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因斗鸡案而出府入蜀的王勃,三年后写下两首羁旅小诗,开盛唐诗象

因斗鸡案而出府入蜀的王勃,三年后写下两首羁旅小诗,开盛唐诗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思思爱视界 访问量:2916 更新时间:2024/2/20 7:25:00

勃,初唐四杰之一,一位英年早逝的天才。在诗风华丽空洞的初唐,即便是随手写下的羁旅小诗,也弹奏出了不一样的音符,开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故事‍

章元年(公元668年),沛王府内热闹之极,原来,十几岁的沛王召来了王府中的侍从,他宣布,第二天和弟弟英王斗鸡。

斗鸡是当时长安权贵们最喜欢的娱乐项目之一,年轻的沛王争强好胜,要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看看如才能提高胜率。同样年轻且博学多才的王勃,此时正在沛王府中做侍读,作为高宗钦点给爱子的侍读,王勃知道,自己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王勃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对斗鸡一窍不通。突然,王勃灵机一动,一挥而就,写下了一篇采非凡的《檄英王鸡》,斗鸡不会,助兴却是他的长项。他从昴日星君开始,到闻鸡起舞、鸡犬升天,洋洋洒洒、嬉笑怒骂、旁征博引,极尽讽刺之能事,写得酣畅淋漓!

沛王一看,大喜,立马便派人将这篇文章送给英王。英王一读,气得半死,大怒之下,立志搜遍全城,一定要赢了哥哥,出一口气。事情越闹越大,直到唐高宗出面调解,才算压了下去。

等事情告一段落,唐高宗要找兄弟反目的原因,结果有人便将王勃的那篇《檄英王鸡》呈了上来,高宗一看,立马大怒,十分后悔自己将这个恃才放浪的王勃点给沛王侍读,于是立马下诏,免了王勃的官职,并且逐出沛王府。

得此无妄之灾,王勃心里自然十分郁闷,但他自己平时恃才傲物,不把旁人放在眼里,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这一次的遭遇,很难说不是小人有意为之。

总章二年五月,王勃突然想起了蜀中山水的妙处,于是决定入川游历。虽说,这是王勃想要自己去散散心,但其实,也是仕途无妄之灾后的无奈之选。个人不幸诗家幸,王勃在蜀中近三年的这段时光,是王勃创作的高峰期,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篇优美的诗文。

品诗‍

下面这两首小诗,虽然不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却是他将要离开蜀地时的佳作,每首短短二十字,写得韵味无穷,值得我们去认真品读。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此诗塑造了一位天涯游子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情感,语言凝练、情景交融,丰富的意象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和心境,十分耐人寻味。

第一句以写景起,“长江悲已滞”,长江好像因为悲伤而停滞。长江日夜奔腾,自然不会有半点停滞之意,更不会有任何悲戚的感觉,有悲感的只能是诗人,感到滞重的,也只能是诗人。那么,诗人为何会这样悲伤呢?

第二句中给出了答案,“万里念将归”,原来,是因为羁留他乡太久,因而产生了无法排遣的思归之情,此处,诗人直接抒发了怀念家乡但不得而归的悲凉情绪。前两句其实是一联对句,诗人以“长江”对“万里”,以“已滞”对“将归”,前者是从空间上写远在他乡、归路迢迢的境况,后者是从时间上写旅居长久、思归不能的现状,又点以“悲”、“念”二字,进一步烘托出了内心的感情。

诗的后两句,似乎看起来纯是写景,“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但其实,却通过对深秋景色的描述,进一步烘托了因乡情而起的凄楚心境。当诗人在山中感受到秋风萧瑟,看到黄叶纷飞的景色时,内心也是无比凄凉和萧瑟的。虽然这两句没有一个字直接表现情感,但却渗透着诗人浓厚的感情。

玉《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句子,王勃此处,自然有以景喻情、以景结情的味道,把读者带入到一个广远开阔的画面中,从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因此这首小诗极其耐人寻味。

除了这首《山中》之外,同一时期王勃还有一首《羁春》,其韵脚与《山中》一致,抒发地也是羁旅思归之情,只不过,一写于晚秋,一写于暮春,所用来寄托感情的景物有所不同而已,但两者参照阅读,则更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感受到诗人那种运笔的思路和妙处。

羁春

王勃

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

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

前两句,透过春日已归而人却客居的抒情,描绘了诗人心神俱伤的憔悴,“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其实这两句,也可以看作是倒装,诗人首先感受到了春回大地,才感受到一年就这样一下子过去了,远在千里为客,诗人内心深处,不自觉产生了一种伤神不已的憔悴感、厌倦感。

接着后两句,诗人借助落花飞的意象,表现了自己无尽的感慨,“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春天来了又飞快地去了,花儿开了又败落,但是诗人作为羁旅之客的情况,却没有丝毫改变,这种“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觉,让千里为客的诗人十分伤感。

王勃这两首诗,所表现的感情非相似,只不过,季节不同、环境不同而已,《山中》用来烘托感情的是秋风、黄叶;《羁春》用来表现感情的却是春归、落花。但是,两首诗都以平淡的语言,表现出了深厚的感情,意境塑造十分浓厚真挚,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确奏响了盛唐诗歌的前奏。

