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卢植教出一个半帝王,死时为何连棺材板都不要?

卢植教出一个半帝王,死时为何连棺材板都不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惜缘小历史 访问量:126 更新时间:2023/12/7 5:59:45

在三国之中我们见过许多英雄人物其中不乏有经天纬地的英雄人物,也不乏有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能臣,但不管有多少这样的人物,他们都是需要有人教导出来的,不管是家族前人教导还是家族或者自己寻找老师教导自己的学业。

总之都是需要老师教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将历史以及治世之道学习得更加透彻,我们不否认有天才的存在,但能够只靠自己看书就能将所有看到的东西都融会贯通是极少数人,历史上大多数有名之人都是需要老师教的。

而今天所讲的主人公卢植就是一位三国时期十分有名的老师,他曾经教出一个半帝王,就算我们没有听过卢植这个人,卢植的两个学生却是很多人都十分熟悉的,他们就是刘备公孙瓒

从卢植的两位学生我们可以看出卢植的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应该是不低的,但就是这样一个厉害的人物,为何在死时连棺材板都不要?

一、名师卢植

卢植出生于东汉末年,当时的社会已经十分黑暗,对于当时的社会各阶层来说,应该只有掌握了权势的人才觉得生活是美好的,像普通人以及平民百姓都能够感觉到社会的黑暗,所以才会有各种起义行动,全国各地才会有许多人造反。

卢植虽不能说出身名门,但其家族也是比较富裕的,有足够的能力维持家族子弟求学,所以卢植在少时便已拜当时的大儒马融为师。

与很多人拜师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结交不同的朋友不同,卢植拜师只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在老师马融家总是将书本拿在手中,无时无刻不在看书,马融属于当时朝中的外戚家族,所以家中能够拥有的书籍是普通家庭无法想象的,卢植借着这个机会阅读了许多书籍。

但马家既然是外戚,那么除了拥有更多的书籍外,还有更加奢靡的生活,其家中经常有歌女奏乐舞蹈,不同于寻常人总是喜欢看上几眼甚至有可能沉迷其中。

卢植对于这些歌女舞女总是丝毫不关注,就像是家中没有这些人一样,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更得马融喜欢。

因为卢植在老师家中学习的种种表现,也因为老师对于他不同寻常的表现,很快他的名声就宣扬了出去,所以在他学成回到家乡后很快便收了几个弟子,其中便有刘皇叔刘备以及白马将军公孙瓒。

虽然刘备一开始只是一个落魄的皇族远亲,但其身上的皇族血脉也是不容普通人小视的,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皇族的老师,皇族在为家中子弟挑选老师时只会更加严格,所以可想卢植的资质。

据史书记载,卢植不仅有着丰厚的知识储备,还有着不俗的武力,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文武双全,所以他所在的州郡几次都想要将其招揽到朝中为官,但卢植都没有回应,直到被朝廷征为博士才正式进入官场。

在175年到177年的两年时间之中,卢植因各种原因不断进出官场,虽然他没有一直安安稳稳地在一个位置上做官许久,但皇帝却没有对他产生丝毫不满,之后还因为觉得将他安排去写书浪费了他的才能而将他升任为了侍中。

之后又升为尚书,可见其受皇帝的重视程度,而且他曾两次被朝廷安排去带兵镇压叛乱,这再一次印证了卢植文武双全的能力,这让他作为老师培养出刘备以及公孙瓒这样的人物在史书上毫无疑议。

卢植在东汉朝中一路为官,多次被任命重要职务,卢植也曾上朝廷几次上书过自己的意见,但都因为触及到上位者的利益而没有被采纳。

二、东汉名臣的成长历程

卢植在177年重新被召回朝廷做议郎一直到董卓把握朝政这期间一直在朝中担任官职,他先是在朝中担任文人官职,一直升到了尚书的位置,之后因为朝廷制度对于百姓多有不利,本来安居乐业的百姓几乎无法好好的生存下去。

因此在冀州钜鹿郡爆发了起义,这就是历史上较为著名的有更加典型的几次农民起义之一的黄巾起义,虽然起义最初只有一个郡出现起义情况,但在不久之后有八个州都响应了张角等人的起义,这就让朝廷不得不重视。

很快朝廷便派出兵马前去镇压,其中便有卢植为北中郎将所带领的北军五校,在作战时,卢植几次与张角的作战都胜利了。

在卢植布置作战为下一次作战做准备时,皇帝身边的奸臣前来视察,因为卢植没有给他任何好处就在回去之后向皇帝汇报卢植不借机进攻,有与敌军同谋之嫌,皇帝听闻此话便将卢植罢官了。

