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的作者是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建立大齐政权,年号金统,在位两载而亡。黄巢和洪秀全很像。都是因为屡试不第,进而对科举失望才造反,但二人绝非是因为考官刻意打压,也不是因为有眼无珠,而是因为这二人成绩太差。黄巢大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起义,对中国破坏力最大的起义。但有一点我们却要感谢黄巢,因为黄巢将中国自东汉形成的世家门阀制度彻底铲除,所以从宋朝开国之后,宰相级别的高官,包括进士出身的人都出身平民,士族彻底消亡并永远退出历史舞台。
黄巢出身于私盐世家,是个资深的私盐贩子。在古代贩私盐和现在贩毒一样。黄巢由于科举不中,对朝廷心生恨意。这才起兵造反,绝非因为穷困而造反。起义属于流寇。这一点和李自成一样,既成事于流寇,也败事于流寇。《旧唐书黄巢传》记载:“贼围陈郡三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俄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意思就是黄巢军队吃人,此事基本上是吃真的,毕竟哪怕是古代的太平年景偶尔也会闹出人相食的大饥荒,更不要说黄巢起义时期了。
黄巢起义,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避实攻虚,走遍今天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省广大地区。但由于长期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后方,缺乏经济上的保障和群众基础,在攻入长安之后登基太早,没有对唐僖宗乘胜追击,还有就是过于残暴,攻入长安将官员得罪殆尽,没有一个皇帝在失去官僚和士绅的支持下能长久,官僚阶级中的口碑是成霸业的前提。没有与官僚地主阶级迅速结合是黄巢快速失败的主要原因,未能建立有效的政治团体。在这一点上和李自成也很像。黄巢和洪秀全一样,属于那种未得天下就开始奢侈享受的人。完全透露出了一种流氓无产阶级的本质的丑恶嘴脸。黄巢起义只能算压死唐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主线。
黄巢失败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藩镇割据之后的大唐王朝,朝廷已经没有任何威信可言 而且是无钱无兵,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依靠地方军阀,黄巢就是在各路军阀的合力围剿之下失败的,黄巢是剿灭的,各路军阀借机鹊起。那些拥兵自重的藩镇。他们是整个唐帝国的核心力量。朝廷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黄巢也没能打破这股强大的势力。这些军阀成为了黄巢起义的最大受益者。在黄巢最后失败之后,朱温建立后梁,李存勖建立后唐,石敬瑭建立后晋。这些人几乎都是和黄巢一辈的人,或者矮一辈的人。
黄巢起义唯一正面的影响就是彻底地终结了中国贵族的历史,自此之后,世间再也没有了贵族的一席之地。人们笃信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事实上也是这样。
我是静水无波,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