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指官员在任期间,需要将与自己相关的申报、登记和公布的制度。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普遍适用于全世界各个地方,并在其数百年的存在历史中,有效证明了这种制度对于反腐倡廉工作的积极意义,能够有效防范官员隐瞒实情,损害公众利益为自己牟利。
而非常有意思的是,汉朝有一位牧羊人,却借着“财产申报”的东风,加官进爵,却又在人生顶点被汉武帝贬官,结束了在中枢的政治生涯,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时代背景
汉朝经历了文帝、景帝两代的休养生息之后,国力空前强盛,也正是因为有了雄厚实力的支撑,汉武帝才敢对匈奴发动战争,最终,在卫青、霍去病的奴力下,封狼居胥,大胜而回。
然而,在连年的战争中,文景两朝的积累被挥霍一空,再加之汉族与匈奴之间的民族矛盾已经随着匈奴单于的败逃,不再是汉朝最主要的矛盾,地主富豪与农民的矛盾随之成为了汉武帝所头疼的问题。
因为连年征战带来的财政困难,汉武帝先后颁布了“算缗令”和了“告缗令”,以期望通过收缴富人的钱财来解决国家财政困难的问题。
“算缗令”是要求占有社会财富大多数的商业和手工业从事者,申报自己的资产清单,并且分别征收大约12%和6%的资产税。
“告缗令”是鼓励百姓积极举报那些私自隐瞒财产的人,一旦情况属实,政府会把被告人的一半资产分给告发者作为奖励。
这两个政策出发点是好的,意在通过回收社会财富来解决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但在实际实施中却收到了社会民众的广泛抵触,再加之有人从中作梗,为自己牟利,“算缗令”和了“告缗令”的实行有难以忽视的障碍。
二、卜式的仕途之始
卜式是生活在今河南地区的一个富人,发家致富靠的是一手养羊的技术。早在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的时候,卜式就已经提出要将自己的家产捐赠给国家以充作讨伐匈奴的军费。
同时还对汉武帝说既不是想要当官,也不是有冤屈要申诉,只是单纯的想为国家做出一点贡献。当时的汉武帝惊讶于卜式的觉悟,就和自己的丞相公孙弘讲起了这件事。
公孙弘认为“此非人情”,觉得这不是人之常情,人之常情都是竭力保护自己的财产不被夺走,事出反常必有妖,建议汉武帝先把卜式晾着。
卜式的第一次“财产申报”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后来随着对外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对内社会问题越来越激化,需要安顿的贫民越来越多,国库都差不多空了。
而这次卜式的做法就非常高情商,他并没有直接找到汉武帝,而是带着钱去找到了当时的河南太守。河南太守也投桃报李,在用这笔钱把灾民安顿好的同时,把卜式的事情上报给了汉武帝。
汉武帝一看到卜式这个名字,就想起当年他想给朝廷捐赠财产的事情。这次卜式有出钱出力,让汉武帝很是感动。
再加上当时社会上的富人,都把自己的财产隐藏的好好的,生怕被官府发现,再和卜氏的高风亮节一对比,高下立判了。
于是汉武帝为了表彰卜式,弘扬这种高风亮节,从国库奖励了卜式大量钱财,但卜式没有要,反而又把这笔钱捐进了国库,这下了真真正正地把汉武帝给打动了。
汉武帝愈发觉得卜式这个人朴实厚道,和那些为富不仁的富人不一样,再加上卜式靠放羊起家,的确有一套放羊的套路,汉武帝就让卜式去管理上林苑里皇家的羊群。
卜式不仅把羊养得白白胖胖,还对汉武帝说,治理国家就和养羊一样,都是要奖励温驯的,剔除叛逆的。
汉武帝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认为他的确有真才实学,于是就让他走上仕途开始当官,并且因为汉武帝的欣赏,卜式的官也越做越大。
三、卜式的火箭式升迁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发动了对南越的战争,虽然汉朝的士兵实力占上风,但是由于地形复杂,再加上水土不服,军队也蒙受了不小的损失。
当时已经是齐国国相的卜式上书汉武帝,愿意和自己的儿子带着擅长划船的一起出征前线,即使死在那里也在所不辞。
汉武帝看到卜式的上书之后,非常感动,崇尚武功的汉武帝非常欣赏卜式这种愿为国家效死捐躯的精神。汉武帝自然不可能真的让卜式带兵奔赴前线,反而是把卜式当作一个榜样,以期望激励全国主动来报效国家。
于是赐给卜式一个关内侯的爵位,还有黄金和良田。
但是那些通过军功获得官职的将领也好,世受皇恩的勋戚也好,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为国家分忧,解决前线战场上的难题,“天下莫从”的冷场局面让汉武帝非常尴尬。
这样的局面到了九月,按照惯例,列侯要为皇帝祭祀宗庙进献“酎金”,汉武帝以此为借口,命令宗庙仔细检验所献上来的金子。
但凡有成色不足、数量不足的问题存在的,一律严惩,最终剥夺了一百多个侯爵的爵位,意在彰显皇权的权威,以及要求百官配合皇帝的意志。
而对于愿意为国家付出的卜式,汉武帝对他的提拔一升再升,没过多久就让他做了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的一个官职。
短短几年,从一个牧羊人变成万人之上的御史大夫,可谓是火箭式升迁的典型了。
四、卜式失宠
汉武帝很快发现,做了御史大夫的卜式,不再像以前那样做一些让他觉得开心的事情了,他开始批评国家政策,甚至批评汉武帝本人。
当时汉武帝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把食盐和生铁放入官方专卖的商品行列,导致这两种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昂贵的同时,质量往往得不到保障。
而且,虽然卜式是依靠“财产申报”的方式来获得汉武帝的欣赏的,但是他也在批评这项措施。卜式认为这一项措施除了劳民伤财以外,并没有起到什么积极作用,《史记》记载“上由是不悦卜式”。
因此,卜式只在御史大夫的职位上干了一年,就被汉武帝找了个“不习文章”的理由罢免了。
结语
卜式作为一个牧羊人,却有着很多人都难有的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他能够快速升官,原因是维护了汉武帝发布的各项政令,而被贬谪的原因是批评了汉武帝的各项政令,看似是彼此矛盾的行为,但其实仍然是符合逻辑的。
我们可以看出,卜式的确是一个纯粹的人,他所希望的,无非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不论是贡献家财还是领兵上阵,卜式都没有退缩。
而在他是一个牧羊人乃至富人的时候,他接触不到政治层面的内容,所以,他只能依靠维护君王发布的政策,来实现为国家效忠的心理诉求,这也是为什么他前期能够得到汉武帝的欣赏。
而到了后期官至御史大夫,他就不再是以个人角度来看待政策了,而是要站在国家的角度上看。
反对汉武帝的财政政策,是因为他的确看到了这些政策的负面效应。这恰恰说明卜式是一个很朴实的人,做他愿做的事,讲他想讲的话,其实没什么矛盾。
参考文献
《史记》
《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