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有五戒,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戒邪淫、斩情根。
男女之情,往往是修行路上的阻碍,所谓“情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深不堕轮回”。
千古高僧鸠摩罗什,自幼皈依佛门,深得佛法真传,被奉为“佛教八宗之祖”,论地位可以比肩唐玄奘。
在那个语言不通的时代,鸠摩罗什一生致力于翻译经书,为引进佛文化开了个好头。
比如传世经书《金刚经》,就是由他最早传入中原。包括阿弥陀佛、极乐净土、色即是空这些代代相传的禅意语录,皆是出自他之口。
然而不似寻常僧人六根清净,鸠摩罗什是高僧,也是情僧。
违背清规戒律娶妻生子的人生经历,注定要和他的佛学成就一样,成为后世评价他时不可避免的话题。
鸠摩罗什一生中共破色戒两次——当然,这本不是他心甘情愿,而是为人所逼。
他的第一次破戒,在35岁那年。
身为西域最德高望重的僧人,鸠摩罗什四处传经布道,对佛学往往有独到的理解。据说凡是经他点拨之人,无人不醍醐灌顶、大彻大悟。
彼时恰逢中原南北朝时期,前秦皇帝苻坚一统北方。为了笼络民心,他派麾下大将吕光将鸠摩罗什带回,想借高僧的名声稳固势力。
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更何况在人命如草芥的乱世。鸠摩罗什手无寸铁,完全没有能与之抗衡的力量,只能任人摆布。
未曾想二人在回国交差的途中,前秦政权被推翻,苻坚也被赶下王位。丧家犬吕光无处可归,索在凉州自立为王,并囚禁了鸠摩罗什。
狂妄自大可以说是多数武将的通病,吕光也不例外。这个莽夫向来不把神灵放在眼中,更别提对佛学心怀敬畏,见鸠摩罗什打坐念经总是嗤之以鼻。
尤其看到鸠摩罗什整日毫无波澜,吕光的心中燃起了一股无名怒火。
没有反抗,没有求饶,这个僧人的反应不同于他以往的手下败将,甚至大有置之不理的坦然,狠狠地挫伤了吕光的自尊。出于征服的欲望,他处处挑衅清规戒律,对鸠摩罗什百般刁难,想方设法逼他破戒。
于是吕光故意把一名女子许配给鸠摩罗什为妻,强行将这对孤男寡女关在一起,并扬言直到他们圆房,才肯将二人放出。
以鸠摩罗什的修行,控制住欲望绝非难事。只是一想到无辜的女子遭受牵连,被囚禁在房间里丧失自由,他实在感到于心不忍。
毕竟规矩是的,人是活的。为了维护戒条,对他人的痛苦坐视不理,难道不有悖于度化众生的本意吗?所以鸠摩罗什破戒了,和女子发生了肉身关系。
但鸠摩罗什还是坚守住了底线,自始至终没有动过情。二人仅仅保持夫妻名义,却没有男女情分,或许更多的是一份身不由己的惺惺相惜。
好在善恶终有报,独断专行的吕光最终引火上身,政权也被推翻。取而代之成为新一任凉州城主人的,是后秦皇帝姚兴。
要说姚兴对待佛教的态度,和吕光恰恰是两个极端。
他深知百姓信佛,因此对鸠摩罗什礼遇有加,不仅尊他为国师,还大兴土木修缮寺庙,助力鸠摩罗什传播佛学。
伴随着佛文化在中原的空前发展,鸠摩罗什的地位也与日俱增,巅峰时期有800多位僧人帮他翻译佛经,千里迢迢慕名而来的听经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就连统治者姚兴都成了他的信徒。
只是姚兴终究是俗人,尚且保留了私心,做不到真正的大爱。
时间久了,他开始担心起鸠摩罗什的身后事:倘若有一天大师圆寂,如此的宝贵思想又该如何传承下去?
思前想后,姚兴憋出个阴招,就是强迫鸠摩罗什生子,让他的骨肉继承衣钵。
借着慰劳的名义,姚兴从后宫挑选出十位姿色绝佳的宫女,硬塞给鸠摩罗什为妻。这也是鸠摩罗什第二次破色戒,当中还有两位为他诞下了孩子。
鸠摩罗什的博学多识,却屡次为他招来灾祸,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也许他会感慨父子同命,因为同样的悲剧曾在他父亲的身上上演过。
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罗炎是天竺宰相达多之子,年轻时为了追求佛法真理离家出走,四处游历宣扬佛学,妥妥的苦行僧。
后来他四处辗转来到了龟兹国,在当地布道讲学,不凡的谈吐和超凡的智慧吸引了国王的注意,同时俘获了公主耆婆的芳心。
不顾鸠摩罗炎出家人的身份,国王步步紧逼,强行要把公主嫁给他。而鸠摩罗炎惧于国王威严,也是敢怒不敢言,只好乖乖认命。
二人育有一子,便是鸠摩罗什。
只可惜鸠摩罗炎早就遁入空门,再也无心红尘,注定这段感情是单相思。终于一日,默默付出得不到回应的耆婆幡然醒悟,步入丈夫后尘皈依佛门。
那年鸠摩罗什只有7岁。他思索一番,决心跟随母亲一同出家,这才有了之后大小乘兼修、名扬天下的故事。
一心向佛之人,身处红尘但不能全身而退,渡人不渡己,令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