之后朝廷派董卓接替卢植的位置却战败了,便又派出皇甫嵩,虽然战胜了,但在回京复命时皇甫嵩将一切功劳都推给了卢植,卢植才又得以重新官复原职。

从这次对卢植的罢官和重新任用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东汉末年皇帝的昏庸,只因奸臣的一句话便将对朝廷做出重要功绩的官员罢免了。

卢植在尚书位置上又坐了几年后,汉灵帝驾崩了,之后东汉朝廷便迎来了十分黑暗的时刻,那就是董卓掌权。

汉灵帝刚刚驾崩时,由于没有安排下一任皇帝,朝中政权便暂时由何进掌握,何进在与袁绍等人商量后,便想要将董卓迎进宫,卢植知晓了这一消息后便极力阻止,他知道董卓心怀不轨,让其进京只会导致皇权中落。

但何进等人没有将卢植的话放在心上,这才导致了后面董卓掌权时的黑暗时间。在董卓想要将少帝废除改立陈留王时,满朝文武无一人敢站出来反对,只有卢植挺身而出,这也为他带来了杀身之祸,但因旁人劝阻,董卓才打消了这一念头。

不久之后,卢植对朝廷心生失望,便辞官回家,在卢植回家路上董卓再一次派人追杀,但因卢植已知董卓心中所想便设计避开了,之后便彻底隐居,直到袁绍拿到冀州,才又复出为袁绍当起了军师,但仅仅过了一年卢植便病逝了。

三、为何葬礼如此朴素

在弥留之际,卢植告诉自己的儿子,自己死后在下葬时不用买棺材板,只需要将自己贴身穿的衣物留下就此埋葬即可,卢植儿子百般不愿也死者为大听父亲的话。

因此卢植为官一生为朝廷做出许多贡献,多次平定叛乱,最终也只能在葬礼上草草了事,虽然这是他自己安排的,但确实也太过寒酸。

而他的弟子和后人都不知其心中所愿便也只能听从他的看法由他而去,直到卢植去世十五年后,曹操经过卢植埋葬之地,了解了卢植的生平往事知晓了卢植内心深处的想法,才将卢植的生平大肆宣扬,还下令为其扫墓,让卢植在死后又重新风光了一场,大多数人也才知道卢植的用心良苦。

从卢植几次为朝廷谏言以及数次为朝廷平定叛乱,在几次被罢官后都依旧没有怨言的重新为官就可以看出卢植对汉室朝廷的赤忱之心,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朝廷,最终却落得了如此下场,心里不可谓不甘心,所以才会在临终前要求自己一抹素衣入葬,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朝廷的一片赤字之心。

标签: 卢植

更多文章

  • 第一次上战场曹操就展现了过人的战场嗅觉-救皇甫嵩,破黄巾

    历史人物编辑:北方寻历史标签:皇甫嵩

    一、背景东汉帝国到了刘宏时期,已是大厦将倾,纵然太上老君下凡,也难以挽救。在中央,外戚、太监、士大夫狗咬狗,不停地发生流血冲突事件;在地方,各种官员贪赃枉法,民不聊生,以致农民造反此起彼伏。这时,张角对他的十万信徒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十万信徒马上就相信了这个预言,盼望着在

  • 皇甫嵩东汉最后的名将,也是眼睁睁看着东汉走向覆灭的无情机器人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皇甫嵩

    东汉是个奇人迭出的朝代,皇甫嵩是奇人中的奇葩,纵观其一生,说好听点是军事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说难听点,他就是一个机器人。 皇甫嵩出身于军事世家,其祖其父皆东汉名将,受他们的影响,皇甫嵩从小就有志于沙场,除了十八般兵器玩得溜溜转外,古今兵法也读了不少,尤其对《孙子兵法》颇

  • 董卓对皇甫嵩最后手下留情了?大半个世纪后,其曾孙攀上了司马炎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烟伯标签:皇甫嵩

    本文系《三国人物关系网及亲缘风云》第82章作者:正聊三国作者XXY司马集团篇第十四章:董卓对皇甫嵩最后手下留情了?大半个世纪后,其曾孙攀上了司马炎皇甫嵩是东汉末年名将,随着董卓入京,皇甫嵩的人生达到冰点,不久后就去世了。他的儿子皇甫坚寿和董卓关系不错,董卓正是考虑到他所以才没有对皇甫嵩赶尽杀绝。皇甫

