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黄巢终局之战:五虎将败亡,黄巢殒命灭巢山,李存孝大败群雄

黄巢终局之战:五虎将败亡,黄巢殒命灭巢山,李存孝大败群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烟波 访问量:2523 更新时间:2024/3/15 8:31:02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晚唐唐懿宗年间,山东贩盐富商黄家大少爷,黄巢再次进京,参加了“公务员考试”,但是随之也再次名落孙山。在这一次之后,黄巢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发出了对腐朽没落的唐王朝的最终“理想”。

但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是,黄巢的落榜并不是因为他能力不足,他是被“丑拒”的。

被“丑拒”的武状元

黄巢家里那是祖传的贩盐买卖,不仅能贩卖官府允许的官盐,在私下里还会出售私盐,与一些私盐贩子有着密切的来往。

在古代,贩盐向来是一个非常暴力的行业,黄巢家自然也是不例外,靠着“黑白两道通吃”,黄巢的家里那可以说是日进斗金。

有了钱,对于后代的教育自然也不会落后,黄巢从小就有专门的儒生与武士,教导他文武技能,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文武全才,而黄巢是显得有一些偏科,特别喜欢练武,尤其是在剑术、马术与剑法上显得特别有天赋,而对于学文来说,黄巢则不太喜欢,但这个不喜欢,只不过是不喜欢老夫子教的那些儒家的经史典籍,他喜欢自我发散,自我创作。

在5岁时,黄巢和他的爷爷与父亲在一起,祖孙三代畅享天伦之乐,恰好是秋天,满院菊花盛开,黄巢的父亲便提出以菊花为题而作诗。黄巢的爷爷还没想出来,黄巢便说道:

“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好黄衣。”

黄巢的父亲一听,当即要揍这个“熊孩子”,因为黄巢的这两句严格说起来,算是“反诗”。

黄巢的爷爷疼孙子,一把拦住了黄巢父亲:“小孩子喜欢作诗,他这么小懂得什么呢?乖孙子再做一首诗。”黄巢听了之后,挺胸道: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首诗做完之后,黄巢的父亲和爷爷顿时瞠目结舌,这还了得!

但是奈何唐朝时的明经与进士,这都是不考诗词创作的,这让黄巢屡试不中,到了后来,黄巢一想,文的考不上,那我就去考武举。

黄巢硬是凭借着过人的天赋与高超的武艺杀入了武举决赛圈,到了大殿之上,他遇到了郭子仪的后人郭端夫,年过七十的郭端夫就是他的最后一个考验。

二人收拾完毕,便在唐懿宗面前拉开阵势交上了手,郭端夫使的“郭家汾阳枪”,而黄巢则使的是是唐初名将罗成传下来的罗家枪,只见二人你来我往,好一通厮杀,端的是“两条蛟龙争餐,一对饿虎扑食”。

但是这边二人打了半天,斗得正酣,一旁的唐懿宗总却早已困的哈气连天了,随意的一挥手:“全都给朕出去吧。”

为什么呢?不是你们二人武艺不高,而是你二人长得都太丑了,朕懒得看了。

这话一出,顿时让二人心中一凉,年过七十的郭端夫叹了口气,收起长枪,从此辞官归隐了。

而正年轻的黄巢,则是看着唐懿宗,一声不发,扭头就走,随后留下了那首《不第后赋菊》,从此他的心里便有了一条反唐之路,不气盛叫年轻人吗?

杀人无数的“菩萨转世”

乾符元年,唐懿宗驾崩,唐僖宗即位,也正是这一年,唐朝各地天灾不断,不是水灾就是旱灾,而河南地区则更是水旱并发,全年的庄稼几乎颗粒无收,但是朝廷的苛捐杂税却是不减半分,而唐僖宗更是加紧了催收税赋。

今年你们的收成这么少,不加紧催收,那不就收不上来了吗?

在这种情况下,走投无路的底层人民终于爆发了,河南濮阳的私盐贩子王仙芝聚集了数千人的队伍,揭竿而起,自称“草军”,一路攻陷了曹州,并且放下了童谣:

“金色蛤蟆睁开眼,挑动曹州天下反。”

王仙芝和黄巢是素有往来的,大家本来就都是私盐贩子,怎么可能不认识呢?而你王仙芝造反了,我黄巢怎么着都得帮帮场子。

乾符二年,黄巢带着子侄黄求、黄葵等人,聚众数千人,亦自称“草军”,响应王仙芝。

从此草军声势壮大,几个月便裹集了数万人,一路破关夺城、拔旗斩将,攻势威不可当,不过一年的时间,便发展到了30多万人。

但是虽然人有三十多万,可真正能打的,也就五六千,也只能是可惜了,但是忽悠唐僖宗绝对够了。

唐僖宗见草军规模如此庞大了,便转念准备“招安”,封王仙芝为“左神策军牙将兼监察御史”。

这一个官儿其实还真不大,牙将只不过就是一个中级武官,监察御史只不过也是一个正八品,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官,居然也让王仙芝动摇了,回去真的和黄巢商量了这件事,而黄巢顿时大怒。

只说给你封官,我们剩下的这五千多人该怎么办呢?你难道忘了我们当初的誓言了吗?

