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将叛将处斩,徐茂公却偷偷照顾其妻儿,结果给唐朝埋下祸根

李世民将叛将处斩,徐茂公却偷偷照顾其妻儿,结果给唐朝埋下祸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薇颜浅史 访问量:3211 更新时间:2023/12/7 17:33:42

隋唐历史更替之时,涌现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他们为自己的理想流血,拼命,以血肉之躯在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世民协助父亲李渊在晋阳起兵,建立了大唐王朝,随后这个少年英雄,骁勇善战,亲自领兵打下这片江山。后通过玄武门之变上台,并封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评书隋唐演义你一定听过,里面单二爷,翟让李密,秦二爷等瓦岗寨老少爷们一段段英雄事迹听得你一定热血沸腾。单二爷,大名单雄信,山东人士,是一位武艺高强的乱世英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称:雄信骁捷,善用马槊,名冠诸军,军中号曰“飞将”。

单二爷战斗岁月

从司马光的描写中,可以看到单二爷是一位“武功高强,重情重义”的人。那么历史上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为何后来被杀,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大业九年,翟让在瓦岗聚义,单雄信和徐茂公一起去投奔,算是翟让的老部下。他们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很快成为翟让的心腹。后李密,杨玄素也前来投奔。瓦岗军也从草莽聚义军变成了贵族领导下的一支农民起义军。

李密设计杀害了翟让夺取了瓦岗军领导权。在此过程中,徐茂公和单雄信的表现,决定了他们日后的命运。徐茂公护主受伤让人心生敬佩之情,单雄信则是主动跪下投降了李密,反而让别人瞧不起他。从那一刻起,单雄信在瓦岗兄弟的心目中就是一个毫无骨气的人。

战争中单雄信毕竟是一员猛将,很会打仗,李密最终接纳了他。农民起义军由于阶级限制,目光短浅,一溃千里,瓦岗军最终失败了。

后李密投靠了王世充。李密通过几场战争扩大了自己实力,但是李密与王世充之间的斗争,最终以实力雄厚的王世充获胜告终。

李密不得已向新建的唐王朝投降,徐茂公也跟随李密归顺了李唐。如果仅仅凭私人关系,徐茂公应该去找瓦岗的好兄弟单雄信,可偏偏他追随了李密。可见,徐茂公与单雄信两人之间的政治观点不同。单雄信选择了跟随王世充。

再后来,秦琼、程咬金策划叛逃,在两军阵前突然反水,投奔了李世民,让王世充勃然大怒。作为瓦岗寨的兄弟,在王世充阵营中的老大,单雄信为此丢尽了脸面。也许在他投李密的那刻,兄弟们就不再信任他了,他的人品不足以降服众英雄。

众叛亲离错判政治局势,选择王世充就是他悲剧的开端,不知什么原因让他选择了王世充,有人分析说王世充将女儿嫁给他,拉拢他,还有说他与李世民有仇等等。

王世充与李世民大战中,王被打败,单雄信又一次投降了。在隋末战争中,投降另择新主也很普遍,这次他却走到了绝路。

单雄信被杀原因

单雄信自身性格缺陷,关键时刻懦弱多变,几次的换主体现出他性格的问题,是一个墙头草,没有骨气。瓦岗军翟让被杀后立刻就投了李密,反而让李瞧不起他。后又投王世充时,亦是如此。

王世充和他手下的力量只能取其一。当时的历史背景,李世民与王世充窦建德的最后一战,奠定了大唐王朝的胜局。王世充被打败后被俘,李世民为了稳定人心没有杀他,但是一下杀了王手下10多名核心战将,也包括单雄信。

当时出于政治原因,王没有被杀,为了防止王世充再次作乱,将其手下全部斩草除根,也是一种策略。王世充后也被仇敌独孤修德杀害。

单雄信与老瓦岗军的将领渐行渐远,无旧部的实质支持。大局已定,单雄信作为核心武将,其存在价值也不大,所以被杀。

徐茂公留下了单家老小

徐茂公与单雄信在瓦岗军有共同战斗的友情,后虽各事其主,但念及昔日出生入死之情,还是力劝李世民饶恕单雄信。这时李世民阵营中,有多少瓦岗寨的兄弟呢?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面,就有五位。但没有任何人站出来替他说话。

臣子终究左右不了李世民的意志,单雄信还是被杀了。徐茂公也只能偷偷对单雄信的妻儿照顾有加。

李世民在使用人才方面不计前嫌,对手的谋士魏征,降将尉迟恭、秦琼等人都被重用。

最后单雄信的独子单道真也得到了重用,被朝廷封了官。可见杀单雄信是有其他原因的,不是李世民气量方面的问题。

唐朝末年的祸事

历史就是一个循环,兜兜转转,唐朝末年,发生黄巢起义,单雄信的第十一代孙单兴、单旺、单茂、单盛四人果断加入,在军中表现突出,英勇善战,大唐王朝差点被掀翻了天。虽然黄巢起义最后失败了,也沉重打击的唐王朝的统治,国力迅速衰败。

有人感慨,有因就有果啊,如果当年李世民不杀单雄信,也许单家四兄弟不会做这个掘墓人;如果当年没有好心照顾单家妻儿,是不是也不会有这么一天?当然单家人有反骨也不会等待250年,不知九泉之下的李世民怎么想?

