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灵帝时期两个重要宦官曹节、王甫,同样操控权柄,命运却有不同

汉灵帝时期两个重要宦官曹节、王甫,同样操控权柄,命运却有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了虞 访问量:3995 更新时间:2024/1/17 0:57:51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宦官当权,迫害士人。而这一点在汉灵帝时期尤其明显。宦官依附于皇帝身上,对皇帝的忠诚度比较高,是维护皇权的得力工具。但是另一方面大部分宦官缺乏道德上的衡量以及治国才能,只会一味地布置党羽、操控权柄、擭取利益、侵蚀国力。下面小编要聊的就是汉灵帝时期的两个权宦+王甫、曹节,他们是如何崛起,又是如何衰亡的呢?

王甫、曹节在汉桓帝时期

王甫、曹节在汉桓帝时期就已经比较活跃。曹节在《后汉书·宦者列传》中有个人传记,来龙去脉比较清楚。曹节是荆州南阳郡新野人,家中本来很有力量,"世吏二千石",不知道为什么进入宫中成为宦官。在汉顺帝时期,曹节成为小黄门,属于宦者系统中的中级宦官。

汉顺帝之后过了两个没有实权且在位时间短的皇帝——汉冲帝、汉质帝,然后就是比较有名的汉桓帝。汉桓帝借助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宦官的力量消灭权臣梁冀,单超五人因功封为县侯,世人谓之"五侯",还有一些宦官被封为乡侯,从此宦官势力的气焰开始嚣张起来。曹节虽然没有参与除掉梁冀、因公封侯的记载,但还是做到中常侍、奉车都尉。

王甫在《后汉书·宦者列传》中没有个人传记,资料也不算详细。他在汉桓帝时期也有表现,就是在第一次"党锢之祸"中。第一次"党锢之祸"的起因是因为宦官党羽张成提前得知朝廷大赦,令子杀人,结果被司隶校尉李膺抓获。李膺不顾赦令杀死张成之子,于是宦官集团让张成的弟子牢修构陷李膺等名士与太学生结党营私,以李膺为契机扩大打击范围。

有一个名士叫做范滂,因为正直严整得罪很多人,被构陷为"范党",与同郡袁忠也在打击范围之内,与其他士人被关入黄门北寺狱进行严刑拷打、审问。负责查案范滂等人的就是王甫,当时的身份为中常侍。王甫诘问范滂结党营私、标榜推举、排除异己,范滂不为所屈,言辞犀利,反而得到王甫的同情。当时范滂等人在脖子、手、脚上都有刑具,王甫特意解除手和脚上的刑具,缓解他们所受的痛苦。

因消灭窦武陈蕃崛起

虽然在汉桓帝时期,王甫、曹节就比较活跃,还做到中常侍,但是他们真正崛起,在政治上占据独特地位的时候,则是在汉灵帝时期,消灭窦武、陈蕃等权臣、名士开始。

汉桓帝去世无子,在窦武等人的支持下,汉灵帝刘宏即位,窦武成为辅政大臣。汉桓帝时期经过第一次"党锢之祸"之后,士人被严厉打压。而汉桓帝去世之后,士人又获得重新上位的机会,其中有一个人比较有分量,就是与窦武同为"三君"的陈蕃。

窦武、陈蕃决定消灭宦官势力,窦武先诛杀中常侍管霸、苏康,但是并不局限于此。窦武、陈蕃等人希望一举将整个宦官势力扳倒,于是窦武令亲信宦官山冰作为黄门令,弹劾另外一个宦官郑飒,从郑飒身上挖掘到曹节、王甫,再以此为证据收捕曹节等人。

没想到宦官对政治中枢渗透得太厉害,曹节等人已经对窦武的计划了如指掌。曹节等人马上以王甫为黄门令代替山冰,到黄门北寺狱救出郑飒杀死山冰,然后收捕窦武。窦武拒不受诏,动用北军五校与宦官抗衡。宦官手中也有禁兵,加上刚回到朝中被忽悠得晕头转向的张奂,军事力量反而强于窦武。五营士兵纷纷倒向宦官,窦武、陈蕃都死于宦官势力之手。

在消灭窦武、陈蕃之后,宦官势力的权势更加膨胀。从此曹节、王甫操纵权柄、威慑朝廷:

在建宁二年(即公元169年),山阳东部督邮张俭弹劾中常侍侯览与侯览结怨,侯览构陷张俭及其同乡二十四人为朋党,曹节将战火蔓延到李膺等名士身上,开始第二次"党锢之祸"。

在熹平元年(即公元172年),窦太后去世。有人将窦太后之死指向王甫、曹节,王甫、曹节令司隶校尉刘猛追查此人,刘猛拖延时间,被依附宦官的名将段颎代替。段颎四处抓捕太学生,上千人被牵连。

同年王甫因与勃海王刘悝不合,与曹节以及段颎构陷刘悝以及与刘悝交往密切的宦官郑飒、董腾,刘悝被诬告自杀,妻子百人死于狱中。曹节、王甫因平复"叛乱"再次被封侯进爵,父子兄弟也受到荫庇,"公卿列校、牧守令长,布满天下。"

后来王甫担忧宋皇后的威胁(勃海王妃宋氏是灵帝宋皇后的姑姑),构陷宋皇后在后宫使用左道祝诅之术,导致宋皇后被废死于暴室。

在光和元年(即公元178年)汉灵帝因各种灾异向蔡邕、杨赐询问对策,二人上书中涉及权贵,被曹节发露。蔡邕因此受到攻击被流放朔方,杨赐则因为汉灵帝老师的身份没有受到迫害。

王甫、曹节的衰亡

虽然王甫、曹节炙手可热,但是他们还是走向衰亡。王甫死于刑杀,时间在光和二年(即公元179年)。

王甫令门生王翘在地方搜刮官物七千多万,被京兆尹杨彪得到证据。杨彪就是上文提到的杨赐的儿子。杨彪将证据提交到阳球之手,这个时候王甫正好在私宅休假而非宫中,王甫马上奏请收押王甫、王萌、王吉父子以及中常侍淳于登、袁赦、中黄门刘毅、小黄门庞训、朱禹、齐盛等宦官,以及在地方作为郡守、县令的宦官党羽。阳球亲自拷问王甫,其实就是使用各种残酷刑罚泄愤,在狱中打死王甫父子,又将王甫碎尸显露天下。与曹节、王甫同谋的段颎也被收押入狱,服毒自杀。

虽然王甫被诛杀,但是在曹节的干涉之下,阳球从司隶校尉迁为卫尉,失去京师的察举权。王甫的死似乎让士大夫看到曙光,司徒张郃、永乐少府陈球、步兵校尉刘纳与阳球商议消灭宦官的计划,打算再度表请阳球为司隶校尉,然后针对曹节等人下手。

陈球的妾室是的女儿,程璜本为宦官,又受到曹节等人的拉拢和胁迫,于是将陈球等人的计划告发给曹节。曹节先下手为强,向汉灵帝弹劾陈球、刘纳、刘郃、阳球等人,都被宦官所杀。两年之后曹节也去世,曹节、王甫操控权柄的时代结束,不过张让赵忠等宦官接替了曹节、王甫等人的位置,继续作威作福,一直持续到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才被袁绍等人尽数消灭。

参考文献:《后汉书》

标签: 曹节

更多文章

  • 曹操的曾祖父叫曹节,女儿也叫曹节,难道他想不起来避讳吗?

    历史人物编辑:骆春琴标签:曹节

    曹操的“曾祖父”叫曹节,他的女儿也叫曹节,确实是重名了。按照古代的避讳文化,这确实有些对先祖不敬的嫌疑。但是如果你了解曹操对自己家庭的感情,恐怕就不会这么认为了。因为曹操一生的耻辱,正在于他的先祖。曹操血缘所谓的曹操曾祖父曹节,实际上和他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据《汉书》、《续汉书》等史料记载,曹节是在

  • 三家争雄:曹节册立为皇后,崔琰替身见外使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曹节

    三家争雄:曹节册立为皇后,崔琰替身见外使华歆弑了伏皇后,并戮伏氏家族,然后,复报曹操,曹操当然心喜,录为首功,寻且表荐华歆为军师。说起华歆履历,本来是有些名望,曾与北海人管宁、邴原,为同学友,时号三人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但华歆佯为高尚,阴实贪惏。管宁尝在园种蔬,锄地见金,掉头

  • 三姐妹共侍一夫 曹节挤掉伏寿成皇后 后刘协被废曹节对其不离不弃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曹节