王仙芝此时还欲辩解,黄巢却已经懒得跟他废话了,抬手就是一记老拳,当即打了王仙芝一个满脸花。

从此之后,王仙芝虽然没有再提招安的事情,但是二人很显然已经不能再在一起带兵了,于是二人分道扬镳,从此各自带兵,攻城略地。

但是“草军”是合则利之,分则败之,与黄巢分道扬镳的王仙芝最终是节节败退,后来在攻打洪州的过程中,被唐朝将领宋威擒杀了。

王仙芝死后余下的草军,则是树倒猢狲散,四散分逃。

有一部分还没有忘记反唐使命的草军,则是找到了黄巢,最终黄巢率领众人在亳州又立起来了“一杆子”,自称为黄王,封号“冲天大将军”,而此时黄巢也招募来了一个猛将朱温,殊不知正是这个朱温,以后成了黄巢的一记催命毒药。

此时的黄巢,似乎已经有些癫狂了,对于唐王朝屡屡抛出来诏安的橄榄枝,黄巢一概不信。

你们已经用诏安的诡计,让我和王仙芝反目,最终害死了王仙芝,难道还想来害死我吗?

抱着这样的心态,黄巢手下的草军见到官兵就杀,甚至为了攻城略地,不惜任何手段,放火烧城、引水灌城这种的也都有过。

渐渐地民间有传言,黄巢就是佛祖弟子目犍连菩萨转世,为了救母亲而打开了鬼门关,放走了地府八百万恶鬼,如今转世投胎重回人间,就是为了把这八百万恶鬼再给重新押回地府,怎么押回去?杀呗,全都给杀回去。

就这样,在黄巢的铁血高压攻势之下,他手下的草军一路势如破竹,在稳定了南方和江南地区之后,转而冲向了长安。

天下无敌的“克星”

广明元年,黄巢攻破了长安城,进了太清宫,第二天便在含元殿登基称帝,国号“大齐”,建元金统。

当了皇帝之后,黄巢手下的那一套班子也自然是要建立起来,他封杨溪谷等人为“四相”,尚儒、李俦等人为尚书,葛从周为大齐兵马大元帅,朱温等人为大将军,并且还组织了手下大将,葛从周、孟海绝、邓天王、张归霸、朱温,并称为“大齐五虎将”。

当了皇帝,下一步就是平定天下了,黄巢派出了葛从周与朱温二人前去各处征战,一统江山,但是可惜,这一次黄巢碰到了他的天命克星,李存孝。

先是兵马大元帅葛从周,他率领着近五十万大军,与唐朝的晋王李克用,对峙于黄河两岸。

在这场战斗中,葛从周派出了手下四员虎将,接连向李克用叫阵,而李克用仅仅派出了他的养子,沙陀族的李存孝。

双方阵前斗将,葛从周手下四将,以四敌一,打起了车轮战,但是李存孝毫无惧色,左手毕燕挝,右手禹王槊,跨下追风火焰驹,以一敌四不落下风,不多时,接连阵斩四将,随即也不给葛从周反应时间,直接率军冲向了葛从周摆下的长蛇阵。

一力降十会,在近乎“开无双”一般的李存孝面前,葛从周的阵法简直就是一个笑话,手下大军仅仅几个照面,便被李存孝冲烂了,只能带着一些散兵游勇扭头就跑。

李存孝此时早已经杀红了眼,随即拍马便追,等到跑过潼关之时,李存孝才发现自己身后只剩下十八骑了。

但是身后只有十八骑的李存孝,眼中的战火却更加浓郁,随即一挥手,直接就要带着这十八骑剑指长安城。

这十八铁骑见李存孝如此勇猛,顿时心生豪气,随着李存孝的马蹄声直接冲向了长安。

在此时,黄巢才刚刚接到兵败的消息,还没来得及部署,便已经得到了回禀,城中早已大乱,出去一看,竟然只有十几个人,便把号称国都的长安给打成了一团乱麻。

还没等黄巢下令,便只见两只利箭射到了自己脚前,抬头一看却正是李存孝,大惊之下,不由吓出了一身冷汗,而李存孝此时也累了,扭头便带着十八骑出了长安城扬长而去,沿途竟无一人敢阻拦。

