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曾祖父”叫曹节,他的女儿也叫曹节,确实是重名了。按照古代的避讳文化,这确实有些对先祖不敬的嫌疑。但是如果你了解曹操对自己家庭的感情,恐怕就不会这么认为了。因为曹操一生的耻辱,正在于他的先祖。
曹操血缘
所谓的曹操曾祖父曹节,实际上和他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据《汉书》、《续汉书》等史料记载,曹节是在汉顺帝时期得到官职的,而且职位是西园骑和小黄门,要担任这两个职务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个人必须是太监。既然是太监,那么就不可能有孩子。所以,所谓曹节的儿子曹腾,也只能是一个养子。这里的所谓血缘关系,其实就已经被打断了。
更何况,曹腾本身也是个太监。虽然因为史官的笔触问题,曹腾的名声似乎还不错,但这也无法否认他是太监的事实。所以,他的孩子曹嵩,也就是曹操的父亲,也同样是从宗族中抱养来的。也就是说在曹腾这里,曹操的所谓血脉,又再次被稀释了一次!
连续两次稀释,实际上已经让曹操对这两个祖宗认不认两可了。既然是这样,在避讳问题上,考虑的必然不会那么周全。
当然,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曹操这个人的个性。
曹操的个性
曹操这个人的前半生,其实就热衷于两件事——挤入士大夫阶层,摆脱自己身后的宦官势力!为了能挤入士大夫圈子,他和袁绍做发小,和蔡瑁做朋友,结交乔玄,死缠着许劭要评语。甚至在创业之初,和颍川荀氏家族达成深度合作;为了摆脱自己后边的宦官势力,他在洛阳设置五色棒,借故打死大太监蹇硕的叔叔!
可以说,曹操为了上述两个目的,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了。那么这一切又是为了什么呢?其实很简单:曹操真的不满意自己的出身!在经过两次“党锢之祸”后,宦官集团和士大夫集团实际上已经割裂。而宦官不管是从名声到能力,都和士大夫集团有着巨大的差距!更何况,东汉末年的宦官,都是一帮乱政的贼子。这一点,作为汉末大才子的曹操不可能不知道。所以无论是出于一种少年的义愤,还是自身的成长,他都极力想摆脱自己的出身!
也正因为如此,曹操绝对不会在给子女起名字的时候,考虑是否避讳曾祖曹节。自己的祖父毕竟还和自己见过面,有过养育之恩,这个面子他得给。但曾祖父曹节的面子,他就很有可能不会去在乎了。甚至有可能,他刻意给女儿取了和曾祖一样的名字,然后用女儿的名声去洗刷曾祖的名声。这对于曹操来讲,也是绝对干得出来的。
总之一句话:曹操对自己的曾祖,是没有尊敬之心的。而避讳的重要心理依据,就是尊敬。既然没了尊敬,避讳就没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