    《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正在腾讯卫视热播,剧中的伏寿成熟稳重,一心想要拯救汉室,一刻都不懈怠,她把自己伪装的很坚强,其实她的心里也是有小女人的一面,她希望可以有人让自己依靠,累时给自己一个肩膀,杨平成为皇帝以后,虽然给伏寿带来很多麻烦,但是他善良而真诚,对伏寿也是温柔体贴,给伏寿不一样的感觉。伏寿慢慢

  • 出卖曹无伤真的是项羽的无心之举吗?曹无伤为何背叛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英子聊生活标签:曹无伤

    其实项羽出卖了曹无伤,并不是像大家所想的那样,他是毫无心机、不小心而为。项羽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项羽其实不太认可曹无伤的这种行为。不论怎么说,曹无伤的这种行为就是叛徒的行为。他在刘邦身边小心翼翼,一直处于伪装的状态,却把刘邦的种种消息都告诉项羽。要知道项羽是一个有大气魄大忠义的人

  • 汉初,晁错建议皇帝削藩,本想这是一件对皇帝有利的大好事。谁知,最后却被皇

    历史人物编辑:小泽爱美食标签:晁错

    汉初,晁错建议皇帝削藩,本想这是一件对皇帝有利的大好事。谁知,最后却被皇帝坑了,落下了个当众腰斩的下场。汉景帝作为太子的时候,就很欣赏晁错。即位之后,晁错上奏,建议削藩,即减少诸侯王的封地。汉景帝召集大臣讨论,除了窦婴之外,大臣们都不敢表示反对。就这样,晁错的建议算是通过了。而削藩的法令一出来,就遭

  • 晁错被腰斩弃世后,袁盎又惨死,汉景帝评论几句话,证明帝王心术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晁错

    在汉朝初年发生过一件震动朝野内外的大事,一是七国之乱,一是“诛晁错,清君侧”的振聋发聩的造反口号。晁错为什么必须死?他不是汉景帝最敬重的恩师和最器重的栋梁之材吗?汉景帝明知道晁错无罪,晁错为何必须死呢?晁错首先死于他的性格,晁错并非是完全无辜的,至少在太史公眼里,晁错性格还是有纰漏的。对于晁错和袁盎

  • 一盘棋引发的血案,竟埋下七国之乱的祸根,晁错成了可怜的替罪羊

    历史人物编辑:汪国庆标签:晁错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杀了晁错,晁错在景帝还是太子时,曾是太子少师,与景帝的感情甚厚,景帝继位后更是对其宠幸有加,地位甚至超过九卿,如今他却死在了景帝手中,景帝杀他是为了平乱,七王之乱。七王是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胶西王刘昂。而他们打的旗号是“清君侧,

  • 汉景帝是个好皇帝,但杀晁错、周亚夫之事,可看出他刻薄寡恩

    历史人物编辑:杉石石标签:晁错

    总体来看,在位16年的汉景帝的确是个好皇帝。他继承父亲文帝的政策,与民休息,达成了“文景之治”这一治世。从他即位之初,就开始减缓刑罚,残酷的肉刑与致死的笞刑在他这里画上了句号。景帝为人刚决果断,对比于优柔寡断,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本是一个不错的性格。但是这个性格太过极端,就会显得他刻薄寡恩。“七国之乱

  • 晁错:七国之乱的始作俑者,正直的臣子沦为了削藩政策的牺牲品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有坑V标签:晁错

    刘邦统一了天下之后,就把大汉进行了划分,分别赏给了他的几个兄弟。这几个兄弟表面上受到刘邦的统一管辖,但是在封地里想干啥就干啥,其实就是自己封地的小国王。刘邦这样做,看起来是和睦了几个兄弟的关系,却也把朝廷的权力削减了很多。到了文帝的时候,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些诸侯王和文帝关系都不是那么亲密了,很多人

  • 袁盎,是真小人还是无双国士?晁错的死和他有多大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小小星说生活标签:晁错

    杀晁错,袁盎,是真小人还是无双国士?游戏永远不会那么简单!先了解一下袁盎是个什么样的人。01汉文帝很宠爱慎夫人,在宫中设宴的时候经常让慎夫人与窦皇后并肩而坐。有一次,汉文帝带着大臣们前往上林苑游玩,窦皇后和慎夫人随行,当晚在上林苑举行盛大的宴会。在布置宴会的时候,宦官将慎夫人和窦皇后的席位并排,中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