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长孙无忌要谋反?竟落得自杀而死,家人被贬为奴婢的结局

长孙无忌要谋反?竟落得自杀而死,家人被贬为奴婢的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羽文史录 访问量:1485 更新时间:2024/2/9 16:56:45

长孙无忌是大唐的开国功臣之一,也因为参与指挥了玄武门事变助李世民登上大唐皇位,被封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唐高宗时期,他也因为身为皇帝舅舅,颇受信任,一直是位高权重,可最后却为何落得被逼自杀,家人被贬奴婢的结局?

《资治通鉴》中记载:许敬宗又遣中书舍人袁公瑜等诣黔州,再鞫无忌反状,至则逼无忌令自缢。诏柳奭、韩瑗所至斩决。籍没三家,近亲皆流岭南为奴婢。

反状?长孙无忌这样的忠臣,又是皇帝的舅舅,最后竟然被许敬宗因为“造反”的罪状逼死了,还因此家族连坐为奴,在当时可谓是最严重的事情之一,因为“奴婢”在唐代属于“贱民”阶级,地位低下。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会导致许敬宗、长孙无忌这些李世民的嫡系反目成仇,还非要给长孙无忌一个“谋反”的脏名。

一、废王立武

长孙无忌的故事比较特殊,其中会出现这么几个角色:褚遂良王皇后、武则天、许敬宗、唐高宗、李勣。他们代表了当时唐王朝权力最高的一批人,而这些人却在这次事件后抛开了道义,无所不用其极来达到铲除对方的目的。

这起改变了整个大唐走向,甚至给后世留下刻骨印象的事件就是——废王立武事件。

事情的经过公元654年,高宗打算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不大是因为,唐高宗真想做,朝廷里没有人能够真正阻止他。不小是因为武则天曾是李世民的女人,李治若想冒着世俗压力立武则天为后,褚遂良和长孙无忌这批老臣肯定会坚决阻止。

废王立武已经从单纯的立后问题,上升到关系国家的名誉和伦理制度存亡的高度,长孙无忌便是在此时和武则天结下矛盾的。在李世民时代慎言慎行、不慕名利的长孙无忌,到了唐高宗这里就变成柴米油盐都不进了,不论是谁去劝他,都没有撼动他丝毫。

公元655年,李治又在这个问题上想逼大臣们表态,在这个问题上许敬宗倒向了皇帝阵营,而李勣、于志宁一个装病,一个装傻,干脆来了个中立不反对。这种无言的沉默,很多时候就已经是一种妥协的智慧,这次会议的结局是武则天当上皇后,褚遂良和长孙无忌被其他人逐渐分化出去。

二、被冤枉的长孙无忌

生活中,往往明面上的敌人不可怕,暗地里随时准备坑你一把的朋友才恐怖,武则天便是打算令敬宗伺其隙而陷之。

长孙无忌现在表面上非常风光,实际上却很危险,因为“废王立武”的事情,唐高宗和武则天、许敬宗基本都对长孙无忌产生了不好的印象。许敬宗当然不会直接去告诉皇帝,而是要产生一种无意得知的效果,至于唐高宗到时候信不信,许敬宗知道皇帝并不在乎,李治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压制长孙无忌的机会。

许敬宗掌握的时机很巧妙,对象更是不一般,他的切入点是太子洗马韦季方和监察御史李巢朋党案。所谓太子洗马不是清洗马匹的意思,而是掌管太子书籍的侍从官,一个管监察的官员和太子的亲信便是许敬宗打出的第一手牌,这两个官员妙就妙在,官职一般却很重要,牵连个人进来也容易引导人往大方向想。

许敬宗让韦季方签署了一份所谓的长孙无忌命令他们渗透机要部门,然后等待时机谋反,自己夺权。而唐高宗的心中对这件事是半疑半信,但他却打算借机打压一下长孙无忌,因为长孙无忌此时在唐高宗心中早已经过界,先是平日里多有献言,让李治按他要求去做,又几番打压异己(李道宗李恪等)。对于君王和大臣无言的默契,便是掌控权力在君王的默许范围,而长孙无忌先后害死皇室子弟,又在武则天事件上多次阻扰,李治觉得该敲打一下自己这位越界的舅舅了。

《资治通鉴》:上以为然,竟不引问无忌。戊辰,下诏削无忌太尉及封邑,以为扬州都督,于黔州安置,准一品供给。

此时的李治还没有想要长孙无忌的命,只是敲打一番,但许敬宗却不打算放过这位旧友,而是要彻底解决后患。毕竟以长孙无忌的关系、能力,给他时间,打一局翻盘也不是不可能。许敬宗害怕夜长梦多,先是“再鞫无忌反状,至则逼无忌令自缢”,这还不够“籍没三家,近亲皆流岭南为奴婢。常州刺史长孙祥坐与无忌通书,处绞”。

对于长孙无忌这样的身份而言,这种结局无疑是非常凄惨的,他的经历也从侧面证明了古代宫廷斗争的残酷性。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标签: 长孙无忌

更多文章

  • 康熙为何反感唐代的长孙无忌?为何因为此人而联想到废太子胤礽?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琐窗标签:长孙无忌

    撰文/日小尧茗居清代的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反感唐代的宰相“长孙无忌呢?”这又与康熙皇帝所确立的太子“胤礽”又有何关联呢?这还要从康熙皇帝过早的确立太子而造成的“九子夺嫡”所带来的各位皇子之间对于“储君”的争夺战和太子胤礽背后的支持者说起。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国舅爷“长孙无忌”他对于左右唐

  • 李治被迫立太子,武媚娘暗中结交皇亲,打算和长孙无忌掰手腕?

