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无数文化瑰宝被世代相传,无论在哪一个国度当中,文化都是证明一个国家是否兴旺昌盛过的证据,众所周知华夏文明具备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仅有着无数珍宝,同时那些被口口相传甚至世人们铭记于心的信念,都是华夏人们再难复刻的宝藏,人一旦没有了信念,又与行尸走肉有何区别。
信念是人类生存下去最为重要的因素,世人皆苦唯有心灵得到了净化,才能够发现生活当中的美好,并非所有人都可以察觉到生活中的美丽事物。
随着自身心情的变化,使得看待周遭环境的看法也会发生质变,很多对于精神力量的影响并不了解,信仰的力量永远不可替代。
作为一位名副其实的高僧鸠摩罗什,曾是无数和尚的偶像,纵观历史长河中所涌现出的高僧,鸠摩罗什算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信念的独特之处 佛教的悠远历史
在如今这个科技社会当中,理论知识才是多数人心中所信奉的观念,虽说此种想法的确值得推崇,但当万念俱灰甚至是无法生存下去之时,唯有精神力量才可以改变现状。
人心之复杂程度绝非世人可以想象,或许不经意间的意外,就会彻底击垮人类生存下去的欲望,人是既坚强却又脆弱的生物,封建制度在华夏文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帝王称霸的时代,黎民百姓们的主心骨就是皇家,所以当皇室族人们认定一件事,百姓们也会跟随他们认准此事,信佛是皇室族人们年年都会有的举动。
其实并不拘泥于何种身份,当皇宫中人们认为,佛祖能够挽救黎民百姓挽救苍生,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每年皇家都组织类似于拜祭佛祖,这等大型活动,毕竟国事繁多每个地方所发生的意外都所有不同,就比如旱灾涝灾,等等自然灾害发生之时,纵使皇室有着号令天下黎明的权力。
但在大自然面前却依旧无比渺小,这种时候佛祖就成为了一根救命稻草,封建社会时期的人们曾坚定不移地认为,只要得到了佛祖的庇护与保佑,那么这一年之中,祸事降临的频率就会大幅度下降。
虽然不知道此种想法的出处究竟在哪里,但久而久之长此以往,哪怕已经步入科技社会,却仍然有无数人选择相信佛祖,能够解决万事保佑自己今生平安稳定。
说起佛祖想必不少人都会回忆起,鸠摩罗什的模样,佛教乃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宗教文化是每个国度文化板块当中,最为有传奇色彩的部分。
像大名鼎鼎的伊斯兰教徒们,在世间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特有的宗教文化使得信徒们,在为人处世方面总会与众不同,虽说华夏是佛教大国,然而真正论起佛教发源地的国家,却是以印度为首。
在印度巨型佛像可谓是随处可见,信佛更是家家户户都会举行的活动,佛教从印度这片图片之上被流传开来,在流入华夏领土之后,被皇家所发觉。
千古一僧 鸠摩罗什的地位
而传播过程中鸠摩罗什,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也可以这么说,如若没有鸠摩罗什的出现与奉献,那么佛教文化若是想要流入华夏领土,就要在蹉跎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
由此可见鸠摩罗什对于华夏佛教文化,究竟贡献出多大的力量,为何鸠摩罗什能够担当得起千古一僧的美誉,只因为他的经历太过传奇与坎坷。
想要名垂千古在光鲜亮丽的背后,势必就要付出相同的代价,饶是鸠摩罗什再才学惊艳,也必须经受磨难才能成为高僧,因为出生在一个名门望族,所以鸠摩罗什的才华与见识,皆是男性当中的佼佼者。
公元344年鸠摩罗什降临在这人世间,鸠摩罗什的事迹,相信很多爱好佛教文化的信徒们都略有耳闻,此人究竟天赋异禀到何种程度呢。
据悉在年仅3岁的时候,鸠摩罗什就能够识字,不久后还可以识句,然而到了7岁的时候,鸠摩罗什受到母亲影响选择了出家,出家之后鸠摩罗什依然没有放弃读书。
他一生当中饱读诗书,对于佛法更是领悟得透彻,在他的日夜努力之下,声名显赫的《金刚经》被翻译了出来,紧接着多本佛经都得到鸠摩罗什的翻译。
先后两次破戒 圆寂后化为舍利子
只不过这样一位天纵英才,却前后两次选择了破 戒,不仅落入红尘之中,甚至还娶了女子为妻,如此行为在高僧之中,可谓是极度离经叛道。
但世人只看到了鸠摩罗什的表面行为,并未体会到他的悲痛与不情愿,首次破戒后鸠摩罗什便与一位公主成婚,他的确是遭人妒忌,才为自己引来如此灾祸。
娶了公主为妻后,鸠摩罗什没有回到佛门净地,而是当了一名国师,继续自己在佛法中的探索之路,在过后的17年之中,鸠摩罗什大肆传播佛教理念。
汉传佛教正因为鸠摩罗什的存在,才能够得以发展与延续,后来在公元401年天下局势动荡,鸠摩罗什第二次破 戒,被赏赐了10名歌姬之后。
鸠摩罗什惧怕其他僧人效仿自己的所作所为,一次讲经他强行吞下了钵里面的针,随后表示如若谁想要效仿,就必须如同他一般做到此点。
如此行为令僧人们纷纷歇下效仿的心思,35岁的鸠摩罗什被迫与女子结婚,种种经历使得鸠摩罗什心中浮躁不已,他临终前对着弟子们表明,圆寂之后请将他火化。
对于师傅的要求弟子们自然会一一实现,但当他们将师傅尸体火化完毕后,却惊奇发现竟化为了舍利子。
鸠摩罗什从7岁便受到母亲的影响,小小年纪便出了家来到佛门圣地,佛祖在鸠摩罗什的心中地位,丝毫不亚于父母,正因为心中有着如此觉悟,鸠摩罗什最后才能够成为千古一僧。
这个美誉并非每个僧人都能够担当得起,所以从此点也能够看出,鸠摩罗什不仅在学识方面极为傲人,就是心智与处事风格,也令世人肃然起敬。
先后两次被迫破戒,鸠摩罗什并未选择放纵自己,而是一直在严于律己,出淤泥而不染才是他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