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时九年的黄巢之乱究竟是失败还是成功的?

历时九年的黄巢之乱究竟是失败还是成功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旅游菜鸟 访问量:811 更新时间:2023/12/11 5:03:43

作为唐末最浩大的一次农民起义,黄巢之乱历时整整九年。黄巢先后跟随仙芝等人转战大半个中国,最后攻陷了唐朝的两个首都,创建了所谓的“大齐政权”。

在他的造反和鼓动之下,唐王朝走到了帝国的晚年。“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是黄巢高喊的雄心壮志,但是,和历史上诸多的农民起义一样,他并没有获得世界真正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建立起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然后让自己坐上皇位,将自己辛苦得来的江山一代又一代地传于后世。

作为有局限性的农民,黄巢和大部分起义领导者一样——并没有成就霸业,但是由他引领的战乱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公元875年,唐末时期的农民起义揭开了帷幕,王仙芝从河南起兵,在短短一年之内,士兵迅速发展到数万人,紧接着,黄巢也浮出了水面。他早年与王仙芝搭伙散贩卖私盐,为人仗义豪爽,相比于王仙芝,他并不算一个纯粹的武夫。

相反,他曾经还是个想要试图考取功名的读书人,但是科举屡试不中的结果让他心灰意冷,门阀士族阻挡了普通人上升的阶层又让他内心郁闷。因此,黄巢开始和王仙芝贩卖私盐,在铤而走险的过程中,黄巢发现了一个远比走仕途和贩私盐获利更盛的机会,——起义。

很快,王仙芝和黄巢兵合一处,他们开始拉起了那些交不起赋税和被兼并土地的自耕农,百姓争先恐后地投到了他们的麾下,并且加入了抢劫官府的行列当中。在起义的过程中,唐军见叛军的声势越来越大,中央朝廷无奈开始对王仙芝和黄巢进行招安。

中央政府送来的招安官职是监察御史,这一职位让王仙芝很是心动,但是黄巢却对其进行劝解:谨防中央的官员秋后杀人。

于是王仙芝扔下诏书,继续和黄巢南征北战。农民起义是中国封建帝国常有之事,但是,黄巢起义最为人所诟病的一点则是他在行军途中手段十分残暴,大肆杀人,过于血腥,甚至还有“吃人”之说。

黄巢军队的“残暴”发生在进攻河南的时候。在进攻河南之前,王仙芝和黄巢分头行动,结果王仙芝被唐军打得大败。他手下的残兵败将无可奈何投到了黄巢麾下,他整合部队进攻河南唐军,却被固守的节度使打得节节败退。

在进退维谷之际,黄巢的军队只能靠抢劫、杀人来维持军需。朝廷见他似乎已经后继无力,便开始对其招安,结果黄巢突然又重整旗鼓,接连打下了江西、福建等地。他的势力向南方蔓延得越来越深,而且他自己所经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让过路的民众很是不满。

但是面对这些反对的声音,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些过激。他用一天的时间攻下了广州作为根据地,继续与朝廷分庭抗礼。拿下广州之后,黄巢杀了回马枪,一直北上打到了长安城外。虽然皇位近在眼前,但是天下并不尽在他手,但黄巢执意在长安建立起了一个农民与官僚并存的政权——大齐。

只可惜在登基仅仅两年之后,他就在与旧军阀的拉扯之中败下阵来,最终落得个被杀头的结局。他领导得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也最终以失败结尾。

这一结局是古代农民起义常有的现象,基于他们自身的局限性和没有成功的革命纲领等原因,所以这些人的起义也只能最终被定义为“叛乱”。黄巢之乱尽管历时九年,灭了长安的东西两都城,但最终没有建立起自己大一统的王朝。

所以,按照封建时期的观点来看,他的起义是失败的。但按照发展的历史脉络来看,他的起义又是成功的。在他改朝换代、杀伐无数的过程中,几近消灭了危害长达400年的官僚制度和国家体制的东西——门阀士族。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门第,士族为中心的阶级开始逐渐兴起,他们把持着话语权以及受教育的权利,然后逐步走向政治,在朝堂之上抱团,在学术圈里互相把持重要位置。

