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临终前要杀徐茂公,徐茂公的一个做法,救了自己!

李世民临终前要杀徐茂公,徐茂公的一个做法,救了自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朱明桂 访问量:2579 更新时间:2024/2/20 11:20:18

李世民临终前要杀徐茂公,徐茂公的一个做法,救了自己!

在唐朝有一个很聪明的人叫做徐茂公。并且在世人的眼中,他可是跟诸葛亮一样的聪明。因为在唐朝建立前的战场上,他可是表现非凡,表现出杰出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他原本是在李密的手下做事,但是李密后来失败,他就投靠了李渊

徐茂公还有很聪明的一点就是在当时他完全可以把功劳全部挂在自己的名下,但是他反而把所有的功名都给了魏公。因为在他心底认为这些功名本应该就是属于魏公的,而如果他私自占有的话就是邀功了。而用这种行为来为自己求得功名利禄是非常无耻的。后来这件事被李渊了解到之后非常佩服他,觉得他非常的刚正不阿。对他很是重用,并且在之后的战争中徐茂公也有很好的战绩,并且被皇帝赐了国姓。

徐茂公投靠李渊之后在军队中骁勇善战,立下了很多功劳。并且非常受太宗李世民的信任,但是因为他太过聪明,有能力。也受到了皇帝的猜忌,所以在皇帝李世民快死的时候也是想的该如何处置徐茂公才不会影响下一代皇帝的权力,但是徐茂公是跟着他一起平定天下的并且他们安逸享受权利很久了,在下一任皇帝面前可能就不会做到对李世民一样的恭恭敬敬。再加上唐高宗李治的性格也比较好说话所以说这种想法也是很正确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了,李世民现在想杀了徐茂公的心情了。

虽然徐茂公先前是为他人效命,最后才投靠的李氏王朝。但是这么多年跟随着李世民征战四方也是很有功劳的,现在如果杀了他会不会显得皇帝的冷漠无情。所以在很矛盾中李世民灵机一动想了一个方法,就是先将徐茂公贬官,看他如何应对。如果他心存不满,那么就杀了他。如果他平心静气地接受这个安排,那么还可以考虑留他一命。

其实这个想法也是一个一箭双雕方法。因为如果他被贬职之后再被下一任皇帝任用。那么他很可能会很感激,就会更加的认真负责了。而且聪明的徐茂公也懂得皇帝的想法。所以在皇帝贬了徐茂公的官之后,徐茂公很坦然的接受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不仅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并且在下一任皇帝期间大有作为。

标签: 徐茂公

更多文章

  • 武则天让人挖开徐茂公的坟,见到陪葬衣物,为何骂徐茂公狡诈?

    历史人物编辑:史小策V标签:徐茂公

    徐茂公,本名徐世绩,唐朝开国功勋,深受李渊和李世民的信任和器重。唐朝建立之后,高祖李渊赐徐茂公姓李,太宗李世民又将徐茂公列入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唐太宗贞观年间,徐茂公先后参与了平定东突厥、灭薛延陀,以及远征高句丽等大战,屡立战功。李世民发现徐茂公为人非常重视恩义,就准备将徐茂公留给太子李治。太宗

  • 因斗鸡案而出府入蜀的王勃,三年后写下两首羁旅小诗,开盛唐诗象

    历史人物编辑:小思思爱视界标签:王勃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一位英年早逝的天才。在诗风华丽空洞的初唐,即便是随手写下的羁旅小诗,也弹奏出了不一样的音符,开诗歌中的盛唐气象。故事‍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沛王府内热闹之极,原来,十几岁的沛王召来了王府中的侍从,他宣布,第二天和弟弟英王斗鸡。斗鸡是当时长安权贵们最喜欢的娱乐项目之一,年轻的沛

  • 王勃:因文章写得太好,先是被唐高宗贬出长安,渡海时又被海收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王勃

