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兴亮|朋友圈点赞数,不用太在意

刘兴亮|朋友圈点赞数,不用太在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兴亮 访问量:143 更新时间:2023/12/29 22:56:27

01

微信是个好东西,把中国人的生活全部填装进去了。娱乐、购物、消费、阅读,了解世界局势,周知天下新闻,应有尽有。

它也给使用者创造了一个自我展现的舞台。自从有了朋友圈,生活的半径陡然扩大了,人世的酸甜苦辣,突如其来的喜悦,无法排遣的忧愁,都可以展示出来。

当然,我们不会把自己的私人生活巨细无遗地推到所有人面前,但总有分享的冲动欲望。

有句俗话说,把你的喜悦分享给他人,喜悦就翻倍;把忧愁分享给他人,忧愁就减半。

这大概是「分享」的冲动根源。大声说话给很多人听,肯定是希望有志同道合者。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02

与公众号和视频号这种「苦心经营」的媒介不同,朋友圈具有较大的闲散性质,它可以随时发,不限时,不限条目,不限次数,只要愿意,就可以把与自身遭遇相关的图片、视频乃至一段字发到朋友圈。

其目的无非是让朋友阅读,引发相互的共情和交流。

从那以后,我们的生活中有了「点赞之交」。

在点赞这件事上,从人的内心深处,能体现人性的复杂和无法解释的一面。

03

大多数人在朋友圈乐于展示自己的「幸福生活」,比如把旅途的见闻、饭店的美食、社交的美好场景等等尽情展示出来,这有炫耀的成分在其中,俗称「晒幸福」,为的是引起旁人的艳羡,让他们觉得自己「过得好」。

也有人晒娃,晒宠物,晒心得,但总体上逊色于晒幸福的数量。

古人言:「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

好比我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过上了豪奢的生活,买了玛莎拉蒂却只能偷偷开,他人并不知情,这当然不行,所以要站在车前,一条腿与另一条腿交叉,胳膊抬起的右手拎着车钥匙,更重要的是着墨镜,面无表情地盯着屏幕。

把这照片发到朋友圈里,一定要配上一句貌似不经意的旁白:「家里添了一辆小车,空间没想象中大。」

这是因为,你虽然有炫耀的冲动,但别人看到你过得这么好,与羡慕伴随而来的是嫉妒和憎恨。他们可能不愿意给你点赞,而且会在背地里骂一句:「装什么呢!」

相反。如果你倒了霉,走在马路上低头看手机脑袋撞上电线杆,起了一个大包,于是发个朋友圈自嘲:「兄弟脑壳有包。」

这时候,看客们会发自肺腑地狂笑,并且由于快乐来的很突然而且免费,自然为你点个赞,留言假惺惺关心:「怎么这么不小心呢?看着真让人心疼。」

04

其实朋友圈是很复杂的一个社交范畴,其中最核心的是亲人和知心的密友;其次是同事、同窗和普通朋友。这两类人的相互点赞是自然而然的。

朋友圈外围还有一大堆因各种难以归类的原因加了微信好友的微友——这部分人最多,成分复杂,属于泛泛之交,在点赞这件事上不确定性很强。

他们很可能对你大多数朋友圈内容视而不见——也不知为什么双方都不会把对方删掉,似乎留着有朝一日还有用。

这时候,朋友圈的内容就有了内容上的要求,如果发的图片漂亮、独特或唯一,能引起视觉或阅读上的认知性收获,哪怕只是开了眼界,被点赞的可能就高得多。

简单的分享和炫耀,往往被忽视。

人是群居动物,社会性很强,害怕孤独,只有与更多不同的人进行交流,才可能因思想和情感的碰撞而产生新的观念意识,这是人成长和进步的根源,并能在情感上彼此抚慰。

朋友圈的功能在于,人可以在相互不在场的时间里,与自己相识的所有人进行潜在的交流。这无疑扩大了人的社交可能性。

但随之而来的是,我们试图不断得到他人的认可,对点赞和留言非在意。

可实际又往往事与愿违,不免为此苦恼。

这很没有必要。

05

有两种极端:一是有的人从来不发朋友圈;二是有的人每天发无数条朋友圈。

对第一种人来说,展示自己的生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本身;对第二种人来说,生活本身就是展示。

