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朝阳北塔的前世今生:北魏冯太后为何把塔建在“三燕”宫殿之上

朝阳北塔的前世今生:北魏冯太后为何把塔建在“三燕”宫殿之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目标的历史 访问量:4930 更新时间:2023/12/22 15:03:18

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杰出的男性执政者,所以很多人说,中国的历史是属于男性的。然而,这世上也有很多巾帼不让须眉者,在男权至上的古代社会里脱颖而出,比如西汉吕太后、北魏冯太后、唐朝武则天等,她们都走到了当时社会权力的顶峰。

今天我们要说的便是北魏冯太后。她历经3帝,执掌北魏政权20多年,助孝文帝大力改革,让北魏国力达到最鼎盛时期,有“千古一后”的称誉。

35岁,成为当时中国最有权势的女人

冯太后原是北燕开国国君冯跋的曾孙女,在北魏灭了北燕后,她的父亲冯朗担任了北魏秦州、雍州的两州刺史,而她则被选入宫中封了贵人,由此便开了她传奇辉煌的一生。也许冯氏真的有气运在身,入宫不满一年就被选为了皇后,那年她才14岁。

而她能当上皇后,并不是她有多得宠,也不是家族给了她多大的支持,而是北魏选皇后的两个条件:一是没有儿子,北魏为了防止外戚势大皇后专权,皇后必须没有儿子,而被立为太子的生母也会被处死;

二是候选人必须亲手铸造自己的铜像,只有铸造成功,才表示受到了神灵的认可。冯氏刚好符合这两点,因此被选为了皇后。

冯氏安安稳稳的做了九年皇后,没想到文成帝会突然驾崩。满朝文武与后宫妃嫔都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也打了冯皇后一个措手不及。彼时太子年幼,无力执掌朝政,而在朝中又有丞相乙浑蠢蠢欲动,意图谋反。冯皇后与太子的处境一下子变得异常艰难。

重重压力之下,冯皇后第一次展现了她杰出的政治谋略及过人胆识,一个举动就让满朝文武都站在了她和太子这边。

根据祖制,皇帝驾崩,他曾经的御用之物都要进行焚烧。面对熊熊烈火,冯皇后纵身跃进火盆表示要随文成帝而去,幸好救治及时没有伤到根本。但就是这一跃,收服了一众朝野胡汉臣僚的心,也奠定了她在朝廷的重要地位。

公元465年,年仅12岁的献文帝即位,而被尊为皇太后的冯氏也不过才20几岁。面对丞相乙浑的“专制朝权”,这位久居深宫的冯太后密诏五位皇叔入京商议,以雷霆之势逮捕了丞相乙浑及其全部党羽,平定叛乱肃清朝堂,雷厉风行的魄力远超一般男子。之后便趁势登上了大殿宝座,并宣布“临朝称制,代掌国政”。

这是冯皇后第一次代掌朝政,前后仅18个月,但在这短短18个月间,冯太后先是稳定了动荡的内政局面,后又以明升暗降等各种手段,解除了五位皇叔的兵权,为前朝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位皇叔的兵权最终落在冯皇后的手里,掌握实权的冯太后,虽然在献文帝成年后还政于朝,但因为一些原因,不久就强迫献文帝将皇位传给了年仅5岁的孝文帝,自己则再次临朝称制,改年号“太和”。至此,35岁的冯太后成为了当时最有权势的女人。

这次执掌朝政一直持续了20多年,为北魏迎来鼎盛时期做了最充足的准备。在这20几年间,冯太后对北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推出了打击贪赃枉法的俸禄制,为当时的鲜卑贵族发放俸禄,进而约束他们不可随意抢夺汉族百姓的良田财产。

紧接着推出了均田制,鼓励百姓开荒、种地,从而使国家的税收收入有了稳定增长,也解决了俸禄的来源问题。

百姓有田种,温饱有了保障,而鲜卑贵族也不再靠抢夺来获取利益,很大程度的缓和了汉族与鲜卑族的民族矛盾,为后来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冯太后还竭力培养孝文帝。她曾亲自写了《劝戒歌》和《皇诰》作为孝文帝平日的学习指南和行为准则。还时常把孝文帝带在身边言传身教,特别是外出巡视之时,会有意让他参与事务,培养他的政治才干。这些指导与教养,让孝文帝拥有了良好的人格品质与治国才能。

太和十四年,冯太后病逝,孝文帝按国君规格为冯太后举办了葬礼。之后孝文帝依旧尊循了冯太后在世时的改革,对原先的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与改进,使北魏国力持续增强。并分明姓族、改易汉俗,进一步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最终成为一代明君。

作为北燕皇室后人,冯太后身份尴尬无依无靠,但她硬是凭借着自己非凡的政治天赋及过人胆识,一步步进入了北魏的政治核心。两次临朝听政,不仅稳定了北魏朝堂的动荡内乱,还培养了一代明君孝文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思念故国,将塔建在“三燕”宫殿之上

