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郅都镇守雁门有功,张汤改革西汉经济有劳,为何都被称为酷吏

郅都镇守雁门有功,张汤改革西汉经济有劳,为何都被称为酷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唯物历史观 访问量:2114 更新时间:2023/12/7 10:24:37

西汉皇帝名为尊崇儒家,前期甚至尊崇黄老学说,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任用法家治国,所以西汉初期,长期存在一大批酷吏。

酷吏中的代表人物,就有郅都张汤这两个人。可能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是汉朝最为辉煌的时代,那就是文景之治到汉武大帝时期。

01郅都才是不畏皇权的包青天原型,刚性的人生需要解释。

郅都本身是汉文帝身边的郎官,刚正不阿,谁的面子都不卖。到了汉景帝时期,被封为中郎将,依旧是一副令人胆寒的态度。

这样的人做了官,手里有了权力,那是最令豪族感到可怕的,因为他们不懂得通融,一切都按照法令来办事。不过这样的人,往往能够成为百姓心目中的好官,因为郅都让百姓们似乎找到了公平的感觉。

郅都做事讲究以暴制暴,他被任命为济南太守的时候,治理地方豪族的案件不计其数。当时豪强们横行乡野,完全把法令当做儿戏。郅都到了这里以后,将几个大户人家的头领全都给杀了,又关押了一大批豪族。这些人就算有钱,可是买不通郅都,最终全都服软。甚至周围州郡的太守遇到郅都,都要让着走路,因为他们担心被郅都抓到小辫子。郅都掌管京城治安以后,依旧我行我素,从来没有趋炎附势的时候。就连见到高傲的丞相周亚夫,郅都也只是作揖行礼而已。百姓犯法者毕竟少数,大多数都是皇亲国戚、功臣子孙犯法。过去没人拿他们有什么办法,受伤害的老百姓也只能哀叹自己的悲惨命运。

可是郅都来了以后,不管你是皇亲国戚,还是功臣之后,只要犯了法,一律全都抓了按照法令处罚,该杀头的天王老子来了也拦不住。

临江王徵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至为偶人象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於是遂斩郅都。---《史记,酷吏传》

那些侯爵、皇族们看到郅都,都要让着点走路,甚至送了他一个外号,叫做苍鹰。郅都甚至连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的面子都不给,强行逼死了窦太后犯了法的长孙刘荣。最终汉景帝也只是将郅都贬为雁门郡太守,因为这样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

由此可见郅都的铁面无私,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听说镇守雁门的是郅都,导致匈奴人避之不及,没有人再敢进犯雁门关。不过他逼死了皇帝的儿子,必然是迎来厄运了,不久之后便被窦太后给强行杀掉了。

02张汤是酷吏中的清廉典范,权势甚至超过了丞相。

西汉最著名的酷吏,肯定就是张汤了。因为他是汉武帝最器重的酷吏,他的儿子张安世更是汉宣帝最器重的有功之臣。

最初张汤代替父亲,出任长安吏。后来他通过关系,搭上了丞相田蚡。田蚡是汉武帝的舅舅,又是当朝丞相。在田蚡的推荐下张汤逐渐平步青云,开始审理案件。

他审理的第一件大案,那就是陈皇后巫蛊大案。据说查出了一大批党羽,从而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被提拔为太中大夫。处理的第二件大案,是淮南王、衡山王以及江都王谋反的案子。他做事毫不留情,就算是皇族中人,他还是不会心慈手软。甚至连汉武帝的话,他都敢反驳,使得汉武帝对张汤更加信任,将他提拔为御史大夫。张汤对国家财务,有自己的一套认识,汉武帝是在他的建议下,才提出了财政改革。包括盐铁生产买卖被朝廷垄断,铸造五铢钱等。这一系列的措施,严重伤及了有钱人的利益,所以他们发动百姓闹事,以此反对张汤的改革。可是汉武帝对张汤非常信任。

得罪的人多了,自然会遭遇不测。汉武帝再信任张汤,也挡不住张汤被人暗中算计的事情,更何况张汤做事,有时候的确很过分。

是以汤虽文深意忌不专平,然得此声誉。而刻深吏多为爪牙用者,依於文学之士。丞相弘数称其美。及治淮南、衡山、江都反狱,皆穷根本。严助及伍被,上欲释之。汤争曰:“伍被本画反谋,而助亲幸出入禁闼爪牙臣,乃交私诸侯如此,弗诛,後不可治。”於是上可论之。其治狱所排大臣自为功,多此类。於是汤益尊任,迁为御史大夫。---《史记,酷吏传》

