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陈庆之,本是梁武帝萧衍的伴读书童,随身侍从,因为为人机灵忠心,深得梁武帝喜爱,登基后被不断的提拔,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陈庆之接触到了军旅,也就是这一次机会,让陈庆之就像解开了枷锁深入大海的蛟龙,从此一飞冲天,天下闻名。原本只是一个小小书童的陈庆之,转眼就成为了让天下颤栗的白袍战神,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人物,如今却成了众人仰望的存在。
说起南北朝这个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要说战神统帅是谁,也许有人会说是兰陵王高长恭,可我却认为南北朝当之无愧的战神还得是南梁的陈庆之,相比于陈庆之,高长恭虽有邙山大捷那种战绩,但是军事战役太少了,还没有全免显露才能,就被后主高玮给毒死了,简直如流星划过一般,一闪即逝,突出不了他的军事才能。
陈庆之
而陈庆之就不一样了,他的战绩辉煌无比,凡是稍微了解一点儿历史的人,应该都听过这么一句话: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这句话就是对陈庆之和他带领的白袍军战力的真实写照,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劝古往今来的名将统帅不要自以为是沾沾自喜画地为牢,需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哪怕你再厉害,纵然有千军万马,遇到陈庆之和他的白袍军,你都得绕道走”,可见陈庆之的厉害,就这么一句话,可以说把自古以来所有的名师大将杰出统帅都比下去了,而陈庆之本人和其他名将不同,他本身是一介文人,不会舞刀弄枪,之所以百战百胜成为军中的神话,不败的战神,靠的就是他杰出的统帅能力和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
高长恭
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义兴郡国山县(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出身寒门,喜欢下棋,是梁武帝萧衍的随从书童。也是后来的南朝梁名将。
天监元年(502年),萧衍受禅登基,建立南朝梁政权。陈庆之逐渐升任为主书,期间他散去财产,招募贤能,常常考虑着为国效力,后官拜奉朝请。
陈庆之
因为忠心耿耿,为人沉稳,办事可靠,颇受梁武帝信任,步步高升。大通元年(527年),联合曹仲宗、韦放会攻打北魏涡阳,迫使涡阳城主王纬出降。
大通二年(528年),加号飙勇将军,奉命护送降梁的魏北海王元颢北还。
次年,击败拥兵7万、筑垒9座的魏将丘大千。在考城击败拥兵2万的魏将元晖业。五月,连拔荥阳、虎牢二城,长驱直入,护送元颢到洛阳。经历四十七战,平定三十二城,所向无前。陈庆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七千人队伍的白袍军,没有支援和补给,在陈庆之的带领下硬是一路摧枯拉朽般的正面击败了沿途所有的北魏军队精锐,累计军队人数达三十多万,所以洛阳城中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从此陈庆之名震天下。
白袍军
后来,北魏重兵回师洛阳,元颢因为占领洛阳后骄奢淫逸不理朝政,对陈庆之又多有猜忌时刻提防,不让陈庆之的军队担任防守任务,所以被对手钻了空子,导致 元颢的十万大军惨败,陈庆之的梁军也随之而败。最终,陈庆之无奈,只能只身潜返江南。
中大通二年(530年),出任司州刺史,参加悬瓠之战,击败北魏颍州刺史娄起;楚城之战,攻破东魏孙腾等人。
陈庆之
大同元年(535年),与东魏尧雄交战,因为上司的掣肘限制无法发挥,两次,皆失利而还。
大同二年(536年),破东魏侯景,进号仁威将军。
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陈庆之去世,时年五十六岁,谥号为“武”。长子陈昭继承爵位。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弓弩,不善骑马,善抚军士,富有胆略,善于筹谋,带兵有方,是一位深得众心的儒将。
陈庆之
这就是战神陈庆之,他本来就只是一个书童,伺候人的存在,本没有机会学习军事技能成为杰出的军事统帅的,但是,陈庆之有一个聪慧的头脑,再加上他当书童必然识字,既然识字就会私下省时间看兵书,然后在战场上磨砺,最终把万卷书的兵书李伦和实践相结合,成为了当时杰出的军事专家,在那个中华最黑暗的时代,就如一颗璀璨的新星,从南到北,打出了汉家儿郎应有的傲气,七千人的军队就能一路平推直捣黄龙,长期立于不败之地,仅此一点,陈庆之作为一代战神就当之无愧。
陈庆之的成功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千万不要小看任何人,那是致命的错误,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也许今天你看不起或者不放在眼里的小人物,明天你就得用仰望的姿态去面对,就如陈庆之一样,在一战成名之前,谁会关注这么一个小人物呢?可是事实却告诉你,就是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却爆发出了你难以企及的能量,耀眼的让人晕眩。
陈庆之的成功离不开他平时默默的努力,等待的只是一个机会,也许你现在正在小看的一个人,人家私下里默默付出的汗水也是你不能想象的,或许人家多年磨一剑,也如陈庆之一样等的就是一个一飞冲天的机会。真到了那一刻,你现在对别人的小看就是你自备的最大的绊脚石。
所以,与人为善,待人真诚尊重,是你一生都没后顾之忧的不二法门,也是一种无形中对未来无本万利的投资,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