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6岁便能写诗的王勃,27岁写下了《滕王阁序》,为何与仕途无缘

6岁便能写诗的王勃,27岁写下了《滕王阁序》,为何与仕途无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玉兔侃史 访问量:2854 更新时间:2023/12/25 12:29:46

王勃祖上八代都是当官的!虽然官职不算大,但是几代人的积累,除了财富,人脉那也是相当可观了。所以毫不夸张地说,王勃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人。

优越的家庭条件,使得王勃从小就有不错的教育,因此这哥们6岁就能写诗,堪称神童!初唐四杰几乎都是神童,这或许就是天意吧。

也正是由于这种环境下长大,所以王勃并不知道人间疾苦,也不清楚所谓的尔虞我诈。这样的人走到社会上,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一、《檄英王鸡文》让王勃失去了晋升的机会。

王勃年轻的时候太猛了,6岁写诗,9岁通读颜师古注解的《汉书》,还挑出了不少毛病来。10岁的时候,王勃博览六经,12岁时,王勃就已经学习了《周易》、《黄帝内经》等医学书籍。

到了16岁,年纪轻轻的王勃,便跑去参加了幽素科试,并且一举高中(这一届全国只招了9个人),成为了朝散郎。虽说是个从七品的小官,可是人家才16岁啊!

唐高宗看了王勃的文章以后,感动得双手都在颤抖,满含热泪地表示:奇才!奇才!这是我大唐的奇才啊!

王勃的确是一位奇才,没多久唐高宗就见识到了。成为朝散郎以后,王勃通过关系,成为了沛王李贤的秘书。李贤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二儿子,地位仅次于太子,王勃跟着李贤也算是很有前途了。

而当时的沛王李贤,很喜欢跟英王李显斗鸡,这事儿倒也没啥,贵族子弟玩耍而已。可王勃作为李贤的秘书,偏偏要搞出点名堂来不可。

所以王勃就写下了著名的《檄英王鸡》,整篇文章虽然用典很多,但是明显有卖弄文采的嫌疑。当时的王勃很年轻,有卖弄文采的想法,其实也无可厚非。可是文中的这几处,触碰到了皇家大忌。

第一处:虽季郈犹吾大夫,而埘隐若敌国。

啥意思呢?这里的典故是季平子和郈昭伯之间因为斗鸡,结果造成了双方的战争。这个季平子很坏啊,他为了取胜居然在鸡翅膀上撒上芥末,郈昭伯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在鸡爪上绑着铜钩,简直残忍。

这么个斗法就没什么意思了,本来就是为了娱乐,结果双方为此大打出手。季平子多次求饶都不被允许,因此联合了一帮人讨伐鲁昭公,造成了鲁昭公出逃的状况,同时鲁国大夫郈昭伯也因此被杀。

好家伙,你王勃牛啊,到底是把唐高宗的哪个儿子当成了季平子?又是哪个儿子是郈昭伯呢?不管怎么比较,都不是什么好事。

第二处:两雄不堪并立、见异己者即攻。

这两句话就太狠了,毕竟李贤和李显是亲哥俩,王勃却隐喻他们势不两立,会斗个你死我活!这事儿就太过分了,唐高宗哪能允许有人挑唆他的宝贝儿子们互相争斗呢?

这种事,唐高宗李治可是多次看在眼里的。当初他老爹李世民就跟自己的亲兄弟斗了个你死我活,这才夺取了江山。

而唐高宗的哥哥李承乾李泰也曾经为了储君之位,斗了个你死我活,结果才让唐高宗李治捡了个便宜。

所以说唐高宗对皇族兄弟互相争斗这事儿非常敏感。可王勃偏偏要借着斗鸡的事情,隐喻这种关系,你说是不是找死?哪怕王勃没这个心思,可唐高宗却不能容他。

唐高宗觉得王勃在挑拨皇子们之间的感情,所以让王勃麻溜地滚蛋了。本打算在仕途上大展拳脚的王勃,一下子就傻眼了!不就是斗个鸡嘛!为啥把前途给斗没了呢?

