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徐茂公并非诸葛亮型的人物,真实的身份是和李靖齐名的大唐军神

徐茂公并非诸葛亮型的人物,真实的身份是和李靖齐名的大唐军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述 访问量:121 更新时间:2023/12/11 4:03:54

徐茂公是谁?

这个问题仿佛很幼稚……

大名鼎鼎的徐茂公是谁都不知道吗?

这么简单的问题还需要问吗?

兄弟,你怕是没看过《隋唐演义》吧!

贾家楼结拜、瓦岗寨起义、智收裴元庆、能掐会算、料人与先、屡败强敌,江湖人称小诸葛,后来投靠大唐李氏,靠着独一无二的智慧谋略为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勋,受封英国公,唐太宗时期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个人简历到此仿佛也就结束了,但是,恰恰相反,这些只不过是《隋唐演义》版的徐茂公形象而已,而历史上真实的徐茂公却远非如此,他的真实身份也远不是《隋唐演义》里面所描画的一副牛鼻子老道形象。

历史上的徐茂公与学富五车、神机妙算、说话引经据典、上疏长篇大论的文人形象毫不搭边,他的舞台不在朝堂,而在战场,他更不是像诸葛亮那样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他的真实标签却是和大唐军神李靖李卫公齐名的战场杀神。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他徐茂公有何能耐,能够跟战神李靖齐名?相信看过他的战绩后这些疑云自会消解。

瓦岗军时期

徐茂公,原名徐世襀,字懋功(茂公是隋唐演义里面所改),少年家境富裕,不喜读书,好行侠仗义,扶危救困,十七岁那年预感天下将乱,于隋炀帝大业十二年就近参加了翟让的瓦岗军起义。

当时的瓦岗兵微将寡且缺衣少粮,徐世襀建议不要对附近居民进行抢夺,应该抢夺运河财务以充军资,此举缓解了瓦岗军的燃眉之急。随后与翟让奉李密为瓦岗之主,在王世充讨伐李密时,徐世襀又多次以奇计大败王世充。

后来又建议李密攻取黎阳仓,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并在十天之内招募了将近二十万的兵员,此举不但壮大了瓦岗军实力,而且得到了当地士人的大力支持。在守卫黎阳仓的时候,打败了前来攻打的宇文化及

唐高祖时期

李密因攻打王世充失败而率众投降李渊,当时还在镇守黎阳的徐世襀得知后,把剩余的领土、人口、兵员等登记在册献给李密,然后由李密转献给高祖李渊,李渊得知徐世襀这一事件后,对其不忘旧主,不将功占为己有的行为大加赞赏,并称赞其为难得的纯臣,并赐以国姓——李,从此,徐世襀正式改名为李世襀。

归顺唐朝后,李世襀正式成为上将李世民的麾下猛将,败宋金刚、擒窦建德、定王世充、破刘黑闼、徐圆郎等人,后与李孝恭、李靖一同擒获辅公祏,平定江南,为唐朝初期的统一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唐太宗时期

贞观初年,东突厥率兵进犯唐朝,一路打到距离长安仅有四十里的范围,唐太宗迫不得已与东突厥签订了耻辱条约,这次的妥协一直是李世民心中的伤痛,很快,在唐朝两大军神李靖和李世襀的联手下,就让东突厥颉利可汗知道了大唐雄风。

贞观三年,李世襀和李靖率军十万,分道出击东突厥,李靖在阴山之战中大坡东突厥颉利可汗,战败后的颉利可汗被李世襀阻挡,无法北逃,李世襀最终俘获东突厥部五万之众凯旋班师。

贞观十五年,李世襀于诺真水大坡薛延拓军,斩首三千,俘获五万余人,战马一万五千匹,回师途中,又与州兵夹击叛乱的突厥思结部。

贞观十九年,李世襀奉命进攻高句丽,连破盖牟、辽东、白岩等城,并参与安市城之战。次年,趁薛延拓内乱之际,纵兵击破薛延拓残部,至此薛延拓政权被彻底灭亡。

从武德九年到贞观十五年,李世襀长期担任并州刺史,威震边疆,使四夷不敢来犯,故而唐太宗有言:“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朕唯置世襀于晋阳,而边尘不惊,其为长城,岂不壮哉!

唐高宗时期

永辉三年,高宗李治下令:”为避讳先帝名号,凡名字中含有世、民这两个字者,自觉改过,诸如观世音菩萨改为观音菩萨,而李世襀也从此改名为李襀。

永辉六年,李治在废后事件上得到了军方代表李襀的支持,一举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媚娘为皇后,李治也因改立皇后一事把朝政大权从舅舅长孙无忌手里抢夺了过来。

当时在改立皇后一事上,长孙无忌想要当庭否决时,当他看到李襀那犀利的眼神扫过来的那一刻,内心从未有过的恐惧顿时涌入心田——无忌知道,当那种眼神出来的时候,他长孙无忌再敢言半个不字,立时将会性命不保。

乾丰元年,李襀受命再次出征高句丽,在李襀的指挥下,唐军势如破竹,攻克平壤,至此,受困隋炀帝、唐太宗两朝而无法征服的高句丽,正式灭亡。

瓦岗徐世襀,先朝李世襀,当朝李襀,军神一人,一人军神,足矣!

