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楚汉之争胜利后,陈平又为刘邦献出哪些妙计?

楚汉之争胜利后,陈平又为刘邦献出哪些妙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519 更新时间:2024/1/1 15:55:41

陈平, 西汉王朝开国功臣之一,《史记》称之为陈丞相,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陈平喜读书,有大志,才华横溢。他原是项羽的谋士,却不得重用。他在鸿门宴中遇见刘邦,认为刘邦必成大器。此后他用声东击西之计将刘邦救出咸阳。他投奔刘邦后,谋划“六出奇计”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先后被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公元前178年陈平去世,谥献侯。

人物生平

智擒韩信

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登皇帝位,史称汉高祖。封韩信为楚王。不久就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刘邦向诸将征询对此事的意见。诸将都说:“赶紧发兵,活埋这个忘恩负义的小子!”高祖自知这些并不是好主意,就没有吭声。

这时,张良已经借口有病而功成身退了,只有陈平依然是刘邦身边最重要的谋士。刘邦便向陈平请教,陈平开始不肯出主意,直到刘邦再三追问,并说:“我打算派兵前去讨伐他,你看怎么样?”

陈平沉着地反问道:“这次有人上书告发韩信造反的这件事,还有人知道吗?”

刘邦说:“没人知道。”

“那韩信自己知道吗?”

“也不知道。”

陈平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又问:“陛下的军队比韩信的军队厉害吗?”

刘邦回答:“不见得。”

陈平又问:“陛下手下的战将中,有谁在战场上能敌过韩信?”

刘邦回答:“没有人能敌得过他。”

陈平说:“军队实力不如韩信,将领又不是韩信的对手,现在您反而要出兵去打韩信;一旦引起战争的话。胜负就难以预料了。这样做我真是很为陛下担心啊!”

刘邦一听,十分着急,连忙问有没有什么稳妥的办法。陈平说:“古时,天子常常在全国各地巡行,会见各地的诸侯。南方有一个地方叫云梦泽。陛下装作出游云梦泽,要在陈州会见各路诸侯。陈州在楚地西界,韩信听到天子出游,又到了他的地盘上,他当然会来谒见。当他谒见陛下的时候,您便可以把他抓起来。这样就不用派兵,只需一个武士就足够了。”

刘邦依计行事;韩信果然郊迎在路中央。刘邦便让埋伏下来的武士将韩信捆得结结实实,投入囚车中。后来刘邦把韩信贬为淮阴侯,留居京城,不让他到外地任职,韩信也就不能再有所作为了。陈平的这一计谋,避免了一场战争,消除了再度分裂割据的祸根,维护了新王朝的统一与安定。

白登之围

汉朝新建,忙于安抚国内,无暇顾及塞外。这时,长城北面的匈奴就乘机南下。公元前200年冬,警报雪片似地飞入关中,刘邦统率32万骑兵、步兵亲征。刘邦向北行进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时,被匈奴冒顿单于率四十万精锐骑兵包围于白登山(今大同市东面),并且派大兵,分扎在各个重要路口,截住汉兵的后援。高祖登上山头向四面眺望,只见四面八方都有匈奴的骑兵屯驻把守。

当时正值天气严寒,连日雨雪不断。高祖刘邦和将士们都冻得手脚发僵。在被围了3天后,粮食也快吃完了,汉军饥寒交迫,危在旦夕。被围到第7天,陈平忽然又生妙计。 [56-57] 他看到冒顿单于对新得的阏氏(单于的王后)十分宠爱,朝夕不离。这次在山下扎营,经常和阏氏一起骑马出出进进,浅笑低语,情深意笃。于是想到冒顿虽能出奇制胜,可也不免被妇人美女所惑,于是就想从阏氏身上打主意。他派遣使臣,乘雾下山。这位阏氏听说有汉军的使者,就悄悄地走到帐篷外面,屏退了左右,召见汉使。汉使向阏氏献上了许多的金银珠宝,并且说是汉皇帝送给阏氏的,另取出一幅图画,说是汉帝请阏氏转给冒顿单于的。

阏氏一见到黄金和珠宝,就目眩心迷,爱不释手,便收下了。再打开图画,只见画上绘着一个绝色的美女,不禁起了妒意,便问:“这幅美人图是干什么用的?”