  • 董卓对皇甫嵩说:自己站在时代风口,服吗?曹操说:飞得高摔得惨

    历史人物编辑:枕籍历史标签:皇甫嵩

    记得创业教父雷军说过,只要站在风口,猪也可以飞起来。意思是说,只要把握住了时代发展潮流,选对了经济发展方向和行业,创业的成功是必然的。在东汉末年,就有这么一个人善于把握时机,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他自己也的确飞了起来——这个人就是凉州军阀董卓。董卓按史料记载,在和皇甫嵩等人剿灭黄巾军的过程中起家,但是其

  • 为什么剿灭黄巾军的皇甫嵩及后代都未能称霸一方?原因令人唏嘘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皇甫嵩

    在东汉末年,由于桓、灵二帝的昏聩无能,大肆敛财,重用宦官,导致民间民不聊生,从而引发了张角三兄弟的黄巾大起义,但是黄巾起义爆发后,就在大厦将倾的时候,东汉王朝又出了两大名将镇压了黄巾起义,延续了东汉王朝的国祚,这两位名将就是皇甫嵩、朱儁,而和朱儁相比,皇甫嵩明显更胜一筹。但是很奇怪的是在镇压黄巾起义

  • 皇甫嵩被黄巾军围困,他登上城楼却笑着说:是你蠢,别怪我下狠手

    历史人物编辑:观景说史V标签:皇甫嵩

    184年,黄巾之乱爆发,皇甫嵩、朱儁出师征讨。朱儁的部下在颍川被击退,皇甫嵩也被团团围住。皇甫嵩的部众人心惶惶,都觉得死定了。当皇甫嵩登上城楼,望向敌军时,他忍不住大笑着说:“是你太蠢,就别怪我下狠手了。”184年2月,张角率黄巾军数10万部众,四处攻城略地,很多州郡无力抵御,只能弃城而逃。仅仅过了

  • 细节决定成败,皇甫嵩发现一个小细节,从而逆风翻盘

    历史人物编辑:陈辉寰标签:皇甫嵩

    东汉末年张角起义,颍川郡的黄巾军比较活跃,他们离洛阳近在咫尺,严重威胁京城的安全。针对颍川的义军,汉灵帝派出4万精兵队伍,皇甫嵩、朱俊各领一支去平乱。颍川义军首领名叫波才,他可不是一根菠菜,作战还是比较厉害的,能让朱俊皇甫嵩两员名将吃亏。朱俊刚一接触就连吃败仗,只能固守营寨等待时机。皇甫嵩那边也作战

  • 皇甫嵩:汉末第一名将,为何后来默默无名?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皇甫嵩

    今天我们来聊一下东汉末年三大名将之一的皇甫嵩。也许你不知道皇甫嵩是谁。但是你肯定知道黄巾起义吧?没错,帮助东汉政府平定黄巾起义的就是这个人。可是这个人就如同夜空中的流星一样,一闪而逝。在他平定黄巾起义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出场的戏份。在此之后,他一直被政治洪流裹挟着随波逐流,最后郁郁而终。而地位比他更

  • 如果不是张温与皇甫嵩优柔寡断,董卓早已被处决,历史可能会改写

    历史人物编辑:一零历史标签:皇甫嵩

    提起董卓,大家都非常熟悉。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阀和权臣,擅自废立皇帝,挟持汉献帝,直接导致了汉末三国混乱局面的形成。在中国历史上,董卓可以说是权臣或乱臣的代名词。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董卓是其中主要的反派之一。但就是这样一个曾经权倾朝野的大奸臣在其未曾掌握大权时,曾经遭遇过两次殒身之祸。可笑的是

  • 忠诚于国不屈于权!东汉名将朱儁拒绝董卓官职,却接受皇帝召唤前往京城

    历史人物编辑:小鹏说穿衣搭配标签:朱儁

    朱儁,东汉时期的名将,他以忠诚、仁义、勇敢和智慧著称。在董卓篡权之际,朱儁选择了拒绝董卓的邀请,并接受皇帝的敕命回归朝廷,展现了一名将领应有的忠诚和义气。这个事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不仅展示了朱儁的高尚品质,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情况和军事形势。一、朱儁的生平简介朱儁,字君实,汉朝东海郡人,出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