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黄巢起义为何最终会失败

黄巢起义为何最终会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浅谈文史 访问量:3591 更新时间:2024/1/11 11:34:08

黄巢起义是我国发生在唐朝末年的时候一次十分重要的起义,这次的起义给了唐朝社会的发展沉重的打压,也为后来唐朝最终走向灭亡埋下了深深的隐患。黄巢起义因为代表着人民,所以得到了当时许多百姓的支持,最开始的黄巢起义军势如破竹,攻占了唐朝许多的城池领地,甚至一度将唐朝统治着赶出了国都。但是如此声势浩大的黄巢起义却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了,而造成其失败的原因也有很多。

黄巢本人的起义目标不坚定。

黄巢出身于盐商之家,在成为起义军的领袖之后,他所代表的利益也自然就是当时社会下层的地主阶级的利益,由于所代表的阶级眼界有限,因此后来黄巢在率领起义军起义的过程中,随着自己所掌握的权力和统治的范围不断扩大,他的起义目标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动。在起义之前,黄巢曾经参加过唐朝地科举制度,当时他的目标也只是想要入朝做官,但是他科举考试却失败了,因此在起义之后,唐朝为了更好地瓦解和拉拢起义军的势力,给当时起义军的领袖王仙芝赐予官职,却并没有给黄巢赐官的时候,黄巢自然产生不满,司马光也在《资治通鉴·僖宗纪》中评价黄巢反对王仙芝接受唐朝的赐官是因为“黄巢以官不及己而怒” 。

后来黄巢率领着起义军包围住唐朝所统治的广州地区的时候,黄巢曾经多次向唐朝提出自己想要担任国家官员的愿望,但是却被唐朝的统治集团多次的决绝了,而黄巢却依旧在广州地区等待朝廷给他赐官。所以说,当时黄巢之所以领导起义军起义,只是因为自己通过科举考试成为朝廷官员的方式失败,因此他想要通过起义的方式来成为国家的官员,根据的目标并不是反对当时唐朝的残暴统治,也许当时黄巢通过科举考试成功的进入了仕途,或许后来黄巢就不会成为黄巢起义的领导者。

在黄巢一直没有接到唐朝给他的官职任命之后,他最初的目标就无法实现,于是他就开始转变自己的目标,想要自己建立政权,因此他就率领起义军攻破了长安,自己建立了政权。

通过黄巢不断发生变动的斗争目标可以看出,黄巢受到自身阶级的限制 ,所指定的目标都是比较短浅的。在当时战争状况如此激烈的情况之下,如果不能坚定着一个目标持续地前进,那么军队是很难成功地长久地存在地,黄巢起义最终失败也就成为了必然。

黄巢性格过于张扬和重义气。

黄巢的家族是以贩卖私盐为生的,由于贩卖私盐是国家明令禁止的事情,因此黄巢在贩卖私盐的时候,需要经常躲避唐朝官员的检查和打压,同时还要面对各种可能存在的抢劫等突发的情况,长久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黄巢,对于各种突发状况和混乱局面的出现得心应手,他经常广泛地结交各种朋友,拓展自己地势力范围,从而保证自己贩卖私盐的通畅。同时,根据欧阳修宋祁等人在《新唐书·黄巢传》中的记载,黄巢本人还“巢喜乱”、“喜养亡命”。这样的生活环境之下,黄巢逐渐形成了一种十分张扬的性格,并且十分看重朋友之间的义气。

虽然黄巢这样的性格对于他在进行贩卖私盐过程中有着十分有利的帮助,但是要成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这种性格显然是十分不合适的。过于张扬使得黄巢成为唐朝各个藩镇国家都惧怕的势力,因此他们开始联合起来攻打黄巢。同时过于重义气的他,因为自己的先锋大将孟楷在率领军队攻打陈州被杀害之后,他十分心痛,不顾国家的整体安危,直接率领自己的军队攻打陈三百多天,如此意气用事,自然为其它的国家和势力提供了喘息的机会,失去了最为宝贵的战机,最终黄巢也只能兵败于准备充分的其它势力之下。

黄巢制定军事策略的失误。

黄巢在起义过程中最大的一项战略失误就是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对于起义军经过千辛万苦所攻占下来的城池,并没有派兵进行驻守,也并没有安排官员来对此进行管理,因此这种使得后来唐朝军队再次反攻的时候,能够毫无阻力的直接进攻到黄巢的主力军队当中。

