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闲聊强汉(十六)张良并未替刘邦招揽韩信,韩信的推荐人是夏侯婴

闲聊强汉(十六)张良并未替刘邦招揽韩信,韩信的推荐人是夏侯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搞笑小分队兮兮 访问量:1665 更新时间:2024/1/5 19:24:52

在刘邦建立西汉的过程中,公认的三大功臣为汉初三杰,即萧何、张良和韩信。对于这三人之间的故事,数千年来在民间流传极为广泛。如萧何月下追韩信等经典篇章,被改编成多种文化艺术产品,受到后来人的追捧。民间流传的这些故事有些是历史事实的改编和演绎,也有的是后人牵强附会的创作。比如张良化妆成道士潜入咸阳城招揽韩信的故事,就完全是子虚乌有的。这个故事在以《西汉演义》为首的一批西汉背景的文学作品中出现,而历史上却根本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实际上最早向刘邦推荐韩信的也并非张良,而是夏侯婴

之所以将张良和韩信牵扯到一起,主要原因还是两人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战略上的隔空连线。张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战略家,被刘邦称为"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他在古代的兵家中地位极高,在代表兵家的武成王庙中位列武庙十哲之首,仅在武成王姜子牙之下,被人称为"谋圣"。

而韩信的地位在古代兵家中也很高,他也位列武庙十哲中,是中国军事思想中"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人称为"兵仙"和"神帅"。在西汉的建立的过程中,韩信带领刘邦军队战胜项羽军队,立下了不朽功勋,被认为是汉初三大名将之首。韩信的战功威震海内,名闻天下,证明其萧何对其"国士无双"的最高评价。

这样杰出的两位军事家,在我国古代的民间都有很高的威望,老百姓对他们的故事非常感兴趣,于是后来者就创作出不少他们之间的互动场景。作为刘邦起兵与项羽正式决裂的战役,"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中国军事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这次战役也是张良和韩信的以此隔空连线,因此受到很多人推崇。他们相信这次战役是两位军事家事先安排好的合作,为后来刘邦击败三秦章邯等诸侯王,夺取关中之地设下伏笔。为了让这个伏笔更加的合情合理,于是创作出了张良化妆道士潜入咸阳,亲自替刘邦招揽韩信的故事。

实际上这个事情并不存在,因为张良离开汉中返回韩国时,他与韩信还根本不认识。在返回韩国的路上张良让人烧毁了栈道,使出疑兵之计,一方面让章邯和项羽放松警惕,另一方面也是让刘邦的军队能安心在汉中休养生息。

有的故事中描写在鸿门宴时张良和韩信就认识,实际上也是牵强附会。鸿门宴时与张良密谋救刘邦的并非韩信,而是项伯陈平。当时的韩信只是项羽之下的郎中,这种小官根本没资格出现在鸿门宴的场景中,如何能看穿张良和范增之间的斗智,更不要说在旁边发出装逼式的冷笑?

因此烧毁栈道的事情并非张良和韩信事先商量好的,而是在不利局势下为刘邦自保而做出的策略。当这个不利局势被扭转,刘邦有了挑战项羽的资本后,作为大将的韩信自然有自己的战略布置。"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韩信利用之前张良烧栈道的基础而设下的计谋,也是在分析了刘邦和三秦诸侯王的局势下的应对。这种应对是韩信在充分了解了刘邦军队的资源后,利用陈仓古道的地势做出的有利选择。而在韩信弃楚归汉时对汉中的具体情况一无所知,他又凭什么知道陈仓古道可以利用呢?在我看来,韩信和张良的隔空连线是不谋而合。

韩信虽然出身贫寒,却并非真正的老百姓,也是六国贵族之后。他有机会学习到知识,尤其是具有完备知识体系的军事知识,可见其家族也有深厚的底蕴。他与刘邦很像,不愿意老死于田亩之间,也不愿意为追求金钱而行商,而是有着远大的志向。韩信的前半生因为不愿意务农和从商而过得很艰苦,他整日在旧贵族的群体中乞食,受尽了白眼,甚至承受了胯下之辱。然而他忍辱负重,不断的寻找机会,最终在刘邦麾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可即便在刘邦麾下,韩信的崛起也不是一帆风顺,也有着种种的磨难。

在文学作品中,韩信在项羽门下不受重视,受到张良的推荐而投靠刘邦。在刘邦忽略韩信时,又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从此有了"国士无双"的传说。实际上韩信在刘邦麾下也是受尽了白眼,差点获罪连坐丧失了性命。若非刘邦麾下将领夏侯婴慧眼识珠,就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了。

