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汤墓:审判老鼠的奇才酷吏,如何变成了政法学子祭拜的祖师爷?

张汤墓:审判老鼠的奇才酷吏,如何变成了政法学子祭拜的祖师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彭璐 访问量:3692 更新时间:2023/12/30 6:35:47

作为西北地区的法学教育研究中心,西北政法大学在修建新校区的时候,竟然挖出了本行祖师爷——西汉廷尉张汤的墓,这还真有点“大水冲了龙庙”的意味,那么张汤作为历史上的名人,其身后之事又是如

俗话说“三岁看大,五岁看老”小时候的张汤,就表现出了自己律法精英的潜质。在自己被老父亲冤枉鞭打的情况下,他竟然抓住了盗肉的元凶即一只老鼠,并进行了取证、审判、量刑并处罚的全过程。

“张汤,杜陵人也。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还,鼠盗肉,父怒,笞汤。汤掘熏得鼠及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父见之,视辞如老狱吏状,大惊,遂使书狱。”

这让老父亲大为震惊,难不成这孩子是老狱卒转世?毕竟一个孩子能把律法这一套玩得这么溜,实在是有点匪夷所思,就这样在家学熏陶与勤奋务实中,张汤历任长安吏、内史掾、茂陵尉、侍御史、御史大夫,开了自己的传奇人生。

张汤在《史记》通篇中,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只有两个字“酷吏”!但是,这何尝不是时代强加给张汤身上的标签与桎梏。在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情况下,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而张汤也因此化身为武帝手中斩敌人的利刃,著名的巫蛊案以及诸侯王谋反案,都是他一手处理,依律论处。

“所治即上意所欲罪,予监史深祸者;即上意所欲释,与监史轻平者。”

站在风口浪尖的张汤,享受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无限荣光,自然也会承担一失足便坠深渊的危机。在元鼎二年十一月,张汤遭同僚诬陷自杀身亡。事后,武帝为张汤平反,诛杀了陷害张汤的三位长史,只是张汤的一缕冤魂可能仍在徘徊。

时光轮转,到了2000年的时候,长安区的“大学城”开始在这阡陌纵横、炊烟袅袅之地落户,一开始,这里还并不是西北政法的选址地,而是属于西安邮电大学,但因为校区规划形制的问题,这块地最终还是调换给了西北政法大学。

或许上苍对含冤而死的张汤仍有眷顾,西北政法大学的建立,终于在几千年后唤醒了沉睡的一代名臣。2002年,西安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院正式发掘张汤墓,惊讶地发现,张汤为人,竟然与史书上记载的分毫不差!

墓葬是长斜坡墓道土洞墓,坐东朝西,略偏东北向。平面呈甲字形,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随葬品多为日常生活中的小件,不见汉墓中常见的陶器和其他贵重器物。

《史记》记载:“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奉赐,无他业”。下葬于荒郊贫民墓区,也仅仅只是薄葬,“载以牛车,有棺无椁”,可以说,张汤既是酷吏,也是廉吏!

当然,其中最为珍贵的也只是两枚极精致的双面穿带印,一枚印文为“张汤,张君信印”;一枚印文为“张汤,臣汤”,印面直径为1.8厘米。生也政法,死也政法,这或许正是张汤一生无法摆脱的宿命。

如今在西北政法大学的校园里还流传这样一个神奇说法——“拜汤哥,过司法”。每当司法考试来临时,在张汤墓前总会看到一些小零食和鲜花,只不过,以张汤的为人,不把你抓起来审就是好的,想想当初那个可怜的老鼠吧。

标签: 张汤

更多文章

  • 作为酷吏张汤次子,张安世是如何顶替霍光,成为汉宣帝时的大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朱云山标签:张汤

    汉宣帝前期是一位傀儡皇帝,元康是他真正意义上亲政的年号。很多人问,汉宣帝是什么时候真正意义上亲政的,其实在他诛杀了霍家一干人等的时候,才是他亲政的时候。那么张安世是如何取代霍光的呢?不得不说霍光是高人,只有等他去世了,张安世才有了机会。张安世成为大将军,霍光儿子霍禹脸色突变。霍光不是白痴,他知道自己

  • 酷吏张汤遇上众多官场高手,谁胜谁败,一招定胜负

    历史人物编辑:姜腾标签:张汤

    张汤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他不但得罪了许多人,而且也因为他酷吏的名头和做派使得好多人看不惯他。所以总有人想着要整他。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打蛇不死反被蛇咬的故事,所以大家虽然想动他,但谁也没有贸然下手。有一次张汤的下属鲁谒居弟弟状告了张汤的罪行,但是张汤仍然好吃好睡的。是官官相护吗?不是的。原来啊张汤有