    装逼被人当场打死的,并不稀罕;可是装的太优秀,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的,大概只此一人了。此牛人是谁呢?请看诗圣杜甫是如何称赞他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排在第一位的“王”,是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的作者,名字叫王勃。公元668年,王勃“火”了,而且是在大唐

  • 王勃:蹭了别人一顿饭,用一首诗和一篇文章,让一座城火了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王勃

    网络上曾流传着这样一个这样一个段子:不曾读过书的人,在面对海天落日之时,只会感叹一句“哇,好美。”而读过书的人,面对眼前美景则会脱口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后人对于写出此番诗句的作者,却往往知之甚少。只是当我们在对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诗句朗朗上口时,才偶尔会想起这位唐代

  • 王勃最失意的一首诗,通篇没写一个秋字,却满是秋愁,人见犹怜!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王勃

    王勃最失意的一首诗,通篇没写一个秋字,却满是秋愁,人见犹怜!明说诗歌文化6一、盛唐时代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黄金时代。在别的时代,文化名人都是一个一个的出现,但是在盛唐,诗人几乎是成群出现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一个个星光璀璨。文豪遍地走,这是读者的幸运。我们能够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情,“朱门酒肉

  • 王勃:蹭了别人一顿饭,用一首诗和一篇文章,让一座楼火了上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陈建标签:王勃

    于坚曾经说过:”小说它总是要去顺从大众,诗歌好像不一样,诗歌是语言最高智慧的体现,诗人不要求当大众的代言人,诗人更愿意做的是他自己内心世界的一个发言者,它不像小说那样要求广泛的读者。”相比起小说冗杂的描述,短小轻快的诗歌总是被读者们赋予了一层更为深厚的浪漫气息。中国诗歌的创作由来已久,其中发展最为鼎

  • 李世民最荒暴弟弟留三大遗产,因杜甫王勃名传1300年,成山东遗憾

    历史人物编辑:米雅历史阁标签:王勃

    在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之间,有一个比较搞笑的事情:贞观之变李世民继位的时候,他28岁李渊60岁,4年后,已经是太上皇的李渊又给李世民添了一个最小的弟弟,这就是本文的主角,以致于李世民成为了皇帝,还一手抱着自己“可爱”的小弟弟。几年后,当李渊去世的时候,这位小弟弟仅仅有6岁,这就是李元婴。生在李渊李世民的

  • 王勃最经典的一首诗,堪称送别诗中的阳春白雪 千百年来无人可及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王勃

    王勃,字子安,唐代著名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王勃一生经历坎坷,离家为宦为生,其著作多怀乡送别诗,这首《九日登高》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咸亨元年(670年)重阳节,客居西蜀的王勃与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遥望故乡。时逢重阳佳节,而故友离散时,这番场景勾起了诗人浓郁的乡愁,于是便有了这

  • 王勃:初唐最命短的天才,杀过人坐过牢,还曾被唐高宗点赞

    历史人物编辑:孙建安标签:王勃

    “道超中古,功推下济。惟帝惟天,惟天惟帝。”一炷香燃尽,唐高宗终于打破沉默,惊叹道:“奇才,奇才!真是我大唐奇才!”麟德二年(公元665年),朝廷最年轻的命官——16岁的“朝散郎”王勃,趁着乾元殿建成之际写了这篇《乾元殿颂》,成功拍了唐高宗夫妇的马屁。很快,王勃就等到了升迁的机会,他被分到了沛王府当

  • 越南第一大省,跟中国有很深的缘分,唐朝大文豪王勃就埋在此处

    历史人物编辑:石庆松标签:王勃

    越南这个国家面积不大,但是却分成了63个一级行政区划,有58个省(tỉnh)及5个直辖市,那这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哪里呢?这个省和中国还真有一定渊源,这个省就是乂安省。乂安省,属中北沿海地区,北与清化省相邻,南接河静省,西临老挝,东临北部湾。面积16,493.7平方千米,人口300万乂安省位置示意图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