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唐王朝会被黄巢攻破首都

为何唐王朝会被黄巢攻破首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零点历史说 访问量:2089 更新时间:2024/1/11 11:33:29

唐王朝,因为腐败不堪,民声怨起,导致农民起义接连爆发,致使唐政府应接不暇,再加上,唐王朝的精锐之师,皆在地方节度使手上掌握,守卫京师长安的戍卫部队皆是乌合之众,所以才会造成唐王朝的首都长安被黄巢轻易攻破。

第一,唐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两极分化严重,失去民心

这个时候,唐朝的财富全部集中于商人,官僚手上,社会的“外貌”看似繁荣,但却反而使农民受到更大的伤害。当时的社会现象,很不正常,纯商人不容易在社会立足,要想在社会立足,就必须与官员勾结,这样就形成了官商勾结,还有些商人通过贿赂的手段,获得了官员身份,使的自己亦官亦商,慢慢的就形成了阶级固化,普通老百姓和农民永远是最低层面的。受到商人和官员的剥削,造成了两极分化的严重,使的老百姓失去生活的最低保障,因此失去了人心。

其次,战争的屠杀、乱兵的焚烧洗劫和不合理的严重赋税,使各地农村普遍彻底“破产”,惨不忍睹。唐代诗人戴叔伦的《女耕田行》就很好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现状,诗句如下:

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自言家贫母年老,长兄从军未娶嫂。去年灾疫牛囤空,截绢买刀都市中。头巾掩面畏人识,以刀代牛谁与同。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疏通畦陇防乱苗,整顿沟塍待时雨。日正南冈下饷归,可怜朝雉扰惊飞。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馀芳泪满衣。

通过诗文,就可以看出唐王朝已经腐败不堪,弄得民怨四起,因此,黄巢把握唐王朝人心皆失的时机,得到了劳苦大众的拥护,率兵趁机发难于唐王朝,打了唐庭一个措手不及,并且很快就攻下了唐王朝的京师长安。

第二,藩镇割据,各地节度使手握重兵,造成唐朝兵力分散

沙陀族军阀李克用,义武镇节度使王处存、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等数位节度使,都是手握重兵的强人,他们都是各擅兵权,在各个地区都有实际控制权。他们各自在自己的地盘招兵买马,征收赋税,使的暗弱的唐王朝更加暗弱。

其次,唐王朝优秀且能带兵打仗的将领都在京师以外,而长安守城的将领乃是无能之辈,不能打硬仗,没有实战经验,这也是为什么黄巢一个没有军事才能的文人能够轻易率军攻破京师长安的主要原因。

所以说,造成京师长安被轻易的其中原因是,各地藩镇节度使手握雄兵,使的唐朝兵力分散,造成京师长安守备空虚,将领又不能战。致使长安城被黄巢一个文人轻易攻下来。

第三,“安史之乱”使的唐王朝军队心有余悸,尤其是守备京师的守备军。

安禄山史思明两人发动的“安史之乱”,波及面之广,时间跨度之长,在封建王朝历史记录中也是罕见的,安禄山在率军攻破东都洛阳的时候,大肆滥杀无辜,使的现在唐军军士和老百姓都心有余悸。毕竟安禄山作为少数民族,为人性格暴戾,杀伐心太过强烈。也是世人有目共睹的。

《旧唐书》。禄山入东京,杀李忄妻、卢奕、蒋清,召河南尹达奚珣,使之莅事。初,常清欲杀珣,恐应贼,

这次,黄巢率军来袭,守城的唐军想到了多年以前的安史之乱,就开始有点怯战了,一旦军士害怕死亡,这种心理就会如同病毒一样,在军中蔓延,使的唐军士气尽丧,不能战,不敢战。这也就是黄巢率军攻长安的时候,基本没有受到什么抵抗的原因。

