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昭是汉文帝刘恒唯一的亲舅舅,也是薄太后相依为命的亲弟弟。汉文帝刘恒能顺利登上皇位,薄昭功不可没,他也因此被封为轵侯。刘恒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孝子,甚至还留下了为母亲“亲尝汤药”的典故,绝对可以算得上是古代孝子的典范。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仁孝的人,为何非要做一个恶人,逼死自己唯一的亲舅舅呢?这中间究竟有何不可告人的难言之隐?
刘恒出生于公元前203年,是刘邦的的第四子。由于母亲薄姬并不得刘帮的宠爱,刘恒也被刘邦封为代王,属国在边远的代地,随行的还有舅舅薄昭。本来皇位不论怎样都轮不到他头上,他也就一个藩王而已。
然而前180年,吕后死后,周勃陈平发动政变,派使者去迎接刘恒回京即位,刘恒一开始并不相信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舅舅薄昭亲自前往京城为刘恒打探虚实,让刘恒免了后顾之忧,最终顺利登上皇位,也就是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后感激舅舅封他为轵侯,后又加封为车骑将军、万户侯。可以说薄昭此时是天下最幸福的人,有这么一个仁孝的外甥皇帝,又有一个疼爱自己的太后姐姐,真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风光无限。
可以说此时的薄昭是汉文帝的铁杆心腹,为何之后汉文帝非要以搞笑的方式逼死自己的亲舅舅,他有何难言之隐呢?
话说汉朝在汉文帝的治理下也是繁荣昌盛,不过自从汉文帝上位以来,他一直都在为巩固自己的皇权而忧心忡忡。朝中的宗室之王他一时半会还动不了他们,至于拥立他上位的有功之臣周勃,他也以谋反罪想要让其消失。
就在他把周勃下狱后,却让自己的舅舅给搅黄了。本来周勃是死定了,然而周勃却贿赂了他的亲舅舅薄昭,最终薄昭请出了薄太后为周勃求情,汉文帝不得不赦免了周勃。至此薄昭的所为让汉文帝感到了压力,毕竟吕后干政的前车之鉴不容小觑。
因此在汉文帝心中舅舅薄昭是如梗在喉,让他寝食难安。可薄昭却并不体谅外甥的苦心,一味的践踏皇帝的尊严。
前170年,汉文帝实行改革制度,让官员钟毓去薄昭的封地太原推行新政,却遭到薄昭的儿子薄贵的无理取闹,毕竟人家可是薄太后的亲侄子。而钟毓是执行皇帝的旨意,推行新政,故当薄昭阻拦朝廷官员时,钟毓依法斩了薄贵。
然而当薄昭得知薄贵被斩后,在钟毓回京时竟然找钟毓讨要说法,更为气人的是薄昭竟然一怒之下杀了钟毓。汉文帝得知消息后是大发雷霆之怒。
要知道钟毓可是朝廷官员,而薄昭竟然公开杀死朝廷命官,这无论放在何时可都是死罪。于是汉文帝便传召薄昭,可是薄昭不但不奉召,反而跑到太后住处寻求庇护。
太后就这么一个亲弟弟,从小两人就相依为命。自从刘恒当上皇帝后,薄太后就对薄昭更加宠爱,眼见自己的儿子要杀舅舅,薄太后气势汹汹地跑到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刘恒怒骂一顿。
朝中大臣眼见太后要护薄昭。他们中跟薄昭投缘的人趁机为薄昭求情。刘恒历来孝顺母亲,不想当面伤了母亲的心,只好答应赦免薄昭。然而他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一个犯了死罪的人竟然能让众大臣为他说话,可想而知他的势力不容小觑。
如果这次放过他,将来有可能是第二个吕氏外戚,难不成自己将来还得受制于人吗?更何况钟毓的妻子因为钟毓的冤死不能伸冤,竟以死来明志,留下孤儿无以为生。张苍又每天带着钟毓的幼子天天在朝堂上为钟毓讨公道。
如果不杀舅舅,刘恒也是里外不是人。为此刘恒越想越气,朕须得想方设法让薄昭死。既然不能名正言顺地赐他死,又不能让刑部量罪定刑,毕竟薄昭手上可是有许多刘恒的把柄。
当初周勃拥立刘恒当皇帝时,唯一条件就是杀死吕氏为他生的四位皇子,薄昭可是当时的经办人。如果交由刑部会审,他一定会揭他的老底。
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自杀。这样,母亲就不会怪罪于他,他也不用背负循私枉法的恶名。于是,汉文帝便让张苍和周兴去轵侯府喝酒,明里暗里劝他自杀以保全薄家的颜面。然而任凭他们俩怎么劝,薄昭就是不听。
甚至对他们俩大发脾气,不把汉文帝放在眼里。好好的侯爵,谁又愿意自杀呢?张苍回来后添油加醋地对汉文帝说:薄昭眼里只有太后,根本没有皇帝。
汉文帝眼看劝他自杀行不通,便让张苍带着朝中所有官员到薄昭府上哭丧。“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资治通鉴》。
张苍带着众大臣,穿麻带孝的拿着哭伤棒跪在轵侯府面前大声的哭喊着,哭声震耳欲聋。薄昭以为是谁家死了人,出门一看可把他吓死了。
原来自己家被这些哭丧的官员围得水泄不通,旁边还有御林军站着,他想要出去找太后,也出不去。面对众志成城的哭丧官员,薄昭明白这次刘恒是铁了心要自己死呀。这正应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无奈之下薄昭只能自尽。
听道薄昭自尽的消息后,刘恒终于露出了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