标签: 徐茂公

更多文章

  • 李世民临终前要杀徐茂公,徐茂公的一个做法,救了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徐茂公

    李世民临终前要杀徐茂公,徐茂公的一个做法,救了自己!在唐朝有一个很聪明的人叫做徐茂公。并且在世人的眼中,他可是跟诸葛亮一样的聪明。因为在唐朝建立前的战场上,他可是表现非凡,表现出杰出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他原本是在李密的手下做事,但是李密后来失败,他就投靠了李渊。徐茂公还有很聪明的一点就是在当时他完

  • 武则天让人挖开徐茂公的坟,见到陪葬衣物,为何骂徐茂公狡诈?

    历史人物编辑:史小策V标签:徐茂公

    徐茂公,本名徐世绩,唐朝开国功勋,深受李渊和李世民的信任和器重。唐朝建立之后,高祖李渊赐徐茂公姓李,太宗李世民又将徐茂公列入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唐太宗贞观年间,徐茂公先后参与了平定东突厥、灭薛延陀,以及远征高句丽等大战,屡立战功。李世民发现徐茂公为人非常重视恩义,就准备将徐茂公留给太子李治。太宗

  • 因斗鸡案而出府入蜀的王勃,三年后写下两首羁旅小诗,开盛唐诗象

    历史人物编辑:小思思爱视界标签:王勃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一位英年早逝的天才。在诗风华丽空洞的初唐,即便是随手写下的羁旅小诗,也弹奏出了不一样的音符,开诗歌中的盛唐气象。故事‍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沛王府内热闹之极,原来,十几岁的沛王召来了王府中的侍从,他宣布,第二天和弟弟英王斗鸡。斗鸡是当时长安权贵们最喜欢的娱乐项目之一,年轻的沛

  • 王勃:因文章写得太好,先是被唐高宗贬出长安,渡海时又被海收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王勃

    装逼被人当场打死的,并不稀罕;可是装的太优秀,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的,大概只此一人了。此牛人是谁呢?请看诗圣杜甫是如何称赞他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排在第一位的“王”,是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的作者,名字叫王勃。公元668年,王勃“火”了,而且是在大唐

  • 王勃:蹭了别人一顿饭,用一首诗和一篇文章,让一座城火了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王勃

    网络上曾流传着这样一个这样一个段子:不曾读过书的人,在面对海天落日之时,只会感叹一句“哇,好美。”而读过书的人,面对眼前美景则会脱口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后人对于写出此番诗句的作者,却往往知之甚少。只是当我们在对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诗句朗朗上口时,才偶尔会想起这位唐代

  • 王勃最失意的一首诗,通篇没写一个秋字,却满是秋愁,人见犹怜!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王勃

    王勃最失意的一首诗,通篇没写一个秋字,却满是秋愁,人见犹怜!明说诗歌文化6一、盛唐时代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黄金时代。在别的时代,文化名人都是一个一个的出现,但是在盛唐,诗人几乎是成群出现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一个个星光璀璨。文豪遍地走,这是读者的幸运。我们能够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情,“朱门酒肉

  • 王勃:蹭了别人一顿饭,用一首诗和一篇文章,让一座楼火了上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陈建标签:王勃

    于坚曾经说过:”小说它总是要去顺从大众,诗歌好像不一样,诗歌是语言最高智慧的体现,诗人不要求当大众的代言人,诗人更愿意做的是他自己内心世界的一个发言者,它不像小说那样要求广泛的读者。”相比起小说冗杂的描述,短小轻快的诗歌总是被读者们赋予了一层更为深厚的浪漫气息。中国诗歌的创作由来已久,其中发展最为鼎

  • 李世民最荒暴弟弟留三大遗产,因杜甫王勃名传1300年,成山东遗憾

    历史人物编辑:米雅历史阁标签:王勃

    在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之间,有一个比较搞笑的事情:贞观之变李世民继位的时候,他28岁李渊60岁,4年后,已经是太上皇的李渊又给李世民添了一个最小的弟弟,这就是本文的主角,以致于李世民成为了皇帝,还一手抱着自己“可爱”的小弟弟。几年后,当李渊去世的时候,这位小弟弟仅仅有6岁,这就是李元婴。生在李渊李世民的

  • 王勃最经典的一首诗,堪称送别诗中的阳春白雪 千百年来无人可及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王勃

    王勃,字子安,唐代著名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王勃一生经历坎坷,离家为宦为生,其著作多怀乡送别诗,这首《九日登高》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咸亨元年(670年)重阳节,客居西蜀的王勃与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遥望故乡。时逢重阳佳节,而故友离散时,这番场景勾起了诗人浓郁的乡愁,于是便有了这

  • 王勃:初唐最命短的天才,杀过人坐过牢,还曾被唐高宗点赞

    历史人物编辑:孙建安标签:王勃

    “道超中古,功推下济。惟帝惟天,惟天惟帝。”一炷香燃尽,唐高宗终于打破沉默,惊叹道:“奇才,奇才!真是我大唐奇才!”麟德二年(公元665年),朝廷最年轻的命官——16岁的“朝散郎”王勃,趁着乾元殿建成之际写了这篇《乾元殿颂》,成功拍了唐高宗夫妇的马屁。很快,王勃就等到了升迁的机会,他被分到了沛王府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