汉使装出一副虔诚的样子,回答说:“汉帝被单于包围,非常愿意罢兵言和。所以把金银珠宝送给您,再请您代他向单于求情,可又怕单于不答应,就准备把国中的第一美人献给单于。因为美人现在不在军中,所以先把她的画像呈上。”

阏氏微怒地说。“这个用不着,赶快拿回去吧!”

汉使说:“汉帝也觉得把美人献给单于,怕会夺了单于对您的宠爱。可是事出无奈;只好如此。如果您能解得了我们的围,那我们当然不会把美人献给单于了,情愿给您多送点儿金银珠宝。”阏氏说:“请你回去告诉汉帝,尽管放心好了。”

说完,将图画交还给使者后,使者就回去了。

阏氏细想,如果汉帝不能突围,就会把美女献给单于,那时我就要受冷落了。于是,她回到后营,就对单于说:“军中得到消息说,汉朝有几十万大军前来救援,只怕明天就会赶到了。”单于问:“有这样的事?”

阏氏回答说:“汉、匈两主不应该互相逼迫得太厉害,现在汉朝皇帝被困在山上,汉人怎么肯就此罢休?自然会拼命相救的。就算你打败了汉人,夺取了他们的城地,也可能会因水土不服,无法长住。万一灭不了汉帝,等救兵一到,内外夹攻,那样我们就不能共享安乐了。”

说到这里,阏氏泪如雨下,呜咽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单于一时也不知怎么办才好了,于是问:“那怎么办呢?”

阏氏说:“汉帝被围了7天,军中没有什么慌乱,想必是有神灵在相助,虽有危险但最终会平安无事的。你又何必违背天命,非得将他赶尽杀绝呢?不如放他一条生路,以免以后有什么灾难降临到咱们头上。 ”单于将信将疑,可是又怕惹阏氏不高兴,便在第二天,传令把围兵撤走了。陈平用这一妙计,使匈奴退兵,刘邦逃出重围,一场大难消于无形之中。

智释樊哙

公元前195年,高祖刘邦击败叛军英布归来,创伤发作病倒了。刚回到长安,又听说燕王卢涫叛变,就派樊哙以相国的身份率军去讨伐。樊哙走后,有人对高祖说:“樊哙跟吕后串通一气,想等皇上百年之后图谋不轨。皇上不能不早加提防。 ”高祖对吕后干预朝政,早已不满,听说吕后又跟她妹夫樊哙串通一气,立时觉得情况严重了,他决意临阵换将,与陈平计议此事,最后,采用陈平的计谋,以陈平的名义前往樊哙军中传诏,在车中暗载大将周勃,等到了军营里,才宣布立斩樊哙,由周勃夺印代替。

高祖要陈平尽快地把樊哙的头取来,让他检验。陈平、周勃当即动身,在途中边走边细心合计。陈平说:“樊哙是皇帝的老部下,劳苦功高。况且他又是吕后的妹夫,可以说是皇亲国戚,位高爵显。眼下,皇帝正在气头上,万一他后悔了,我们怎么办?再说皇帝病得这么厉害,再加上樊哙是吕后的妹夫,她们姐妹二人必然会在皇帝身旁搬弄是非,到那时难免会归罪于咱们两人。”周勃一时没有了主张,便问:“难道把樊哙放了?”陈平说:“放是不能放的,咱们不如把他绑上囚车,送到长安,或杀或免,让皇上自己决定。”周勃也认为这是个好主意。到了樊哙的军营前,陈平命人筑起一座高台,作为传旨的地方,另外又派人持节(一种信符)去叫樊哙。樊哙得知只有文官陈平一个人前来,认为只是传达平常的敕令,也没多想,立即一个人骑马赶来接诏。

不料,台后忽然转出武将周勃,当即将樊哙拿下,钉入囚车。周勃又立即赶到中军大帐,代替樊哙,由陈平押解囚车返回长安。当走到半路,陈平忽然听说刘邦病故。他想:朝中必然由吕后主持政事,这可糟了。唯一可喜的是,幸亏先前未斩樊哙,还好向吕后交待。可即便如此,也怕夜长梦多,会有人在吕后面前说他的坏话,一定要先赶到长安,把自己的事解释清楚。他立即策马赶往长安,路上遇到使者传诏,让他屯戍荥阳。

