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3岁封储,12岁继位,14岁生子,18岁禅位,23岁惨死——拓跋弘

3岁封储,12岁继位,14岁生子,18岁禅位,23岁惨死——拓跋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娱乐豆豆子 访问量:3959 更新时间:2023/12/17 16:40:51

今天要说的这位皇帝,我们从他的履历中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位短命的少年天子。3岁封储,12岁继位,14岁生子,18岁禅位,23岁惨死,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实权的太上皇。

3岁封储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454年七月初五(8月14日)—476年7月20日,北魏王朝第六位皇帝,文成帝拓跋濬长子,生母李贵人,嫡母便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冯太后

锦绣未央中的冯太后及幼子拓跋弘

456年四月,3岁的拓跋弘被立为太子,按照北魏皇位继承的规则,其生母李氏在他被封为太子之时,依照家法“子贵母死”被赐死。之后拓跋弘的成长皆由当时的皇后冯氏负责,少年的拓跋弘聪明好学,仁孝纯质,从小就有救济天下的志向,很受文成帝和冯皇后的喜欢。

锦绣未央中拓跋濬和儿子拓跋弘

12岁继位

465年五月十一日,拓跋弘父亲拓跋濬去世,年仅12岁的拓跋弘继位,尊称其嫡母冯氏为太后,追封生母李氏为文成元皇后。

影视作品中拓跋弘及其嫡母冯太后

初登帝位的拓跋弘,受到车骑大将军乙浑的百般欺凌,乙浑大肆排斥异已,先后害死尚书杨保年、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司卫监穆多侯、平原王陆丽,逐渐掌控了北魏的朝政,此时的冯太后为了保住儿子拓跋弘的地位,亦不敢得罪乙浑,晋升其为丞相,以等到时机。然而,乙浑并不满足于现有的一切,他想要的是那把龙椅,于是准备发动宫廷政变。此时的冯太后时机成熟,466年二月,冯太后秘密决策,命元丕、元贺、牛益得等人率军,包围乙浑府把乙浑杀死。政局混乱之时,冯太后临朝听政,处理国家大事,此次执政共计18个月。

467年,献文帝拓跋弘追究乙浑余党慕容白曜,称其谋反而杀之,并杀其弟慕容如意。

然而,权臣是解决掉了,另一个更大的执政者也来了,那就是拓跋弘的嫡母冯太后。

凤囚凰剧中冯太后

467年八月(10月13日),京师平城的紫宫传来了婴儿的啼哭,拓跋弘的妃子李氏为他生下了第一个皇子,取名拓跋宏。冯太后喜得长孙,高兴不已,她决定归还朝政于14岁初为人父的拓跋弘,自己则全身心的带孙子

先后被乙浑、冯太后压制的拓跋弘亲政后,颇有一番作为。史书记载,献文帝聪睿

夙成,刚毅有断,并自年少时就已处政甚雅,举朝称善。他早已听闻冯太后身边有多名男宠,之前他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如今,大权在握,便开始行动了。他贬斥了不少冯太后宠臣男侍,并试图重用提拔有才能而冯太后不喜之人,以结成自己的心腹。一开始,冯太后对献文帝的所作所为虽然感到心中不快,但也没有立即发作。直到470年,冯太后再也忍无可忍了。事情是从李弈身上引起的。

李弈,官宦子弟,长得仪表堂堂,风流倜傥,又多才多艺,善解人意,兼之有朝政之望因而深得冯太后宠爱,经常入侍宫中。献文帝甚是不喜,以为后宫淫乱,世人也常有

异言。470年秋天,李弈的兄长李敷的好友和同宗——相州刺史李欣因罪被告发。李欣为了自保平安,自陈李敷隐罪二三十条。

18岁禅位

拓跋弘大发雷霆,他早已等待时机处理李弈,于是将李弈和李敷兄弟俩处死,冯太后就这么失去了一位称心的男宠。而且拓跋弘还重用了告发兄弟俩的李欣,这更使冯太后愤怒。

471年,冯太后利用声威和势力逼迫拓跋弘交出朝政,在冯太后的压迫下,拓跋弘本意想传位给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却招到了群臣及宦官的一致反对。