北魏时期,在权贵之间有为先祖“兴建福业,造立图寺”的风俗,冯太后也曾在长安、龙城为她的父亲、祖父立庙建寺,禳灾祈福寄托哀思。

太河九年,冯太后为了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决定兴建“思燕佛图”。她的选址也是相当有意思,就在三燕和龙宫殿的遗址之上。

冯太后思念故国,建塔已寄哀思本也无可厚非,尴尬的是冯太后的身份及建塔选址。将塔直接建在旧朝皇宫的遗址之上,当时也就冯太后能干出这样的事。

思燕佛图兴建于太和九年,并于太和十四年完工。经历损毁、重建、修葺,塔基塔身留下了各朝各代的历史印记,成为中国唯一一座留存至今的“五世同体”宝塔,为中国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研究价值。

曾经的思燕佛图,如今的朝阳北塔

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燕慕容皝在今辽宁朝阳地区建立龙城,并迁都至此,随后后燕、北燕也都将都城定在龙城。北魏灭了北燕,龙城之中的皇宫“和龙宫”便成为了旧朝遗址。冯太后为思念故国,在和龙宫殿遗址上建造了“思燕佛图”,后又历经隋、唐、辽的兴建、修缮,一直留存至今,也就是今天的“朝阳北塔”。

考古发现,朝阳北塔基础部分的生土层一共有六个文化层,由下至上分别为“三燕“地层、北魏地层、隋唐地层、辽代堆积层、近代至金代地层、现代地层。再结合塔身结构、装饰、出土的文物,考古学家们推断出了朝阳北塔的前世今生。

朝阳北塔最早的形态,便是北魏时期冯太后赐建的”思燕佛图“,但思燕佛图的地基是三燕和龙宫殿的夯土台基。思燕佛图在隋初焚毁,后隋文帝赐佛舍利命营州僧俗在思燕佛图的基础上重建,赐名“梵幢寺塔”。

梵幢寺塔保留了思燕佛图的塔基、夯土和木塔柱洞等结构,在这基础之上,将土木结构楼阁式塔改为方形空心十五级叠涩密檐式砖塔。

到了唐代,李隆基又命安禄山对佛塔进行修缮,在塔檐束腰处装饰仿木构建筑彩绘,并将梵幢寺塔更名为“开元寺塔”。

辽代对开元寺塔进行了两次维修。受当时密宗影响,在第二次维修过程中,塔身被修建成了雕饰繁复华丽的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砖塔,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朝阳北塔,有着典型的辽塔风格。之后,开元寺塔更名为“延昌寺塔”。

清朝时期又因朝阳城中有三座塔,分方位“延昌寺塔”就成了如今的“朝阳北塔”。

朝阳北塔融合了北魏的“思燕佛图”、隋代的“梵幢寺塔”、唐代的“开元寺塔”、辽代的“延昌寺塔”,最终形成如今“塔上塔”、“塔包塔”的独特风格,是世界唯一一座“五世同堂”的宝塔,有着巨大的历史研究价值。

除了历史价值,朝阳北塔还有不可忽视的宗教价值和艺术价值。

朝阳北塔在修缮时曾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有一件七宝塔是世界级文物,非常珍贵。七宝塔内放着木胎银棺,木胎银棺内又有一座金舍利塔,金舍利塔内是一个金盖玛瑙罐,里面供奉着两颗释伽牟尼真身舍利。这两颗舍利对于佛教来说是不可多得的保物,因此朝阳北塔是佛教徒心中的朝圣之地,具有重要地位。

朝阳北塔是佛祖舍利的瘗葬塔,辽代重建北塔天宫用以安放七宝舍利塔,并对塔身进行了重新包砌,上面还雕刻了众多栩栩如生,精美异常的浮雕装饰,凸显了古代人的建造智慧。

北塔雕满了各种图案,塔身四面各雕有一尊坐佛,是为四方佛,雍容华贵宝相庄严。四方佛旁边是二菩萨与砖雕小塔,超尘脱俗。塔身雕着有八胁侍菩萨、二十四飞天、八大灵塔及塔名等图案。塔顶是脚踏祥云、翩然起舞的天女。各种繁复华丽的装饰展现了辽代佛教的审美风格。

现在的朝阳,除了北塔已经找不出一丝“三燕”时期的古迹,幸而有北魏冯太后因思念故国而赐建思燕佛图,也万幸在历史长河中思燕佛图经历损毁、重建、修葺一直留存至今。

标签: 冯太后

更多文章

  • 北魏冯太后:武则天的偶像,铁腕治国推进鲜卑汉化和民族融合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无涯标签:冯太后

    北魏冯太后,即北魏文成帝拓跋濬(jun)的皇后。 她凭借自己超凡的能力和果敢的手段,以及贵人相助和文成帝的早死,在之后的献文帝、孝文帝两朝,长时间掌握实权。 冯太后从罪人之女入宫,逐渐崛起。由贵人、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最终牢牢掌握北魏朝政大权。并在太和年间,推动改制和北魏政权汉化,做出历史贡献。

  • 北魏冯太后对朝政本无兴趣,为何能临朝称制,掌握大权?

