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皇甫嵩被黄巾军围困,他登上城楼却笑着说:是你蠢,别怪我下狠手

皇甫嵩被黄巾军围困,他登上城楼却笑着说:是你蠢,别怪我下狠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观景说史V 访问量:4693 更新时间:2023/12/7 7:38:12

184年,黄巾之乱爆发,皇甫嵩朱儁出师征讨。朱儁的部下在颍川被击退,皇甫嵩也被团团围住。皇甫嵩的部众人心惶惶,都觉得死定了。当皇甫嵩登上城楼,望向敌军时,他忍不住大笑着说:“是你太蠢,就别怪我下狠手了。”

184年2月,张角率黄巾军数10万部众,四处攻城略地,很多州郡无力抵御,只能弃城而逃。仅仅过了一个月时间,都城洛阳北面的幽州、冀州,西南面的南阳,以及东南面紧邻的颍川、汝南纷纷沦陷。一时间朝野震动,直到此时汉灵帝刘宏才意识到张角的威胁。

面对洪水般的叛乱刘宏有些惊慌失措,都城四面已经相继失陷,再不采取的措施,都城洛阳也快要失陷了。惊慌之时,刘宏让自己的大舅子时任河南尹的何进来筑防都城,又命北中郎将卢植、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兵分三路征讨黄巾军。

皇甫嵩、朱儁兵分两路进击颍川,朱儁的部下在颍川正面碰上了黄巾军的将领波才,双方进行了一顿激战,朱儁一方失利,被迫退军。

此时的皇甫嵩已经孤军进入了颍川东北部的长社(今河南长葛市),波才刚打了胜仗,自信心爆棚,他随即率领部下将皇甫嵩的部队团团围住。皇甫嵩孤军深入,又身陷重围,如果没有支援部队来解救,估计他迟早会全军覆没。

而且此时皇甫嵩的部队里弥漫着各种消极情绪,兵士们人心惶惶,他们知道此时处境的艰难,都觉得这回死定了。但此时黄浦松并没有慌乱,毕竟他出身将门世家,又精通兵法。虽然敌军来势汹汹,但在他眼里这帮人不过是一群没有战争经验的草民而已,不足为惧。

眼下当务之急就是找到敌军的弱点,然后设法突围。果然这个弱点很快被他找到了,他登上城楼望向敌军的营地时,他忍不住大笑着说:“波才,是你自己蠢,那就不要怪我下手太狠了。”

原来皇甫嵩看到黄巾军,竟然将营地扎在了一大片茅草地的旁边,果然他们不懂兵法,这可是行军大忌啊。因为只要点一把火,他们的营地就会化为灰烬。于是皇甫嵩当即决定要火烧连营,而且当时的风向也正合适。

当天夜里趁着黄巾军熟睡之际,皇甫嵩派了一支突击队,手持火直扑黄巾军的大营。同时命令部众登上城墙击鼓呐喊,配合着突击队制造大军合围的声势。

果然,正在睡梦中的黄巾军猝然惊醒,起来后发现周边已是一片火海,而且还伴随着震天的喊杀声,他们瞬间溃散了。随后皇甫嵩率领主力冲进阵中一顿厮杀,波才的部众早已魂飞魄散根本无力抵御,最终他只好带着残部仓皇逃窜。

正在皇甫嵩获得全胜之时,一位年轻的将领带着一队骑兵赶到了战场。这位年轻将领得知皇甫嵩的部下被包围,他连夜赶来支援。没想到刚刚抵达战场人家就胜利了,这种失落感可想而知。这个年轻人在后来成为了一代枭雄,他就是曹操

后来皇甫嵩、朱儁和曹操合兵一处,他们乘胜追击,斩杀了波才、彭脱及部众数万人,大破黄巾军。并且接连收复颍川、汝南、陈郡等地,士气大振。

后来在皇甫嵩等人的努力下,终于平定了黄巾军。皇甫嵩还建议汉灵帝减免冀州一年的田租,以此来赡养饥民,灵帝终于做了回人事采纳了他的建议。后来百姓还作歌说:“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

此时的东汉王朝已经摇摇欲坠,丧钟已经敲响,而昏君刘宏却不以为意,继续着他的荒唐事,他从来不会知道丧钟为谁而鸣。

此后,一个持续百年的战乱时代,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标签: 皇甫嵩

更多文章

  • 细节决定成败,皇甫嵩发现一个小细节,从而逆风翻盘

    历史人物编辑:陈辉寰标签:皇甫嵩

    东汉末年张角起义,颍川郡的黄巾军比较活跃,他们离洛阳近在咫尺,严重威胁京城的安全。针对颍川的义军,汉灵帝派出4万精兵队伍,皇甫嵩、朱俊各领一支去平乱。颍川义军首领名叫波才,他可不是一根菠菜,作战还是比较厉害的,能让朱俊皇甫嵩两员名将吃亏。朱俊刚一接触就连吃败仗,只能固守营寨等待时机。皇甫嵩那边也作战

