其父亲冯朗因为与冯弘的矛盾而逃奔北魏。 冯朗后来因为弟弟在作战中投降蠕蠕(即柔然),受牵连而死,冯太后也因此被籍没入宫。 但不幸之中的万幸,冯太后有一个姑姑当时也身在宫中,是道武帝拓跋珪的嫔妃,位居左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 有了姑姑左昭仪的照顾,加上冯太后自身所受的教育,进宫没几年就成为文成帝的贵人。 接下来,又凭借自己的聪慧坚韧,偷偷找匠人学习铸金人,从而一跃而成为皇后,称雄后宫。 这一年(456年),冯太后只不过才十四岁。但成功登上皇后宝座,让她初步体会到权力诱惑滋味,也为她日后攀登权力之峰埋下了伏笔。

【二】文成帝早死,给了冯太后从后宫走向前殿的第一次机会 和平六年(465年),年仅二十五岁的文成帝驾崩,冯太后二十三岁。 只有十二岁太子拓跋弘(不是冯太后所生)继位,是为献文帝,冯太后被尊为皇太后。 此时的朝局也给了冯太后一个接近权力的机会。权臣乙浑手握重兵,野心膨胀谋求篡位。 年幼的献文帝需要冯太后的支持稳定朝局、诛杀权臣,因此二人结成联盟。 冯太后也不负众望,设计诛杀了乙浑。凭借这个功劳,冯太后趁机临朝听政,也是她第一次临朝听政,第一次手握朝政大权。 但随着献文帝年龄渐长,对自己傀儡地位不再满足,竭力摆脱这种局面,因此二人开始出现权力之争。 此时,冯太后充分认识到自己威望和势力还不够,不足以把献文帝阻挡在权力之外,她决定激流勇退。 皇兴元年(467年),正好献文帝的皇长子拓跋宏出生,冯太后便以亲自扶养皇孙的名义,还政献文帝。 这一次垂帘听政不到两年,但却是冯太后日后长期掌握朝政的一次练手和热身。

【三】抚养皇孙的空闲,顺便培植势力,毒死献文帝,重登权力之巅 冯太后还政之时,献文帝其实也不过十四岁而已。献文帝与冯太后争权,实际上是献文帝背后的势力与冯太后争权。 而献文帝背后的势力是谁呢?就是以京兆王拓跋子推和外戚李惠为代表的势力,他们在实际上影响着献文帝。 冯太后对于权力的渴望,与献文帝之间的争斗,让献文帝逐渐产生厌世情绪。 471年,献文帝十八岁,按说正该是亲政的好时光。然而,他却想要禅位给京兆王拓跋子推,希望拓跋子推来对抗冯太后。可见争斗之激烈。 禅位京兆王拓跋子推没有成功,反过来献文帝就直接禅位给五岁的太子拓跋宏,自己当太上皇。 但当上太上皇的献文帝似乎反而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不仅朝中大小事情都过问,并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对军队的控制中。 献文帝如此作为,显然超出了冯太后的预料,她不得不调整自己的策略,决定对献文帝致命一击。 延兴六年(476年)六月,冯太后利用宫中亲信太监,寻机毒死了献文帝。

献文帝的死去,冯太后登上权力巅峰的最后一块绊脚石已经不存在。她随即宣布再次垂帘听政,第二次走向前台。 而这一次垂帘听政,持续时间达到14年之久,一直到490年冯太后去世为止。 这时拓跋宏(孝文帝)已经24岁,正是年富力强,交班还算及时。

在第二次垂帘听政的14年之中,冯太后利用手中的权力干了几件影响北魏和后世的大事:一是实行“班俸禄”,通过模仿汉族政权的当官领俸禄,来固化君臣分际;二是实行“均田制”,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来改变北魏贵族的游牧生活方式;三是实行“三长制”,充实北魏基层政权组织,巩固北魏在基层的统治力度。 冯太后14年的有所作为,为之后亲政的孝文帝奠定了一个更加汉化、更加稳定的北魏。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冯太后

更多文章

  • 北魏冯太后对朝政本无兴趣,为何能临朝称制,掌握大权?

