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代牧羊人的逆袭:靠放羊发家致富的卜式,是如何被升官与罢官的

汉代牧羊人的逆袭:靠放羊发家致富的卜式,是如何被升官与罢官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青灯话史 访问量:804 更新时间:2023/12/30 3:07:17

引言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指官员在任期间,需要将与自己相关的申报、登记和公布的制度。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普遍适用于全世界各个地方,并在其数百年的存在历史中,有效证明了这种制度对于反腐倡廉工作的积极意义,能够有效防范官员隐瞒实情,损害公众利益为自己牟利。

而非常有意思的是,汉朝有一位牧羊人,却借着“财产申报”的东风,加官进爵,却又在人生顶点被汉武帝贬官,结束了在中枢的政治生涯,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时代背景

汉朝经历了文帝、景帝两代的休养生息之后,国力空前强盛,也正是因为有了雄厚实力的支撑,汉武帝才敢对匈奴发动战争,最终,在卫青霍去病的奴力下,封狼居胥,大胜而回。

然而,在连年的战争中,文景两朝的积累被挥霍一空,再加之汉族与匈奴之间的民族矛盾已经随着匈奴单于的败逃,不再是汉朝最主要的矛盾,地主富豪与农民的矛盾随之成为了汉武帝所头疼的问题。

因为连年征战带来的财政困难,汉武帝先后颁布了“算缗令”和了“告缗令”,以期望通过收缴富人的钱财来解决国家财政困难的问题。

“算缗令”是要求占有社会财富大多数的商业和手工业从事者,申报自己的资产清单,并且分别征收大约12%和6%的资产税。

“告缗令”是鼓励百姓积极举报那些私自隐瞒财产的人,一旦情况属实,政府会把被告人的一半资产分给告发者作为奖励。

这两个政策出发点是好的,意在通过回收社会财富来解决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但在实际实施中却收到了社会民众的广泛抵触,再加之有人从中作梗,为自己牟利,“算缗令”和了“告缗令”的实行有难以忽视的障碍。

二、卜式的仕途之始

卜式是生活在今河南地区的一个富人,发家致富靠的是一手养羊的技术。早在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的时候,卜式就已经提出要将自己的家产捐赠给国家以充作讨伐匈奴的军费。

同时还对汉武帝说既不是想要当官,也不是有冤屈要申诉,只是单纯的想为国家做出一点贡献。当时的汉武帝惊讶于卜式的觉悟,就和自己的丞相公孙弘讲起了这件事。

公孙弘认为“此非人情”,觉得这不是人之常情,人之常情都是竭力保护自己的财产不被夺走,事出反常必有妖,建议汉武帝先把卜式晾着。

卜式的第一次“财产申报”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后来随着对外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对内社会问题越来越激化,需要安顿的贫民越来越多,国库都差不多空了。

而这次卜式的做法就非常高情商,他并没有直接找到汉武帝,而是带着钱去找到了当时的河南太守。河南太守也投桃报李,在用这笔钱把灾民安顿好的同时,把卜式的事情上报给了汉武帝。

汉武帝一看到卜式这个名字,就想起当年他想给朝廷捐赠财产的事情。这次卜式有出钱出力,让汉武帝很是感动。

再加上当时社会上的富人,都把自己的财产隐藏的好好的,生怕被官府发现,再和卜氏的高风亮节一对比,高下立判了。

于是汉武帝为了表彰卜式,弘扬这种高风亮节,从国库奖励了卜式大量钱财,但卜式没有要,反而又把这笔钱捐进了国库,这下了真真正正地把汉武帝给打动了。

汉武帝愈发觉得卜式这个人朴实厚道,和那些为富不仁的富人不一样,再加上卜式靠放羊起家,的确有一套放羊的套路,汉武帝就让卜式去管理上林苑里皇家的羊群。

卜式不仅把羊养得白白胖胖,还对汉武帝说,治理国家就和养羊一样,都是要奖励温驯的,剔除叛逆的。

汉武帝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认为他的确有真才实学,于是就让他走上仕途开始当官,并且因为汉武帝的欣赏,卜式的官也越做越大。

三、卜式的火箭式升迁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发动了对南越的战争,虽然汉朝的士兵实力占上风,但是由于地形复杂,再加上水土不服,军队也蒙受了不小的损失。

