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滕王阁序》作者王勃,为何27岁溺水而亡?《斗鸡赋》惹了什么祸

《滕王阁序》作者王勃,为何27岁溺水而亡?《斗鸡赋》惹了什么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树人谈史 访问量:2357 更新时间:2024/2/25 6:02:32

唐朝是人才大爆发的年代,出现了许多优秀人才,除了最著名的李白杜甫,还有唐初四杰也很了不起,尤其是创作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王勃,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传奇俊杰。

据《旧唐书》记载,王勃六岁能诗文,被赞为“神童”,年纪很小就阅读了大量古籍,16岁时考中了唐高宗专门针对贫寒子弟设立的幽素科科举考试,被授予朝散郎职位,成为最年少的朝廷命官。凭借《乾元殿颂》,被唐高宗盛赞为“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并逐渐成为唐初四杰之首。

王勃因才情出众受到朝廷任用,却不曾想,也因才情出众惹祸上身。王勃担任朝散郎后,被人举荐到沛王李贤的王府中承担修撰工作,由于他们当时都是年轻人,王勃又很想得到李贤的重视,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他很快就赢得了李贤的欢心。为了持续博得李贤欢心,王勃常常在李贤的日常活动中,表现自己的才学。有一次,李贤和弟弟李显玩斗鸡游戏,王勃为了帮助李贤壮声势,挥笔写下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这篇500多字的赋文,主要内容就是以沛王李贤一方的口吻,讨伐英王李显,以为李贤斗鸡助兴,其中引经据典,大谈雄鸡的英勇斗势,如“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这样的句子写得颇有气势。

正当王勃陪着沛王李贤和英王李显玩得嗨时,他写的这篇《檄英王鸡文》传到唐高宗李治的眼前,李治读完立刻龙颜大怒,向身边人斥责王勃说:“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作檄文,应立即逐出王府。”要知道,檄文在古代是专门用于公告或声讨敌对势力的批判性文章,显然王勃用这个来助威沛王与英王斗鸡是不恰当的,李治还认为王勃有离间李贤和李显兄弟的意图,因此,下令将王勃逐出朝廷。

王勃被逐出朝廷后,到巴蜀之地游览山川景物,前后大概持续了三年,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诗文。咸亨二年(671年),随着朝廷形势的改变,王勃返回长安参加科选,在朋友的帮助下,谋得了虢州参军的职位。王勃当上参军后,遇到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这件事彻底扭转了他的命运,甚至导致了他的英年早逝。

王勃担任虢州参军时,遇到一个叫曹达的官奴,此人当时获罪,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王勃将曹达藏匿起来,可不久后,他又担心私藏罪犯会走漏消息,为摆脱这件事,王勃将曹达杀死,很快就因此事获罪,被判定为死罪。幸运的是,没等王勃杀头,就赶上了唐朝实行大赦天下罪人,侥幸捡回性命。这件事史书记载很简略,前因后果很蹊跷,不过据新旧《唐书》记载分析,王勃此次遭祸应该是因为其恃才傲物,遭同僚嫉恨被陷害所致。这次事件终结了王勃的仕途,性命虽然暂时保住,却为后面的意外身亡埋下祸根。

王勃因上面事件,不但自己获罪,连官场上的老父亲王福畴也遭到牵连,被朝廷从雍州司功参军贬到遥远的南荒之地交趾任县令。朝廷对王勃父亲的惩罚所造成的影响,远远超过对王勃自己的惩罚。对父亲的遭遇他非常愧疚,这种情感在他的《上百里昌言疏》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

王勃从监狱被放回后,在家里待了一年多,期间,朝廷曾诏命恢复他的旧职,但屡遭官场打击的王勃已对仕途失去信心,所以他并没有接受诏命。在上元二年(675年)秋天,王勃为了看望被贬在南荒之地的老父亲,他决定从洛阳出发沿运河南下到交趾看望父亲。在第二年,春夏之际,王勃终于见到了生活窘困的父亲。待了一阵后,王勃由海路踏上归途,万万没想到这次他再也不能踏上家乡的土地了,由于当时正值夏季,南海上波浪巨大,王勃不幸溺水身亡,结束了自己短暂而不俗的一生。