471年八月二十一日,献文帝在冯太后的压迫下传位于皇太子拓跋宏,自己则当起了太上皇。这一年他才18岁。

其实,他禅位给儿子拓跋宏,除了冯太后的势力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他信奉佛教。

生性喜好黄老(道)、浮屠(佛)之学,常常与朝中士大夫和沙门(僧人)一起高谈玄理,也给人一种雅薄富贵、厌倦国政、不以天下事为意的印象。

所以,禅位后他有更多的时间研究佛学。

虽然禅位给了4岁的儿子,但拓跋弘并没有放弃手中的权力,他仍然牢固的掌握着北魏朝政,不仅朝廷大小国务皆亲自处理,还屡屡颁布诏书行使大权,甚至多次亲自率兵北征南讨。

472年二月,拓跋弘戎装出京,在北郊带着将领们击退柔然的进攻;

同年十一月,献文帝骑上战马,征讨柔然,一直杀到漠南,逼柔然后撤几千里。

献文帝还颁布诏令,让工商杂伎一律务农,禁止滥杀牲畜,保护农业生产,对那些克己奉公的牧守加以提拔,对那些贪婪残暴的官员严惩不贷。

474年六月,献文帝再次下令:处理一切案件都要按法律办事,以事实为依据,

用刑要慎重。取得大胜,颇有世祖太武皇帝之风。

475年冬十月,已为太上皇的献文帝在平城北郊举行了大阅仪式,天下震动。

退居为太上皇的拓跋弘,依然

使北魏的核心,这一切,都使冯太后越来越觉得,自己需要再次出面执掌朝政以防献文帝对自己不利,毕竟这个儿子不是自己亲生的,就这样,一场巨大的宫廷事变悄悄引发了。

23岁惨死

476年六月的一天(7月20日),朝廷突然宣布戒严,京师气氛紧张,宫禁之中更是戒备森严。不久,太上皇应召前来晋谒冯太后,被伏兵一拥而上擒拿住,强行软禁起来。随后,死于平城永安殿。时人多言献文为冯太后杀害。此时,拓跋弘年仅23岁。

献文帝拓跋弘做了6年的皇帝,5年的太上皇,他是一位颇有能力的皇帝,他执政期间,北魏的政治、经济、军事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北魏已是当时西域的主宰。

标签: 拓跋弘

更多文章

  • 凤囚凰:拓跋弘深藏不露,一计看破容止弱点,送康王去领盒饭

    历史人物编辑:好想陪在你身边标签:拓跋弘

    《凤囚凰》小皇帝拓跋弘真是深藏不露,外人都以为他是不管政事的软蛋皇帝,其实他才是那位藏得最深的人。知道康王有心取代他,于是便顺着康王的意思,给他安排一场刺杀皇帝的好戏。没想到康王心思太单纯,过于相信别人,于是这样被拓跋弘关门打狗,毫无翻身之地。齐太妃正在庆祝康王得天下,没想到好心情却被一个不速之客打

  • 两朝风云拓跋弘为何十七岁禅让皇位,成为最年轻的太上皇

    历史人物编辑:李伟侃车标签:拓跋弘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可以说是北魏史上谜题最多的皇帝,他的一生极为短暂,却在史书上留下了很多历史疑案,甚至成为现代历史题材影视剧中改编的故事原型。他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长子,十一岁继承皇帝位,二十三岁突然暴毙,在位时间七年,却留下了一大堆让人难解的历史之谜。其中他在十七岁时突然下诏将皇位禅让给儿子拓跋宏的事

  • 凤囚凰:红袖身份被揭露,手撕太后怒斥拓跋弘,连容止也未能幸免

    历史人物编辑:珍惜宠物的陪伴标签:拓跋弘

    由关晓彤、宋威龙主演的《凤囚凰》正在热播,这周已经更新到刘楚玉霍璇的比试以刘楚玉失败而告终,然而在第三场比赛中,红袖的表现很让人讶异,基本上是这场吸血蝶制造的混乱的始作俑者。首先是她提出要霍璇刘楚玉以这桩案子作为第三场比赛的题目,然后又力压太后提出暂停比试封闭流杯殿的提议,这些表现之前大家都以为是容

