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聪明反被聪明误-自荐太子最终造反的燕王刘旦

聪明反被聪明误-自荐太子最终造反的燕王刘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书中文史屋 访问量:1271 更新时间:2023/12/18 11:20:56

汉武帝是西汉在位最长(五十四年)、寿命最长(享年七十岁)的皇帝,不过他一生子嗣并不是太多,总共有六个儿子,这在有子嗣的帝王中是比较少见的。要知道他的父亲汉景帝一生共有十四个儿子,哥哥中山靖王更是夸张到拥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和他们相比汉武帝六个确实不多。

虽然只有六个儿子,但是这六个儿子却个个让汉武帝不省心,造反的、早亡的、没脑子的、自杀的、太小的、自作聪明的样样都有。这其中最让武帝生气的就是老三刘旦

刘旦是汉武帝第三个儿子,作为皇子刘旦一出生的命运就已经安排好了,他的大哥刘据早早地就被立为了皇太子,成为汉朝的法定继承人,因此刘旦最好的命运就是当一个诸侯王。而刘旦也清楚自己的地位,他知道自己上面有两个哥哥,怎么轮皇位也轮不到自己这里,因此他从小就没有争夺皇位的野心,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自己喜爱的事上,他精通星历、数术,爱好和倡优混在一起,喜好射猎,并且广泛招揽四方游侠,对于术士来者不拒,很快就锻炼的“能言善辩,广有谋略”。

汉武帝对刘旦的成长很满意,他认为刘旦是个可造之材,因此他决定交给刘旦一个重要任务。

原来汉武帝当年废掉燕国后,一直对燕国地区担心,因为这里地处边境人员复杂不好管理,他一直想派一位诸侯前往但是一直没有合适人选,这次看到刘旦表现出如此出色,汉武帝很是高兴,于是决定派刘旦前往燕国。

元狩六年刘旦受封燕王,正式前往燕国,本来经过汉武帝的安排,他的这些儿子前途都已经定了下来,刘旦的未来就是在燕国度过一生,将自己的皇位传给子孙后代,没想到一场动乱改变了刘旦的一生。刘旦无疑是很聪明的,但是他聪明地过了头,最终让自己置身万劫不复之地。

征和二年,长安爆发了巫蛊之乱,皇太子刘据无法面见父亲被逼造反最后失败自杀。皇太子死了,作为帝国继承人的大哥没有了这个消息对其他人来说都是很悲伤的,但是当这个消息传来时刘旦却突然有了一丝喜悦,因为刘据死了使得皇太子之位空出来了,之前心如止水一直不敢奢望皇位的刘旦发现皇位居然距离自己如此之近。

刘旦的二哥齐王刘闳十多年前就去世了,现在大哥造反自杀了,那么排行老三的自己就是父亲的长子了,因此这个皇太子理应就是自己的了,而且国家不能没有储君,因此刘旦认定皇位是自己囊中之物,于是在燕国等待着使者到来招自己去长安。

可是刘旦在燕国望眼欲穿紧盯长安方向,一直没有等来父亲派来的人,他实在无法等待了,他认为父亲是年老昏聩忘了立太子的事,于是他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长安交给父亲。

刘旦在信中自然没有明目张胆的要求立自己为皇太子,而是要求前往长安充当宿卫。保卫皇帝。

堂堂诸侯王跑到长安当警卫这算什么事,而且按照规定皇帝的儿子只有皇太子可以留在皇帝身边,其余的儿子都要前往封地,刘旦作为诸侯前往长安干什么,这不就是想当太子吗?