王勃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诗篇,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等,都是千古名篇。据说,王勃创作《滕王阁序》是在其临死前一年秋天,前往交趾看望父亲的路途上,经过南昌时写的。当时,都督阎伯舆重修滕王阁,于重阳节在滕王阁大宴宾客,听闻大名鼎鼎的王勃来见,阎伯舆立即请他赴宴。宴会上,阎伯舆请大家即兴作书为滕王阁写一篇序文,为了表现其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还事先安排他写好序文,在宴会上当作即兴作品展示,以其他人的作品作为陪衬,凸显其才学。年少才多的王勃哪知这些,他接过纸笔,稍加思索,便挥笔成文,写下这篇名垂千古的《滕王阁序》。王勃此举虽然破坏了都督的安排,但其高才却令阎都督不得不叹服。

在《滕王阁序》文后,王勃又添了一首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他故意在最末一句中空下一个字,将诗作交给阎伯舆后,便告辞上路了。阎都督和众人仔细看过诗文后,在赞叹之余却发现诗句空下一个字,大家在奇怪的同时,纷纷猜测这个字可能是“水”,或者是“独”,但阎都督却都不满意,思来想去大家觉得还是派人追上王勃问问空的是什么字才行。可派去追赶的人找到王勃后,其随从却说:“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阎都督得知,开始有些生气,但又特别想得到王勃的答案,便又派人携带千两纹银追上王勃,王勃才说:“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这就是王勃一字千金的故事。后来,唐高宗看到王勃这篇《滕王阁序》,大赞“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再看则叹:“好诗,好诗!”并为当初因斗鸡文逐斥王勃感到后悔,想要再召王勃入朝,身边人回说:“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接连自语:“可惜,可惜,可惜!”

可能是王勃死得确实太可惜,亦可能是他的《滕王阁序》太过精彩。传说王勃死后,有人走过其墓时,常听到墓中传出王勃吟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声音。有一个秀才碰到这种情况,对着王勃墓说:“这句子好是好,只是还不够精练,要改成‘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不是更好?”从此,就再也没人听到王勃墓中吟诵诗句了。还有传说王勃死后,阴魂常在赣江游荡,遇人也常吟诵那两句诗,有一个人听到后,冲着江面大喊:“这一句写得不好,太罗嗦,如果把上句的‘与’和下句的‘共’去掉,就简洁多了。”此后,赣江上再也听不到王勃的吟诵了。

王勃作为唐代最出色的诗人之一,自幼博学多才,属于天才级别的人物,连毛主席都赞叹王勃“高才博学”。只可惜天妒英才,王勃二十几岁就离世了,否则,他一定能创作更多千古传颂的奇文妙篇。但探究王勃早逝的原因,一则与唐高宗气量狭小,王勃施才不当有关,二则与其年轻放浪不羁,行事不慎有关,三则与其恃才傲物,遭同僚嫉恨有关。如果王勃不做斗鸡文,在沛王府顺利做官,就不会遭遇后面的一系列变故,可能就不会发生远赴交趾落水而死的事,当然这样也可能不会作出奇文《滕王阁序》了!

标签: 王勃

更多文章

  • “神童、天才”集于一身的王勃,为何才高八斗,却不受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周怀武标签:王勃

    神童、天才”集于一身的王勃,为何才高八斗,却不受重用?知道王勃的都是始于他那片名动天下的《滕王阁序》。对他的印象就是,他是个谜一样的人物。年纪轻轻,刚刚在文坛上崭露头角,最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却突然仙逝。他的的确确是一个集“天才、神童”称号于一身的人,同时也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人。很多小伙伴可能会问,为

  • 王勃《滕王阁序》新创造的40个成语,分别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会游的鱼标签:王勃

    《滕王阁序》被誉为千古第一骈文,全文773个字,成语40个,用典37处,《滕王阁序》为高中背诵篇目很多人不陌生,而陌生的是其中出现的40个成语,到底是哪40个?襟江带湖、三江五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腾蛟起凤、躬逢其盛、飞阁流丹、桂殿兰宫、钟鸣鼎食、云销雨霁、水天一色、渔舟唱晚、