于是,他又生一计,跌跌撞撞地跑入宫中,跪倒在汉高祖的灵前,放声大哭,边哭边说:“您让我就地斩决樊哙,我不敢轻易处置大臣,现在已经把樊哙押解回来了。”这明明是说给活人听的,是在向吕后表功。吕后姐妹听说樊哙没死,都松了一口气。看着陈平泪流满面的样子,就宽慰陈平。陈平又趁机请求留在长安,吕后也答应了,还拜他为郎中令,辅助新皇。 陈平从而避免了一场大灾害。再次保全了自己。

灭吕安刘

前189年(孝惠帝六年),相国曹参去世,王陵和陈平分别出任右丞相和左丞相。翌年惠帝驾崩,吕后临朝,欲封吕氏外戚为王,王陵援引刘邦白马之盟而强烈反对,陈平和周勃却赞成。退朝后,王陵责备陈平、周勃,说:“当初与高帝歃血为盟的时候,你们难道不在场吗?如今高帝驾崩,太后临朝,想封吕氏为王,你们却讨好太后,背弃盟约,有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陈平、周勃说:“在朝堂上力争,我们不如您,但保全社稷、安定刘氏后裔,您就不如我们了。”王陵哑口无言。事后,吕后将王陵调任虚职太傅,而升陈平为右丞相,但实权掌握在左丞相审食其手中。

樊哙之妻吕媭对陈平抓捕樊哙之事怀恨在心,多次向其姐吕后进谗言说:“陈平为相非治事,日饮醇酒,戏妇女。”陈平听说后反而变本加厉地饮酒渔色。吕后得知后窃喜,曾召吕媭和陈平对质,说:“鄙语曰‘儿妇人口不可用’,顾君与我,何如耳!无畏吕媭之谗也。”但表面上寻欢作乐、深居简出的陈平却在暗中与陆贾谋划除掉诸吕之事,并按陆贾之计送给太尉周勃五百金,为其祝寿,与之结交。

吕后死后,陈平向周勃提议绑架郦商,让他说服吕禄交出北军兵权,并召来朱虚侯刘章辅佐周勃,诛杀掌控南军的吕产,最终平定诸吕之乱,迎立代王刘恒,是为文帝。论功行赏之际,周勃功居第一,陈平便称病将右丞相之位让与周勃,自己任左丞相,功居第二,获赐金千斤,增加食邑三千户。

晚年善终

前179年(孝文帝元年)八月,汉文帝问右丞相周勃:“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周勃答不出来。汉文帝又问周勃:“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 ”周勃还是答不出来。左丞相陈平答得爽快:“有主者。陛下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身为宰相,不该样样琐事都管,宰相的责任是辅佐皇帝,“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周勃很惭愧,觉得自己的能力远远不如陈平,再加上有人指点周勃急流勇退,就称病辞去相位,于是陈平就一人独相,

前179年(孝文帝二年岁首十月),丞相陈平去世,谥号为献侯。他生前曾言:“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后来曾孙陈何果然因犯法被杀而除爵,另一曾孙陈掌因为是汉武帝卫氏家族的亲戚,但仍无法续封。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毛文龙被袁崇焕杀,真是压死明朝的最后一棵稻草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大明江山从朱元璋建立,到最后崇祯自杀灭亡,一共历时276年,它曾经是一个伟大的朝代,给中华文明带来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它最终还是寿终正寝了,至于原因,其实不是三言两语能说的清楚的,毕竟一个事物发生质的变化,它的原因也会很多,所以要说明朝的灭亡的原因,根本就不是任何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导致,都是所有不利于的

  • 陈胜吴广起义两人的内心想着什么?这是起义不成功的根本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朝,陈胜,吴广,战史风云