    历史人物编辑:郭社栓说史标签:冯太后

    引言拓跋弘登基后,冯氏临朝称制,掌握大权。她凭借着果敢善断的政治天赋和魄力,平定乙浑之乱,稳定了动荡的北魏政局。母子之间却越走越远。公元465年,拓跋弘登基,史称献文帝。从献文帝登基,到太后听政,有一个时间差。若是献文帝直接掌握了朝政,就如其父拓跋濬当年十三岁登基,执掌天下兴亡、运筹军国大事,事实上

  • 两朝风云冯太后与拓跋弘有什么仇恨,为何非要致他于死地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巨轮标签:冯太后

    拓跋弘是北魏死得最为蹊跷的皇帝,至今仍旧是历史上的一个难解之谜。对于拓跋弘的死法各种史书上有着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被冯太后派人毒杀的,也有的说是被逼自杀的,还有的说是被诱入宫中囚禁后秘密处死的。这样的说法子啊当时流传很广,使得史书上也无法确切记载。但是综合这些史料可以发现,拓跋弘的死因与冯太后有着非

  • 北魏杰出女性政治家冯太后如何从自己儿子手上夺权?她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带你观遍世界标签:冯太后

    冯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名字不详,长乐郡信都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人。北魏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文成帝拓跋濬皇后,献文帝拓跋弘嫡母,孝文帝元宏嫡祖母,辽西郡公冯朗之女。出身北燕王室长乐冯氏。 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掖庭,充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选为文成帝的贵人

  • 冯太后谋害魏孝献帝,已经大权在握,为啥还要多次加害他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陈城标签:冯太后

    北魏冯太后出生于公元441年,她在丈夫魏文成帝拓跋濬驾崩后,以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逐渐掌握北魏大权。魏孝献帝之子出生时,冯太后因喜得嫡孙,决定停止临朝,不再掌管北魏政务,让已为人父的魏孝献帝开始亲政。此后,魏孝献帝重用贤臣,打击那些无能之辈,连冯太后亲近的男宠都没有例外。刚开始时,冯太后虽有不满,但

  • 虽然冯太后篡权、听政,但却不失为一个真性情的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王家伦标签:冯太后

    在南北朝时期,北魏有一位两度临朝听政的皇太后,她就是谥号文成文明冯太后的冯氏。对于皇权至上、男权主义的封建时代来说,这样一位两度夺权的女子,其名声自然是不好的,但是从男女平等的角度去看待她,冯太后不失为一个有情有义且有本事的烈性女子。冯氏是南北朝时期北燕的皇室后代,其祖父冯弘是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之

  • 冯太后为了报仇,狠心将自己的儿子杀死,为什么不被后人指责?

    历史人物编辑:昆锅美食标签:冯太后

    冯太后一辈子做了很多“错事”、“坏事”,甚至是倒行逆施的事,但奇怪的是,她的每一件事,结局都出奇地好。比如她养男宠,这些男宠都成了国家栋梁;她擅权专政,大臣都尊她为“圣”;她重用宦官,却没有出现宦官专权;她杀了儿子献文帝,却几乎没人指责她。似乎,冯太后有一种无穷的魔法,总能把那些,在别人眼里泥沙俱下

  • 北魏女强人冯太后的资本运作:男朋友提议“三长制”

    历史人物编辑:张旭阳标签:冯太后

    公元484年,北魏集团董事长冯太后开会说:“各位,今天有一好一坏两个消息要告诉你们!好消息是,朝廷以后要给你们发工资了!坏消息是,有工资以后,你们就不能随便抢劫了。咱们的资本运作模式要转型。”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什么鬼?堂堂尚书、太傅、郡守等朝廷大员,之前竟然没有工资拿?开玩笑的吧?答案

  • 北魏冯太后为了报仇,狠心将自己的儿子杀死,为何不被后人指责?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访谈录标签:冯太后

    因为儿子将自己的情人杀了,冯太后才杀了儿子献文帝。冯太后杀了当皇帝的儿子,是出于一己之私,本来是应该指责的;可是她当权之后对大臣比较宽容,做了不少有益于国家和百姓的事。而且她也没有像慈禧那样贪恋权力,最后还是把权力移交给了孙子,所以被称为“千古贤后”。身为鲜卑人的冯太后,一生没有吕后那样波澜壮阔,也

  • 凤囚凰:康王冯太后都准备美女奸细色诱皇帝,然谁更棋高一着呢?

    历史人物编辑:阳光散落春风标签:冯太后

    凤囚凰:康王太后都为皇帝准备美女奸细,然谁棋高一着呢?由于正导演,关晓彤,宋威龙领衔主演的权谋宫廷剧《凤囚凰》正在热播,目前更新的剧情北魏朝廷各路人马的暗斗也已经进入到白日化阶段。之前都是康王和容止之间的小打小闹,现在已经进行到把容止的软肋刘楚玉给送上断头台,虽然最后被从战场赶回来的霍璇给救了。但是

  • 冯太后摄政时期,对北魏进行了哪些改造,又产生了哪些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冯太后

    公元456年,原为奴婢身份的冯太后被北魏文成帝拓跋濬选中,一跃成为北魏政权的皇后。但没过多久,拓跋濬就匆匆离世,只留下了年幼的太子拓跋弘。为了维护政局的稳定,保证拓跋弘在亲政之前不出大的乱子,冯太后独自走上政坛,并领导中央朝廷开始对北魏政权进行深度改革。那么在冯太后统治下的北魏政权,其内部的气象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