汉武帝非常生气,他刚刚从丧子之痛中缓过来,没想到自己的儿子不是来安慰自己,悼念大哥,反而是想图谋太子之位,自荐当太子,这个太子只有皇帝能决定,任何人都不要妄想。

愤怒的汉武帝大骂道:“生子应置于齐鲁之地,以感化其礼义;放在燕赵之地,果生争权之心”,从此汉武帝十分厌恶刘旦,一直到死都不再见刘旦,并且他下令杀掉无辜的使者,然后表示刘旦“藏匿亡命之徒、违反汉律”削掉他封国三个县邑,以示惩戒。

翘首以盼的刘旦没有盼来太子之位反而迎来了父亲的一顿臭骂和惩罚,这让他莫名其妙,不过刘旦并不死心,既然当不上这个太子,那就自己把皇位夺回了,这个天下迟早是自己的。

汉武帝不久就死了,皇位传给了最小的儿子刘弗陵,由大将军霍光等人辅政。这让刘旦愤怒不已,这个皇位本来就是自己的,凭什么让最小的继承皇位,因此刘旦试探性地要求在天下各个郡国为武帝立庙,但是被霍光拒绝,但是赏赐给刘旦增加封邑一万三千户,赐钱三千万。

这个赏赐让刘旦更加愤怒,这个天下本来就是自己的,自己要什么赏赐,理应是自己赏赐别人,霍光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固定自己是臣,刘弗陵是君的概念。

刘旦于是决定造反,他首先派人散布谣言,表示吕后当年立惠帝之子为皇帝,后来才发现他们并不是皇帝之子,现在自己身为长子不得立反而立了幼子,这个刘弗陵一定不是武帝的儿子。随后他在燕国大肆招揽亡命之徒,铸造兵器,训练军队为造反做准备,同时他还联系对朝廷不满的齐王之后刘泽和中山王之后刘长,准备搞个同盟一起造反。

刘旦认为自己一切准备妥当,只要自己一声令下,大军直扑长安,自己登上皇位就水到渠成,因此他得意洋洋,开始做起皇帝梦。他在燕国迫不及待地过起了皇帝瘾,出入都用上了皇帝仪仗,左右都用上了皇帝侍从专用名词“侍中”,并且他变得十分残暴对于反对自己的人动辄杀戮,为此杀了不少劝谏自己的大臣。

就在刘旦在燕国做着美梦的时候,他的这次造反还没发动就失败了。

刘泽回到齐国准备杀掉青州刺史隽不疑,结果事情败露,隽不疑马上行动将刘泽抓拿归案。

在调查中刘泽的党羽为了求生马上供出了刘泽和燕王刘旦谋划造反的事,如果明正典刑刘旦是必死无疑,不过刘弗陵却顾念兄弟之情,最终选择饶了三哥,只同意处死刘泽等人。

刘旦死里逃生,按理说应该知道知道造反是不可能成功的,他要是真聪明就应该低调生活再也不要造反,这样才能保住一命。

可是刘旦却始终不甘心就这样失去皇位,他聪明地认为自己吉人自有天佑,自己是注定要当皇帝的,因此依然义无反顾的投入造反大业之中。

刘旦还在家中想着怎么造反,结果朝廷居然有人来联系他一同造反了。

原来汉武帝当年为刘弗陵安排了一个多人辅政。成员有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再加上丞相田千秋和御史大夫桑弘羊。

不过仅仅一年多金日磾就病死,田千秋年老无权,霍光大权独揽,这让上官桀十分不满,可是他却无法和霍光争权,于是密谋干掉霍光。他知道刘旦一直对霍光不满于是联系刘旦由他出头干掉霍光。

刘旦对这个提议很感兴趣,他聪明地认为这是个好方法,马上用上官桀等人提供的材料写了举报信表示“霍光擅自调动所属兵力,意欲谋反”。

可是刘弗陵却表示霍光真如燕王所说要谋反为什么朝中无人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燕王刘旦怎么知道的,况且霍光如果真要谋反自己要是等燕王举报不是早就被干掉了吗?因此这个举报是假的,他认为霍光是忠臣受了冤屈。

