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皇甫嵩东汉最后的名将,也是眼睁睁看着东汉走向覆灭的无情机器人

皇甫嵩东汉最后的名将,也是眼睁睁看着东汉走向覆灭的无情机器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二猛 访问量:4250 更新时间:2023/12/7 7:32:51

东汉是个奇人迭出的朝代,皇甫嵩是奇人中的奇葩,纵观其一生,说好听点是军事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说难听点,他就是一个机器人。

皇甫嵩出身于军事世家,其祖其父皆东汉名将,受他们的影响,皇甫嵩从小就有志于沙场,除了十八般兵器玩得溜溜转外,古今兵法也读了不少,尤其对《孙子兵法》颇有心得。武艺还真是没白学,很快,皇甫嵩这一身功夫,便派上了用场。

01

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因政治腐败,天灾频仍,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声势浩大的黄巾军大起义,短短一月便席卷大半个中原,将东汉帝国冲击得摇摇欲坠、大厦将倾。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关键时刻,汉灵帝一改惯常的昏庸愚钝,果断起用一身本事的皇甫嵩为左中郎将,讨伐黄巾军,自此,皇甫嵩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皇甫嵩与黄巾军首战在长社打响。一开始,皇甫嵩率领的皇家军就被势头颇盛的黄巾军波才部围困于长社城中。久疏战阵的诸位将士在这汹涌澎湃的黄色浪潮面前,皆心惊肉跳,以为凶多吉少。可皇甫嵩却胸有成竹,打起精神安慰部下:大家不必害怕,本将军自有制胜之道。皇甫嵩果然大言不虚。当晚狂风骤起,皇甫嵩遂令将士扎好火把登上城墙,暗中又分派部分敢死队员潜出城外,摸到黄巾军的军营后,一齐纵火大喊,城头上的士兵也乘机点燃火把,与之遥相呼应。火光冲天喊声阵阵中,皇甫嵩恰到好处地大鸣战鼓率军杀出。业余选手组成的黄巾军从未见过这等阵势,很快便被冲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一番混战,万余黄巾军士兵命丧刀下。

挟此余威,皇甫嵩乘胜追击,又率军东讨黄巾军卜己部,刀光剑影中又斩首七千余级。是年八月,皇甫嵩又领命进讨张角之弟张梁部,一战下来,又斩首三万级,投河者五万许。

十一月,皇甫嵩将黄巾军最后一支精锐——张宝部彻底击跨,一举俘杀十余万人。皇甫嵩乘兴将十万余人的尸骨筑成高耸巍峨的“京观”——一座尸城。前后一算,皇甫嵩自领兵以来,共斩杀黄巾军计二十余万,可谓是战功赫赫。朝廷也颇够意思,很快便升任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食邑八千户。

02

皇甫嵩因镇压黄巾军而赚足了名声,一时威震天下。而此时的朝政更加腐败不堪,百姓叫苦不迭。汉阳人下哨干部阎忠乘机劝皇甫嵩把握时机,取汉而代之。可皇甫嵩想都没想,直接拒绝,并誓言精忠保国。

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高位高薪很快便引来了某些人的羡慕嫉妒恨。见皇甫嵩加官晋爵,封侯食邑,中常侍的班头——张让眼热心跳,也想分羹一杯,弯弯绕也免了,明目张胆向皇甫嵩讨要五千万。流汗流血挣来的银子,岂能轻易予人,皇甫嵩当然不从。在讨伐黄巾军的战斗中,皇甫嵩某次路过邺城,见中常侍赵忠不忠,私自越规建设豪宅,遂上奏皇帝告了赵忠一状。于是张赵二人便合伙在皇帝面前下蛆,硬说皇甫嵩居功自傲,克扣军饷,中饱私囊,劳民伤财云云。刚清醒了不几天的汉灵帝听风就是雨,二话没说,立马就对皇甫嵩下手——免职削邑。

消停了不到两年,凉州又突然杀出了一支叛军,在首领王国的率领下,一路打杀,包围了国家粮仓——陈仓,眼看就要打到洛阳。汉灵帝急了眼,掰着指头数了半天,数来数去,觉得还是皇甫嵩可堪大任,遂又官复其原职——左将军,要求督领董卓等人,各率两万士兵拒敌。此时急于扬名立万的董卓满打满算最多算个二流武打明星,好不容易逮到了这个扬名露脸的机会,便急吼吼地建议皇甫嵩开赴陈仓,立即对王国开打。而皇甫嵩则认为陈仓城坚粮足,不足为虑。且敌人气焰正盛,应避其锋芒,待其师老兵疲时,再一鼓作气,可获全胜。

结果还真让皇甫嵩说中了,王国围攻陈仓历时八十多天,也未能将其拿下,无奈中,只好撤围而去。皇甫嵩怎能放过如此良机,遂起兵追击。结果连战连捷,大破王国部众,斩杀一万余人。见此,董卓是又惭又愧又忌又恨。