  • 凤囚凰:流杯殿里,拓跋弘单独留下容止,原来是让他去做这个事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UU标签:拓跋弘

    《凤囚凰》霍璇利用玻璃的透明让流杯殿真凶现形,后知后觉的刘楚玉只能指着蝴蝶懊恼地说她早就发现这些怪物,以为是画上去的,只是逼真罢了,没想到是真的。只是让刘楚玉霍璇等破案参赛选手一脸懵逼的是,原来流杯殿惨案真正的目的不在这,而吸血蝶只是个引子,目的是引出当年太后犯下的罪行,让皇帝有借口把太后的势力进行

  • 凤囚凰:拓跋弘自爆多年前一个秘密,恳求红袖不要离开他

    历史人物编辑:野王辅生活标签:拓跋弘

    在昨天更新的剧情中,流杯殿惨案之谜在红袖唱作俱佳的表演下,太后终于被自己的儿子拓跋弘圈禁了,而容止更是乘胜追击,搜查了冯婷的娘家,让冯家的人都入狱。小皇帝看到太后因为当年的帝位之争而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不由得回想起年幼时所犯下的罪孽,于是惶恐不安,害怕自己到头来也会被众叛亲离,于是想寻求一点慰藉及保

  • 凤囚凰:康王欲报复容止,结局太惨,被拓跋弘直接刺死

    历史人物编辑:二哈讲生活标签:拓跋弘

    《凤囚凰》上周更新的剧情里,乐蕴自焚救康王的桥段让人忍不住泪目,虽然小编觉得她死的有点多余,完全送人头凑数的。康王虽然逃出康王府,但是失去至亲至爱及权力的他对皇帝拓跋弘及容止那是恨之入骨,此生不报此仇枉为人,于是在顾欢的帮助下一直躲在天机阁中伺机而动。然而这一天很快就到来,拓跋弘为了做给天下看,决定

  • 凤囚凰:拓跋弘除去霍璇不仅仅是她功高震主,还有这个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艾迪拿搞笑标签:拓跋弘

    《凤囚凰》拓跋弘除去霍璇不仅仅是她功高震主,还有这个原因。上周讲到容止为让太后停止在他的婚姻里指手画脚,于是安排了两枚棋子红袖,哑奴给太后下套,在哑奴揭开冯太后就是杀害前皇帝宠妃悦夫人之后,红袖利用楚楚可怜的美人计对皇帝进行泪势攻击,再加上容止适可而止的指责,小皇帝就这样把辅助自己登上帝座的太后囚禁

  • 两朝风云胡太后有多厉害,为何元恪为她取消子贵母死制度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元恪

    熟悉北魏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北魏有条很不人道的制度,在皇位传承中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力。这条制度叫做“子贵母死”,具体的实施是从道武帝拓跋珪时候开始的,一直到了宣武帝元恪时代才被终止。这条制度规定,一旦皇子被立为皇太子,他的生母将被赐死,以防止母族做大而掣肘皇权。拓跋珪对此的解释是沿用了汉武帝刘彻的制度

  • 两朝风云元恪为何重用高肇,纵容其把持朝政,诛杀宗王?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大赛场标签:元恪

    如果说北魏的灭亡是从六镇起义开始的,那北魏的衰弱便是从宣武帝元恪开始的。正是由于宣武帝重用国舅高肇,纵容其把持朝政,诛杀宗王,才拉开了北魏门阀士族内斗的序幕,激化了朝廷和六镇的矛盾,导致国家走上了灭亡的道路。对于高肇利用自己信任把持朝政和诛杀宗王,元恪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他不但没有制止,还纵容其所为,

  • 两朝风云元禧是元恪的首辅顾命大臣,他为何派人行刺元恪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驿站哦标签:元恪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临终前,北魏开始了进行汉化后的第一次政权更迭。在这次政权更迭中,拓跋宏给自己的继任者皇太子元恪任命了六位顾命大臣,以保证他能顺利地接掌政权。可是在元恪即位后不久便与顾命大臣们发生冲突,不仅解除了顾命大臣的权力,还引发了咸阳王元禧的谋反,使得北魏政局出现了动荡。从史书上看,元禧谋反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