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的曾祖父叫曹节,女儿也叫曹节,难道他想不起来避讳吗?

曹操的曾祖父叫曹节,女儿也叫曹节,难道他想不起来避讳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骆春琴 访问量:324 更新时间:2024/1/24 22:43:43

曹操的“曾祖父”叫曹节,他的女儿也叫曹节,确实是重名了。按照古代的避讳文化,这确实有些对先祖不敬的嫌疑。但是如果你了解曹操对自己家庭的感情,恐怕就不会这么认为了。因为曹操一生的耻辱,正在于他的先祖。

曹操血缘

所谓的曹操曾祖父曹节,实际上和他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据《汉书》、《续汉书》等史料记载,曹节是在汉顺帝时期得到官职的,而且职位是西园骑和小黄门,要担任这两个职务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个人必须是太监。既然是太监,那么就不可能有孩子。所以,所谓曹节的儿子曹腾,也只能是一个养子。这里的所谓血缘关系,其实就已经被打断了。

更何况,曹腾本身也是个太监。虽然因为史官的笔触问题,曹腾的名声似乎还不错,但这也无法否认他是太监的事实。所以,他的孩子曹嵩,也就是曹操的父亲,也同样是从宗族中抱养来的。也就是说在曹腾这里,曹操的所谓血脉,又再次被稀释了一次!

连续两次稀释,实际上已经让曹操对这两个祖宗认不认两可了。既然是这样,在避讳问题上,考虑的必然不会那么周全。

当然,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曹操这个人的个性。

曹操的个性

曹操这个人的前半生,其实就热衷于两件事——挤入士大夫阶层,摆脱自己身后的宦官势力!为了能挤入士大夫圈子,他和袁绍做发小,和蔡瑁做朋友,结交乔玄,死缠着许劭要评语。甚至在创业之初,和颍川荀氏家族达成深度合作;为了摆脱自己后边的宦官势力,他在洛阳设置五色棒,借故打死大太监蹇硕的叔叔!

可以说,曹操为了上述两个目的,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了。那么这一切又是为了什么呢?其实很简单:曹操真的不满意自己的出身!在经过两次“党锢之祸”后,宦官集团和士大夫集团实际上已经割裂。而宦官不管是从名声到能力,都和士大夫集团有着巨大的差距!更何况,东汉末年的宦官,都是一帮乱政的贼子。这一点,作为汉末大才子的曹操不可能不知道。所以无论是出于一种少年的义愤,还是自身的成长,他都极力想摆脱自己的出身!

也正因为如此,曹操绝对不会在给子女起名字的时候,考虑是否避讳曾祖曹节。自己的祖父毕竟还和自己见过面,有过养育之恩,这个面子他得给。但曾祖父曹节的面子,他就很有可能不会去在乎了。甚至有可能,他刻意给女儿取了和曾祖一样的名字,然后用女儿的名声去洗刷曾祖的名声。这对于曹操来讲,也是绝对干得出来的。

总之一句话:曹操对自己的曾祖,是没有尊敬之心的。而避讳的重要心理依据,就是尊敬。既然没了尊敬,避讳就没有意义了。

标签: 曹节

更多文章

  • 三家争雄:曹节册立为皇后,崔琰替身见外使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曹节

    三家争雄:曹节册立为皇后,崔琰替身见外使华歆弑了伏皇后,并戮伏氏家族,然后,复报曹操,曹操当然心喜,录为首功,寻且表荐华歆为军师。说起华歆履历,本来是有些名望,曾与北海人管宁、邴原,为同学友,时号三人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但华歆佯为高尚,阴实贪惏。管宁尝在园种蔬,锄地见金,掉头

  • 三姐妹共侍一夫 曹节挤掉伏寿成皇后 后刘协被废曹节对其不离不弃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曹节

    《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正在腾讯卫视热播,剧中的伏寿成熟稳重,一心想要拯救汉室,一刻都不懈怠,她把自己伪装的很坚强,其实她的心里也是有小女人的一面,她希望可以有人让自己依靠,累时给自己一个肩膀,杨平成为皇帝以后,虽然给伏寿带来很多麻烦,但是他善良而真诚,对伏寿也是温柔体贴,给伏寿不一样的感觉。伏寿慢慢

  • 出卖曹无伤真的是项羽的无心之举吗?曹无伤为何背叛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英子聊生活标签:曹无伤

