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良臣择主而事,郦食其乃一介儒生,为何选“不好儒”的刘邦为主?

良臣择主而事,郦食其乃一介儒生,为何选“不好儒”的刘邦为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翩翩世家 访问量:686 更新时间:2024/1/16 5:01:59

郦食其,是陈留高阳的一名儒生,在时为沛公的刘邦略地至高阳时,主动投靠了「不好儒」的刘邦,随后被刘邦赐号广野君。

刘邦的「不好儒」,在《史记》多个篇章都有记载。

项籍死,天下定,上置酒。上折随何之功,谓何为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史记·黥布列传》

汉三年,儒生随何率二十余人出访九江,历尽艰难,方见到九江王英布,并说服英布投靠汉王刘邦。

英布乃楚之枭将,因勇冠三军且功高而被项羽立为九江王,九江虽小,但若刘邦派五万步兵五千骑兵,仍不能攻下英布治下的九江,而随何以一己之力,劝英布彻底与项羽决裂,与汉王刘邦合力击楚。

比起儒生随何来,郦食其也不遑多让,曾以一己之力劝齐王田广、齐相田横向汉称臣,做汉之属国。

(蒯通曰);“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将数万众,岁余乃下赵五十余城,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史记·淮阴侯列传》

随何不过拿下地小物薄的九江,而郦食其却拿下了具有东西秦之称的齐,其能量之大,不可思议。

有如此大本事的儒生郦食其,为何会主动投靠「不好儒」甚至厌儒的刘邦呢?

古语有言,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郦食其乃秦末汉初少见之有谋有勇有略的大儒,自然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君主来辅佐,进而造福黎民百姓。

刘邦虽「不好儒」,但并不影响刘邦乃文韬武略之雄主。

郦食其的故乡陈留,从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陈留者,天下之据冲也,兵之会地也,积粟数千万石,城守甚坚。——《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自陈王首事,路过陈留的首领,大大小小也有数十位之多。素有雄心壮志的郦食其则对他们一一「尽调」,得出的结论却让郦食其大失所望。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龌龊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简言之,在刘邦之前,路过陈留的将领,无一例外地都表现出礼贤下士的行为,但却没有一个像刘邦那样有干大事的样子,也不能按照谋士所献的大计行事。

什么是干大事?

说出「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的陈王都算不得能干大事的人,因为陈胜拒绝了张耳陈馀的「大度之言」。

对曰:“夫秦为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后世,罢百姓之力,尽百姓之财。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解也。”陈涉不听,遂立为王。——《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张耳、陈馀告诉陈胜,不要贪图眼前的王位,而要奔着帝业使劲,结果陈胜不听,就是想称王,称王就是鸿鹄而不是小家雀了嘛。

与陈胜正好相反,刘邦颇能听「大度之言」。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史记·淮阴侯列传》

此等大度,陈胜有吗?

陈馀请兵定赵,陈胜信不过陈馀,结果把兵卒给了在陈地结交的故人武臣,武臣一略定赵地,便自立为赵王,陈胜气得要杀武臣的家人。

陈胜不是大度之人,武臣更不是大度之人,武臣平定赵地,随军出征的邵骚、张耳、陈馀固然有功,但为武臣献策取范阳的蒯通也有大功,蒯通之功,无异于郦食其助刘邦取陈留之功,但武臣并未重用蒯通,后来在赵地先后称王的张耳、陈馀也未重用蒯通,直到韩信于泜水击杀陈馀,蒯通才成为韩信的谋臣,然当时的天下格局已日趋明朗,「归汉」。

陈胜、武臣、张耳、陈馀都是先后称王之人,也都不够大度,略地高阳的数十位连名字都未留在史册中的首领们,又岂能是大度之人?

秦楚汉之际的良臣名将一大把,但又哪个像郦食其这般,以大度作为择主的标准呢?

范增选的项梁乃罗永浩一般天生骄傲之人,最后骄兵必败;宋义选的楚怀王熊心有谋略有小手腕但无大谋略,最后为项羽放杀于江南。

张耳、陈馀皆当时的贤者,先选「苛察为忠」的陈胜,后选连姐姐都管不好的武臣,再后又选「宰天下不平」的项羽,后张耳依附刘邦,陈馀依附田荣

韩信先跟项梁,后跟项羽,再后来才投靠汉王刘邦;陈平先跟魏咎,后跟项羽,再后来才投靠汉王刘邦;张良先跟刘邦,再选韩成,复跟刘邦,复选韩成,最后跟定刘邦。

能跟郦食其一较高下的,或许也就只有蒯通一个了——如果蒯通不是先后被武臣、张耳、陈馀所弃而是主动疏离武臣、张耳、陈馀的话。

郦食其临死前,说过这样三句话:

郦生曰:“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看到没?

