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冉闵挽救了汉族灭绝的危机,为啥不被史学家承认

冉闵挽救了汉族灭绝的危机,为啥不被史学家承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樊亚茹 访问量:3497 更新时间:2024/1/3 8:21:34

在中国几千年的古代历史当中出现了很多英雄人物,他们或者是带领军队抵抗外族侵略,或者是开疆拓土建功立业。他们的事迹不仅在民间传颂,还被写进教科书中,成为正面人物被学生们所学习,比如岳飞、戚继光、霍去病等等。

但是有一个人物他生活在魏晋南北朝的乱世,他在少数民族南下侵略汉族之时奋起反抗,领导汉人们对抗侵略的少数民族,将濒临被屠戮殆尽汉民族拯救了过来。但他的名字却鲜少被人知道,历史教科书中更不曾提过他,史学家对于他的事迹也不认可。

他就是冉闵,十六国政权中冉魏政权的创立者。那么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使得这位乱世当中的英雄人物不被大家所孰知,甚至难以被史学家们承认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冉闵乱世之中发家

1、五胡乱华,诸多少数民族侵略中原大地

经过东汉末年以及三国时期近百年的乱世之后,中国终于迎来了一个大一统王朝——西晋。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在建国之后竟然“倒行逆施”,大肆分封诸王,而这些王爷手中都掌握着相当大的权利。

司马炎死后傻儿子司马衷继位,手握重权的王爷们在权势的贪欲下掀起了八王之乱,由此刚刚统一不久的西晋王朝再次陷入了战乱之中。中原大地一片狼藉。此时远在北方的诸多少数民族趁机崛起,趁着西晋乱成一锅粥的时候径直南下,侵略中原大地。

而这些南下的少数民族当中以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少数民族为首。中原文明迎来了一次惨烈的大侵略,拉开了五胡乱华的时代。

2、冉闵建立“冉魏”政权

就在八王之乱以及五胡乱华的祸乱下,西晋灭亡,司马氏皇族迁往南方躲避战乱,建立了东晋王朝。而北方大地割据政权频繁更换,这段时期的历史被称为“五胡十六国”。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冉闵就是在这样一个乱世开始了自己的奋斗之旅。冉闵曾经是后赵开国皇帝石虎的养孙,虽然不是石虎亲生的孙子,但是石虎对他视如己出,冉闵有勇有谋,屡立战功,深受石虎的喜爱。《资治通鉴》中记载:“闵骁勇善战,多策略。石虎爱之,比于诸孙”。

石虎死后,后赵便乱了起来,冉闵帮助石遵将继承皇位的石世废掉,并拥立石遵为后赵的皇帝。石遵曾经对冉闵许诺过,将来会把皇位传给冉闵,但扭头便不承认了,然后让石家的子孙石衍做了继承人,这让冉闵十分恼火。

而辅佐石遵上位之后冉闵被封为辅国大将军,掌握军政大权,石遵颇为忌惮,一直想要除掉冉闵。可惜他没能除掉冉闵反而被冉闵先下手为强,将他先除掉了。

后来石鉴继位,也一心想要除掉冉闵。可惜最终被冉闵废掉,后赵政权灭亡,冉闵篡位建立了冉魏政权。

二、冉闵身上的记忆点——杀胡令

1、冉闵颁布杀胡令

五胡乱华开始之后,北方中原大地狼烟四起,百姓民不聊生。许多北方的百姓只能南下迁徙到南方生活。而依旧留在北方的汉人百姓惨遭少数民族屠戮。《晋书》中记载了当时的惨象:“屠城掠地千里,烧杀淫掠,中原士族十不存一”。

后赵政权建立者石勒是羯族人,石虎更是后赵的暴君,后赵政权在建立以及存在的过程中就屠杀过大量的汉人,导致北方汉族几乎覆灭殆尽,直到冉闵掌权,汉人才有迎来了一丝生机。

冉闵在与后赵政权对抗过程中颁布了杀胡令,规定只要是遇到拿着武器的胡人就可以将其杀死,这使得诸多汉人百姓不再处于劣势,反而开始毫无顾忌地屠戮胡人,毕竟当初胡人可是对他们进行过屠杀的。

冉闵甚至还在杀胡令中规定汉人可以凭借斩杀胡人的头颅进行领赏,在利益的驱使下,一时之间杀戮四起,汉人们纷纷拿起武器为那些被胡人杀害的同胞报仇。

2、杀胡令造成大屠杀,死者不计其数

除了汉人百姓以外,冉闵以及他所率领的军队也开始大肆屠杀胡人,这使得后赵的首都邺城瞬间血海一片。这场杀胡运动不仅是在邺城进行,其他地方也按照杀胡令的规定来屠杀胡人。

几十万胡人在这场杀胡运动中被屠杀,因为逃难病死、饿死的胡人更是不计其数,只有少数胡人挣扎着逃到北方草原,势力迅速衰退。《资治通鉴》中记载: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

由此可见胡人在这场屠杀中的惨状,冉闵的这场杀胡运动使得胡人势力大减,也使得胡人对于汉人有了一定的忌惮,使得汉人不再频繁被胡人杀害。所以后世不少人将冉闵视为拯救汉民族的英雄。

三、冉闵为何不被史学家所承认

1、冉闵自身人品太差,难以被承认

既然冉闵真的在拯救汉民族的过程中起来很大的作用,为何他没有像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英雄人物一样走进教科书被后人所学习,甚至连史学家都不愿意提及他的事迹呢?