03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病重,病中的灵帝脑袋反而清醒了许多,或许是发现了董卓的狐狸尾巴,遂明升暗降,任命董卓为并州牧,要求其把部队交由久经考验忠诚的皇甫嵩统领,可是董卓说什么也不肯。皇甫嵩的侄儿皇甫郦认为董卓这人心存异志,早晚会祸害天下,力劝皇甫嵩就此兴兵讨伐,为国除害。倘若此时对董卓动手,以皇甫嵩的实力对付一个二流的董卓应不在话下,可皇甫嵩却认为,董卓虽然有罪,但责在朝廷。“于是上书以闻”。一次很好的机会,就这样被白白浪费。

不久,灵帝驾崩,董卓乘虚而入,窃得国柄,为防后院起火,董卓拉大旗作虎皮,借着皇帝的名义,征召皇甫嵩为城门校尉,准备相机杀之。不清楚皇甫嵩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想都没想应召即行。皇甫嵩身边的梁衍深知董卓的为人,认为此行凶多吉少,力劝皇甫嵩联手袁绍等起兵拒(董)卓。此时的董卓虽窃得大位,但羽翼未丰,根基不稳,倘若皇甫嵩真能与袁绍等反董力量联手,扳倒董卓并非难事,可皇甫嵩天真的认为董卓是在示好于己,竟置大局于不顾,撂下东汉仅有的数万看家精兵,屁颠屁颠地赶赴洛阳就职,结果刚到洛阳,就被董卓丢进了监狱,准备说斩就斩。

说皇甫嵩是个奇葩一点也不冤枉。皇甫嵩与董卓虽然积怨颇深,却丝毫不影响儿子与董卓的关系,而且双方关系还很铁,真是奇事一桩。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听到父亲被董卓下狱,立马从长安跑到洛阳找董卓,恰好赶上董卓正在大摆宴席,且喝得正嗨。皇甫坚寿不管不顾地闯进宴会,逮着董卓便哭天喊地替父争辩,后又叩头流泪,一番倾情表演,感动了在座的宾客,大家纷纷替皇甫嵩求情讨饶。不得已,董卓只好将皇甫坚寿扶起,又派人将皇甫嵩释放。再次见到董卓后,毫无悔意的皇甫嵩就坡下驴,自贬的同时,又对董卓极力地奉承。见昔时的领导、皇帝的红人对自己认了怂,兴奋之余,董卓遂大人大量任命皇甫嵩为议郎,后又升任为御史中丞。昨日的阶下囚,摇身一变,成了董卓的座上宾。

04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董卓被王允诛杀,朝廷任命皇甫嵩为征西将军,其实任务只有一个——屠灭董卓宗族。其实,彼时对东汉朝廷而言,最重要不是屠灭董氏宗族,而是解除董卓余党的武装,消除隐患,强干弱枝。此时的皇甫嵩是朝廷尚可倚重的为数不多的重量级将领,本应将精力放置于此,可他却未做多想,只是一味地执行所谓的皇命。当天皇甫嵩就率军将董卓一家老小全部捕获,未等上奏就挥刀将其尽诛。时董卓母年已九十,一再哀求皇甫嵩高抬贵手,放己一马,可皇甫嵩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恻隐之心,一挥刀将其送上了西天。

皇甫嵩既是高官,又位列公侯。如果说高官只是个高级打工者,那么公侯则相当于大汉公司的股东,打工者可进可退。而作为股东的公侯则不然,公司是你开的,或至少握有股份,公司进退存废直接决定着你的生活质量乃至生存,可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大厦将倾,作为股东的公侯应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甚至舍命以赴,挽狂澜于既倒。可皇甫嵩作为一个利害攸关者,却像个机器人一样三番五次将送上门来的救亡复兴机会白白浪费掉,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公司——东汉帝国滑向了深渊。

我们说坏人可怕,可是比坏人更可怕的,就是这种皂白不分是非不明无感无情没有灵魂的机器人。坏人虽坏,但有时也有情有义,下手也有轻有重,甚至尚有变好的可能,而这种冷血的机器人则永远保持着一副冷冰冰、呆板木然的面孔,一旦输入了程序指令,他的心中眼中便只剩下了刀和一个个人兽不分的头颅和所谓的敌人,什么感情,正义,家国,天下,对他而言全是神马浮云。这既是机器人的悲哀,也是其可怕之处。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标签: 皇甫嵩

更多文章

  • 董卓对皇甫嵩最后手下留情了?大半个世纪后,其曾孙攀上了司马炎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烟伯标签:皇甫嵩

    本文系《三国人物关系网及亲缘风云》第82章作者:正聊三国作者XXY司马集团篇第十四章:董卓对皇甫嵩最后手下留情了?大半个世纪后,其曾孙攀上了司马炎皇甫嵩是东汉末年名将,随着董卓入京,皇甫嵩的人生达到冰点,不久后就去世了。他的儿子皇甫坚寿和董卓关系不错,董卓正是考虑到他所以才没有对皇甫嵩赶尽杀绝。皇甫

  • 董卓对皇甫嵩说:自己站在时代风口,服吗?曹操说:飞得高摔得惨

    历史人物编辑:枕籍历史标签:皇甫嵩

    记得创业教父雷军说过,只要站在风口,猪也可以飞起来。意思是说,只要把握住了时代发展潮流,选对了经济发展方向和行业,创业的成功是必然的。在东汉末年,就有这么一个人善于把握时机,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他自己也的确飞了起来——这个人就是凉州军阀董卓。董卓按史料记载,在和皇甫嵩等人剿灭黄巾军的过程中起家,但是其