小结:

唐朝自安史之乱以来,150年都处在混乱的状态,“藩镇割据”、“宦官专政”,“朋党之争”这几个因素促使唐朝最终走向衰亡。

单雄信的后代参加黄巢起义军,也只是顺势而为,每个朝代到了末期每个人都要考虑自己的出路问题,如同250年前他们的老祖宗单二爷参加瓦岗起义一样,希望寻找新的机会。

唐朝灭亡的这个锅不能扣在单家的子孙头上,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人在历史中,只能顺流而上,不能逆流而下。

学习历史就是要从中汲取教训,不再犯前朝的错误。得民心,为民服务,才能保证统治的长久。

标签: 徐茂公

更多文章

  • 徐茂公死前交代弟弟:若我后代出奸人一定要杀,不杀定会祸及全族

    历史人物编辑:爱吃的鲢鱼头标签:徐茂公

    请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669年,徐茂公卧病在床,恐不久于人世,他将弟弟唤到身边,对其说道:贤弟,我自知自己时日无多,有一件事情要拜托于你,我的那些同僚们,如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

  • 李世民杀单雄信后,徐茂公偷偷照顾其妻儿,却不知给大唐种下祸根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徐茂公

    导语:佛家说人生存在着因果报应,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其实人生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圆圈,每一次错误的选择都会在未知的时候,造成巨大的伤害。封建时期的每一次王朝更迭,看似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仔细分析的话每一次王朝更迭,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了症状了。隋朝末年天下纷乱,隋文帝杨坚本来他夺取天下的途

  • 叛将被李世民处斩,徐茂公偷偷照顾其妻儿,250年后差点毁了唐朝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斋标签:徐茂公

    提到李世民这三个字,很多人都会想到类似于“明君”、“仁主”这样的字眼,后世有人评价其“比迹汤、武,庶几成、康”,历代帝王几乎无人能出其右。除此之外,李世民还以善于听取大臣意见、从谏如流闻名于世,可在李唐一族起义初期,善于纳谏的李世民却因不听徐茂公劝阻而处死过一员猛将,结果,正是因为这一个错误,二百五

  • 隋唐英雄徐茂公,扶武则天上位反被剖棺,墓中出土帽子成国宝

    历史人物编辑:青莲简史标签:徐茂公

    和佛赏花去/文提起李绩知道的人不多,但如果提起隋唐演义中的徐茂公,恐怕都能说上一说,其实,李绩就是徐茂公。他原名徐世绩,字茂公,为凌烟阁功臣,一生辅佐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信任和重任。被赐国姓李。后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就改名李绩。李绩墓在昭陵博物馆园区内,徐茂公死后也是享受殊荣,陪葬昭陵。

  • 李治为何要除掉长孙无忌?娶武则天只是诱因,徐茂公才是关键因素

    历史人物编辑:韦贵祥标签:徐茂公

    回顾历史,大唐可谓是一个极为奇特的存在,从唐朝建立以来,便以极为强势的姿态崛起,将中原一并统一,并且在建立王朝后连着三代皇帝,各个丰功伟绩,被万世传颂。李渊作为开国皇帝,建立了大唐,功绩自然不用提,李世民平定内乱,征战四方,联手自己的父亲一起确定了大唐王朝的基业,和李渊一起称为开国皇帝也不为过。相反

  • 瓦岗山牛鼻子老道徐茂公,死后为何被武则天掘墓戮尸,是孙子坑爷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徐茂公

    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初期名将。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股肱之臣。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问题来了,这么牛逼的人物,为何被武则天开

  • 李世民为何把龙袍披在徐茂公身上?赵匡胤要会此妙招,历史改写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侃史标签:徐茂公

    徐茂功身上的衣服不是御服,而是李世民的休闲服。李世民在宴席上对李济说:“我要为太子找顾命大臣。我正在考虑。没有什么比你更合适的了,过去你还没有忘记你的老主人李密的恩情,李济咬着手指发誓,李济喝得烂醉,李世民脱下衣服盖上。看来这不是偶然的宴席,而是李世民有意营造的氛围,目的只有一个:有心!总而言之,李

  • 败将被李世民处斩,徐茂公却偷偷照顾其妻儿,结果给大唐留下祸根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徐茂公

    说到李世民这个人,给我的感觉就是“仁君”。不管是在朝堂之上还是在私下,李世民都能够耐心听取大臣的意见。但是,听取大臣的意见也分什么事情。隋朝末年,因为隋炀帝的统治太过于残暴,各地纷纷起义,战火四起。瓦岗寨在李密的带领下也很快发展起来,在李密的身边有单雄信和徐茂公两位大将。单雄信这个人非常厉害,善用一

  • 李懋功就是《隋唐演义》里的徐茂公,他不是军师而是一员武将

    历史人物编辑:黎顾百年V标签:徐茂公

    诸葛亮是千古智慧人物的代表,往往鹅毛扇一摇,计上心来。他在三国时期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隋唐时期,也有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此人羽扇纶巾,头戴儒冠,计谋百出,便是瓦岗寨的第二号人物徐茂公。但是《隋唐演义》对于人物的刻画,远远不及《三国演义》。徐茂公的原名叫徐世勣,字懋功。他的名字,怎么到了后来又变成

  • 他睡了隋炀帝皇后,俘虏徐茂公,应该一统天下,比李唐更得民心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徐茂公

    隋末烽烟四起,各路反王逐鹿中原,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他比李唐更得民心,这个人,便是有道无福的窦建德。听过隋唐题材评书或是看过《说唐》《兴唐》的朋友们,对“十八家反王、六十四路烟尘”这句话并不陌生。隋炀帝因为征讨高句丽,大兴土木,致使天下刀兵四起,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在河北贝州漳南县居住的窦建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