二、再入圈套,王勃彻底跟仕途说拜拜了。

被赶出王府以后,王勃并没有气馁,他觉得这只是唐高宗的技术性调整,时间会冲淡一切。所以王勃过了一段时间又打算到长安找个官做做。

恰好他的朋友凌季友在虢州担任司法,所以就给王勃找了个虢州参军的职务。按道理王勃是不是该安心地干活了?那你就想多了!

由于王勃是少年天才,所以嫉妒他的人很多,几乎没人愿意看着他顺利地在仕途上做大做强。所以有人给他设了个圈套。

当时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逃到了王勃这儿来。王勃好心将其藏了起来,可谁都知道,私藏罪犯官奴,那是重罪,所以就把曹达给杀了。

这事儿压根就不用调查,王勃直接就被定罪了。很显然,这是一个圈套,有人故意要让王勃犯罪,最好是死罪。

私藏罪犯、私藏官奴、谋杀官奴,这些罪过加在一起,王勃立刻就被判处了死刑。好在这个时候遇到了大赦天下,王勃才捡了一条命。

这事儿结束以后,不仅王勃本人的仕途彻底终结了,就连王勃的父亲王福畴的仕途也受到了影响,直接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谪为交趾县令。

交趾那地方老远了,这事儿对王勃的打击非常大,他宁可选择被杀头,也不愿意自己的父亲代替自己受过。

三、魂归九天,终有《滕王阁序》相伴。

王勃出狱以后,在家休养了1年多时间,随后便带着愧疚感,前往交趾去看望自己的父亲。期间朝廷下令恢复王勃的职务,可惜他已经对官场怕透了,所以拒绝了。

这是一种大彻大悟,没有相当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很难走出这一步的,纵然这一年王勃还只是个26岁的年轻人,可他的经历却超过了许多人的一生。

就在王勃前往交趾的路上,他路过了南昌滕王阁,在这里阎都督举办酒会,并且以文会友。本来他是想让自己的女婿孟学士显摆一把的,结果半路杀出个王勃来。

王勃站在滕王阁上,看到了滚滚江水,想到了往昔的若干历史。王勃的灵感来了,他一口气憋足了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滕王阁诗》

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写出来后,阎公也被惊呆了,颤抖着双手表示:这真乃天才也!肯定会永垂不朽!

谁也想不到,王勃在看望完父亲以后,乘着船回去,结果遇到了风浪。王勃不小心掉入了水中,没多久便去世了。

总结:王勃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不幸的是,王勃去世时只有27岁,实在是一个意气勃发的年纪。可幸运的是,王勃在短暂的人生中,经历了太多,也留下了太多。

我们很多人,活一辈子,其实跟活一天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可是王勃就不同了,他曾经被赞誉为神童,此后又入王府做事,可谓是春风得意。

没多久又接二连三遭受打击,使得王勃萌生了远离官场的念头。对王勃来说,还是单纯地做一个文人比较好。

王勃找到了自己,在多次惨痛的教训后,王勃真正了解到自己要做一个怎样的人,这难道还不够幸运吗?我们活一辈子,或许都找不到这样的答案。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人生阅历,王勃才能将岁月的积淀写进《滕王阁序》之中。如果换当初那个写《檄英王鸡》的王勃来,你觉得还能写得出《滕王阁序》这样的名篇吗?

参考资料:《旧唐书》

标签: 王勃

更多文章

  • 王勃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然而其中的第一名句却被误解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倚梧杉标签:王勃

    唐风宋雨,淋湿了中国古典文学世界的广阔天空,滋润了东方特色水墨丹青的艺术土壤,直到今天这一场风雨仍在低吟呼啸,所有身在雨中的人或是听到雨的人,都能感受到那来自千年之前的瑰魅与烟霞。在古诗词中,若有一首作品能够撼动诗坛,那它就是《春江花月夜》;在骈文中,若有一首作品能够独揽盛唐半壁江山,那它就是《滕王

  • 王勃才华横溢却又一落千丈,落叶归根却葬在越南,到底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芒硝石林肯标签:王勃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且是四杰之首。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父亲王福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务。雍州司功就是管理皇帝极为看重的长安城附近最大的一个州县——雍州的仓库、纳税以及户籍。王勃从出生就在这