但是多数人介于二者之间,可能会转发自己认可的文章或视频,偶尔发发感慨,分享自己的图片。

这时候,获得点赞很正常,但不一定要所有人都点赞。这不可能,也不合理。

我总觉得每个人的生活应该首先避开一种嫌疑——活在他人的目光下。否则就不免试图讨好他人,丧失了自己的本心。

06

没有人点赞或点赞的人数不多,这不是最重要的。

朋友圈是对自己工作、学习、生活的分享和记录。分享了,记录了,就够了。

点赞数并不是评价我们生活价值的标准。朋友圈里的点赞,有时候更多的是礼貌性的互动,而非真实的评价。

一条朋友圈的点赞数量并不能反映出那一条朋友圈的真实价值,甚至也不能完全代表别人对你的评价。

你的价值,来源于你的人格特质、你的能力、你的成就,而非一个虚拟的赞。

07

如果把他人的点赞数看得太重,就可能掉进「比较陷阱」里。人比人,气死人,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况且我们看到的朋友圈只是人的简单一面。朋友圈里,人们总是热衷于展示生活「光鲜亮丽」的一面,而那些「黑暗料理」往往都就被巧妙遮盖。

这时候你要理智,别被表面的华丽迷惑,以为自己一无是处,所有人都活得更加精彩。

朋友圈的本质是分享和记录,不是比谁的生活更好看。外面的世界固然很精彩,有时也很无奈。

08

朋友圈可以作为记录,让生活的过程变得更有秩序和观感。

但不必以为这是自己的人生作品,它还上升不到这样的高度,可以定成败。

让我们赶走点赞数产生的焦虑,重新找回朋友圈的真谛。

我们要用朋友圈来展示真实的自我,分享快乐、痛苦、挑战和成就。每一个「点赞」,就是一道彩虹,是别人对我们分享的回应,但并不是我们人生的全部。

别因为一两个「赞」的多寡,就怀疑自己分享和记录生活的决心。

不要太在意点赞数量的多少,只要你想,就尽管分享,把生活中的点滴分享出来,珍藏起来,这才是朋友圈的真谛。

那些「赞」,就像空中的云彩,有时候少,有时候多,但永远不会遮住你熠熠生辉的星光。

标签: 刘兴

更多文章

  • 刘兴亮丨谷歌担心步柯达后尘?

    历史人物编辑:刘兴亮标签:刘兴

    01近日,《华盛顿邮报》报道了谷歌的一项关于发表人工智能论文的内部调整,引发了各方对于这家科技巨头的关注。长期担任谷歌人工智能主管的杰夫·迪恩 (Jeff Dean)宣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政策转变:他们不得不推迟与外界分享他们的工作成果。谷歌决定推迟发布前沿技术的论文,只有在实验室工作转化为产品后才能

  • 刘兴亮|今天你Prompt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刘兴亮标签:刘兴

    01 Prompts:cartoon style --iw 2ChatGPT火爆之后,也跟着带火了一个词——Prompt。Prompt英文翻译过来就是「提示」。当你给ChatGPT提问的时候,其实你就在做Prompt。你大概也感觉到了,你给的Prompt好不好,ChatGPT的回答差别会很大。刚开

  • 刘兴亮|TikTok打怪记

    历史人物编辑:刘兴亮标签:刘兴

    01 一场名为「TikTok:国会如何保护美国数据隐私及儿童免受在线伤害」的美国政府表演秀(又名听证会)结束了。正值TikTok在美面临被强制出售或被禁的关键时刻,为了说服美国政府,允许其在改善安全和保障的前提下继续在美运营,同时维持目前的所有权结构,TikTok CEO周受资出席了美国众议院能源与