甚至在得罪丞相以后,被丞相府三位长史诬告,说张汤提出的所有建议,他的好有提前都知道,所以囤积居奇,以此获得丰厚利润。

因此汉武帝严厉责备张汤,张汤无奈之下,只能选择自杀。事后彻查张汤府邸,只有不超过五百金,还都是汉武帝赏赐的,可见他是廉洁之人,可惜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

03张汤的综合能力,显然要比郅都强。

郅都在军事上的能力,张汤是比不了的。郅都毕竟是上过战场、镇守边疆的大将,而张汤只是捉刀小吏出身,完全不好比。

天子果以汤怀诈面欺,使使八辈簿责汤。汤具自道无此,不服。於是上使赵禹责汤。禹至,让汤曰:“君何不知分也。君所治夷灭者几何人矣?今人言君皆有状,天子重致君狱,欲令君自为计,何多以对簿为?”汤乃为书谢曰:“汤无尺寸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为三公,无以塞责。然谋陷汤罪者,三长史也。”遂自杀。---《史记,酷吏传》

不过我们能说张汤的能力没有郅都强吗?当然不行,因为一个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不仅是军事人才,更需要的是治国人才。

张汤从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吏,逐渐成长为位列三公的朝廷勋贵,其过程虽然有点卑劣,可是出发点是很好的,毕竟只有拥有地位,才能管理好天下。张汤有较强的治国能力,尤其是对全国经济的把控,那是很出众的。比如说收取了盐铁的买卖权,这为汉武帝积攒军费,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此外五铢钱的问世,张汤也提出了不少可行性建议。五铢钱基本上是两汉时期最权威的钱币,一直到了三国时期,依旧是民间最可信的货币。有如此出众的治国能力,却以酷吏的身份闻名天下,可见张汤这个人也不乏郅都的酷吏形象。后世只记得张汤的酷吏形象,却忘了他提出的治国条例。

总结:所谓酷吏,不过是权贵们对他们的蔑称罢了。

酷吏这个词是褒义词吗?当然不是,这是一种蔑称。之所以称他们为酷吏,那是因为他们对人用刑太狠。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施加刑罚的人,都是哪些人呢?其实大多数都是达官贵人。权贵们觉得郅都、张汤这一类人,不通情理,又不贪污受贿,实在是不可理喻。

所以郅都和张汤的名声,自然会被这帮权贵给搞臭了。铁面无私的官员,被称之为酷吏,那么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们,却能够得到好名声,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百姓们不懂什么,权贵们传下来什么,他们就当成真理来看待。所以久而久之,张汤、郅都这些人,也就成为了百姓们心中的恶棍了。

参考资料:

《史记,酷吏传》

标签: 郅都

更多文章

  • 酷吏郅都,不避权贵严执法,落得个腰斩于市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徐玉婷标签:郅都

    汉朝,有一特点,皇帝常常任用酷吏。而他们,是皇帝的工具,镇压豪强,打击诸王,为皇权的巩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伤人者,终伤己。酷吏们,是皇帝手中的棋子,用则封官拜爵,弃则丢官亡命。《史记》、《汉书》、《后汉书》记载酷吏共计16位,得善终者仅5位。多少为非作歹之徒,死于酷吏之手,酷吏们为民除害,维持着地

  • “汉奸”鼻祖中行说,为何要助匈奴对抗汉朝,匪夷所思

    历史人物编辑:一意青春梦标签:中行说

    他当“汉奸”是确凿无疑的,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是匈奴人,或者说和匈奴人有关。而中行说当“汉奸”是主动,是出于报复性仇恨。汉文帝时期,匈奴与汉朝多次发生冲突,鉴于当时汉朝的实力比较弱小,汉朝为了稳定边境,加强汉匈关系,决定从皇族挑选公主,与匈奴进行和亲。公主和亲,从宫中挑选随行的宦官,作为和亲的附属品,