儒生郦食其也是会骂人的,也会像刘邦一样动不动就自称「而公」。

骂人之外,郦食其所说的「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可以充分地表达郦食其的三观。

在郦食其看来,干大事的人不必谨小慎微,有大德的人不必在乎批评。

他郦食其就是干大事的人,为的是天下百姓,因此不在乎田广是否要烹了他这样的小事,他郦食其是有大德行的人,因此不在乎田广是否骂他他郦食其是骗子。

同样地,在郦食其的眼里,刘邦也是干大事的人,所以刘邦不在乎那些繁文缛节,刘邦也不在乎别人对他的批评。

参考资料:《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陈涉世家》、《史记·留侯世家》、《史记·陈丞相世家》、《史记·黥布列传》、《史记·淮阴侯列传》、《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标签: 郦食其

更多文章

  • 郦食其之死:一场韩信和刘邦默契配合的政治谋杀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郦食其

    一怒则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春秋战国时期伍百年的乱世,诞生了一个叫做纵横家的东西,这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当然就是那个充满着传奇色彩的鬼谷子。这些所谓的纵横家跟今天的外交官有点类似,但比外交官厉害多了,要是得罪了他们,分分钟整得你身死国灭,战国时期齐闵王如日中天,最后还不是被苏秦忽悠去攻宋国,结果落了一个

  • 郦食其之死:罪锅该由谁来背?韩信?刘邦?齐王?还是郦生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郦食其

    公元前203年十月,韩信打败了齐国的历下守军,随后直打到齐国的都城临淄。齐王田广听说汉兵已到,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便对郦食其说:“如果你能阻止汉军进攻的话,我让你活着,若不然的话,我就要烹杀了你!”郦食其说:“干大事业的人不拘小节,有大德的人也不怕别人责备。你老子不会替你再去游说韩信!”这样,齐

  • 说客郦食其,刘邦得力助手,一生战果累累,最后却窝囊死去

    历史人物编辑:刘奥迪标签:郦食其

    说起我国帝制时期的乱世,大众脑中浮现的第一个画面必然是战场厮杀,这也很正常,因为乱世之中,谁兵强马壮,谁就可以当皇帝。关于这个结论,《旧五代史·后晋·列传十三》中有一句话总结得很到位: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说白了就是谁拳头硬谁就是皇帝。这样的说法在大的方向上是没有错的,乱世之中,自然谁拳

  • 郦食其,给自己下个生死之套

    历史人物编辑:樊建科标签:郦食其

    郦食其、审食其、赵食其、司马食其,古人为何偏爱“食其”?是巧合还是另有玄机?(系列之二)今天接着看郦食其在结束生命前的最后疯狂。也整个小标题——指点迷津,主动请缨在郦食其出使齐国,说服齐王田广离楚归汉之前,这一章主要讲述郦食其之所以作出如此决定的时局背景。那是在公元前204年的秋天,郦食其进入刘邦阵

  • 郦食其,用下油锅烹出人生忠义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郦食其

    郦食其、审食其、赵食其、司马食其,古人为何偏爱“食其”?是巧合还是另有玄机?(系列之三)郦食其如期到达齐国。彼此没有太多寒暄,大概双方都明白各自心中的算盘。郦食其便直入本题,与齐王田广进行了一番有趣的历史性对话。郦食其:“大王您知道如今天下人心的归向吗?”田广:“我还真不知道。请您赐教!”郦食其:“

  • 李守礼因父牵连被幽禁,却修成“预知晴雨”的异术,原因令人动容

    历史人物编辑:古诗新说标签:李守

    唐邠王李守礼是唐高宗李治的孙子,章怀太子李贤的儿子,根正苗红的皇室宗亲。但是在早期的时候,这个身份并没有给他带来荣耀和实惠,反而成为祸柄。李贤早先并不是太子,李忠被废黜,李弘暴死,这才轮到李贤上位。事实证明,太子一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职业,在刀尖上跳舞。武则天和李贤的关系不好,对他横条眉毛竖挑眼。明崇

  • 伍被明知刘安造反不会成功,为何还帮他出谋划策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记录时间标签:刘安

    汉武帝刘彻下达推恩令后,有效地解决了诸侯王尾大不掉的问题,削弱了他们抵抗朝廷的力量。然而这并没有彻底解决诸侯王的问题,仍然有诸侯王抱着侥幸心理,谋求通过起兵造反登上皇位。淮南王刘安便是其中之一,他成为汉武帝时期充满野心的诸侯王的典型代表。实际上从刘安父子密谋造反开始,他们的谋士伍被就提出了造反不可能

  • 2020年,大四女生刘安,天门山翼装飞行时遇难,极限运动值得吗?

    历史人物编辑:郑玉佼标签:刘安

    翼装飞行2020年,大四女生刘安,从距离地面2500米的直升机上一跃而下,消失在天门山的云雾间。6天后,人们才在山林间找到她早已冰冷的遗体。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翼装飞行女神”,刘安身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时运不济,还是另有蹊跷?如此极限的翼装飞行运动,真的值得赌上性命吗?魂断天门山2020年5月12

  • 2020年女大学生刘安:翼装飞行时遇难,为了运动牺牲性命值得吗?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刘安

    从2500米高空坠落到山崖密林,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泥地里,任凭风吹、雨淋、虫爬。整整六天六夜之后,她才被人发现。但那个时候已然没了任何生命体征。这场意外发生的时候,刘安还是一名大四的学生。在触及地面的那一刻,刘安的意识是否是清醒的?她是否曾经尝试过自救?临死之前又到底经历了一番怎样的心路历程?这些问

  • 淮南王刘安是谁?为什么李世民一听他的名字,就下手杀了十个侄子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刘安

    唐朝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大唐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正像往常一样入宫觐见父皇李渊,结果途经玄武门时,被早已埋伏在此的秦王李世民和他的部下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所杀。李世民名尉迟敬德拿着太子、齐王的头去像父皇李渊逼宫,不久正式登基称帝,这也就是赫赫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让秦王李世民成为了大唐的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