  • 刘兴亮|四十五岁生日书怀

    历史人物编辑:刘兴亮标签:刘兴

    01潜意识里,我觉得自己同二十多年前刚出校门的小伙子并无二致。虽然体力下降,但内心依然有梦想,仍感觉到一片广大的、不可预测的未来在前方。然而日历告诉我,自己已经四十五岁了。这是什么概念呢?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他影响巨大的著作《江村经济》中有一张1930年代的、对太湖附近江村(自然村)的人口统计表

  • 监管全面、官私兼具,元朝子民与马融为了一体,马政不“刚“也难

    历史人物编辑:爱吃的鲢鱼头标签:马融

    《元文类》“国朝肇基朔方,地大,驰马、牛、羊可以不限量数计”。蒙古族可谓是马背上的民族,在蒙元时期他们就靠着优良的蒙古马驰骋天涯。征服了整个亚欧大陆,也是世界历史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在冷兵器时代,马匹的至关重要。若是拥有了好马,便获得了先天的便利性。也正是靠着发达的马政,蒙古帝国才能够创下如此之辉

  • 刘邦手下舍命救主的大忠臣纪信结局如何?真的很惨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纪信

    楚汉争霸时期刘邦几乎屡战屡败,尽管如此,总有一些忠义烈士跟随刘邦的左右。在鸿门宴上有人挺身而出为刘邦保驾护航,掩护刘邦逃走。荥阳之战,刘邦被项羽层层包围,汉军外有强敌,内无粮草,荥阳危在旦夕,刘邦生死难料。紧要关头却有人挺身而出,舍命救主,刘邦才从项羽的眼皮子下溜走。今天笔者谈谈刘邦手下一位大将,他

  • 天水名人之四十二:纪信 纪信(?-前204年),字成,秦朝时期

    历史人物编辑:美食齐聚汇标签:纪信

    天水名人之四十二:纪信纪信(?-前204年),字成,秦朝时期陇西成纪(今天水市秦安县)人。公元前206年 12月,项羽率大兵40万攻破函谷关,引兵至戏,屯兵鸿门(戏和鸿门均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准备杀刘邦。 当时刘邦只有10万兵,军事力量上处于劣势,为了避免与项羽交锋,听取了张良的意见,去鸿门向项羽

  • 宫泽理惠:14岁被送北野武,17岁送筱山纪信,被奴役的前半生

    历史人物编辑:大眼猫标签:纪信

    “宫泽理了张爱玲“成名要趁早”的名言,所以特别容易修炼成精,成为御姐中最馥郁芬芳的一枝玫瑰。”这是导演野田秀树对宫泽理惠的评价。她确实是最为香艳的一枝玫瑰,神性中带着一丝魔性。但是美人如玉,却总是伴随着命途多舛。1.“不幸的童年需要去治愈。”宫泽理惠的童年何止不幸,大概就像被奴役一样。父母早早地离婚

  • 汉代牧羊人的逆袭:靠放羊发家致富的卜式,是如何被升官与罢官的

    历史人物编辑:青灯话史标签:卜式

    引言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指官员在任期间,需要将与自己相关的申报、登记和公布的制度。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普遍适用于全世界各个地方,并在其数百年的存在历史中,有效证明了这种制度对于反腐倡廉工作的积极意义,能够有效防范官员隐瞒实情,损害公众利益为自己牟利。而非常有意思的是,汉朝有一位牧羊人,却借着“财产申报

  • 卜式从羊倌到御史大夫

    历史人物编辑:趣趣大盘点标签:卜式

    “会放羊,就会做官。”说出此话的是一个羊倌,大约在两千多年之前,用当时的语言如此表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羊倌的意思是不只是放牧羊群,治理老百姓也是如此。“以时起居,恶者辄斥去,毋令败群”,让它们按时起居,凶恶的就能宰掉,不要让它破坏了羊群。羊倌名为卜式,为汉武帝时大臣。他以牧羊比喻治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