韩信投靠项羽很早,在项梁掌控楚国兵权的时代韩信已经加入了楚国军队。可惜的是,无论项梁还是项羽都没看上韩信,只给他个小官当。在这过程中韩信也多次尝试提供各种建议,帮助军队立下战功,逐渐走上人生巅峰。可是他的建议都没被项梁和项羽采纳,只能够混混日子。

从史料的记载来看,韩信的建议是非常出色的,对局势的把控之精准,展现出战略家的长远目光。对于项梁攻定陶失败,以及后来的"刘邦起兵,天下从之",他都有着先见之明。项梁不听韩信的建议,坚持己见,最终被章邯反杀。项羽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也被逼在垓下自刎。这样的结局虽然证明了韩信的卓越,却也反映出战略家长远的目光,难以被目光短浅之辈所理解。其实相对于项梁与项羽,刘邦的能力也强得有限。但是刘邦有着纳谏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对夏侯婴和萧何这种老乡的意见特别重视,这才有了韩信的机会。

在项羽分封诸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后,韩信就上书建议。他指出了项羽政策上的过失,并预测了刘邦下一步的动向和天下局势的变化,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是他的建议并未被项羽采纳,还差点被拉出去砍了。这种情况下韩信在项羽麾下就没法呆了,于是前往汉中投奔刘邦。韩信的这个行为也是建立在他对天下大势的预测上,与他在上书项羽时的说法一致。只不过韩信投靠刘邦初期也没被礼遇,只当了个管仓库的小官。可见就战略目光而言,刘邦比项羽,项梁也强不了多少。

此后发生了两件事,韩信用他的能力打动了夏侯婴和萧何,才取得了刘邦的信任。第一件事是他获罪被连坐,由夏侯婴监斩。当时上刑场的十三个人都被杀了,而韩信着用话语打动了夏侯婴,使得自己逃过一劫。《史记》上记载只有一句话"上不欲就天下呼?何为斩壮士?"

夏侯婴与韩信交谈后认为他很不凡,便推荐给了刘邦,刘邦又给韩信派了个治粟都尉的官职。这官职也大,搞后勤的,管粮仓。实际上刘邦仍旧不觉得韩信有啥大本事,只是看在老乡夏侯婴的面子上给的官。这个官职让韩信与萧何有了深入的交往,也让萧何发现了他的才能,将其推荐给刘邦。

刘邦对萧何的推荐起初也没在意,便让韩信非常灰心,跟着逃亡的士兵北逃。接下来便是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然后便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准备对付项羽。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出,刘邦在战略能力上并不出色,甚至连萧何和夏侯婴都不如,对于识人而用方面与项羽没啥区别。明清两朝的文人常说刘邦的用人之道很高明,实际上并非如此。他和当时的大多数诸侯一样都是任人唯亲的,否则又怎么会相信萧何、夏侯婴这样的老乡,对韩信的能力长期怀疑?在我看来刘邦与诸侯最大的不同是纳谏,具有虚怀若谷的心胸。正是有了这样的心胸他才能得到张良、陈平、韩信等人的投靠,这也是项羽所不具备的要素。

标签: 夏侯婴

更多文章

  • 刘邦、吕雉夫妇是出了名的狠辣,他们为何会对车夫夏侯婴格外宽厚

    历史人物编辑:蔡小萍标签:夏侯婴

    刘邦和吕后确实都是狠人,两个人对待功臣,一般都是杀杀杀。但是,他们并不是所有的功臣都要杀掉,夏侯婴就在不被杀的之列中。大家都知道,夏侯婴是刘邦的车夫。但是,若是你小看了一个车夫,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要知道像刘邦这种称王称霸的人,不是随便选一个人,就能去当他的车夫的。若是当他的车夫,必须要具备一个条件,

  • 夏侯婴不仅有责任心还反对刘邦易储,故而得到刘邦夫妇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讲历史标签:夏侯婴

    刘邦和吕雉针对诸如韩信、彭越这样的异姓王和一些列侯还是比较狠辣的,所谓异姓也就“异心”,所以刘邦夫妇像防贼一样防着他们,像杀猪屠狗一样处理他们。所以,异姓王是一类处境尴尬的功臣,刘邦视他们为“外人”,而从丰沛出来的乡亲自带三分亲切感,所以被刘邦当作自家人。既然是自家人不用说都受到了优待,个个乌鸦变成

  • 曹参夏侯婴被封为功臣,这二人实至名归,都是历史上难得的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猫史天下标签:夏侯婴