当时已经是齐国国相的卜式上书汉武帝,愿意和自己的儿子带着擅长划船的一起出征前线,即使死在那里也在所不辞。

汉武帝看到卜式的上书之后,非常感动,崇尚武功的汉武帝非常欣赏卜式这种愿为国家效死捐躯的精神。汉武帝自然不可能真的让卜式带兵奔赴前线,反而是把卜式当作一个榜样,以期望激励全国主动来报效国家。

于是赐给卜式一个关内侯的爵位,还有黄金和良田。

但是那些通过军功获得官职的将领也好,世受皇恩的勋戚也好,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为国家分忧,解决前线战场上的难题,“天下莫从”的冷场局面让汉武帝非常尴尬。

这样的局面到了九月,按照惯例,列侯要为皇帝祭祀宗庙进献“酎金”,汉武帝以此为借口,命令宗庙仔细检验所献上来的金子。

但凡有成色不足、数量不足的问题存在的,一律严惩,最终剥夺了一百多个侯爵的爵位,意在彰显皇权的权威,以及要求百官配合皇帝的意志。

而对于愿意为国家付出的卜式,汉武帝对他的提拔一升再升,没过多久就让他做了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的一个官职。

短短几年,从一个牧羊人变成万人之上的御史大夫,可谓是火箭式升迁的典型了。

四、卜式失宠

汉武帝很快发现,做了御史大夫的卜式,不再像以前那样做一些让他觉得开心的事情了,他开始批评国家政策,甚至批评汉武帝本人。

当时汉武帝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把食盐和生铁放入官方专卖的商品行列,导致这两种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昂贵的同时,质量往往得不到保障。

而且,虽然卜式是依靠“财产申报”的方式来获得汉武帝的欣赏的,但是他也在批评这项措施。卜式认为这一项措施除了劳民伤财以外,并没有起到什么积极作用,《史记》记载“上由是不悦卜式”。

因此,卜式只在御史大夫的职位上干了一年,就被汉武帝找了个“不习文章”的理由罢免了。

结语

卜式作为一个牧羊人,却有着很多人都难有的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他能够快速升官,原因是维护了汉武帝发布的各项政令,而被贬谪的原因是批评了汉武帝的各项政令,看似是彼此矛盾的行为,但其实仍然是符合逻辑的。

我们可以看出,卜式的确是一个纯粹的人,他所希望的,无非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不论是贡献家财还是领兵上阵,卜式都没有退缩。

而在他是一个牧羊人乃至富人的时候,他接触不到政治层面的内容,所以,他只能依靠维护君王发布的政策,来实现为国家效忠的心理诉求,这也是为什么他前期能够得到汉武帝的欣赏。

而到了后期官至御史大夫,他就不再是以个人角度来看待政策了,而是要站在国家的角度上看。

反对汉武帝的财政政策,是因为他的确看到了这些政策的负面效应。这恰恰说明卜式是一个很朴实的人,做他愿做的事,讲他想讲的话,其实没什么矛盾。

参考文献

《史记》

《资治通鉴》

标签: 卜式

更多文章

  • 卜式从羊倌到御史大夫

    历史人物编辑:趣趣大盘点标签:卜式

    “会放羊,就会做官。”说出此话的是一个羊倌,大约在两千多年之前,用当时的语言如此表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羊倌的意思是不只是放牧羊群,治理老百姓也是如此。“以时起居,恶者辄斥去,毋令败群”,让它们按时起居,凶恶的就能宰掉,不要让它破坏了羊群。羊倌名为卜式,为汉武帝时大臣。他以牧羊比喻治理国家

  • 张汤之死并非个人恩怨,而是儒家和法家争权夺利

    历史人物编辑:汉字背后的故事标签:张汤

    张汤是汉武帝刘彻时期有名的酷吏,他受到刘彻宠信,滥用权术,成为朝廷大臣人人惧怕的存在。刘彻也利用他清除了朝廷中不少的反对者,完全掌控的朝政的走向,成为乾纲独断的皇帝。然而张汤的结局却不太好,他并没有善终,而是在刘彻的逼迫下死于自杀。对于他的死,历史上有着不同的说法和解读,成为历史爱好者们讨论的焦点。

  • 酷吏张汤一身清廉,却四面树敌,最后被同僚联手扳倒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张汤