    历史人物编辑:朱哥爱民标签:长孙无忌

    652年秋,李治被迫在朝堂上答应长孙无忌立李忠为太子,散了朝就直奔立政殿。见到坐在殿里笑吟吟等他消息的武媚娘,李治扑过来抱着她就放声大哭,像极了委屈的孩子。在朝堂上,国舅爷长孙无忌连讽刺带挖苦,就差没当着众人的面说李治与庶母不伦了。生性懦弱、遇到难事就逃避的李治只好同意立储,长孙无忌十分欣慰,李治却

  • 长孙无忌被诬告谋反,李治除了落下几滴眼泪,还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陈泽源标签:长孙无忌

    公元659年初,大唐科举大考正式启动,出身寒门的英才纷至沓来,旬日后成绩公布,20名幸运儿高中进士。其中,张昌宗兄弟二人俊美超群、才华横溢,殿试表现十分抢眼。李治回到后宫后仍对兄弟二人赞不绝口,还勾起了武媚娘的好奇心。科举考试刚结束,李治就收到褚遂良病死的消息。回想起褚遂良也曾做过很多好事,李治有点

  • 长孙无忌是如何成功的?3个原因,是如何失败的?3个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小摸说历史标签: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大唐名相,成功时风头无两,这点通过任职、封赏可以得到证明:大将军、吏部尚书、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赵国公、太尉、顾命大臣,凌烟阁功臣排行第一。但是仍旧无法避免,他结局落魄:先被诬陷,而后流放,最终自缢身亡。我们都直到,当一个人走到某个高度,他自己的荣誉和耻辱,就都和周遭环境分不开了,

  • 长孙无忌vs房玄龄,唐太宗李世民的左膀与右臂之争!

    历史人物编辑:刘玉奎标签:长孙无忌

    谈唐朝的历史绕不过李世民,谈李世民绕不过长孙无忌与房玄龄,作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有太多的相同点。二人均出身名门望族,均自始辅佐李世民,均以擅长谋略闻名,均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均官居宰相,均……正因同性相斥,导致二人始终貌合神离。长孙无忌vs房玄龄二人之间虽一开始也曾较劲,但是真正开始

  • 长孙无忌带刀入宫,他的一番话,使得看门的校尉免于死罪

    历史人物编辑:王嘉兴标签:长孙无忌

    在古代的中国,皇权无疑是至高无上的,皇帝说的话就是至高无上的,不可更改的。但在唐太宗时期,却有着这样一个人。他坚持按照法规办事,甚至敢于为此挑战皇权,这个人就是贞观年间的名相戴胄。有一次,时任吏部尚书的长孙无忌被唐太宗李世民召见入宫。长孙无忌匆忙间忘记解下自己身上的佩刀,就这么进入了宫中。要知道,带

  • 长孙无忌乾纲独断,皇帝李治懦弱无为,大臣气得纷纷辞职

    历史人物编辑:史风标签:长孙无忌

    公元653年,对盛世大唐来说是一个血流成河的年份,这一年,李氏皇族被国舅长孙无忌杀得人头滚滚,寒门出身的朝廷重臣被流放,更有上万家属被发配、流放、打入教坊司,失去尊严!滑天下之大稽的“高阳公主谋反案”被长孙无忌画上血淋淋的句号,似乎触怒了上苍,大唐四境连旱3个月,人人自危。可事情还不算完,大唐皇帝李

  • 长孙无忌为何位列凌烟阁之首?他有一条秘诀,仅有6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枕籍历史标签:长孙无忌

    凌烟阁是唐朝李世民为了表彰开国功臣而建立的一座象征性的建筑,虽然因战乱而毁,但凌烟阁二十四名臣的名声却流传甚远。由于李世民参与过诸多的唐朝大事件,追随过他的臣子也有许许多多,而其中,又是何人有能力担任凌烟阁之首呢?说起名字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凌烟阁的第一位就是长孙无忌,他是长孙皇后的哥哥,和李世民有亲

  • 长孙无忌的“毒舌”弟弟,论嘴上功夫,他属大唐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桃花定中生标签:长孙无忌

    文/林岩隋朝名将长孙晟儿女很多,其中的第四子(一说五子)长孙无忌、幺女长孙观音婢比较有名,长孙无忌在唐朝初年任职宰相,而长孙观音婢则嫁给了李世民,后被册立为皇后。长孙晟另外四个儿子可谓乏善可陈,长子长孙无乃曾追随隋文帝第五子杨谅谋反,兵败被杀。次子长孙恒安不见记载,三子长孙无宪嗜酒如命,行为乖张。长

  • 唐朝的长孙无忌,也曾做过一些对国有利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玉玉爱狗狗标签:长孙无忌

    唐朝的长孙无忌,也曾做过一些对国有利的事情长孙无忌,河南洛阳人,唐朝初期的一个宰相,小的时候被他的舅父抚养长大,少年的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母亲和妹妹都被赶出了家门,可以说在小的时候也是经历过一些不好的事情了,但是他生来就比较聪明,喜欢学习,而且很有计谋,这也是他能做到宰相位置的一个重要原因了,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