就连盛唐时期的李家人也被关陇集团牢牢地掌控着,也正是由于门阀士族对于政治的掌控力太强,导致历代帝王都想要削减这些势力,科举制就是这一大创举。

尽管到了唐朝末期,中央帝国已经垂垂老矣,但门阀士族的势力仍然非常强大,尤其是在各个地方,乡里豪绅和士族以及节度使等双双联合,连地方政府都要退避三分。据史料记载,黄巢进入京师之后,三品以上官员全部被其处死,四品以下官员才能勉强保命,杀得唐朝宗室几无后人。

在长安者的所有士族被黄巢全部杀了一遍,连同他们的掌握的家业和资源,千百年来的地位也一同被摧毁,甚至被门阀士族视为珍宝的族谱,也都在黄巢放下的大火中一笔勾销。

在之前每攻克一所城市之后,黄巢都会让手下的部队除尽世家大族和豪绅,时人称之为“洗城”。甚至有一日纵杀八万人之说。据阿拉伯商人苏莱曼记载,黄巢曾在广州杀了12万的氏族子弟。他以肉体消灭的方式除尽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和门第观念。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看,黄巢的起义是成功的,他消除了历史向前过程中的阻碍。除此之外,黄巢之乱还与其他起义有一个不同之处,那就是他十分重视和农民阶级联合起来。黄巢是底层人出身,又饱受科举制和门阀士族的折磨,自然对上位者怀恨在心,因此在战乱的过程中,他们打出的口号是“打豪绅、分土地”,颇有些“革命”的味道,这与前期的安史之乱大为不同。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黄巢起义还有更深层的意义。在唐代的末期,中央政府的统治权威正在稳稳地回升,许多地方军阀在与中央的长期博弈中逐渐选择低头,甚至开始接受由中央指派官员担任各个州府的节度使。正当中央与地方的势力要合二为一的时候,大规模农民起义直接打断了这个进程,阻止了这个中央帝国最后的回光返照。对于黄巢个人来说,他只建立了两年的大齐政权就被杀,这是失败的,但是他在起义的过程中,他不断加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导致东南地区的财富被截断,客观上使得他的对手大唐朝廷无法继续维持统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的东南地区的财政税收,中央的各个官僚机构和部门建设都无法正常运转下去,从这个层面来讲,他的起义又是成功的。

最重要的还是在晚唐时期,上层阶级和普通平民百姓之间出现的矛盾已经达到顶峰,黄巢就是这个矛盾的点燃火把。他通过绞杀肉体的方式消灭了死而不僵却始终能复活的门阀势力。肉体的消亡能带动的精神的消失,门阀士族把持政权之风开始渐渐消失,这为后续宋代士大夫进阶和登上政治舞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千百年来的文人笔下,黄巢都是如妖魔化一般的人物,世家大族对其又惧又怕,给他编造了无数的恶名与阴影。

黄巢的成功非世俗意义上的,但他的失败亦是必然。尽管按照客观实际也想来看,黄巢直接切断了唐朝末期苟延残喘的时机,但是他的失败却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毕竟在他打进长安之后,被天子皇位和金灿灿的龙袍所吸,开始放弃了游击战略,使得原来攻打下来的城池逐渐失去了优势。

他本可以集中兵力一举攻打北方重要城镇,毕竟当时东南的各地城市已经成了他的囊中之物,结果他急于称帝,所以不得不让驻兵分散在各座城市,长安也丧失了拱卫之势。同时,他又过早地放弃了游击战略,登上大位后没有保持住经济发达地区作为根据的优势。

这使得最后的黄巢没有根据地,士兵成了流窜在各地的流民,10万兵都处在各个节度使的包围之中。

因最后没有粮食,人吃人的现象频现,可以说成于流寇,也败于柳寇,而且作为农民王朝,想要建立一个新的王朝必须依赖于有知识和文化的官阶子弟,可他在攻入长安时将官员三组基本上得罪殆尽。

没有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能在失去知识分子的支持和官僚的拥护下长久,也没有一个帝国的霸业能在失去官僚阶级的帮忙下建立。

在这些重重的错误之下,他又犯了一个更严重的错误:在前期,他十分注重联合农民,可是后期的他到处流窜,杀光百姓,使得长安周边民不聊生。群众也开始一边倒地谴责他,在失去自己的支持之后,黄巢也慌乱了所有的战略战术,最终身亡,起义失败。

标签: 黄巢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 唐末黄巢起义

    历史人物编辑:汉字背后的故事标签:黄巢

    黄巢起义,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也是唐末农民起义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各地军阀拥兵自重,造成五代十国的局面。被迫起义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