    历史上的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其中陈胜和吴广是并列的。但是在实际的起义过程中,陈胜、吴广所获得的待遇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么,明明是和陈胜相提并论的,为何两个人的结局却完全不同,吴广为什么最后会落得那样的下场呢?这其中的缘由是什么?当初发动起义是陈胜提出来的。但陈胜一无人缘二无威望,他要是承头来起义,肯定

  • 魏忠贤是能臣还是奸臣?如果他不死,明朝还能否延续?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忠贤,明朝,历史解密

    说起魏忠贤,想必熟悉明朝历史的人都不陌生。作为天启年间朝政的实际掌控者,魏忠贤专断国政,排除异己,朝廷内部皆是魏忠贤的党羽。动静这么大,明熹宗不可能不知道。但是明熹宗非但没有治他的罪,反而在死之前特意嘱咐下一任皇帝,“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宜委任”。不过,崇祯皇帝上位之后,却开始清算魏阉的势力,他

  • “老子英雄儿混蛋”!尉迟恭有个什么样的儿子?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尉迟恭,野史秘闻

    话说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有一天他得到了一封奏折,原来是侍御史刘藏器弹劾卫尉卿尉迟宝琳的。尉迟宝琳没什么名气,但他爹可有来头,他的父亲就是唐朝开国功臣、鄂国公尉迟恭!谁都知道,尉迟恭是李世民的救命恩人,没有尉迟恭,别说李治,就连李世民都坐不上皇位,那么刘藏器为何还要弹劾尉迟恭的儿子呢?这事还得从尉迟宝

  • 历史上的终军是个什么样的人?战前请缨这个典故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终军,汉朝,风云人物

    战前请缨的典故说的就是终军出使南越的故事。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这么一段话:“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意思就是:王勃说他是一介书生,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这里王勃说的终军是谁呢?终军,字子云,他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外

  • 明清传奇是怎么发展而成的?那么为何号称“词山曲海”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明清传奇是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成的戏曲形式。它在产生于元末,在明初流传,到了明嘉靖年间兴盛,至万历而极盛,并延至明末清初,作品之多号称“词山曲海”。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由于明代社会各阶层对戏曲的普遍爱好,昆山腔和弋阳诸腔流行于广大的城镇与乡村。皇室宫廷、贵族与士大夫的府邸以及民

  • 郅支城之战是怎么样的?敢于亮剑才能赢得尊重!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朝,郅支城之战,战史风云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郅支城之战是怎么样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汉朝持续不断的打击下,匈奴实力衰弱,大批部落降附于汉朝。越是虚弱,越是容易内斗,匈奴人相互打个不停,汉宣帝时,五单于争立,分别是呼韩邪单于、屠耆单于 、乌籍单于、呼揭单于、车犁单于,征战不休,内耗不止。争斗持续两年多,五单于的格局发生变

  • 司马光为什么要将河湟地区割让给西夏?最后又是怎么解决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光,宋朝,历史解密

    宋神宗驾崩后,司马光主持朝政,他出手凶猛,一下子就废除了一多半的新法,但还有“四害”未除。这“四害”就是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青苗法、差役法、将官法、与西夏重新议和。如果说司马光废除将官法还有情可原,那么在“与西夏重新议和”的问题上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原来,为了与西夏和好,他想把王安石用无数将士鲜血

  • 颖贵妃:比乾隆小18岁,一生未育却能晋升贵妃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颖贵妃,清朝,野史秘闻

    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所以在历史上的妃子简直是多得数也数不清,尤其是在乾隆的后宫,乾隆是清朝出了名的风流天子,他的风流事迹不仅是在宫中,甚至都延伸到宫外,而乾隆一生中宠爱的妃子无数,有跟他同龄的,有比他稍微大一点的,当然也有比他小很多岁的。毕竟是在皇宫之中,能够成为皇上的女人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所以

  • 孝恭孙皇后开创了明朝的三个先河,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风云人物

    古装剧《大明风华》播出后,宣宗孙皇后孙若微出现在很多人的视野中。历史上真实的孙皇后是个工于心计之人,她还开创了明朝的三个先河。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宣宗皇后孙氏,是山东邹平人,她的父亲孙忠是永城县主簿。宣宗的外祖母彭城伯夫人是永城人,与孙家来往密切。她见孙氏不仅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