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河内太守王匡,大义灭亲的英雄,为何众叛亲离?

河内太守王匡,大义灭亲的英雄,为何众叛亲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 访问量:1068 更新时间:2023/12/29 8:23:03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 乃心在咸阳。

作为十八路诸侯之一的河内太守王匡,为何被杀?故事还得从关东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开始说起。河内太守王匡跟袁绍曹操这些人一样,本来都是在大将军何进手底下混饭吃的少壮派。

当时宦官跟豪门大族为代表的党人,剑拔弩张势同水火,王匡袁绍这些人都是党人集团里头的少壮派,他们围绕在大将军何进身边希望借助他的力量消灭宦官,最好把老板何进也顺手干掉。

少壮派的算盘

他们制定了一个非常精密的计划,最终也确实成功了,以大将军何进为代表的外戚势力以及宦官集团两败俱伤灰飞烟灭,中央力量十分空虚。袁绍王匡等人早就已经有了准备,冲突爆发之前,就骗大将军何进派少壮派到各地招募兵马。等到朝廷斗得两败俱伤的时候,他们再回来接盘。

到时候朝廷不仅仅是党人的天下,准确说是少壮派的天下,王允袁隗这些老家伙们都得靠边站。可是没想到就在中央政府出现权力真空,少壮派还没来得及回来的这个时间差,董卓毫无礼貌地闯了进来,不费吹灰之力地收割了他们辛辛苦苦经营的胜利果实。

他们对董卓恨不得要食肉寝皮,董卓还是个没理想的人。亲手把刀子递给了他们,董卓只不过是要取代何进继续过日子,为了拉拢党人集团,董卓是高官厚禄在所不惜。他让王匡当河内太守、让袁绍做渤海太守、曹操当骁骑校尉、韩馥当冀州牧、张邈当陈留太守、鲍信做济北相等等,这些人全都是少壮派而且后来全都当了十八路诸侯。

他们以朝廷三公的名义传檄天下讨伐董卓。要拿回失去的权力。针对这群忘恩负义的白眼狼,董卓的反应也是很迅速的,他派人杀了袁绍全家。

得罪老党人

对于袁绍他们自作主张兴兵讨贼的行为,掌握朝廷权力的老家伙们实际上是不赞同的,董卓的行为虽然很过分但还不到讨伐的地步,他顶多也就是第二个跋扈将军梁冀而已,大家还是可以按照朝廷的权力游戏好好玩耍的嘛,当年跋扈将军,要兵有兵要权有权,杀皇帝跟杀鸡似的,最后还不是在朝廷斗争中被干掉,哪至于动刀动枪搞得天下大乱。

以后在朝廷斗争中玩不过人家你就到地方上招兵买马,打着清君侧诛奸臣的旗号攻打首都,那要政府有什么用啊,朝廷的权威何在。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朝廷的老家伙其实是站在董卓这一边的。

为了分化瓦解关东的诸侯联军,他们派出了五个重量级的大臣前去劝和。史记:大鸿胪韩融、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脩、越骑校尉王瑰安集关东。后将军袁术、河内太守王匡各执而杀之,唯韩融获免。

之所以要派这五个人出去并不是无的放矢的,当时的关东诸侯联军主要分成三路,南边是南阳的袁术,中间是張邈曹操等诸侯联军屯兵酸枣 ,北边就是河内太守王匡屯兵河内。

張邈等人是颖川势力,派出身颖川的当世大儒外交部长韩融去。胡毋班是王匡的妹夫派他去解决北边。少府阴修是南阳地区的坐地虎,他们家是汉光武帝皇后阴丽华的家族,在南阳可谓是树大根深。

这些人全都代表朝廷,而且在当地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如果任由他们说服当地的豪门大族,那联军就是一个空架子。更加重要的是这些人的家全都不在洛阳,他们是不可能被董卓威胁的,如果真的是被威胁那么他们只要一出洛阳就可以翻供。所以他们说的话可信度很高。