  • 为什么剿灭黄巾军的皇甫嵩及后代都未能称霸一方?原因令人唏嘘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皇甫嵩

    在东汉末年,由于桓、灵二帝的昏聩无能,大肆敛财,重用宦官,导致民间民不聊生,从而引发了张角三兄弟的黄巾大起义,但是黄巾起义爆发后,就在大厦将倾的时候,东汉王朝又出了两大名将镇压了黄巾起义,延续了东汉王朝的国祚,这两位名将就是皇甫嵩、朱儁,而和朱儁相比,皇甫嵩明显更胜一筹。但是很奇怪的是在镇压黄巾起义

  • 皇甫嵩被黄巾军围困,他登上城楼却笑着说:是你蠢,别怪我下狠手

    历史人物编辑:观景说史V标签:皇甫嵩

    184年,黄巾之乱爆发,皇甫嵩、朱儁出师征讨。朱儁的部下在颍川被击退,皇甫嵩也被团团围住。皇甫嵩的部众人心惶惶,都觉得死定了。当皇甫嵩登上城楼,望向敌军时,他忍不住大笑着说:“是你太蠢,就别怪我下狠手了。”184年2月,张角率黄巾军数10万部众,四处攻城略地,很多州郡无力抵御,只能弃城而逃。仅仅过了

  • 细节决定成败,皇甫嵩发现一个小细节,从而逆风翻盘

    历史人物编辑:陈辉寰标签:皇甫嵩

    东汉末年张角起义,颍川郡的黄巾军比较活跃,他们离洛阳近在咫尺,严重威胁京城的安全。针对颍川的义军,汉灵帝派出4万精兵队伍,皇甫嵩、朱俊各领一支去平乱。颍川义军首领名叫波才,他可不是一根菠菜,作战还是比较厉害的,能让朱俊皇甫嵩两员名将吃亏。朱俊刚一接触就连吃败仗,只能固守营寨等待时机。皇甫嵩那边也作战

  • 皇甫嵩:汉末第一名将,为何后来默默无名?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皇甫嵩

    今天我们来聊一下东汉末年三大名将之一的皇甫嵩。也许你不知道皇甫嵩是谁。但是你肯定知道黄巾起义吧?没错,帮助东汉政府平定黄巾起义的就是这个人。可是这个人就如同夜空中的流星一样,一闪而逝。在他平定黄巾起义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出场的戏份。在此之后,他一直被政治洪流裹挟着随波逐流,最后郁郁而终。而地位比他更

  • 如果不是张温与皇甫嵩优柔寡断,董卓早已被处决,历史可能会改写

    历史人物编辑:一零历史标签:皇甫嵩

    提起董卓,大家都非常熟悉。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阀和权臣,擅自废立皇帝,挟持汉献帝,直接导致了汉末三国混乱局面的形成。在中国历史上,董卓可以说是权臣或乱臣的代名词。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董卓是其中主要的反派之一。但就是这样一个曾经权倾朝野的大奸臣在其未曾掌握大权时,曾经遭遇过两次殒身之祸。可笑的是

  • 忠诚于国不屈于权!东汉名将朱儁拒绝董卓官职,却接受皇帝召唤前往京城

    历史人物编辑:小鹏说穿衣搭配标签:朱儁

    朱儁,东汉时期的名将,他以忠诚、仁义、勇敢和智慧著称。在董卓篡权之际,朱儁选择了拒绝董卓的邀请,并接受皇帝的敕命回归朝廷,展现了一名将领应有的忠诚和义气。这个事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不仅展示了朱儁的高尚品质,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情况和军事形势。一、朱儁的生平简介朱儁,字君实,汉朝东海郡人,出生于

  • 东汉名将朱儁拒绝董卓的任命,而是接受了皇帝的旨意,让他进京

    历史人物编辑:天生有梦标签:朱儁

    全文共1791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到了东汉末期,群雄并起,争霸中原,袁绍为了应付宦官的胡作非为,向大将军何进谏,劝他入京,但此举却引起了董卓的注意。董卓趁机占领了京城,废除了皇帝。而他则是一代宗师,掌控大权。但他毕竟是西凉的人,没有什么实权,所以他必须要拉拢一些东汉的臣子,于是,他的目光就落在了朱

  • 拒董卓拜相,忠诚事国家!探寻东汉名将义藩朱儁的忠诚精神与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小航说美食标签:朱儁

    东汉末年,董卓篡权掌控朝政,几乎将天下尽收囊中。这时,一个叫做朱儁的人物,挺身而出,坚决拒绝董卓的拜相,并从忠于皇帝的敕令,坚守忠诚。朱儁的这种品质,不仅是历史上闻名的名将,更是我们今天需要学习和推崇的优秀品质。本文将对朱儁的事迹进行详细阐述,并探究其背后的价值和意义。一、朱儁的生平朱儁(公元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