  • 为何八旗进中国29年就腐化?1800年前中行说早已断定,可惜没人信

    历史人物编辑:伊尔三四标签:中行说

    在明末清初,天下第一等强军就是女真八旗精锐,在当时甚至流行一种说法“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让世人没有想到的是,大明百万大军都打不过弱小的女真八旗军队,在八旗入住中原仅仅29年就迅速腐化,在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时,很多八旗子弟甚至出现了“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的惨淡局面,以致于康熙在吴三桂叛乱

  • 周昌反对立刘如意为太子,为何在吕雉杀掉刘如意后,三年不上朝

    历史人物编辑:叶银强标签:周昌

    刘邦也是一个男人,他也会喜欢活色生香的美人,比起与他白手起家,经历沧桑的原配吕雉,戚夫人简直就如蜜桃一般新鲜。戚夫人娇俏可爱,还擅长舞蹈,那如行云流水一般的姿态,自然惹得常年在马背上征战的刘邦喜爱。吕雉虽然与刘邦是结发夫妻,甚至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站在他那一边,却无法对抗岁月的无情伤害。一边是与自己

  • 感动万千人的巨著《平凡的世界》,为何会被编辑周昌义弃若敝履?

    历史人物编辑:琳琳佳严严标签:周昌

    1986年,路遥写完《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后,费尽心思找到编辑周昌义,希望他能让这部作品的价值最大化,但周昌义却直接选择退稿处理。后来,有人问周昌义:“为什么会退稿?”周昌义回答:“还没来得及感动,就读不下去了……”感动万千人的巨著《平凡的世界》,为什么会被周昌义弃若敝履呢?01周昌义出生于1956年

  • 周昌阻碍吕后谋害赵王,为何吕后没有加害于他?

    历史人物编辑:郭社栓说史标签:周昌

    要是说起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的夫人吕雉,大家想必都不会感到陌生。我们熟悉的太史公司马迁老先生在《史记》当中,特地把作为皇后的吕雉,列入了原本只能属于皇帝们的“本纪”之中。可见,吕后虽然没有皇帝之名,却有着皇帝之实。在后世许多历史学家们的笔下,吕雉与大唐帝国的女皇武则天并称为“吕武”。一方面,吕后在治国

  • 敢于正面顶撞刘邦,又曾被吕后跪谢,性格强硬的周昌为何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香茗史馆标签:周昌

    周昌与刘邦乃是老乡,早年追随刘邦起义,不仅深为刘邦所信任,而且一向以耿直敢言所著称。刘邦称帝建国后,周昌不仅敢于犯颜直谏,而且在易储事件中大力支持太子刘盈。然而,由于保护赵王刘如意不力,周昌最终还是郁郁而终。早年为沛县卒史,刘邦起兵后追随 周昌是秦末泗水郡沛县人,他与堂兄周苛都曾担任泗水郡卒史。刘邦

  • 周昌是沛人,在秦朝的时候担任泗水卒史 等

    历史人物编辑:打工人清清标签:周昌

    周昌是沛人,在秦朝的时候担任泗水卒史。等到刘邦在沛县起兵的时候,周昌投奔了刘邦。此后,他跟着刘邦南征北战,也算是立下了巨大的功勋。高祖六年(前201)刘邦大封功臣,周昌被封为汾阴侯。刘邦想废太子的时候,周昌是坚决反对。他有口吃,但还是与刘邦据理力争。其实关于他的故事并不多,刘邦到了晚年的时候,担心儿

  • 周昌:敢指着鼻子骂刘邦,吕后对其毕恭毕敬,文武百官都很怕他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康标签:周昌

    文/四季文史古往今来,大臣敢当面骂皇帝的少有人在,但在汉朝开国功臣当中,就有这么一位“放肆”的臣子,他敢指着鼻子骂皇帝,皇后曾在他面前下跪,文武百官更是敬而远之,这个人便是周昌。同朝为官的大臣赵尧曾经这样评价周昌: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班固在《汉书》中曾经这样评

  • 周昌被刘邦委以重任而降职使用,却未能如愿完成重托

    历史人物编辑:精彩搞笑段子标签:周昌

    “周昌,木强人也。”这是司马迁对御史大夫周昌的评价。“木强”,在《古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质朴倔强”。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叙,刘邦最害怕周昌,“然尤惮(畏惧,害怕)昌”。刘邦从百十人举兵反秦到坐拥天下建立大汉,既有韩信、张良、陈平等开国功臣的辅佐,也有萧何、曹参、樊哙、周勃等众老乡组成亲友团相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