刘旦等人万万没想到自己再次聪明反被聪明误,不但没有干掉霍光反而让他更受信任,既然无法和平除掉霍光,那就只能用武力了。

刘旦于是和上官桀、盖长公主、桑弘羊等人密谋,准备采取由盖长公主摆鸿门宴宴请霍光,然后杀掉霍光,废掉刘弗陵,然后迎立刘旦为皇帝。

这个计划刚刚制定不久就泄露了,盖长公主们下一个官吏害怕了,于是选择告密,很快霍光就行动了,他马上派人抓捕上官桀等人,最后将上官桀桑弘羊和盖长公主全部诛杀,于是刘旦有一次造反还没有发动就失败了。

长安平定叛乱后,刘旦就成了唯一活着的造反者,刘旦面对同谋者的死亡害怕了,霍光行动太迅速了,自己绝不是他的对手,因此他选择了放弃造反,并且再次聪明的认为自己什么都没干,完全无罪,希望弟弟能够放过自己。

可是这次刘旦却失望了,朝廷发来了赦免诏书,在诏书里面整个燕国都被赦免了,但是唯独没有赦免燕王。

刘旦大吃一惊自己没有被赦免,这就说明自己必死无疑,因此他马上想要自杀,可是他周围的臣子嫔妃都劝他不要自杀,毕竟他是皇帝亲哥哥,皇帝绝不想悲伤残害手足的恶名杀他的,最多就是废掉王爵。

刘旦心情很郁闷,于是在宫中大摆酒宴,饮酒解闷,刘旦在这一刻突然感到了凄凉,自己身为一国之君居然落了个如此地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唱到:“归空城兮狗不吠,鸡不鸣;横术何广广兮,固知国中之无人!”他的妾室华容夫人接着唱到:“发纷纷兮渠,骨籍籍兮无居。母求死子兮,妻求死夫。裴回两渠间兮,君子独安居!”唱完大哭起来,刘旦也止不住大哭,整个宴会涌现出一种末日的氛围。

不久之后刘弗陵送来了对刘旦的旨意“乃与他姓异族谋害社稷,有逆悖之心,无忠爱之义。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复奉齐酎见高祖之庙乎!”虽然刘弗陵没有说明怎么处置刘旦,但是刘旦很聪明的,他知道刘弗陵确实不想背上手足相残的恶名,虽然没有说明要处死自己,但是每句话都是要让他死。

刘旦领会了弟弟的意思,于是直接自杀了,随着刘旦的死,他身边的王后等人全部自杀,于是立国三十八年的燕国再次被取消,刘旦最终为自己的自作聪明付出了代价,最后落得一场空,什么都没得到反而付出了一切。

标签: 刘旦

更多文章

  • 燕王刘旦汉武帝之子、海昏侯之叔,造反两次都以失败告终的奇葩

    历史人物编辑:洪莉标签:刘旦

    华夏五千年历史的浩瀚长河里,最引人注目的身份就是皇帝。每一个渴望权利的人,都想把高位上的人拉下马取而代之,为了争权夺位可以放弃所有的人情道德。身边的亲友更是冷漠至极,只等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奈何就是有那么一些人,明明智谋、手腕都不行,还是想要侵占天下。他们多半不只是被权利冲昏了头脑,更是看不清自己的

  • 一婚骗绿卡,二婚骗3000万,潇洒成性的大众情人刘德凯

    历史人物编辑:郭酱笑话集标签:刘德

    提起台演员刘德凯,内地观众对他并不陌生。他是《新月格格》中勇武深情的努达海,《一帘幽梦》里儒雅绅士浪漫专情的费云帆,是《孝庄秘史》中霸道痴情的皇太极。翻遍刘德凯的演艺经历,其中多数都是温婉专情惹人怜爱的痴情男子形象,引来无数女性观众芳心暗许,在她们心中刘德凯就是完美的恋爱偶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刘

  • 朱元璋给地主刘德放7年牛,他建国后衣锦还乡,是如何对刘德的?