  • 西汉第一酷吏张汤,原来竟是一个清廉的好官

    历史人物编辑:长安内史标签:张汤

    01史记对张汤的评价是这样的: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说张汤这个人为人狡诈,喜欢以玩弄智谋来驾驭别人。那么,张汤是怎么玩弄智谋怎么驾驭人的呢?史记记载,张汤当小官时,就特别贪婪,他跟长安富商田甲、鱼翁叔等人相互勾结谋取财务。升到九卿之位时,他的门下有很多知名人士和官吏,他跟这些人的想法和意见不同,但

  • 汉武帝手下第一酷吏张汤,自杀后汉武帝在他家中搜出个箱子

    历史人物编辑:安某人读史标签:张汤

    张汤是汉武帝时期的酷吏之一,他在处理三王谋反的时候穷追猛打,对涉案的人一律酷刑,哪怕汉武帝要释放两个人他都有说辞,让汉武帝绝了放人的念头,可见张汤的影响力之大。汉武帝时期的酷吏张汤,是个刑讯天才,铁面无私、冷酷无情,杀人时甚至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因此他很快成为武帝统治臣民的一把利剑,官至御史大夫,位

  • 酷吏张汤:被逼自杀,母亲靠一场葬礼为他翻盘

    历史人物编辑:芳芳电影标签:张汤

    汉武帝为了审问张汤,派出了8批人,但是张汤一直不承认罪名,坚定不移。即使受到了各种压力和审讯,他也没有动摇。最终,赵禹提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问题:“皇上派了8批人审问你,你还要狡辩吗?”这个问题击中了张汤的软肋,他不得不认罪并写下了绝笔。然而,汉武帝深感内疚,因为他为了审问张汤,残忍地处死了三个长史。

  • 汉武大帝时酷吏张汤与西北政法大学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风云会标签:张汤

    张汤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著名酷吏,其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监察部部长兼最高法院院长,《汉武大帝》电视剧中有很多戏份,看过的应该都比较熟悉他审理淮南王谋反的画面。《汉书》记载张汤起于书吏,曾为长安吏、茂陵尉、侍御史,后迁升御史大夫,位至三公。因为御史中丞李文及丞相长史朱买臣的诬陷,被强令自杀。死后家产不足

  • 解读酷吏张汤|张汤死后,汉武帝后悔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巨轮标签:张汤

    上回说到博士狄山在与御史大夫张汤的一次廷辩中,因为一句话没有说到位导致丧失性命。而酷吏张汤的下场也很悲催,司马迁用了这么几个字:“汤为御史大夫七岁。败。”“败”字该怎么理解?毁坏,荒废,衰落,失败……张汤之败大概是有征兆的。“汤之客田甲,虽贾人,有贤操”,张汤的朋友田甲,虽是商人,但品德不错。“始汤

  • 解读酷吏张汤|狄山之死与张汤何干?纯粹是汉武帝将他逼上绝路

    历史人物编辑:摩擦知识火花标签:张汤

    上回说到张汤在官场中逢迎主上(迎合汉武帝意图做事),左右逢源(善待身边人),所以从廷尉直升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列。今天要说的是与张汤相关的另外一个人——博士狄山。在一次关于匈奴“战与和”的廷前辩论上,博士狄山与张汤政见不同,一言不合导致被贬派守边,“至月余,匈奴斩山头而去”,狄山到了边塞仅一个月

  • 解读酷吏张汤|从童年烙印到攀附权贵,酷吏张汤的成长历程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张汤

    “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七年”是指从太初元年(即前104年)到天汉三年(即前98年);“李陵之祸”是指司马迁替李陵辩解,被下狱处以“腐刑”;“缧绁”则是指监狱。司马迁遭受牢狱之灾,受过“腐刑”从而发奋写《史记》,大概对狱吏之酷有了切身体会。《酷吏列传》为10个酷吏的合并列传,但这10

  • 解读酷吏张汤:张汤的官场处世哲学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张汤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混迹官场大概也需要朋友,张汤与赵禹互相敬重扶持便是如此。司马迁在《酷吏列传》行文处理方式有点突兀,介绍张汤的段落突然插入了赵禹的内容。初读感觉有点突兀,但细细品味会发现司马迁另有目的。张汤此前跟随内史宁成左右,彼时不过是小吏;如今与赵禹深交,张汤已提升为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