    众所周知,武帝好战,在他执政期间手下出现了一大批名将,除此之外武帝还是冷酷无情的帝王,故而他的手下出现了一批执法严酷的官吏,史称“酷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张汤,他冷血无情,尤其是在刑讯逼供方面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才,最终官拜三公之一御史大夫的高官(全国最高司法长官),成为汉武帝最信任的官吏之一,因为

  • 张汤审查老鼠让父亲惊叹,入仕后圆滑处事,一味唯汉武帝之命是从

    历史人物编辑:平华泛教育标签:张汤

    人是生来便有天赋的,至于能否发掘出来,只看生活中的契合物是否充足。当官的儿子之所以更容易当官,正是因为圈子文化的熏陶,让人性里的执政、执法情感得以活跃显现,常年累月的耳濡目染下,就获得了走上这种道理的思维习惯,因此天赋显现的过程被人统称为“开悟”、“觉醒”。而张汤的觉醒,是从审问一只老鼠开始的。张汤

  • 狠人张汤死了也要拉上三个垫背的,如此神操作,结果让人拍案惊奇

    历史人物编辑:繁花幻倾城标签:张汤

    张汤有多狠?在历史上他称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张汤小的时候,家中老鼠偷了肉吃,被父亲责怪。张汤掘地三尺,找到老鼠和被老鼠吃剩的肉,鼠赃俱获。张汤将老鼠吊起来拷打审问,最后将这只老鼠判处磔刑。张汤父亲是长安县丞,回家看到这一幕,心中大惊。看到张汤写的审鼠判词,比多年的狱吏写的还要老到。张父认为张汤对审

  • 张汤墓:审判老鼠的奇才酷吏,如何变成了政法学子祭拜的祖师爷?

    历史人物编辑:彭璐标签:张汤

    作为西北地区的法学教育研究中心,西北政法大学在修建新校区的时候,竟然挖出了本行祖师爷——西汉廷尉张汤的墓,这还真有点“大水冲了龙王庙”的意味,那么张汤作为历史上的名人,其身后之事又是如何?俗话说“三岁看大,五岁看老”小时候的张汤,就表现出了自己律法精英的潜质。在自己被老父亲冤枉鞭打的情况下,他竟然抓

  • 作为酷吏张汤次子,张安世是如何顶替霍光,成为汉宣帝时的大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朱云山标签:张汤

    汉宣帝前期是一位傀儡皇帝,元康是他真正意义上亲政的年号。很多人问,汉宣帝是什么时候真正意义上亲政的,其实在他诛杀了霍家一干人等的时候,才是他亲政的时候。那么张安世是如何取代霍光的呢?不得不说霍光是高人,只有等他去世了,张安世才有了机会。张安世成为大将军,霍光儿子霍禹脸色突变。霍光不是白痴,他知道自己

  • 酷吏张汤遇上众多官场高手,谁胜谁败,一招定胜负

    历史人物编辑:姜腾标签:张汤

    张汤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他不但得罪了许多人,而且也因为他酷吏的名头和做派使得好多人看不惯他。所以总有人想着要整他。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打蛇不死反被蛇咬的故事,所以大家虽然想动他,但谁也没有贸然下手。有一次张汤的下属鲁谒居弟弟状告了张汤的罪行,但是张汤仍然好吃好睡的。是官官相护吗?不是的。原来啊张汤有

  • 西汉第一酷吏张汤,原来竟是一个清廉的好官

    历史人物编辑:长安内史标签:张汤

    01史记对张汤的评价是这样的: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说张汤这个人为人狡诈,喜欢以玩弄智谋来驾驭别人。那么,张汤是怎么玩弄智谋怎么驾驭人的呢?史记记载,张汤当小官时,就特别贪婪,他跟长安富商田甲、鱼翁叔等人相互勾结谋取财务。升到九卿之位时,他的门下有很多知名人士和官吏,他跟这些人的想法和意见不同,但

  • 汉武帝手下第一酷吏张汤,自杀后汉武帝在他家中搜出个箱子

    历史人物编辑:安某人读史标签:张汤

    张汤是汉武帝时期的酷吏之一,他在处理三王谋反的时候穷追猛打,对涉案的人一律酷刑,哪怕汉武帝要释放两个人他都有说辞,让汉武帝绝了放人的念头,可见张汤的影响力之大。汉武帝时期的酷吏张汤,是个刑讯天才,铁面无私、冷酷无情,杀人时甚至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因此他很快成为武帝统治臣民的一把利剑,官至御史大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