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儿子李恪:为什么千百年来,后人一直都很怀念他?

李世民儿子李恪:为什么千百年来,后人一直都很怀念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古今记实1 访问量:4318 更新时间:2024/1/25 23:59:35

吴王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太宗称他“英果类我”,是太宗一众儿子中最受倚重的一个。

李恪本人也很有才干,选贤举能,善于纳谏,在自己的封地上干出了一番政绩,但他最终却没能成为唐太宗的继任者,且短短三十四年就离开了人世,而为什么千百年来,后人一直都很怀念他?

李恪出身尊贵,却也很特殊,他的母亲是隋炀帝之女杨妃,在继隋而立的唐宫中,李恪的身份有一些微妙,这个特殊的母族身份也为他悲剧人生的走向埋下了隐患。

倍受宠爱

唐太宗并没有因为杨妃的身份冷待她,反而对她生下的儿子李恪备加宠爱。

李恪二岁时就被授湘州刺史,册封长沙郡王,可谓刚出生就荣宠加身。七岁时又授梁州刺史,改封汉中郡王;九岁时晋封为汉王。在十岁那年李恪被任命为益州大都督,总管八州军事。

其时益州地域广袤,经济富庶,人口众多,是唐朝除首都长安以外最为繁华的地区之一,当然此时的李恪年纪尚幼,并不能赴封地就职,但足见太宗对这个儿子的喜爱和重望。

等李恪长到十五岁时,唐太宗终于舍得让他出去历练一番,封李恪为齐州都督,在赶赴封地前,太宗还是舍不得这个儿子,召他进宫一同用膳,父子两人叙别后李恪才赶往齐州赴任。

太宗曾对大臣说起心里话:“父子之间,我何尝不想把他留在身边时时相见?只是天子之家终究与寻常百姓不同,涉及国事,我必须早做安顿。也让他心中明白,断绝不该有的觊觎之心,这样等我走了,他们兄弟之间才不会起纷争。”

一年后,李恪任期已满,又回到了太宗的身边。

遭遇挫折

因为唐太宗的宠爱,李恪的生活可谓一直顺风顺水,但毕竟年少气盛,此时的李恪仍有些少年人的骄纵和玩心,十九岁那年,已经被封为吴王和安州刺史的李恪在赴任期间被人弹劾和乳母的儿子游猎嬉戏毁坏了百姓的庄稼,李恪因此一事被罢官,还削减了封户。

太宗或许也想趁此机会磨磨李恪的性子,但终究心里还是疼爱他的,一年后就让李恪官复原职,去安州赴任了。临行前,太宗告诫李恪:“我是一国之君,要为天下做好表率;你作为我的儿子,也要治理好自己的封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不可再浸于玩乐之道,如此天下才可治平。作为父子,我也希望你能心存志向,多有长进。

你刚回来又要离开我的身边,我怎么不伤感,本想赐你些珍宝玩藏,又怕难改你骄奢之气,想来还是将这番诫言送给你,作为教诲。”

或许是唐太宗这番语重心长地训诫起了作用,此后史书上再没有李恪因犯过错被惩戒的记载,可见李恪本身也是一个善于纳谏、自我反省的人。

而这正是唐太宗欣赏李恪的地方,因为这一点和他自己很像,太宗也不止一次在大臣面谈起过对李恪的赞赏。然而当时太子已立,太宗的倚重对李恪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陷于冤案

当时身为太子的李承乾也感受到了来自身边的威胁,在患得患失的恐惧之中,他选择了铤而走险,与齐王李佑暗中谋反,后事发被废黜。

太宗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但李治性格软弱,仁厚有余,刚勇不足,只不过是嫡出的身份才被立为太子。

太宗心中仍是偏向李恪的,不久后他就怀疑李治过于仁弱,恐怕无法担起一国之君的位子,太宗此时无疑是想立自己最喜爱的李恪作储君,他召来长孙无忌等人商讨改立储君一事。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他自然希望李治能够继承帝位。