而此时,在外征战的另一只大齐大军朱温也被唐军顶住了阵脚,被唐将王重荣挡在了陕西、山西交界地区,而朱温又听说了李存孝十八骑破长安这等骇人听闻的消息,当下也是吓了一大跳,心中转念便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

在和王重荣对峙了将近半年丝毫没有进展之后,朱温不由地叹了一口气,看来黄巢是快玩完了,没有办法,打不过就加入吧,于是率军投降了王重荣。

没过几个月,便得到了唐僖宗的敕封,朱温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目前的首要任务,帮助唐军收复长安。

于是朱温便很快纠结了各路唐军和地方的节度使,号称“十八路平叛大军”,齐聚长安城外。

合该身死的“宿命”

黄巢手下的“五虎大将”,一个被打散了,一个投降了,只剩下了孟绝海,邓天王和张归霸。

孟绝海听说朱温反叛,顿时火冒三丈,当即就要率兵征讨,但是在阵前,他遇到了李存孝,仅仅三个回合,便被李存孝以毕燕挝抓过了手中兵器,接着一槊拍在了后背上,当即拍的孟绝海口吐鲜血,随即李存孝轻舒猿臂,便把孟绝海提过马来活捉了,等到回到大营中一看,孟绝海早就已经死绝了。

邓天王听说兄弟孟绝海死了之后,也是大怒,要为兄弟报仇,当即率兵攻向了朱温大营,没想只一个回合,便被李存孝打下马来,而“大齐五虎将”之一的邓天王,竟然跪倒在地,苦苦哀求,口中喃喃的,竟是“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三岁婴孩这等的话。

李存孝见状哈哈大笑,抬手一指:“回去换个能打的来。”

就这样邓天王逃得一条性命,也不敢再回黄巢那里,竟然带兵扭头就跑了。

这下,黄巢已经彻底到了穷途末路之时,他聚集了手下的最后力量,准备最后与这名“无敌将军”李存孝做殊死一搏,但是此时他手下还有什么人可用呢?如果真的细说起来的话,投想投降的人绝对要比想继续打的人多得多。

又经过了两场冲杀,黄巢手下的人终于或死或降的差不多了,而黄巢只能是带着几百残兵败将,一路溃逃,不过几天便逃到山东泰山府附近,一处名叫“灭巢山”的地方。

庞统,号“凤雏先生”,最终陨落“落凤坡”,唐初瓦岗寨寨主“李密”,最终丧命“断密涧”,唐初第三条好汉“裴元庆”,最终死在了“庆坠山”,似乎真的和这些地名相忌讳,“灭巢山”也正是黄巢的陨命之地,合该黄巢在此身死道消。

逃到灭巢山的黄巢,还没等停下脚步,身后便传来了消息:“李存孝的追兵不到五十里了。”

黄巢身边,他的外甥林言忍不住了,扭头一剑刺中了黄巢后心,又反手一下割下了黄巢的脑袋,黄巢临死都瞪大了眼睛,他是死也想不到,自己的亲外甥竟然会这么狠心。

林言带着黄巢的首级,准备向李存孝投降,却被他手下的沙托博野军撞上了,当时二话不说,抬手便杀了林言,随后李存孝等人看着“灭巢山”叹了一口气:“黄巢武艺高强,又有谋略,堪称一头猛虎,而这个林言狼子野心,背信弃义,是只饿狼,此处以后便叫狼虎谷吧。”

黄巢死后,他手下的那些草军没过两年也都被唐朝消灭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唐末农民起义就此正式结束。

而还活着的葛从周、张归霸二人,则是在黄巢死后归降了朱温,成为了朱温后来屠尽李唐的一大助力,而邓天王则是换了个“东家”,跟了节度使曹荣,但是一次上阵,他的对面竟然还是李存孝,这次不等邓天王求饶,李存孝便一招打飞了他的脑袋。

到后来,唐僖宗“龙返长安”,在重新检阅长安时,看到了黄巢的后宫们,这些后宫们全都是李唐王朝一些名门望族之女,唐僖宗见状竟然敢开口道:

“汝皆贵女,世受国恩,奈何从贼?”

其中一女子昂首怒视唐僖宗:

“国家以百万之军,尚且难拒狂贼,失守宗庙,陛下迁于巴蜀,今奈何一女子乎?”