  • 历史上真实的王勃: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却都是咎由自取

    历史人物编辑:老海君平叔标签:王勃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初唐文人中,最为光芒瞩目的莫过于王勃。初唐四杰,王杨卢骆,即使杨炯如何叫嚣“耻居王后”,也改变不了世人将王勃推为四杰之首的事实。一篇《滕王阁序》写在骈文没落的时代,却成为骈文史上的顶峰之作,被誉为最美骈文。单单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足以盖压万世。一首《送

  • 王氏三株树:王勃、王勮、王勔,柳氏三绝:柳三变、三复、三接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王勃

    王氏三株树:王勔、王勮、王勃一千三百四十四年前的今天,一个年仅25岁的少年在南昌都督重建滕王阁庆祝宴会上,挥洒自如地写下了一篇《滕王阁序》。滕王阁从此名声大噪,历千年而名声不减。此人就是身居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王勃之所以能在二十多岁就作出让时人和后人都为之惊叹的文章,一方面离不开他的聪明才智,六岁可

  • 王勃写《滕王阁序》时为什么要提到孟学士?孟学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王勃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他因一篇滕王阁序名满天下。王勃年少成名,很小的时候就擅长写文章。王勃本有机会仕途通顺,但因为性格原因,他被许多人妒忌,加上王勃杀了官奴,不仅仅是他自己被贬官,也连累他的父亲,他父亲被贬到交趾,做交趾令。而王勃就是在去探望父亲时,路过南昌,写下了这篇闻名天下的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

  • 「书写经典」网络展第906期-王勃(唐)《羁春》

    历史人物编辑:叹息且自由标签:王勃

    今天内容:【书写经典】网络展第906期,王勃(唐)《羁春》。诗词原文: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诗词释文:客游千里追名之心早已厌倦,春天到来我一门心思要回家。北园里的情景还是那么令人伤感,我又看见花飘花落乱纷飞。诗词作者: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今山

  • 独占初唐四杰鳌头的王勃,开创送别诗潮流

    历史人物编辑:郑在说事儿标签:王勃

    文治大唐,迎来诗坛初生的太阳大唐立国,走过了初期的风雨,等到高宗李治即位,已经快五十年了,但依然是一个王朝的青春。太宗李世民以铁血手段为自己的儿子扫清了一切有碍王朝发展的障碍,而李治也算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延续着贞观盛世的气象,这其中,文治的发展,最值得称道。新一代诗风已经得到了社会上的承认,接下来,

  • 我们只看到王勃的才华,却不知《滕王阁序》的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回忆屋标签:王勃

    逝者如斯,历史的浪花淘尽了王朝的恩怨情仇,当今既没有了一方霸主,也没有了雄风王者;我们在追求团结、奋进、和谐、平等,我们同样应该独守那份恬然与空明,用每一句话没一种表情向人们昭示谅解,协同人们用谅解交往。我们都知道《滕王阁序》,也看到,可你们知道这背后的故事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

  • 杨柳:新发现的唐写本《王勃集》残卷

    历史人物编辑:逗糖娱乐标签:王勃

    王勃(650~676),字子安,为“初唐四杰”之首,是唐代文学史上的开篇人物。王勃英年早逝,年仅二十八岁,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妙笔华章,却亘绝千古,至今为人所称颂。杨炯在为《王子安集》所作序文中赞叹曰:“神机若助,日新其业。西南洪笔,咸出其词。每有一文,

  • 神童王勃,英年早逝,仅凭一篇《滕王阁序》即可名垂千古

    历史人物编辑:小思思爱视界标签:王勃

    王勃,字子安,是隋朝大儒文中子王通的孙子。“初唐四杰”之首。王勃自小就聪明好学,六岁的时候,就可以写诗作文,是名副其实的“神童”。他博学多才,九岁那年,学习颜师古所著《汉书注》的过程中,发现书中有错误,就写了十篇《指瑕》来纠错。十岁时,已经熟读六经,满腹经纶了。滕王阁王勃浮雕经过努力,成为最年轻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