    历史人物编辑:椒盐侃影标签:刘德

    上天要给一个人委以重任之前,都会让他先经历一些磨难,最后才会让让他拥有承受一般人所不能承受之重的能力,变成佼佼者。所以,从古至今,凡事成大事的人,未免都受过一些苦难。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他称帝之前,也曾经历过很多苦难,在年少时候,还给地主放牛7年。朱元璋,公元1328年10月21日在濠州出生,那

  •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回乡后怎么处置的刘德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刘德

    朱元璋平各方英雄统一南北,在汲取历史教训的同时,也着手稳定新王朝的统治,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专制集权。朱元璋贯彻安全、健康、活力的经济方针,实行开垦奖励,实行民村、军村、商村等农田制度,建设水利,大力发展桑、麻、棉、其他经济作物遍及全国,有利于恢复和发展。他还移民富民,抑制强权;

  • 刘德凯到底有多薄情(刘德凯有怎样的感情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乐乐说娱标签:刘德

    “那时的你,只不过是丢了一条腿而已,但是紫菱呢?她丢了半条命啊,更不用说她为你割舍掉的爱情......”这句话听着很耳熟对不对?没错,这是“深情王子”刘德凯在《一帘幽梦》里的台词。这段费云帆对绿萍施行PUA的话,细细体会其中深意,细思极恐,若是按照这套推理逻辑,那么现实生活中,刘德凯是否会对刘雪华说

  • 朱元璋衣锦还乡,当年欺压他的地主刘德,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摩尔历史标签:刘德

    公元1368年,朱元璋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安徽凤阳,真正做到了衣锦还乡。但是得知消息的一位当地大地主,内心惊恐不安、面如死灰,瘫坐在椅子上目光呆滞的看着远方,似乎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这个人就是当地臭名昭著的大地主刘德。刘德是个贪得无厌又心狠手辣的人,朱元璋的父亲一辈子都在给刘德家里做长工,少年的朱元

  • 朱元璋给地主刘德放了15年牛,他当上皇帝后,是如何对刘德的?

    历史人物编辑:邓都御史标签:刘德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有:“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少年韩信,穷困潦倒,遭人欺凌,胯下之辱,一生之耻。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并无记仇,一笑泯之。人生苦短,何必计较,珍惜生命,成功立业。有关“逆袭”题材的故事,无论什么时候都深受广大民众喜欢与追捧。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大部

  • 朱元璋给地主刘德放了7年牛,当上皇帝后,他是怎么对待刘德的?

    历史人物编辑:大百娱乐谈标签:刘德

    纵观中国2000多年封建王朝历史,400多位帝王,能被世人牢记于心的皇帝其实不多,而朱元璋,便是其中一位能被人们记住的,当年任谁都没想到,这个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竟然能在未来成为一国之君,打造属于他的大明盛世。众所周知,朱元璋的成长经历是特别悲惨的,他种过田、放过牛,当过乞丐,做过和尚,一路吃

  • 朱元璋幼时曾给地主刘德放牛,他称帝后,又是怎样对待刘德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小奶狗的日常标签:刘德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自古以来,中国社会上就英雄辈出,越在苦难之际,越能孕育出千古人物,正所谓天将降大任,必先劳其筋骨,方能造就英雄。 在我国历史上,许多朝代都是通过自己强大的实力,一步一步建立起自己的帝国,但是明朝却有所不同。建立明朝之人,是一位草莽英雄,他出生于农村家

  • 朱元璋曾给地主刘德放牛,他当皇帝后,是怎么对待地主刘德的?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刘德

    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生绝对能够用传奇来形容。他幼时为地主家放牛,可因为天灾影响,自己父母早早离开了人世,而他自己也只能前往皇觉寺之中求一处安生之所。等到年纪稍长一些,恰逢红巾军反抗元朝,于是二十五岁的朱元璋便果断选择加入。在这之后,因为作战表现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