    其实项羽出卖了曹无伤,并不是像大家所想的那样,他是毫无心机、不小心而为。项羽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项羽其实不太认可曹无伤的这种行为。不论怎么说,曹无伤的这种行为就是叛徒的行为。他在刘邦身边小心翼翼,一直处于伪装的状态,却把刘邦的种种消息都告诉项羽。要知道项羽是一个有大气魄大忠义的人

  • 汉初,晁错建议皇帝削藩,本想这是一件对皇帝有利的大好事。谁知,最后却被皇

    历史人物编辑:小泽爱美食标签:晁错

    汉初,晁错建议皇帝削藩,本想这是一件对皇帝有利的大好事。谁知,最后却被皇帝坑了,落下了个当众腰斩的下场。汉景帝作为太子的时候,就很欣赏晁错。即位之后,晁错上奏,建议削藩,即减少诸侯王的封地。汉景帝召集大臣讨论,除了窦婴之外,大臣们都不敢表示反对。就这样,晁错的建议算是通过了。而削藩的法令一出来,就遭

  • 晁错被腰斩弃世后,袁盎又惨死,汉景帝评论几句话,证明帝王心术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晁错

    在汉朝初年发生过一件震动朝野内外的大事,一是七国之乱,一是“诛晁错,清君侧”的振聋发聩的造反口号。晁错为什么必须死?他不是汉景帝最敬重的恩师和最器重的栋梁之材吗?汉景帝明知道晁错无罪,晁错为何必须死呢?晁错首先死于他的性格,晁错并非是完全无辜的,至少在太史公眼里,晁错性格还是有纰漏的。对于晁错和袁盎

  • 一盘棋引发的血案,竟埋下七国之乱的祸根,晁错成了可怜的替罪羊

    历史人物编辑:汪国庆标签:晁错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杀了晁错,晁错在景帝还是太子时,曾是太子少师,与景帝的感情甚厚,景帝继位后更是对其宠幸有加,地位甚至超过九卿,如今他却死在了景帝手中,景帝杀他是为了平乱,七王之乱。七王是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胶西王刘昂。而他们打的旗号是“清君侧,

  • 汉景帝是个好皇帝,但杀晁错、周亚夫之事,可看出他刻薄寡恩

    历史人物编辑:杉石石标签:晁错

    总体来看,在位16年的汉景帝的确是个好皇帝。他继承父亲文帝的政策,与民休息,达成了“文景之治”这一治世。从他即位之初,就开始减缓刑罚,残酷的肉刑与致死的笞刑在他这里画上了句号。景帝为人刚决果断,对比于优柔寡断,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本是一个不错的性格。但是这个性格太过极端,就会显得他刻薄寡恩。“七国之乱

  • 晁错:七国之乱的始作俑者,正直的臣子沦为了削藩政策的牺牲品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有坑V标签:晁错

    刘邦统一了天下之后,就把大汉进行了划分,分别赏给了他的几个兄弟。这几个兄弟表面上受到刘邦的统一管辖,但是在封地里想干啥就干啥,其实就是自己封地的小国王。刘邦这样做,看起来是和睦了几个兄弟的关系,却也把朝廷的权力削减了很多。到了文帝的时候,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些诸侯王和文帝关系都不是那么亲密了,很多人

  • 袁盎,是真小人还是无双国士?晁错的死和他有多大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小小星说生活标签:晁错

    杀晁错,袁盎,是真小人还是无双国士?游戏永远不会那么简单!先了解一下袁盎是个什么样的人。01汉文帝很宠爱慎夫人,在宫中设宴的时候经常让慎夫人与窦皇后并肩而坐。有一次,汉文帝带着大臣们前往上林苑游玩,窦皇后和慎夫人随行,当晚在上林苑举行盛大的宴会。在布置宴会的时候,宦官将慎夫人和窦皇后的席位并排,中郎

  • 晁错身死,诸葛亮失败:聪明人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你中招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中言说标签:晁错

    西汉初期,经历了长期的战争破坏,到处残垣断壁,民不聊生,整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争导致了人口凋零,经济陷入崩溃的境地。汉朝初期的统治者采用清静无为,修生养息的治国方针,“从民之欲,而不扰乱”。经过了七十余年的发展,社会秩序逐渐安定,经济繁荣,人口也有所增加,较之前的萧条景象大有改观,史称“文景之治”。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