  • 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赏王勃名篇《滕王阁序》

    历史人物编辑:北宋秘辛标签: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刚刚反复拜读,词意华丽,气势宏大。是对照着译文理解原文的,只因文义深僻,奈何为之。有感研究历史的人,应不限于史书,修史之人的记载,一来源于典籍,再来源于道听,还要受到本朝禁令避讳的影响。其实代代流传的文章名篇保留的原汁原味,出于当时所见所感,更为真

  • 王勃悲苦的一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历史人物编辑:张泰康标签:王勃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才情绝绝,十七岁便盛誉满唐,却一身抱负未展,33岁就意外溺水,惊悸而亡。。。。。。未冠而仕,誉满盛唐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六岁便能作诗,且诗文构思巧妙,词情英迈,被父亲的好友杜易简称赞为“王氏三株树”之一。九岁读颜师古注的《汉书》后撰写《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注的《汉书》有误。十岁

  • 《滕王阁序》作者王勃,为何27岁溺水而亡?《斗鸡赋》惹了什么祸

    历史人物编辑:树人谈史标签:王勃

    唐朝是人才大爆发的年代,出现了许多优秀人才,除了最著名的李白、杜甫,还有唐初四杰也很了不起,尤其是创作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王勃,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传奇俊杰。据《旧唐书》记载,王勃六岁能诗文,被赞为“神童”,年纪很小就阅读了大量古籍,16岁时考中了唐高宗专门针对贫寒子弟设立的幽素科科举考试,被授予朝

  • “神童、天才”集于一身的王勃,为何才高八斗,却不受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周怀武标签:王勃

    神童、天才”集于一身的王勃,为何才高八斗,却不受重用?知道王勃的都是始于他那片名动天下的《滕王阁序》。对他的印象就是,他是个谜一样的人物。年纪轻轻,刚刚在文坛上崭露头角,最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却突然仙逝。他的的确确是一个集“天才、神童”称号于一身的人,同时也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人。很多小伙伴可能会问,为

  • 王勃《滕王阁序》新创造的40个成语,分别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会游的鱼标签:王勃

    《滕王阁序》被誉为千古第一骈文,全文773个字,成语40个,用典37处,《滕王阁序》为高中背诵篇目很多人不陌生,而陌生的是其中出现的40个成语,到底是哪40个?襟江带湖、三江五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腾蛟起凤、躬逢其盛、飞阁流丹、桂殿兰宫、钟鸣鼎食、云销雨霁、水天一色、渔舟唱晚、

  • 历史上真实的王勃: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却都是咎由自取

    历史人物编辑:老海君平叔标签:王勃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初唐文人中,最为光芒瞩目的莫过于王勃。初唐四杰,王杨卢骆,即使杨炯如何叫嚣“耻居王后”,也改变不了世人将王勃推为四杰之首的事实。一篇《滕王阁序》写在骈文没落的时代,却成为骈文史上的顶峰之作,被誉为最美骈文。单单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足以盖压万世。一首《送

  • 王氏三株树:王勃、王勮、王勔,柳氏三绝:柳三变、三复、三接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王勃

    王氏三株树:王勔、王勮、王勃一千三百四十四年前的今天,一个年仅25岁的少年在南昌都督重建滕王阁庆祝宴会上,挥洒自如地写下了一篇《滕王阁序》。滕王阁从此名声大噪,历千年而名声不减。此人就是身居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王勃之所以能在二十多岁就作出让时人和后人都为之惊叹的文章,一方面离不开他的聪明才智,六岁可

  • 王勃写《滕王阁序》时为什么要提到孟学士?孟学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王勃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他因一篇滕王阁序名满天下。王勃年少成名,很小的时候就擅长写文章。王勃本有机会仕途通顺,但因为性格原因,他被许多人妒忌,加上王勃杀了官奴,不仅仅是他自己被贬官,也连累他的父亲,他父亲被贬到交趾,做交趾令。而王勃就是在去探望父亲时,路过南昌,写下了这篇闻名天下的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