虽然前期这种作战策略对于各方面势力较为薄弱的黄巢起义军来说发挥出来十分明显的作用和效果,但是这种近似于流寇的作战方式,在后期是无法实现建立统一天下的目标的,所以黄巢的起义军在后期无力抵抗唐朝的军队,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

对于军队的管理方面不够严格。

黄巢率领的起义军在最开始的纪律是比较严格的,根据刘昫在《旧唐书·僖宗纪》中记载,当时黄巢要求军队“自淮已北、整众而行、不剽财货”,在占领唐朝的东都洛阳之后,黄巢所率领的起义军也并灭有对于百姓进行奸杀抢掠,在他们在洛阳整顿好队伍离去之后,洛阳的百姓和城市还是保持着原来的样子,由此可见当时黄巢对于军队的管理还是十分严明的。

但是到了黄巢带领起义军攻占长安之后,黄巢对于军队却逐渐放松下来,因为黄巢一直对于富商和唐朝的皇室人员一直十分的痛恨,而长安又是这些富商和皇亲国戚的主要居住地,因此黄巢就开始纵容起义军对于长安之中的权贵和富商们进行抢掠,虽然黄巢也给他们限定了抢掠的范围和程度,但是这种行为对于一个纪律严明的军队建设来说无疑是起到了一个反向的引导作用,助长了士兵当中流寇注意的兴起,对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来说十分不利的。

同时,黄巢在成功的攻破长安,建立起自己的统治政权之后,对于自己的军队产生了极大的自信心,使得他过于膨胀,没有对于自己的军事实力有一个正确的把握,产生了轻视敌人的意识。同时黄巢的重心已经由作战转移到了成为最高统治者之上,由此使得他对于军事战略指挥方面的关心逐渐减少。在黄巢这种思想的带领之下,当时起义军中的许多将领同样也是轻视敌人,骄傲自满,然而“骄兵必败”,最终起义军中了敌人的埋伏,许多的起义军因此丧命。

缺乏起义的大环境力量的支持。

我国古代社会中,农民起义也是经常出现,但是真正能够获得成功的农民起义相对来说还是较少的。从众多的农民起义的成功之中我们可以知道,农民起义要想成功,必须要有一个大环境力量的支持,只有有了强大的力量,起义才能够获得成功。

黄巢起义的时候,虽然当时统治集团的统治十分腐败,引发了农民们的不满,但是当时唐朝的统治损害的只是普通的农民的利益,并没有损害到当时地主阶层的利益,也没有威胁到朝廷中的官员和豪强们的利益,因此这两部分人就不存在反对唐王朝统治的理由。但是黄巢起义之后,将起义的斗争矛盾直接的指向了唐朝的地主豪强们,这无异于直接的将能够帮助起义军与唐王朝进行对抗的重要势力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这样的情况下,不但使得起义军自身陷入到的孤立无援的境地,同时却还为唐王朝的军队增添了强有力合作力量,失去了足够的力量支持,黄巢的起义军自然很难能够获得成功,只能面临失败。

黄巢起义在起义的过程当中,势力是十分强大,在于唐朝军队的几次作战中,起义军都能获得胜利,不断地攻占唐朝地诸多城池和领地,甚至将统治者赶出了长安,由此可见,当时的黄巢起义军是完全有能力获得成功的。但是由于黄巢本人的领导失误,加上当时社会环境并没有为起义军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这场轰轰烈烈的黄巢起义最终也只能以失败告终了。

参考文献

司马光,《资治通鉴·僖宗纪》欧阳修、宋祁,《新唐书·黄巢传》刘昫,《旧唐书·僖宗纪》

标签: 黄巢

更多文章

  • 宋江笑黄巢不丈夫,如果他知道黄巢怎么死的,还能笑得出来吗?

    历史人物编辑:卜彩霞标签:黄巢

    宋江诗有云:“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作为反诗,宋江相比黄巢做得更好。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间接的导致了大唐的灭亡。宋江想比他做得更好,那显然是让北宋覆灭。宋江后来遂了愿,也敢笑黄巢不丈夫了。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宋江知道是谁杀了黄巢,他还能笑出来吗?黄巢这个人在唐书的记载中就是逆臣,宋江的

  • 黄巢追杀唐僖宗,一个唐朝诗人愤怒出手打跑黄巢,他的诗万口流传

    历史人物编辑:小倾文史轩标签:黄巢

    唐朝,历来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唐朝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头百姓,全都加入到诗歌创作的浪潮中,就连深居闺中的女子也不例外,使得唐诗的创作群体空前强大。写诗,已经成为唐朝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抒发情感、表达心意的重要方式。持续数百年的对诗歌的崇敬与喜爱,使得唐朝出现了一大批