首先,冉闵的所作所为让他的人品为人所诟病。石虎是个暴君不假,但是对于冉闵却十分器重,将他当成自己的亲孙子。但是冉闵却觊觎后赵的江山,篡夺皇位不说还将几十个石虎的后人全部杀害,以绝后患。

而且大将李农相助冉闵起兵,拥立他做皇帝。但是却被冉闵猜忌。李农与三个儿子都被冉闵所杀。可以说冉闵是一个毫无道义,反复无常的小人。这样的人物即便是古代的史书也不会给予太好的评价。

此外,在北方大地各种胡人的政权互相更迭的时候,司马氏皇族早已经在南方建立的东晋政权,这才是汉人承认的正统政权,冉闵却在北方成立了另外一个汉人政权“冉魏”,这显然就是不被承认的。

而早在冉闵还在石虎麾下的时候就多次率领军队南下攻打东晋,他的许多战功都是攻打东晋政权得来的。所以在冉闵再向东晋示好的时候,东晋政权根本不愿意搭理他,一个不被承认的政权自然也没有太多被史学家们关注的意义。

2、冉闵残暴,后人不愿提及

冉闵残暴、嗜杀是他最大的污点,也是史学界不待见他的最大原因。冉闵本是汉人,但是在与东晋作战的时候没少屠杀汉族的士兵与百姓。而所谓的杀胡令也根本不是为了所谓的民族大义,而是为政变所服务的。

冉闵在篡夺后赵政权的过程中,发现胡人根本不听他的命令,攻打邺城之际纷纷出逃。于是冉闵才下达了杀胡令。所以说冉闵颁布杀胡令的动机就不够纯粹。这一点后人都是看在眼里的。

另外,因为杀胡令而被屠杀的胡人大多都是无辜的胡人百姓。在这场大屠杀中根本是不分青红皂白,胡乱杀戮。只要是高鼻子,胡子浓密的人都被当做胡人杀死,使得许多无辜的汉人也因此惨遭杀害。

《晋书》中记载:“或高鼻多须滥死者半”。杀胡令的确是使得胡人对于汉人产生了一定的忌惮,但杀胡令也是一道惨无人道的杀戮命令,太多无辜之人惨死。

冉闵的确是杀了大量的胡人,但在他的军事生涯中杀死的汉人也不计其数。《帝王录》中记载过“闵骁勇,掠地处,十之为汉,三为胡。

也就是说冉闵屠杀的人当中只有三成为胡人,其他都是汉人。在大肆屠杀汉人之后,北方汉族之地也没有迎来复兴,反而是战乱频仍,百业凋敝,百姓苦不堪言。

《资治通鉴》中记载杀胡令颁布之后北方大地的情况:“诸夏纷乱,无复农者”。可见所谓的杀胡令除了使得北方人口大肆减少以外,并没有让残破不堪的北方中原大地恢复生机。

一个残暴、嗜杀的人物无论无何如何都是不会被后人所赞扬的。甚至后人根本不愿意提起这样一个野兽般的人物。在如今这样一个强调民族团结的时代,疯狂屠杀过少数民族的冉闵更不会被写进教科书中,被大家所熟知。

3、冉魏政权存在时间太短

还有就是冉闵所建立冉魏政权存在的时间实在是太短的,仅仅存在了三年就因为冉闵的死亡而结束了。所谓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存在了十六国政权,他所建立的冉魏政权甚至都没有进入十六国之列。

在那样一个割据混乱的时代,这样一个小政权实在是太不起眼了,而像冉闵这样篡权夺位,建立小政权的“草头天子”也大有人在。史书也不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去记载它,后世史学家更没有兴趣研究这么一个小小的政权。

公元350年,冉闵建立冉魏政权,公元352年,冉闵在与前燕政权作战时被前燕的大将慕容恪俘虏,后被斩杀。仅仅存在了三年的冉魏政权被前燕灭掉。在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有很多,冉闵算是其中一个。

在这样一个弘扬正能量的社会当中,冉闵的确并非一个值得被学习的历史人物,所以不被史学家承认,甚至不能上教科书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参考资料:

1、《资治通鉴》

2、《晋书》

3、《帝王录》

标签: 冉闵

更多文章

  • 是冷血屠夫,还是民族英雄,你怎么看冉闵大帝?