尾声‍

经历了近三年的“旅程”后,王勃终于回到了长安,但后来又因为官奴曹达之事,受到牵连,几经生死,终于认清了官场。当朝廷通知王勃,可以官复原职时,他选择了拒绝。孝顺的王勃,打算去交趾看望一下受自己牵连在此的父亲。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一路南下,这年九月九日,恰好来到洪州,也就是今天的南昌,在这里,他写下了那篇让后世之人爱了千年、佩服了千年的《滕王阁序》,一言均赋,四韵俱成,可以说是他一生集大成之作,也是他的绝笔之作。

上元三年,即公元676年,在离开洪州前往交趾的途中,王勃不慎落水而死,年仅二十七岁。

标签: 王勃

更多文章

  • 王勃:因文章写得太好,先是被唐高宗贬出长安,渡海时又被海收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王勃

    装逼被人当场打死的,并不稀罕;可是装的太优秀,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的,大概只此一人了。此牛人是谁呢?请看诗圣杜甫是如何称赞他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排在第一位的“王”,是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的作者,名字叫王勃。公元668年,王勃“火”了,而且是在大唐

  • 王勃:蹭了别人一顿饭,用一首诗和一篇文章,让一座城火了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王勃

    网络上曾流传着这样一个这样一个段子:不曾读过书的人,在面对海天落日之时,只会感叹一句“哇,好美。”而读过书的人,面对眼前美景则会脱口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后人对于写出此番诗句的作者,却往往知之甚少。只是当我们在对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诗句朗朗上口时,才偶尔会想起这位唐代

  • 王勃最失意的一首诗,通篇没写一个秋字,却满是秋愁,人见犹怜!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王勃

    王勃最失意的一首诗,通篇没写一个秋字,却满是秋愁,人见犹怜!明说诗歌文化6一、盛唐时代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黄金时代。在别的时代,文化名人都是一个一个的出现,但是在盛唐,诗人几乎是成群出现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一个个星光璀璨。文豪遍地走,这是读者的幸运。我们能够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情,“朱门酒肉

  • 王勃:蹭了别人一顿饭,用一首诗和一篇文章,让一座楼火了上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陈建标签:王勃

    于坚曾经说过:”小说它总是要去顺从大众,诗歌好像不一样,诗歌是语言最高智慧的体现,诗人不要求当大众的代言人,诗人更愿意做的是他自己内心世界的一个发言者,它不像小说那样要求广泛的读者。”相比起小说冗杂的描述,短小轻快的诗歌总是被读者们赋予了一层更为深厚的浪漫气息。中国诗歌的创作由来已久,其中发展最为鼎

  • 李世民最荒暴弟弟留三大遗产,因杜甫王勃名传1300年,成山东遗憾

    历史人物编辑:米雅历史阁标签:王勃

    在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之间,有一个比较搞笑的事情:贞观之变李世民继位的时候,他28岁李渊60岁,4年后,已经是太上皇的李渊又给李世民添了一个最小的弟弟,这就是本文的主角,以致于李世民成为了皇帝,还一手抱着自己“可爱”的小弟弟。几年后,当李渊去世的时候,这位小弟弟仅仅有6岁,这就是李元婴。生在李渊李世民的

  • 王勃最经典的一首诗,堪称送别诗中的阳春白雪 千百年来无人可及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王勃

    王勃,字子安,唐代著名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王勃一生经历坎坷,离家为宦为生,其著作多怀乡送别诗,这首《九日登高》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咸亨元年(670年)重阳节,客居西蜀的王勃与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遥望故乡。时逢重阳佳节,而故友离散时,这番场景勾起了诗人浓郁的乡愁,于是便有了这

  • 王勃:初唐最命短的天才,杀过人坐过牢,还曾被唐高宗点赞

    历史人物编辑:孙建安标签:王勃

    “道超中古,功推下济。惟帝惟天,惟天惟帝。”一炷香燃尽,唐高宗终于打破沉默,惊叹道:“奇才,奇才!真是我大唐奇才!”麟德二年(公元665年),朝廷最年轻的命官——16岁的“朝散郎”王勃,趁着乾元殿建成之际写了这篇《乾元殿颂》,成功拍了唐高宗夫妇的马屁。很快,王勃就等到了升迁的机会,他被分到了沛王府当

  • 越南第一大省,跟中国有很深的缘分,唐朝大文豪王勃就埋在此处

    历史人物编辑:石庆松标签:王勃

    越南这个国家面积不大,但是却分成了63个一级行政区划,有58个省(tỉnh)及5个直辖市,那这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哪里呢?这个省和中国还真有一定渊源,这个省就是乂安省。乂安省,属中北沿海地区,北与清化省相邻,南接河静省,西临老挝,东临北部湾。面积16,493.7平方千米,人口300万乂安省位置示意图这个

  • 冠绝古今的文人骚客——王勃:因一只鸡断送前程,却留下千古绝唱

    历史人物编辑:灰尘埃及记标签:王勃

    “光昌流丽之外,还有牢愁满腹一方”,一轮明月透过窗帘,伴随着微风,照在了墨迹未干的批语之上。这是教员少有长篇大论地点评一个青年,从生平事迹,到文章风格,再到人格人品,虽不乏辛辣锐评,但也无处不透露着教员对这个“青年”的肯定。抬眼望向窗外的大好河山,再细细品味“青年”诗文中不断喷涌的无垠生气,教员和着

  •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其二》赏析,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古诗鉴赏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王勃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记得点赞←你喜欢哪些古诗词?留言说一说。你喜欢哪些古诗词?留言说一说。《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唐朝·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叙述故事不是诗的特长,诗最擅长的是抒写情怀。而描绘感觉,细腻、具体地写出诗人感官接受与全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