  • 视黄巢为偶像,宋江步步都在学他,若他知道黄巢的死因会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黄巢

    在唐末众多农民起义中,黄巢起义算是其中的佼佼者。黄巢作为起义领导者,出身盐商家庭,他能文能武,眼界开阔,所以可以率领着自己的起义部队突出重围,公元880年,黄巢率军攻入长安,唐僖宗慌忙撤离,黄巢进入皇宫,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齐”,随后开始大肆杀戮唐朝宗室百官。不过,黄巢的皇位还未坐满5年,就在唐朝

  • 黄巢的三首诗名扬天下,同是秀才,但洪秀全却差了黄巢不止半点

    历史人物编辑:张海林标签:黄巢

    提起农民起义领袖,中国历史上还是挺多的,但同是不第秀才,而且还喜欢写诗的人,却只有两个,一个是黄巢,一个便是洪秀全。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读起他的诗,让人仿佛置身于大唐盛世,黄巢最为惊艳的诗作还是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而洪秀全呢,做的诗还比黄巢

  • 唐末黄巢及其麾下五虎上将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黄巢

    黄巢是山东菏泽曹县人,善骑射,粗通文墨,任侠尚义。屡试不第,贩盐为业。聚众数千,响应王仙芝起义,纵横驰骋。后因阻止王仙芝降唐,二人分道扬镳。至王仙芝覆亡,黄巢成为起义军领袖,自称冲天大将军,陷郓州、杀薛崇,北取中原失利,渡江南下,转战江西、浙江,入福建、略岭南。未几挥师北上,陷江陵、克襄阳、斩张璘,

  • 当沙陀军南下逼近长安之时,黄巢为何赶紧给对方送了几个和尚?

    历史人物编辑:记史惜今标签:黄巢

    公元881年,奉命南下勤王的沙陀军从雁门南下,穿过河东来到了长安附近,乌压压的沙陀骑兵铺天盖地地涌到了长安城附近,在与沙陀军交战数次之后,黄巢终于发现,自己搞不定这些沙陀军,既然打不过,那就试试别的方法,看看能不能缓和下双方的关系,你沙陀军也是刚被朝廷诏安,跟谁干不是干?黄巢想说服沙陀军反水,于是就

  • 睥睨天下、写下“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兵败后,其人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不得不说,这首黄巢的诗可谓是气势十足、睥睨天下。黄巢同样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有的人说他是杀人狂魔,丧失人性,以人为食,而有的人却赞赏他敢于抗争,是中国农民起义中的几个关键人物。确实黄巢虽然最后的结局是失败了,但是他所达到的成就少

  • 黄巢兵临杭州,城外阿婆说了一句话,黄巢大惊:杭州惹不起,快撤

    历史人物编辑:孙成说历史标签:黄巢

    张献忠和黄巢,两人相隔近千年,其人生轨迹却何其相似,两人都是私盐贩子,买卖不好做便干起了起兵造反的勾当,可是造反这种对赌天下的买卖,岂是一介私盐贩子能染指的。最终他俩的造反之路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如果我们不以结果来论的话,黄巢跟张献忠在造反这条道上都还算成功。以他们俩的政治水平,能走到割据一方这个地步

  • 是黄巢太生猛,还是朝廷运太背?揭秘长安为何会被黄巢轻易攻破

    历史人物编辑:周强标签:黄巢

    唐广明元年十二月(也就是齐金统元年),长安城大明宫内,金鼓雷鸣响彻云霄,宫殿外的御阶前面,乌压压地跪满了群臣和宫侍们,一阵阵山呼声顿时回荡在这个刚刚平静下来的长安城内。此刻,端坐在皇榻之上的黄巢亢奋异常,他看着由自己一手缔造出来的崭新气象,内心激动万分,唐朝的京都长安城如今已在手中,而自己将会在此处

  • 黄巢起义为何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烟花谈历史标签:黄巢

    中国古代史上,最不缺的就是农民起义的案例,每逢统治阶级出现问题导致民生也出现大量问题时,总会出现农民起义的现象。绝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是不改变社会性质的起义,因此在研究这些农民起义的问题时,不需要考虑社会性质的问题。其实大多数的农民起义,最后的结果都是失败的,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被政府镇压或因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