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黄巢起义南征北战攻城无数,为何唯独不攻庐州

黄巢起义南征北战攻城无数,为何唯独不攻庐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李行娱乐 访问量:3831 更新时间:2024/1/11 7:12:20

庐州位于江淮之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北向可以争胜于中原,南向则扼江南之吭而抵其背矣。黄巢起义南征北战攻城不计其数,为何唯独不攻庐州?

黄巢自乾符二年(875)响应王仙芝起义后,逐渐成为义军首领,开始大规模的流动作战。乾符六年(879)九月,黄巢攻克广州,活捉节度使李迢,自号“义军都统”,露表告唐廷将入关以图大利。

广明元年(880),开始北伐,五月取得信州大捷,六月连破睦州、婺州、宣州,七月于采石渡江,直抵淮南,剑指庐州。

庐州作为江北巨镇,在唐末曾几次受到农民起义的冲击。黄巢率领起义军南下,“其众十万,大掠淮南,其锋甚锐”,使得宣、歙、池等州形成环其境皆为有盗的局面,庐州也陷入起义军的包围之中。

此时,处于淮南的庐州虽未被黄巢直接占领,但从当时所处的形势来看,庐州已是起义军的囊中之物了。

在庐州陷入农民军包围之后,作为庐州刺史的郑綮是否可以依赖唐军救援摆脱困境呢?从大量资料来看,唐末各藩镇势力间利益纠葛,与中央矛盾重重,唐廷无法统筹大局应对战乱,根本无暇顾及庐州。

当时,各藩镇皆欲以农民起义掣肘中央,增强自身实力。平卢节度使、诸道行营招讨使宋威在讨王仙芝时就曾与元裕密谋:“‘昔庞勋灭,康承训即得罪,吾属虽成功,其免祸乎?不如留贼,不幸为天子,我不失作功臣。’故蹑贼一舍,完军顾望”。

黄巢自桂广北上荆门,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与江西招讨使曹全晸合击而渡江东走,刘巨容在追击时也说:“国家多负人,危难不吝赏,事平则得罪,不如留贼冀后福。”而全晸将渡江,却因唐廷下诏以段彦谟代之而止。

这就给起义军留下了喘息机会,使得黄巢得以渡江东去,直入淮南。淮南一带军事实力最强的莫过于坐镇扬州的高骈部。

高骈于乾符六年(879)冬进位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使事,一到淮南便修缮城垒,广招土客之人充实军旅,实力迅速膨胀,并传檄征天下兵,为朝廷所倚重。

然而,高骈却以个人利益为重,想学孙策坐拥江南兼并两浙权分天下。当黄巢自广州北伐至江淮之际,“骈怨朝议有不附己者,欲贼纵横河洛,令朝廷耸振,则从而诛之”。唐朝廷中派系斗争可见一斑。

此外,各藩镇内部也勾心斗角各有所图。高骈部内有谗佞吕用之者,“以左道媚骈,骈颇用其言。用之惧师铎等立功,即夺己权,从容谓骈曰:‘相公勋业高矣,妖贼未殄,朝廷已有间言。

贼若荡平,则威望震主,功居不赏,公安税驾耶?为公良画,莫若观衅,自求多福。’骈深然之,乃止诸将,但握兵保境而已。”甚至在黄巢攻下河洛,唐廷急令出兵,高骈仍然逗留不行。

高骈以一己私欲,固守扬州以求自保,还美其名曰为僖宗全吴之地,使其无东南之忧。僖宗看到高骈并非真心抗敌,攘袂大诟,罢其盐铁转运使,使其既失兵柄又解利权。高骈上疏自诉,言辞不逊,指责僖宗“不思宗庙之焚烧,不痛园陵之开毁”。

君臣矛盾愈发凸显。高骈这种握兵自保的行为带来一系列恶果,不仅使唐廷来不及再设二京防备,而且为江东诸镇所效仿,“至是,闻其安然,信巢,让往来历境而过,诸镇由是解体。淮北之人无复斗志,遂相率附之,众称百万”。

显然,唐王朝中央与藩镇之间、藩镇与藩镇之间,政治上矛盾重重,军事上互相拆台,不能协同作战。唐朝各军事力量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下,不能有效节制黄巢起义军,无暇顾及庐州处境,寄希望于江淮各藩镇节度使来解庐州之围无异于痴人说梦。

当黄巢兵临城下之际,庐州刺史郑綮该怎么办呢?史书记载郑綮移书黄巢,“请无犯州境”,黄巢果然敛兵,可见此文牒在当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是此件文牒内容并未流传于世,也未引起世人注意。至于为什么黄巢放弃攻打庐州,很遗憾,目前对这一事尚无专题讨论,更没有值得信服的答案。

黄巢未攻庐州使其免受兵燹之灾,在客观上对庐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其在唐末以后地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庐州受战乱影响相对较小,一部分北方人口为避战乱由淮颍道南下寿庐,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人口也在不断增加。

