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这个词用在谁身上,那基本就不是个好东西,历史上这种倒戈的人基本上也是没什么好下场,今天我们说一说五代时候的一位武将,他就一直在两方势力之间周旋,结果还得全家人都身首异处。
这个人就是后梁时候的冀王朱友谦。朱友谦在之前闯荡江湖的时候是叫朱简,他本来是个戴罪之人,后来逃出去之后就成了强盗。大概他也觉得强盗没什么前途,所以就投奔了陕州节度使王珙,到了这里之后,那就开始了他左右逢源的人生。他先是鼓动李璠造反杀了王珙,然后投靠在朱温手下,然后在朱温准备任命李璠的时候,把李璠打走了,结果朱温就认命了他为节度使,就这样,他成功的从强盗变成了小霸主。
傍上朱温之后,朱简就开始各种巴结,送这送那的,后来还趁着朱温高兴,直接跪在朱温面前,对朱温感恩戴德,表示愿意改了名字认朱温为干爹,结果朱温就给他改名为友谦,在后来朱温称帝之后,就封他为冀王了。
本来朱温是有很多儿子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却想把皇位传给干儿子……那亲儿子朱友珪当然不同意了,直接就谋反杀了自己爹上了位。这个时候的朱友谦是有权有兵的,所以朱友珪很不放心,就召见朱友谦,结果朱友谦觉得事情不妙,就立马归顺了死敌后晋,这边去讨伐他,他又打不过就去找晋王求救,还把自己喝的烂醉直接睡在晋王那里表示他的诚意,晋王觉得他这个人也成不了什么大器,就帮了他一把。
等到梁末帝上位的时候,朱友谦竟然又回了后梁,但是还是在私下和后晋纠缠不清,随后他为自己的儿子跟皇帝要节度使的官职,皇帝不答应,他就又归顺了后晋。终于在晋王灭了后梁之后,朱友谦去庆祝,被赐李继麟之名,还封他为太师,几个儿子也当上了节度使,辉煌了一阵子。
这已经到了巅峰状态当然该掉下来了,他爱财如命,很多人愿意受贿他都不愿意掏钱,结果得罪人了呗,大臣们今天说他要整备军队,明天说他帮助谁谁造反,久而久之,这种话听多了,皇帝也就慢慢相信确有其事了。后来,有人甚至伪造了一封反信送到了皇上那里,皇帝也正好下定决心要除掉他,就让人去朱友谦的住处把他揪了出来,说要给他换个住处,正好朱友谦打算进宫面圣,就骑着马走了,结果在一条小巷子里,皇上派来的人结果了他的性命。
这么一个三番五次叛变的人怎么可能会乖乖听命于某一个人?结果最后忙了一辈子,什么也没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