    中国历史上搞分封的封建朝代,只有西汉,西晋,明朝。西晋这个朝代仅仅存在了半个世纪,统治黑暗让人提不起来。西汉跟明朝的开国皇帝都是布衣出身,他们分封诸侯的时候,往往会慎重一点。刘邦前期封了许多异姓王,但没过多久被他一一剪除。在这些功臣当中,也曾有被封侯拜相的,刘邦时代曾经有过。第一:第一次封侯的功臣当

  • 典故“滕公佳城” 夏侯婴掘地得一石棺,棺上铭文曰:滕公葬于此

    历史人物编辑:晓惊娱标签:夏侯婴

    西汉有个开国功臣叫夏侯婴,由于功勋卓著,被封为汝阴侯。因曾担任滕令奉车,俗称滕公。给刘邦当了不少年的御用司机。有一次夏侯婴驾车疾奔,眼瞅着要到东都门了,突然这匹马来了个急刹车,差一点儿没把夏侯婴给扔出去,也就是夏侯婴技术好。那匹马也不知道犯啥轴呢,在原地又是踢腿,又是朝天嘶鸣,还用蹄子不停地在地上刨

  • 太仆夏侯婴:深受汉惠帝厚待的救命恩人,却为何参与诛杀惠帝诸子

    历史人物编辑:趣评读史标签:夏侯婴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西汉后少帝四年(前180年),吕后病逝,功臣集团随即发动诸吕安刘政变,尽杀吕氏族人与汉惠帝诸子。夏侯婴在彭城之战时救过汉惠帝,因此在吕后时期深受汉惠帝与吕后厚待。那为何夏侯婴还要参与诛杀汉惠帝诸子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刘邦好友夏

  • 宁肯负天下人的吕后,为什么唯独想保护夏侯婴,救子之恩无以为报!

    历史人物编辑:醉轻弦V标签:夏侯婴

    刘邦成为过去式以后,吕后一度为自己收集力量,对于朝中大臣进行了彻底清洗。但是就是这样的活动中,有两位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一个是张良,一个就是夏侯婴了。吕氏对夏侯婴的好,并不是口头说说而已。刘邦一去世,她就直接为这位大臣修筑了一座房子,可见出手阔绰。可为什么吕后这样一个人愿意如此贴心的对待这位大臣呢?此

  • 除了狠毒,吕后也有念情感恩的时候!夏侯婴拼死救子,她这样报答

    历史人物编辑:吴秀红标签:夏侯婴

    夏侯婴与刘邦是沛县同乡,当过沛县县衙马房司御,也就是养马驾车的。仗义每多屠狗辈!夏侯婴就是以这样的形象走进历史的。刘邦还是泗水亭长时,夏侯婴每次驾车送客回来路过泗水亭,总要找刘邦喝酒,叙谈很久,这说明他和刘邦秉性相投,刘邦身上有豪侠气,夏侯婴身上也有,否则他在群雄并起的烽烟中,也走不远。夏侯婴后来做

  • 一个赶车人的智慧,夏侯婴为何连续四朝“老司机”

    历史人物编辑:国学的秘籍标签:夏侯婴

    韩信为世人熟知,其用兵连刘邦都自愧不如,“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而萧何被誉慧眼识才的贵人,因为韩信是萧何发掘的,“萧何月下追韩信”也被传为佳话。其实,在萧何之前,夏侯婴才是韩信人生中的贵人——发现其才能且挽救其一命。《史记》中夏侯婴事迹并非轰轰烈烈,司马迁记述了几个看似寻常的故事

  • 高祖去世后,立功无数的夏侯婴,为何突然人间蒸发?

    历史人物编辑:花花史界标签:夏侯婴

    自古,如何把握朝堂局势,就是大臣们的必修课。对局势的把握一旦出现问题,就会让自己和家族陷入危机之中。汉高祖的宠臣夏侯婴,就是这样一位出色的大臣。他在适当的时候急流勇退,保全了自己,也为家族赢得了持续发展的机会。而高祖去世后,立功无数的夏侯婴,为何突然人间蒸发了?少年相识汉高祖和夏侯婴之间相识得很早,

  • 汉宣帝临终前,让大臣萧望之辅佐少主,为何汉元帝登基后就杀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花花史界标签:萧望之

    汉昭帝时期,昭帝年幼,霍光当政,当时汉朝所有的军政大事,以及选用人才都由霍光一人决定。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叫萧望之的普通儒生,因为长史丙吉的推荐,得到霍光考核官员的考试机会。 考试当天,萧望之和王仲翁等几个人来到霍光门外,被侍卫阻拦,要求几个萧望之等人要经过搜身,卸下武器,才能进入霍光的屋子。王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