唐军军士都认为,黄巢起义,是安史之乱的延续,产生了怕战,畏战的的心结。使得军心尽丧。精气神不在,在与黄巢大军还没有短兵相接的时候,已经全线溃败。

黄巢因此,轻轻送送拿下唐朝京师长安。

第四,宦官田令孜专政,使的兵士不愿为之而战。

宦官田令孜,原来是小马坊使,因为和唐僖宗从小就在一起,所以深受唐僖宗宠信,作为宦官的田令孜被唐僖宗委以重任,封他为枢密使和神策军中尉,至此田令孜权侵朝野,成为唐王朝权力的中枢人物。

《新唐书·卷二百八·宦者列传下》:田令孜,字仲则,蜀人也,本陈氏。咸通时,历小马坊使。

田令孜和那些以往得权得势的宦官一样,一上来就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索贿,只要送钱,就给予高官,而那些没给他送钱的人,就靠边站,一点机会都没有,

田令孜的哥哥陈敬瑄是一个小商小贩,经过田令孜的运作,摇身一变成为了重臣,而那些大肆攀附田令孜的人,全成为了他的党羽,使的朝堂之上成了田令孜的一言堂,而那些正直的将领和文成全部遭受到了田令孜的变相打压和报复,这就导致了唐朝内部文无能臣,武无良将的局面。

因此,深受其害的文臣武将痛恨田令孜,在黄巢进攻长安的时候,采取的是消极的不抵抗政策,故意让黄巢能够轻松进入到长安城里。为此来报复宦官田令孜。所以,

五,黄巢的政策得到了穷苦老百姓的响应。

黄巢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对于局势有很正确的判断,以至于他后续的举措也是正确的,他只对地主富商和政府官员进行屠杀,对于老百姓和知识分子,则特别优待。发放粮食,散发金银,并且宣布废除唐王朝的暴政。这样的政策使的黄巢率军在几年的时间里,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横扫江南,每到一处,都有新的力量投入,部队跟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以致于黄巢在攻陷长安的时候,受到老百姓的夹道欢迎,老百姓的喜悦表情,使的黄巢军队士气大振。在黄巢随后的作战中,黄巢的政策使的他占得民心得先机。

所以说黄巢的政策,为他赢得了老百姓的民心,使得大家都支持他,他在兵员的补充和天下的舆论战中,占得先机。使他能够轻松攻入京师长安,打下了好的民众基础,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黄巢是这个理论最好的践行者之一。

综上所述,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被黄巢轻易击破,原因是,唐王朝的政治腐败,宦官专权乱政,导致唐王朝失去天下人心,又因为,唐王朝的政策问题,导致藩镇势力强大,内廷则兵力较弱,被黄巢抓主时机,获取人心,因此轻松攻破长安城。

标签: 黄巢

更多文章

  • 黄巢起义为何最终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文史标签:黄巢

    黄巢起义是我国发生在唐朝末年的时候一次十分重要的起义,这次的起义给了唐朝社会的发展沉重的打压,也为后来唐朝最终走向灭亡埋下了深深的隐患。黄巢起义因为代表着人民,所以得到了当时许多百姓的支持,最开始的黄巢起义军势如破竹,攻占了唐朝许多的城池领地,甚至一度将唐朝统治着赶出了国都。但是如此声势浩大的黄巢起

  • 宋江笑黄巢不丈夫,如果他知道黄巢怎么死的,还能笑得出来吗?

    历史人物编辑:卜彩霞标签:黄巢

    宋江诗有云:“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作为反诗,宋江相比黄巢做得更好。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间接的导致了大唐的灭亡。宋江想比他做得更好,那显然是让北宋覆灭。宋江后来遂了愿,也敢笑黄巢不丈夫了。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宋江知道是谁杀了黄巢,他还能笑出来吗?黄巢这个人在唐书的记载中就是逆臣,宋江的

  • 黄巢追杀唐僖宗,一个唐朝诗人愤怒出手打跑黄巢,他的诗万口流传

    历史人物编辑:小倾文史轩标签:黄巢

    唐朝,历来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唐朝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头百姓,全都加入到诗歌创作的浪潮中,就连深居闺中的女子也不例外,使得唐诗的创作群体空前强大。写诗,已经成为唐朝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抒发情感、表达心意的重要方式。持续数百年的对诗歌的崇敬与喜爱,使得唐朝出现了一大批