    历史人物编辑:奇趣谈史标签:冉闵

    冉闵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这种争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赞颂者认为,冉闵勇武善战,拯救汉民族于危难之中。要不是冉闵,汉人很有可能就被“胡人”杀光了。冉闵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甚至是被遗忘的民族英雄。批判者认为,冉闵凶徒逆俦,淫酷屠戮,无复人理,不仅是无恶不作的乱世军阀,还是凶残的冷血屠夫。在赞颂

  • “冉闵”为何被称为民族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说文史标签:冉闵

    冉闵被称为民族英雄,他的最大功绩就是颁布的杀胡令,将五胡乱华中最残暴的羯族几乎灭族。冉闵的杀胡令,号召汉人杀胡,展现了始终被欺凌的汉人的团结与力量,从而使汉人的地位,从胡人眼中的两脚羊,变得不可轻辱,极大的改善了北方汉人的生存环境。五胡乱华冉闵原属于羯胡石虎的养子,本身就是羯族所占所建立的后赵政权的

  • 南北朝第一英豪冉闵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冉闵

    五胡乱华时代是汉民族最悲惨的时代。而这时代最伟大的汉民族英豪当属冉闵。冉闵,字永曾,小名棘奴,父亲冉瞻是乞活军(民众自发的护卫民兵)一个普通士卒。石勒平定乞活军时候,见到冉瞻很投缘,就认为义子。冉瞻在石勒帐下作战勇敢,天生的名将底子,但不到四十岁就病死了留下一子,就是石闵(当时跟石勒一个姓)。也许爱

  • 冉闵大帝“杀胡令”是功是过?其实,这就要看胡人的所作所为了!

    历史人物编辑:趣史揭秘标签:冉闵

    说起冉闵大帝来,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因为他在历史上争议比较大的原因,所以并没有被太多的人所颂扬,有人说他是杀人不眨眼的屠夫,有人说他是汉人的救世主,甚至还有人说他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尤其是他颁布的“杀胡令”更是一种极具争议的存在,那么冉闵大帝的大肆屠杀胡人到底是功是过呢?很显然,其实咱们只需要看胡人

  • 羯族的末日,冉闵诛胡二十余万后烟消云散

    历史人物编辑:咖啡随笔标签:冉闵

    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羯族是五胡乱华中最残暴的民族,狡猾残忍、嗜杀血腥,死于石勒、石虎叔侄之手的汉人、匈奴人及鲜卑人等,超过百万量级。这使他们得国的同时,也在短短三十余年便耗光了气运。善恶到头终有报,他们的灭族就是彻头彻尾的报应。先说一下灭族的定义,引入军事术语是“全歼

  • 冉闵:3次死里逃生,3次下达“杀胡令”,究竟是英雄还是屠夫?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冉闵

    冉闵是五胡16国时期冉魏政权的建立者,人们对他的评价呈现的是两边倒的状态。有人认为他是拯救汉人的英雄,而有人则认为他是滥杀无辜的屠夫,那历史上真实的冉闵到底是怎样的呢?生于北方汉族濒临灭亡之时,军事才能显著要了解真实的冉闵那就不得不了解一下他所生活的时代。西晋灭亡之后,有一大部分中原人口跟着西晋士族

  • 千古英豪冉闵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追溯历史传奇标签:冉闵

    在公元350年年底,冉闵派常炜出使燕国会见慕容俊,慕容俊一见常炜就来个下马威,言道:冉闵乃石勒之义子,为何篡位自立,僭越称帝。常炜不惧道:汤武革新武王伐纣。有何不可几番舌战,慕容俊理屈词穷,鲜卑部族见主子没有面子,纷纷拿刀拿剑,要把常炜杀了,慕容俊假模假式的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但晚间派人暗中利诱常

  • 冉闵:有勇无谋,不敌慕容恪“连环马”战术,兵败被俘

    历史人物编辑:墨文历史标签:冉闵

    352年,魏昌之战,冉闵冲锋陷阵,独自斩杀鲜卑骑兵三百余人,锐不可当。冉闵毕竟有勇无谋,即便再能打,也破不了慕容恪的“连环马”战术,最终兵败被俘,丢失社稷。冉闵,武悼天王,“冉魏”皇帝,骁勇善战。历史上,论格斗能力,能与冉闵掰手腕的估计就只有“气拔山兮力盖世”的项羽了。可惜,项羽、冉闵都是有勇无谋,

  • 冉闵此人是英雄否?为何冉闵没有被列入历史教科书?

    历史人物编辑:青莲简史标签:冉闵

    这个问题分两点来看:首先要明确,能进教科书的人一般都有什么共性,再看冉闵是否符合这个共性;其此,需要明确冉闵到底有什么贡献。现在一般都是从初中开始学习历史。以人教版为例,初中的历史课程安排是这样:第一学期学习中国古代史的一部分,大约是从原始人开始讲一直到魏晋南北朝;第二学期是中国古代史的隋唐一直到1

  • 古代皇帝佳丽三千,何如做到雨露均沾?司马炎:我有一项大发明!

    历史人物编辑:追巡历史标签:司马炎

    古代皇帝佳丽三千,何如做到雨露均沾?司马炎:我有一项大发明!大家都知道我国历史上一直都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所以三妻四妾在古代是非常正常的事,尤其是古代的皇帝,更是起到了非常“良好”的带头作用,古代的皇帝都是后宫佳丽无数,如此多的妃子,皇帝们都是怎么做,才能保证雨露均沾呢?我觉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