因此力争此事,他对太宗说:“晋王仁厚,正是治平守成的君主之选,何况立储是国家大事,怎可举棋不定,朝更夕改?”太宗不得已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此事定下后,太宗担心李恪会不甘心,他不想刚刚安定的局面再生争乱,因此他私下也敲打过李恪,太宗曾对李恪说:“父爱子,是人之常情。儿子若能忠孝则是善事。如若不遵教诲,忘弃礼法,则必招致刑戮,作父亲的即便疼爱,也无法救你。当年汉武帝去世,昭帝继位,燕王性情骄纵,欲图谋逆,霍光一道折简发落就将之诛杀,因此作为臣子不得不慎呐。”

太宗唯恐李恪像几个兄弟那样没有好下场,他希望李恪能安安稳稳地做个亲王,平安度世,这是太宗作为一位父亲最真切的心情。

李恪也确实没有做出格的事,他和太宗就像最平常的一对父子,父亲的训诫他都记在心里,然而即便是这样,李恪仍没能逃脱悲剧的命运。

太宗试图易储一事让长孙无忌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因此他对李恪深为记恨。

高宗即位四年后,房遗爱谋反事发,长孙无忌想借此事除去李恪,房遗爱为了活命,听从长孙无忌的计策诬告李恪也参与谋反一事。

高宗本就性情仁厚,他听闻此事并不想处死自己的兄长,因此向众大臣求情道:“我的兄弟本就不多了,兄长虽然犯了国法,但我还是想替自己的亲人留条性命。”

兵部尚书崔敦礼引周公诛管蔡、景帝平七国之乱等前事,劝诫高宗不可为了额外的恩情枉顾律法。

高宗拿不定主意,本来心软想替自己的亲人求情,听到大臣反对后又不敢再坚持自己的主张,最终李恪还是被缢杀在宫内。他的四个儿子也都被流放,女儿则被罚去守献陵。

李恪心知自己都是被长孙无忌陷害,在临死前,他曾怒骂道:“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若宗社有灵,当见其族灭!”

不知是否在天有灵,后来长孙无忌果然获罪被诛,连同整个长孙家族被清除,而李恪终于平反,被追封为郁林郡王,他的儿子们也得到了赦免,长子李仁继承了李恪的爵位。

直到中宗即位,为了振兴李唐王族,李仁被封为成王,李恪也被追赠为司空、并重新改以亲王礼下葬,至此李恪的冤屈才算彻底昭雪。

李恪才情出色,本是一国明君的绝佳人选,然而因为母亲及庶出身份的限制,使得他无缘皇位。尽管他无意陷入皇权的纷争,但却因为自身的光彩难以掩盖,被迫卷入了各方争斗,最终沦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也有人设想,如果李恪真能成为唐太宗的继承人,或许唐朝的长治久安还能维持更久,后面也就不会有武家与李家争天下的大乱了。

倘若李恪不是生在皇家,或者他的母亲不是杨妃,他本可以一展才华,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足迹;再不济,他起码可以逃脱杀身之祸,做一个有才干的平常百姓。

无论如何,这样一个性格宽和又有才能的青年人,在风华正茂的年纪遭受冤屈死于非命,虽然后来始作俑者也受到了应有的报应,但在后人看来,总觉有太多的不公正之处,不免令人扼腕叹息。

标签: 李恪

更多文章

  • 34岁李恪自缢身亡,临死前发出恶毒诅咒,多年后竟全部成为现实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李恪

    在李恪34岁那年,他陷入了人生低谷。由于找不到生存的空间,他最终选择了自杀。然而,在结束生命的那个瞬间,他用尽所有力气发出了一系列充满恶意的诅咒。难以置信的是,多年以后,这些话竟一个接一个地变成了现实。生平 李恪,字思剑,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孙子,唐高宗李治的长子,也是唐代

  • ?李世民为什么想立李恪为太子?知子莫如父,可惜了全才的李恪

    历史人物编辑:程洁旅游攻略标签:李恪

    欢迎打开两分钟读史。李世民想立李恪,只是因为这个儿子最出色、最像个皇帝样子。举个例子,毛主席就对李恪有很高的评价:“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有些长孙皇后的后妃粉,难以面对李世民居然有意把那几个嫡子全国端的念头,非要踩李恪“打猎践踏老百姓的庄稼”,