  • 皇甫嵩:汉末第一名将,为何后来默默无名?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皇甫嵩

    今天我们来聊一下东汉末年三大名将之一的皇甫嵩。也许你不知道皇甫嵩是谁。但是你肯定知道黄巾起义吧?没错,帮助东汉政府平定黄巾起义的就是这个人。可是这个人就如同夜空中的流星一样,一闪而逝。在他平定黄巾起义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出场的戏份。在此之后,他一直被政治洪流裹挟着随波逐流,最后郁郁而终。而地位比他更

  • 如果不是张温与皇甫嵩优柔寡断,董卓早已被处决,历史可能会改写

    历史人物编辑:一零历史标签:皇甫嵩

    提起董卓,大家都非常熟悉。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阀和权臣,擅自废立皇帝,挟持汉献帝,直接导致了汉末三国混乱局面的形成。在中国历史上,董卓可以说是权臣或乱臣的代名词。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董卓是其中主要的反派之一。但就是这样一个曾经权倾朝野的大奸臣在其未曾掌握大权时,曾经遭遇过两次殒身之祸。可笑的是

  • 忠诚于国不屈于权!东汉名将朱儁拒绝董卓官职,却接受皇帝召唤前往京城

    历史人物编辑:小鹏说穿衣搭配标签:朱儁

    朱儁,东汉时期的名将,他以忠诚、仁义、勇敢和智慧著称。在董卓篡权之际,朱儁选择了拒绝董卓的邀请,并接受皇帝的敕命回归朝廷,展现了一名将领应有的忠诚和义气。这个事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不仅展示了朱儁的高尚品质,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情况和军事形势。一、朱儁的生平简介朱儁,字君实,汉朝东海郡人,出生于

  • 东汉名将朱儁拒绝董卓的任命,而是接受了皇帝的旨意,让他进京

    历史人物编辑:天生有梦标签:朱儁

    全文共1791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到了东汉末期,群雄并起,争霸中原,袁绍为了应付宦官的胡作非为,向大将军何进谏,劝他入京,但此举却引起了董卓的注意。董卓趁机占领了京城,废除了皇帝。而他则是一代宗师,掌控大权。但他毕竟是西凉的人,没有什么实权,所以他必须要拉拢一些东汉的臣子,于是,他的目光就落在了朱

  • 拒董卓拜相,忠诚事国家!探寻东汉名将义藩朱儁的忠诚精神与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小航说美食标签:朱儁

    东汉末年,董卓篡权掌控朝政,几乎将天下尽收囊中。这时,一个叫做朱儁的人物,挺身而出,坚决拒绝董卓的拜相,并从忠于皇帝的敕令,坚守忠诚。朱儁的这种品质,不仅是历史上闻名的名将,更是我们今天需要学习和推崇的优秀品质。本文将对朱儁的事迹进行详细阐述,并探究其背后的价值和意义。一、朱儁的生平朱儁(公元174

  • 平定黄巾起义的三位功臣,卢植、皇甫嵩、朱儁,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孙金星标签:朱儁

    东汉末年浩浩荡荡的黄巾起义,拉开了东汉没落的序幕!对东汉王朝以沉痛打击,此后皇权有名无实!黄巾起义爆发后,以及在平定起义过程中,有这么三位大臣,功绩很大,他们分别卢植、皇甫嵩、朱儁,黄巾之乱平定后,这三位的际遇怎么样呢?有几位得以善终呢?一一为您介绍!第一位:卢植卢植为北中郎将,率大军与张角交战,后

  • 他带领曹操与朱儁,灭了十万快要打到洛阳的黄巾,为东汉帝国续命

    历史人物编辑:范翌英标签:朱儁

    大汉帝国最后的余晖——凉州名将皇甫嵩(3)黄巾之乱已经开始,数十万信奉“太平道”的黄巾军在其首领张角的振臂一呼下同时发难,从冀州、颍川、南阳三个方向对洛阳形成了包围之势。面对跨州连郡,蜂拥而来的黄巾乱军,汉灵帝也慌了,慌忙将群臣召集来洛阳,商讨怎么能清除这个“邪教组织”。就在汉灵帝面对如此危局,已经

  • 镇压黄巾起义三大名将皇甫嵩、朱儁、卢植,带出了三小将曹孙刘

    历史人物编辑:枕籍历史标签:朱儁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像他的太平道信徒,喊出了革命的口号。甲子年甲子日(公元184年3月5日)举兵推翻汉朝,然而由于叛徒告密。公元184年2月,黄巾起义提前爆发,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天下震动。面对轰轰烈烈的起义军,东汉朝

  • 汉武帝时期的赵过,发明了直到解放前还在使用的耕作方法

    历史人物编辑:刘帅说历史标签:赵过

    汉武帝为了消除因穷兵黩武带来的、统治后期的、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农民起义等),发布了罪己诏——《轮台诏》,对自己的一些不顾国计民生的行为作了自我批评。之后,汉武帝迅速调整朝廷的大政方针,把“力农”钦定为第一要务(“方今之务,在于力农”),大力加强经济建设,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力争让农民有饭吃有衣穿,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