胁从可以不办,但首恶必须要诛。首恶是谁啊,袁绍王匡这些少壮派。为了稳定关东联军内部的人心,把所有人都牢牢地绑在他们的战车之上,袁绍等人只能够宣布不承认朝廷的合法性,汉献帝不是汉灵帝的亲生儿子,至于这五个人都是奸臣,杀。只有韩融名声太大不好杀,其他人都当了刀下之鬼。袁术杀了阴修,王匡杀了自己的妹夫胡毋班当投名状。

由于曹操也是犯罪集团的一份子,所以后来曹魏的史学家也就采用王匡大义灭亲这一个说法。到此为止所有人都没有了回头路只能够跟朝廷死磕到底,不然的话谁都跑不了。

得罪豪族

如果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那么作为十八路诸侯之一的王匡不可能活不过第一集,因为历史的话语权都掌握在十八路诸侯这一边,他们最后赢了。他犯的最大的一个政治错误是,为了给自己的盟友收集军资,在自己的管辖地区河内横征暴敛。

河内郡就在山西省南部那么一丁点的地方,就算不吃不喝,收几年税都不可能供应这么多军队。当时的社会财富大多数都集中在豪门大族手里。想要短时间内收集到足够多的粮食就必须要对这群人开刀,正好王匡的手上就有刀,他的泰山兵是当时天下有名的精兵,全都是在老家泰山郡招募过来的,忠诚可靠。所以他在河内搞白色恐怖主义,罗织罪名逼迫豪族交钱交粮。

好处归了袁绍,骂名归了自己。在一个豪门大族当家做主的社会,得罪这些人无异于自寻死路,要说他不知道是不可能的,只能说当时已经骑虎难下,联军败了要死。联军赢了还是要死。

打败董卓后他回到老家招兵,一个针对他的杀局开始酝酿,袁绍手下泰山郡守应邵,胡毋班家族,图谋泰山的曹操。联手干掉了他。至于袁绍的动机也不难理解,袁绍集团本来就是以豪门大族为基本盘,王匡这个白手套已经脏了。就应该果断放弃。

标签: 王匡

更多文章

  • 闲聊强汉(十六)张良并未替刘邦招揽韩信,韩信的推荐人是夏侯婴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小分队兮兮标签:夏侯婴

    在刘邦建立西汉的过程中,公认的三大功臣为汉初三杰,即萧何、张良和韩信。对于这三人之间的故事,数千年来在民间流传极为广泛。如萧何月下追韩信等经典篇章,被改编成多种文化艺术产品,受到后来人的追捧。民间流传的这些故事有些是历史事实的改编和演绎,也有的是后人牵强附会的创作。比如张良化妆成道士潜入咸阳城招揽韩

  • 刘邦、吕雉夫妇是出了名的狠辣,他们为何会对车夫夏侯婴格外宽厚

    历史人物编辑:蔡小萍标签:夏侯婴

    刘邦和吕后确实都是狠人,两个人对待功臣,一般都是杀杀杀。但是,他们并不是所有的功臣都要杀掉,夏侯婴就在不被杀的之列中。大家都知道,夏侯婴是刘邦的车夫。但是,若是你小看了一个车夫,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要知道像刘邦这种称王称霸的人,不是随便选一个人,就能去当他的车夫的。若是当他的车夫,必须要具备一个条件,

  • 夏侯婴不仅有责任心还反对刘邦易储,故而得到刘邦夫妇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讲历史标签:夏侯婴

    刘邦和吕雉针对诸如韩信、彭越这样的异姓王和一些列侯还是比较狠辣的,所谓异姓也就“异心”,所以刘邦夫妇像防贼一样防着他们,像杀猪屠狗一样处理他们。所以,异姓王是一类处境尴尬的功臣,刘邦视他们为“外人”,而从丰沛出来的乡亲自带三分亲切感,所以被刘邦当作自家人。既然是自家人不用说都受到了优待,个个乌鸦变成

  • 曹参夏侯婴被封为功臣,这二人实至名归,都是历史上难得的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猫史天下标签:夏侯婴