标签: 黄巢

更多文章

  • 人肉做军粮嗜血屠夫黄巢(起义)杀人八百万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黄巢

    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暂不说太多相关起义事情,起义本是好事,为民而起,结果却忘了

  • 黄巢叛乱,唐僖宗不知所措,只知玩乐

    历史人物编辑:刘奥迪标签:黄巢

    早朝,一小太监慌忙上报最新消息:“黄巢就要打过来了”!龙椅上的唐僖宗险些跌下座,忙问“如何是好?”大臣们商议后决定避难四川,可谁来打头阵当四川节度使,又是争执一番。唐僖宗想到一个好主意,此话一出,众人皆呆立了。唐朝的皇帝传位到第18位唐僖宗这里,就开始一个比一个不像样子。12岁就当皇帝的唐僖宗李儇(

  • 为何唐王朝会被黄巢攻破首都

    历史人物编辑:零点历史说标签:黄巢

    唐王朝,因为腐败不堪,民声怨起,导致农民起义接连爆发,致使唐政府应接不暇,再加上,唐王朝的精锐之师,皆在地方节度使手上掌握,守卫京师长安的戍卫部队皆是乌合之众,所以才会造成唐王朝的首都长安被黄巢轻易攻破。第一,唐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两极分化严重,失去民心这个时候,唐朝的财富全部集中于商人,官僚手上,

  • 黄巢起义为何最终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文史标签:黄巢

    黄巢起义是我国发生在唐朝末年的时候一次十分重要的起义,这次的起义给了唐朝社会的发展沉重的打压,也为后来唐朝最终走向灭亡埋下了深深的隐患。黄巢起义因为代表着人民,所以得到了当时许多百姓的支持,最开始的黄巢起义军势如破竹,攻占了唐朝许多的城池领地,甚至一度将唐朝统治着赶出了国都。但是如此声势浩大的黄巢起

  • 宋江笑黄巢不丈夫,如果他知道黄巢怎么死的,还能笑得出来吗?

    历史人物编辑:卜彩霞标签:黄巢

    宋江诗有云:“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作为反诗,宋江相比黄巢做得更好。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间接的导致了大唐的灭亡。宋江想比他做得更好,那显然是让北宋覆灭。宋江后来遂了愿,也敢笑黄巢不丈夫了。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宋江知道是谁杀了黄巢,他还能笑出来吗?黄巢这个人在唐书的记载中就是逆臣,宋江的

  • 黄巢追杀唐僖宗,一个唐朝诗人愤怒出手打跑黄巢,他的诗万口流传

    历史人物编辑:小倾文史轩标签:黄巢

    唐朝,历来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唐朝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头百姓,全都加入到诗歌创作的浪潮中,就连深居闺中的女子也不例外,使得唐诗的创作群体空前强大。写诗,已经成为唐朝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抒发情感、表达心意的重要方式。持续数百年的对诗歌的崇敬与喜爱,使得唐朝出现了一大批

  • 视黄巢为偶像,宋江步步都在学他,若他知道黄巢的死因会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黄巢

    在唐末众多农民起义中,黄巢起义算是其中的佼佼者。黄巢作为起义领导者,出身盐商家庭,他能文能武,眼界开阔,所以可以率领着自己的起义部队突出重围,公元880年,黄巢率军攻入长安,唐僖宗慌忙撤离,黄巢进入皇宫,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齐”,随后开始大肆杀戮唐朝宗室百官。不过,黄巢的皇位还未坐满5年,就在唐朝

  • 黄巢的三首诗名扬天下,同是秀才,但洪秀全却差了黄巢不止半点

    历史人物编辑:张海林标签:黄巢

    提起农民起义领袖,中国历史上还是挺多的,但同是不第秀才,而且还喜欢写诗的人,却只有两个,一个是黄巢,一个便是洪秀全。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读起他的诗,让人仿佛置身于大唐盛世,黄巢最为惊艳的诗作还是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而洪秀全呢,做的诗还比黄巢

  • 唐末黄巢及其麾下五虎上将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黄巢

    黄巢是山东菏泽曹县人,善骑射,粗通文墨,任侠尚义。屡试不第,贩盐为业。聚众数千,响应王仙芝起义,纵横驰骋。后因阻止王仙芝降唐,二人分道扬镳。至王仙芝覆亡,黄巢成为起义军领袖,自称冲天大将军,陷郓州、杀薛崇,北取中原失利,渡江南下,转战江西、浙江,入福建、略岭南。未几挥师北上,陷江陵、克襄阳、斩张璘,

  • 当沙陀军南下逼近长安之时,黄巢为何赶紧给对方送了几个和尚?

    历史人物编辑:记史惜今标签:黄巢

    公元881年,奉命南下勤王的沙陀军从雁门南下,穿过河东来到了长安附近,乌压压的沙陀骑兵铺天盖地地涌到了长安城附近,在与沙陀军交战数次之后,黄巢终于发现,自己搞不定这些沙陀军,既然打不过,那就试试别的方法,看看能不能缓和下双方的关系,你沙陀军也是刚被朝廷诏安,跟谁干不是干?黄巢想说服沙陀军反水,于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