  • 鸦儿军三万兵力打败黄巢百万兵力,为什么那么强?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黄巢

    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克唐朝首都长安,唐僖宗仓皇逃走,此时的起义军发展到了巅峰。根据史书记载,此时跟随黄巢进入长安的足有六十万大军,算上随军眷属,其数量达到了百万,如此庞大的军队在当时绝对是首屈一指的规模。鸦儿军三万兵力打败黄巢百万兵力,为什么那么强?黄巢(820年-883年),曹州冤句(今山东

  • 黄巢在起义过程中都做了什么丧尽天良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零点历史说标签:黄巢

    从古至今,王朝的兴衰,人民的反抗,催生了许多起义,黄巢起义就是其中一个,而黄巢起义在众多起义中是被誉为是最骇人听闻的起义之一。起义多为反抗暴政为起因,那为何黄巢起义要用骇人听闻一词来形容呢?他和他的军队到底干了哪些事呢?一、杀人屠城黄巢这个人,历史上他有着“夺命书生”“杀人魔王”的称号,而从他的这些

  • 黄巢起兵反唐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方轩标签:黄巢

    唐朝末年,因为政治腐败、藩镇割据严重,民不聊生,爆发了大大小小不同规模的农民起义。其中,黄巢起义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动荡,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黄巢是山东人,从小喜欢练武,身强体壮,思维敏锐。他最开始想通过科举获得功名。但考了几次都名落孙山,就断了这个念头。黄巢家以贩盐为生。他认识了一

  • 黄巢起义南征北战攻城无数,为何唯独不攻庐州

    历史人物编辑:李行娱乐标签:黄巢

    庐州位于江淮之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北向可以争胜于中原,南向则扼江南之吭而抵其背矣。黄巢起义南征北战攻城不计其数,为何唯独不攻庐州?黄巢自乾符二年(875)响应王仙芝起义后,逐渐成为义军首领,开始大规模的流动作战。乾符六年(879)九月,黄巢攻克广州,活捉节度使李迢,自号“义军都统”,露表告唐廷将入

  • 人肉做军粮嗜血屠夫黄巢(起义)杀人八百万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黄巢

    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暂不说太多相关起义事情,起义本是好事,为民而起,结果却忘了

  • 黄巢叛乱,唐僖宗不知所措,只知玩乐

    历史人物编辑:刘奥迪标签:黄巢

    早朝,一小太监慌忙上报最新消息:“黄巢就要打过来了”!龙椅上的唐僖宗险些跌下座,忙问“如何是好?”大臣们商议后决定避难四川,可谁来打头阵当四川节度使,又是争执一番。唐僖宗想到一个好主意,此话一出,众人皆呆立了。唐朝的皇帝传位到第18位唐僖宗这里,就开始一个比一个不像样子。12岁就当皇帝的唐僖宗李儇(

  • 为何唐王朝会被黄巢攻破首都

    历史人物编辑:零点历史说标签:黄巢

    唐王朝,因为腐败不堪,民声怨起,导致农民起义接连爆发,致使唐政府应接不暇,再加上,唐王朝的精锐之师,皆在地方节度使手上掌握,守卫京师长安的戍卫部队皆是乌合之众,所以才会造成唐王朝的首都长安被黄巢轻易攻破。第一,唐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两极分化严重,失去民心这个时候,唐朝的财富全部集中于商人,官僚手上,

  • 黄巢起义为何最终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文史标签:黄巢

    黄巢起义是我国发生在唐朝末年的时候一次十分重要的起义,这次的起义给了唐朝社会的发展沉重的打压,也为后来唐朝最终走向灭亡埋下了深深的隐患。黄巢起义因为代表着人民,所以得到了当时许多百姓的支持,最开始的黄巢起义军势如破竹,攻占了唐朝许多的城池领地,甚至一度将唐朝统治着赶出了国都。但是如此声势浩大的黄巢起

  • 宋江笑黄巢不丈夫,如果他知道黄巢怎么死的,还能笑得出来吗?

    历史人物编辑:卜彩霞标签:黄巢

    宋江诗有云:“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作为反诗,宋江相比黄巢做得更好。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间接的导致了大唐的灭亡。宋江想比他做得更好,那显然是让北宋覆灭。宋江后来遂了愿,也敢笑黄巢不丈夫了。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宋江知道是谁杀了黄巢,他还能笑出来吗?黄巢这个人在唐书的记载中就是逆臣,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