    中国历史上搞分封的封建朝代,只有西汉,西晋,明朝。西晋这个朝代仅仅存在了半个世纪,统治黑暗让人提不起来。西汉跟明朝的开国皇帝都是布衣出身,他们分封诸侯的时候,往往会慎重一点。刘邦前期封了许多异姓王,但没过多久被他一一剪除。在这些功臣当中,也曾有被封侯拜相的,刘邦时代曾经有过。第一:第一次封侯的功臣当

  • 典故“滕公佳城” 夏侯婴掘地得一石棺,棺上铭文曰:滕公葬于此

    历史人物编辑:晓惊娱标签:夏侯婴

    西汉有个开国功臣叫夏侯婴,由于功勋卓著,被封为汝阴侯。因曾担任滕令奉车,俗称滕公。给刘邦当了不少年的御用司机。有一次夏侯婴驾车疾奔,眼瞅着要到东都门了,突然这匹马来了个急刹车,差一点儿没把夏侯婴给扔出去,也就是夏侯婴技术好。那匹马也不知道犯啥轴呢,在原地又是踢腿,又是朝天嘶鸣,还用蹄子不停地在地上刨

  • 太仆夏侯婴:深受汉惠帝厚待的救命恩人,却为何参与诛杀惠帝诸子

    历史人物编辑:趣评读史标签:夏侯婴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西汉后少帝四年(前180年),吕后病逝,功臣集团随即发动诸吕安刘政变,尽杀吕氏族人与汉惠帝诸子。夏侯婴在彭城之战时救过汉惠帝,因此在吕后时期深受汉惠帝与吕后厚待。那为何夏侯婴还要参与诛杀汉惠帝诸子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刘邦好友夏

  • 宁肯负天下人的吕后,为什么唯独想保护夏侯婴,救子之恩无以为报!

    历史人物编辑:醉轻弦V标签:夏侯婴

    刘邦成为过去式以后,吕后一度为自己收集力量,对于朝中大臣进行了彻底清洗。但是就是这样的活动中,有两位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一个是张良,一个就是夏侯婴了。吕氏对夏侯婴的好,并不是口头说说而已。刘邦一去世,她就直接为这位大臣修筑了一座房子,可见出手阔绰。可为什么吕后这样一个人愿意如此贴心的对待这位大臣呢?此

  • 除了狠毒,吕后也有念情感恩的时候!夏侯婴拼死救子,她这样报答

    历史人物编辑:吴秀红标签:夏侯婴

    夏侯婴与刘邦是沛县同乡,当过沛县县衙马房司御,也就是养马驾车的。仗义每多屠狗辈!夏侯婴就是以这样的形象走进历史的。刘邦还是泗水亭长时,夏侯婴每次驾车送客回来路过泗水亭,总要找刘邦喝酒,叙谈很久,这说明他和刘邦秉性相投,刘邦身上有豪侠气,夏侯婴身上也有,否则他在群雄并起的烽烟中,也走不远。夏侯婴后来做

  • 一个赶车人的智慧,夏侯婴为何连续四朝“老司机”

    历史人物编辑:国学的秘籍标签:夏侯婴

    韩信为世人熟知,其用兵连刘邦都自愧不如,“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而萧何被誉慧眼识才的贵人,因为韩信是萧何发掘的,“萧何月下追韩信”也被传为佳话。其实,在萧何之前,夏侯婴才是韩信人生中的贵人——发现其才能且挽救其一命。《史记》中夏侯婴事迹并非轰轰烈烈,司马迁记述了几个看似寻常的故事

  • 高祖去世后,立功无数的夏侯婴,为何突然人间蒸发?

    历史人物编辑:花花史界标签:夏侯婴

    自古,如何把握朝堂局势,就是大臣们的必修课。对局势的把握一旦出现问题,就会让自己和家族陷入危机之中。汉高祖的宠臣夏侯婴,就是这样一位出色的大臣。他在适当的时候急流勇退,保全了自己,也为家族赢得了持续发展的机会。而高祖去世后,立功无数的夏侯婴,为何突然人间蒸发了?少年相识汉高祖和夏侯婴之间相识得很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