  • 视黄巢为偶像,宋江步步都在学他,若他知道黄巢的死因会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黄巢

    在唐末众多农民起义中,黄巢起义算是其中的佼佼者。黄巢作为起义领导者,出身盐商家庭,他能文能武,眼界开阔,所以可以率领着自己的起义部队突出重围,公元880年,黄巢率军攻入长安,唐僖宗慌忙撤离,黄巢进入皇宫,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齐”,随后开始大肆杀戮唐朝宗室百官。不过,黄巢的皇位还未坐满5年,就在唐朝

  • 黄巢的三首诗名扬天下,同是秀才,但洪秀全却差了黄巢不止半点

    历史人物编辑:张海林标签:黄巢

    提起农民起义领袖,中国历史上还是挺多的,但同是不第秀才,而且还喜欢写诗的人,却只有两个,一个是黄巢,一个便是洪秀全。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读起他的诗,让人仿佛置身于大唐盛世,黄巢最为惊艳的诗作还是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而洪秀全呢,做的诗还比黄巢

  • 唐末黄巢及其麾下五虎上将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黄巢

    黄巢是山东菏泽曹县人,善骑射,粗通文墨,任侠尚义。屡试不第,贩盐为业。聚众数千,响应王仙芝起义,纵横驰骋。后因阻止王仙芝降唐,二人分道扬镳。至王仙芝覆亡,黄巢成为起义军领袖,自称冲天大将军,陷郓州、杀薛崇,北取中原失利,渡江南下,转战江西、浙江,入福建、略岭南。未几挥师北上,陷江陵、克襄阳、斩张璘,

  • 当沙陀军南下逼近长安之时,黄巢为何赶紧给对方送了几个和尚?

    历史人物编辑:记史惜今标签:黄巢

    公元881年,奉命南下勤王的沙陀军从雁门南下,穿过河东来到了长安附近,乌压压的沙陀骑兵铺天盖地地涌到了长安城附近,在与沙陀军交战数次之后,黄巢终于发现,自己搞不定这些沙陀军,既然打不过,那就试试别的方法,看看能不能缓和下双方的关系,你沙陀军也是刚被朝廷诏安,跟谁干不是干?黄巢想说服沙陀军反水,于是就

  • 睥睨天下、写下“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兵败后,其人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不得不说,这首黄巢的诗可谓是气势十足、睥睨天下。黄巢同样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有的人说他是杀人狂魔,丧失人性,以人为食,而有的人却赞赏他敢于抗争,是中国农民起义中的几个关键人物。确实黄巢虽然最后的结局是失败了,但是他所达到的成就少

  • 黄巢兵临杭州,城外阿婆说了一句话,黄巢大惊:杭州惹不起,快撤

    历史人物编辑:孙成说历史标签:黄巢

    张献忠和黄巢,两人相隔近千年,其人生轨迹却何其相似,两人都是私盐贩子,买卖不好做便干起了起兵造反的勾当,可是造反这种对赌天下的买卖,岂是一介私盐贩子能染指的。最终他俩的造反之路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如果我们不以结果来论的话,黄巢跟张献忠在造反这条道上都还算成功。以他们俩的政治水平,能走到割据一方这个地步

  • 是黄巢太生猛,还是朝廷运太背?揭秘长安为何会被黄巢轻易攻破

    历史人物编辑:周强标签:黄巢

    唐广明元年十二月(也就是齐金统元年),长安城大明宫内,金鼓雷鸣响彻云霄,宫殿外的御阶前面,乌压压地跪满了群臣和宫侍们,一阵阵山呼声顿时回荡在这个刚刚平静下来的长安城内。此刻,端坐在皇榻之上的黄巢亢奋异常,他看着由自己一手缔造出来的崭新气象,内心激动万分,唐朝的京都长安城如今已在手中,而自己将会在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