  • 34岁李恪被逼自缢,死前怒下诅咒,当时无人当回事,最后字字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昕梦倾城标签:李恪

    李恪的出生备受重视,早在两岁时就被封为长沙郡王,成为了皇室中备受宠爱的孩子。他从小便享受着华丽的生活,拥有着许多珍贵的玩物和美食,但他并没有被这些物质所迷惑。李恪热爱读书,尤其是四书五经,常常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他谦逊有礼,待人平易近人,深受大家的喜爱。此外,他对于行兵打仗也有着自

  • 83年徐惠滋调任39军军长,副军长见后大惊:你不是被我抓的俘虏吗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徐惠

    前言1948年,东北野战军2纵6师16团尖刀连连长黄达宣,正在俘虏中挑选合适的战士准备补充队伍,这时,他看到一个瘦高的身影。这人名叫徐惠滋,从他被黄达宣挑中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便开始改写。图丨徐惠滋国民党俘虏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国民党驻守锦州的10万余人便全军覆没。几天后

  • 连长黄达宣俘虏小兵徐惠滋,35年后见,连长成副军长,俘虏是军长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徐惠

    自古以来,要想成为一个大将领,就要先从小兵做起,一步一步的通过自身的努力走向更好的位置。“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除去脚踏实地的实事求是,还需要“伯乐”的发掘,一个人空有一身才华,但没有人赏识,那么这个人注定会被埋没。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成功就是靠三分的努力和七分的机遇,抓住

  • 传奇俘虏徐惠滋,48年辽沈被俘当战士,83年军长,94年上将副总长

    历史人物编辑:张骏飞标签:徐惠

    解放战争时期,我解放军俘虏转化了很多国军将士,建国以后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这些已经加入解放军的国军将领也大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有许多人也被授予了很高的军衔:如陶峙岳上将、陈明仁上将、董其武上将、孔从洲中将、韩练成中将和曾泽生中将等将领。但是这些被授予高军衔的将领,大都是国军起义将领,他们在加入解

  • 1983年,徐惠滋任39军军长,政委是谁?两人后来谁职务最高?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徐惠

    前言39军是沈阳军区的王牌军,前身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的红十五军团。抗日战争时期是新四军3师,抗战胜利后整编为东北民主联军二纵,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整编为东北野战军二纵、四野39军。1985年,沈阳军区39军整编为合成兵种的集团军,和38军、54军一并作为陆军三个快速反应的集团军。1983年5月,39军军

  • 田径-女子撑杆跳高美国选手夺冠徐惠琴第八

    历史人物编辑:柚绿史标签:徐惠

    预赛中由于天降大雨影响了一些选手的发挥,夺冠热门之一、多哈世锦赛亚军美国选手莫里斯三次试跳失败没能晋级决赛。中国选手徐惠琴凭借最后一跃,跳过了4米55成功进入决赛。另一名选手“四朝元老”李玲没能进入决赛。上一次有中国选手站在奥运会女子撑竿跳高决赛的赛场上,还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当时高淑英取得了

  • 唐朝一代才女徐惠:年少聪慧5个月会说话

    历史人物编辑:汤娜标签:徐惠

    徐惠(公元627年―公元650年),湖州长城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生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年少时便才华出众。 她五个月大就开始说话了,四岁就熟读《论语》、《诗经》,八岁自己懂得写文章。 父亲徐孝德曾让她试着拟《离骚》作诗,她写了《拟小山篇》:“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

  • 武媚娘中的“韦贵妃”当年嫁给当红小生,现竟身家千亿?

    历史人物编辑:发型荟萃标签:韦贵妃

    虽然事业再度起色,但近年来张庭基本还是很少拍戏,据媒体传言说,她老公觉得拍戏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因为家里的生意已经可以让他们月赚1个亿,比拍戏要赚多很多。所以张庭现在就专心在家做阔太,平时主要工作就是照顾儿女,炫富和秀恩爱。而她老公林瑞阳,曾经也是娱乐圈之人,更是琼瑶御用男星,当时也是台湾当红第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