    历史人物编辑:郭社栓说史标签:冯太后

    引言拓跋弘登基后,冯氏临朝称制,掌握大权。她凭借着果敢善断的政治天赋和魄力,平定乙浑之乱,稳定了动荡的北魏政局。母子之间却越走越远。公元465年,拓跋弘登基,史称献文帝。从献文帝登基,到太后听政,有一个时间差。若是献文帝直接掌握了朝政,就如其父拓跋濬当年十三岁登基,执掌天下兴亡、运筹军国大事,事实上

  • 两朝风云冯太后与拓跋弘有什么仇恨,为何非要致他于死地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巨轮标签:冯太后

    拓跋弘是北魏死得最为蹊跷的皇帝,至今仍旧是历史上的一个难解之谜。对于拓跋弘的死法各种史书上有着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被冯太后派人毒杀的,也有的说是被逼自杀的,还有的说是被诱入宫中囚禁后秘密处死的。这样的说法子啊当时流传很广,使得史书上也无法确切记载。但是综合这些史料可以发现,拓跋弘的死因与冯太后有着非

  • 北魏杰出女性政治家冯太后如何从自己儿子手上夺权?她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带你观遍世界标签:冯太后

    冯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名字不详,长乐郡信都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人。北魏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文成帝拓跋濬皇后,献文帝拓跋弘嫡母,孝文帝元宏嫡祖母,辽西郡公冯朗之女。出身北燕王室长乐冯氏。 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掖庭,充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选为文成帝的贵人

  • 冯太后谋害魏孝献帝,已经大权在握,为啥还要多次加害他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陈城标签:冯太后

    北魏冯太后出生于公元441年,她在丈夫魏文成帝拓跋濬驾崩后,以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逐渐掌握北魏大权。魏孝献帝之子出生时,冯太后因喜得嫡孙,决定停止临朝,不再掌管北魏政务,让已为人父的魏孝献帝开始亲政。此后,魏孝献帝重用贤臣,打击那些无能之辈,连冯太后亲近的男宠都没有例外。刚开始时,冯太后虽有不满,但

  • 虽然冯太后篡权、听政,但却不失为一个真性情的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王家伦标签:冯太后

    在南北朝时期,北魏有一位两度临朝听政的皇太后,她就是谥号文成文明冯太后的冯氏。对于皇权至上、男权主义的封建时代来说,这样一位两度夺权的女子,其名声自然是不好的,但是从男女平等的角度去看待她,冯太后不失为一个有情有义且有本事的烈性女子。冯氏是南北朝时期北燕的皇室后代,其祖父冯弘是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之

  • 冯太后为了报仇,狠心将自己的儿子杀死,为什么不被后人指责?

    历史人物编辑:昆锅美食标签:冯太后

    冯太后一辈子做了很多“错事”、“坏事”,甚至是倒行逆施的事,但奇怪的是,她的每一件事,结局都出奇地好。比如她养男宠,这些男宠都成了国家栋梁;她擅权专政,大臣都尊她为“圣”;她重用宦官,却没有出现宦官专权;她杀了儿子献文帝,却几乎没人指责她。似乎,冯太后有一种无穷的魔法,总能把那些,在别人眼里泥沙俱下

  • 北魏女强人冯太后的资本运作:男朋友提议“三长制”

    历史人物编辑:张旭阳标签:冯太后

    公元484年,北魏集团董事长冯太后开会说:“各位,今天有一好一坏两个消息要告诉你们!好消息是,朝廷以后要给你们发工资了!坏消息是,有工资以后,你们就不能随便抢劫了。咱们的资本运作模式要转型。”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什么鬼?堂堂尚书、太傅、郡守等朝廷大员,之前竟然没有工资拿?开玩笑的吧?答案

  • 北魏冯太后为了报仇,狠心将自己的儿子杀死,为何不被后人指责?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访谈录标签:冯太后

    因为儿子将自己的情人杀了,冯太后才杀了儿子献文帝。冯太后杀了当皇帝的儿子,是出于一己之私,本来是应该指责的;可是她当权之后对大臣比较宽容,做了不少有益于国家和百姓的事。而且她也没有像慈禧那样贪恋权力,最后还是把权力移交给了孙子,所以被称为“千古贤后”。身为鲜卑人的冯太后,一生没有吕后那样波澜壮阔,也

  • 凤囚凰:康王冯太后都准备美女奸细色诱皇帝,然谁更棋高一着呢?

    历史人物编辑:阳光散落春风标签:冯太后

    凤囚凰:康王太后都为皇帝准备美女奸细,然谁棋高一着呢?由于正导演,关晓彤,宋威龙领衔主演的权谋宫廷剧《凤囚凰》正在热播,目前更新的剧情北魏朝廷各路人马的暗斗也已经进入到白日化阶段。之前都是康王和容止之间的小打小闹,现在已经进行到把容止的软肋刘楚玉给送上断头台,虽然最后被从战场赶回来的霍璇给救了。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