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公是谁?
这个问题仿佛很幼稚……
大名鼎鼎的徐茂公是谁都不知道吗?
这么简单的问题还需要问吗?
兄弟,你怕是没看过《隋唐演义》吧!
贾家楼结拜、瓦岗寨起义、智收裴元庆、能掐会算、料人与先、屡败强敌,江湖人称小诸葛,后来投靠大唐李氏,靠着独一无二的智慧谋略为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勋,受封英国公,唐太宗时期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个人简历到此仿佛也就结束了,但是,恰恰相反,这些只不过是《隋唐演义》版的徐茂公形象而已,而历史上真实的徐茂公却远非如此,他的真实身份也远不是《隋唐演义》里面所描画的一副牛鼻子老道形象。
历史上的徐茂公与学富五车、神机妙算、说话引经据典、上疏长篇大论的文人形象毫不搭边,他的舞台不在朝堂,而在战场,他更不是像诸葛亮那样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他的真实标签却是和大唐军神李靖李卫公齐名的战场杀神。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他徐茂公有何能耐,能够跟战神李靖齐名?相信看过他的战绩后这些疑云自会消解。
瓦岗军时期
徐茂公,原名徐世襀,字懋功(茂公是隋唐演义里面所改),少年家境富裕,不喜读书,好行侠仗义,扶危救困,十七岁那年预感天下将乱,于隋炀帝大业十二年就近参加了翟让的瓦岗军起义。
当时的瓦岗兵微将寡且缺衣少粮,徐世襀建议不要对附近居民进行抢夺,应该抢夺运河财务以充军资,此举缓解了瓦岗军的燃眉之急。随后与翟让奉李密为瓦岗之主,在王世充讨伐李密时,徐世襀又多次以奇计大败王世充。
后来又建议李密攻取黎阳仓,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并在十天之内招募了将近二十万的兵员,此举不但壮大了瓦岗军实力,而且得到了当地士人的大力支持。在守卫黎阳仓的时候,打败了前来攻打的宇文化及。
唐高祖时期
李密因攻打王世充失败而率众投降李渊,当时还在镇守黎阳的徐世襀得知后,把剩余的领土、人口、兵员等登记在册献给李密,然后由李密转献给高祖李渊,李渊得知徐世襀这一事件后,对其不忘旧主,不将功占为己有的行为大加赞赏,并称赞其为难得的纯臣,并赐以国姓——李,从此,徐世襀正式改名为李世襀。
归顺唐朝后,李世襀正式成为上将李世民的麾下猛将,败宋金刚、擒窦建德、定王世充、破刘黑闼、徐圆郎等人,后与李孝恭、李靖一同擒获辅公祏,平定江南,为唐朝初期的统一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唐太宗时期
贞观初年,东突厥率兵进犯唐朝,一路打到距离长安仅有四十里的范围,唐太宗迫不得已与东突厥签订了耻辱条约,这次的妥协一直是李世民心中的伤痛,很快,在唐朝两大军神李靖和李世襀的联手下,就让东突厥颉利可汗知道了大唐雄风。
贞观三年,李世襀和李靖率军十万,分道出击东突厥,李靖在阴山之战中大坡东突厥颉利可汗,战败后的颉利可汗被李世襀阻挡,无法北逃,李世襀最终俘获东突厥部五万之众凯旋班师。
贞观十五年,李世襀于诺真水大坡薛延拓军,斩首三千,俘获五万余人,战马一万五千匹,回师途中,又与州兵夹击叛乱的突厥思结部。
贞观十九年,李世襀奉命进攻高句丽,连破盖牟、辽东、白岩等城,并参与安市城之战。次年,趁薛延拓内乱之际,纵兵击破薛延拓残部,至此薛延拓政权被彻底灭亡。
从武德九年到贞观十五年,李世襀长期担任并州刺史,威震边疆,使四夷不敢来犯,故而唐太宗有言:“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朕唯置世襀于晋阳,而边尘不惊,其为长城,岂不壮哉!
唐高宗时期
永辉三年,高宗李治下令:”为避讳先帝名号,凡名字中含有世、民这两个字者,自觉改过,诸如观世音菩萨改为观音菩萨,而李世襀也从此改名为李襀。
永辉六年,李治在废后事件上得到了军方代表李襀的支持,一举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媚娘为皇后,李治也因改立皇后一事把朝政大权从舅舅长孙无忌手里抢夺了过来。
当时在改立皇后一事上,长孙无忌想要当庭否决时,当他看到李襀那犀利的眼神扫过来的那一刻,内心从未有过的恐惧顿时涌入心田——无忌知道,当那种眼神出来的时候,他长孙无忌再敢言半个不字,立时将会性命不保。
乾丰元年,李襀受命再次出征高句丽,在李襀的指挥下,唐军势如破竹,攻克平壤,至此,受困隋炀帝、唐太宗两朝而无法征服的高句丽,正式灭亡。
瓦岗徐世襀,先朝李世襀,当朝李襀,军神一人,一人军神,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