被怼的哑口无言的唐僖宗恼羞成怒之下,竟然将这些女子全部就地斩杀,随即便竟如相安无事一般,“接着奏乐,接着舞”。

这种毫无忧患意识的皇帝,他手下的国家,日后也就给了朱温再度起兵的念头,这也只能说是分分合合的历史趋势了。

标签: 黄巢

更多文章

  • 打卡济南红旗渠,黄巢天路自驾跑山,休闲自驾,轿车可行

    历史人物编辑:泉城自驾游俱乐部标签:黄巢

    雨过天晴,天空湛蓝,空气清新,这样好的日子必须得给伙伴们推荐出门去玩!今天给伙伴们介绍一条轿车可行的休闲自驾游玩线路。一路可以打卡济南红旗渠,黄巢天路上简单盘山跑一跑,水库边吃鱼炖鸡,轻松悠闲一日游玩很不错。推荐第一站是济南版的红旗渠——群英渡槽。这条渡槽是当年柳埠公社调动附近六十多个村的壮劳力,开

  • 黄巢起义具有重要意义,为何会被后人诟病?原因很残忍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黄巢

    唐朝的前期,各个皇帝是励精图治,努力发展王朝大业的,可是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他宠幸杨玉环后,问题就出现了。李隆基只顾得宠幸杨玉环,结果荒废了朝政,同时李隆基还过度的信任了安禄山,这就有了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前期的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后,让唐朝走向了衰落,正是因为安史之乱的出现,唐朝对西域的控制逐渐减

  • 元稹:史上第一渣男,见一个爱一个,唐代四大女诗人被他撩了两

    历史人物编辑:晓迷童标签:元稹

    提起元稹这个名字,有的人可能只是觉得,哎哟有点耳熟,大概是唐代某个大诗人?但是提起他的诗,那大家估计都会:“哦~原来就是写这首诗的啊。”其中有一首,那可真是悼亡诗里数一数二的了,唯有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可以与之相提并论,那就是《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

  • 元稹的诗《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赞美秋日景色而 感叹时光飞逝

    历史人物编辑:陈松伦标签:元稹

    元稹(779 -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居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少年家贫。举贞元九年明经科。十九年书判拔萃科,曾经=任监察御史。因为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世称“元白”。有《元氏长庆集》。咏廿四气诗·

  • 元稹的这首长诗,与白居易的《长恨歌》齐名,还让他当上了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晚星文史斋标签:元稹

    在唐朝文坛,白居易和元稹是一对著名的好基友。他们在科举考场上相识,一同当上进士,一同入朝为官。无论在生活情趣、文学主张还是政治态度,都高度一致,这也让他们的友情数十年如一日。白居易在现在的名气很大,其实元稹当时的名气并不比他小,两人合称为“元白”。白居易的诗歌,成就最高的是《长恨歌》,元稹最著名的诗

  • 元稹面对桐花思念白居易写下一诗,一千多年后读来仍然肉麻无比

    历史人物编辑:徐玉婷标签:元稹

    曾几何时,杜甫和李白在千万年无涯时光荒野中偶遇了,作为小迷弟的杜甫不断地给李白写诗,《春日忆李白》、《天末怀李白》、《冬日有怀李白》、《梦李白二首》、《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春天来了想李白,秋天来了想李白,冬天来了还在想李白,连做梦都在想李白,送友人也要三心二意地想李白。杜甫对李白可谓是

  • 大臣将此人的300首诗呈给皇帝,元稹评:雕虫小技,多年后被打脸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元稹

    1000多年前,文坛出现过一次“唇枪舌战”,也就是著名的张、徐赛诗事件。这里的张是指唐代诗人张祜,徐指的是同时期的诗人徐凝。当年40多岁的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张徐二人都从老家来到杭州,希望得到他的举荐。当时张祜的呼声很大,而徐凝名气也不小,两人各自拿出了自己经典诗作。张祜提到了自己的作品《甘露寺》 和

  • 元稹《离思》:将深情都给了妻子,让这首诗,千百年来被奉为经典

    历史人物编辑:娟娟的生活标签:元稹

    在唐代诗坛当中,有两个诗人的情诗是得到公认的,一位是人人皆知的李商隐,另一位就是情诗自成一派,情志曲尽的元稹。有人读他的诗,品到无尽的哀艳缠绵。有人读他的诗,柔肠百转、伤心落泪。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他的名作《离思》《离思》五首 其四 「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

  • 唐朝大渣男元稹:我对每一个女人都是真心的,但就是太多了

    历史人物编辑:潘娥标签:元稹

    你眼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还是“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从古至今,爱情一直受世人推崇追随,自古才子多风流,佳人多怀怨。说起唐代诗人元稹,大家都道此人千古情诗一绝,千古风流一绝。在今天,他确然称得上渣男一绝,在那个年代他自是风流又多情。但正因他经历过爱情

  • 历史绝代渣男,陈世美都排不上号,写“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居榜首

    历史人物编辑:彭璐标签: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唐代诗人元稹为亡妻写的悼亡诗,深情款款,对仗工整。若说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却难忘”是悼亡诗中的绝顶之作,那么元稹写的可称第二。但这位极富才情的诗人,能写出最动人的诗句,也做了最狠心的渣男。崔莺莺原型元稹是北魏鲜卑拓跋族后裔,先祖是皇族,祖上也世代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