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馆陶之战:看李建成如何帮李世民收拾残局,平定河北

馆陶之战:看李建成如何帮李世民收拾残局,平定河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从保瑞 访问量:4098 更新时间:2023/12/20 22:43:54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世民大败窦建德王世充,紧接着李唐做了一个决策性的失误,杀了窦建德和王世充的爱将单雄信,加上李唐对河北地区后期的安抚工作做得不到位,致使窦建德的旧部死灰复燃。

就在窦建德被杀的当月,他的爱将刘黑闼召集一百多人起事,短短半年时间就收复了窦建德原先的地盘,随后窦建德在相州自立为汉东王。

李渊派李世民、李元吉征讨刘黑闼,在李世民看来这不过又是一次胜利之旅,然而他却忽视了窦建德在河北的影响力,只知道用武力征服,却忘记了安抚人心。

虽然唐军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将刘黑闼击败,但是很快刘黑闼又东山再起。

刘黑闼咸鱼翻身

武德五年(622年)春,刘黑闼败亡后,逃亡突厥,李渊认为刘黑闼跟当年的刘武周一样,逃往突厥后再也无力与唐朝抗衡,所以他让李世民返回长安,李世民把军队交给了李元吉,自己返回了长安。

在突厥看来河北地区人心不稳,要是重新武装刘黑闼,他很快就能得到河北民众的支持。

刘黑闼借突厥兵南下侵略山东,正如突厥所料,刘黑闼的故将以及河北地区的百姓纷纷响应。李元吉根本不是刘黑闼的对手,在平叛刘黑闼的叛乱中,李道玄战死。

刘黑闼回到了昔日定都之地洺州,河北恢复了原样,唐军以前的努力白费了。

其实这一切都在魏征的意料之中(魏征此时辅佐太子李建成),在刘黑闼逃亡突厥后,李建成便问魏征:“河北是不是就此平定了?”

魏征却说:“非也,我军杀伤太多,对刘黑闼的党羽赶尽杀绝,没有给他们退路,他们想投降都苦于没有门路,朝廷虽然有特赦令,但是却没有有效的执行,老百姓并没有真正归顺。”

唐朝的高压政策与窦建德的仁政形成鲜明的对比,李唐与河北的矛盾日益激化,可以说唐朝的安抚工作做的非常不到位,导致窦建德余部多次咸鱼翻身。

太子东出,征讨刘黑闼

就在李元吉屡战屡败,不敢再次进攻刘黑闼时,魏征认为皇太子李建成立功的机会来了,他对李建成说了这么一番话:

秦王功盖天下,中外归心;殿下但以年长位居东宫,无大功以镇服海内。今刘黑闼散亡之馀,众不满万,资粮匮乏,以大军临之,势如拉朽,殿下宜自击之以取功名,因结纳山东豪杰,庶可自安。

秦王的功劳天下第一,天下人都服他,而你却只是因为嫡长子的身份位居东宫,没有可以让天下信服的功劳,现在天下人都知道李世民,并非都认识你。现在正好李世民平定河北不顺,你趁机率军出征,博取功业声望来巩固自己的位置。这个仗要怎么打呢?你去了河北之后,多结交拉拢地方豪杰。李世民击败窦建德,河北人对他不满,对于你来说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李建成采纳了魏征的建议,主动向李渊提出征讨刘黑闼,对于李渊来说,手背手心都是肉,他也想让所有儿子都立功。

公元622年冬,李渊派太子李建成率军征讨刘黑闼。

李建成平定河北

李建成来到河北之后,采纳魏征的建议,释放战俘,使用怀柔政策安抚老百姓和刘黑闼的部将,重新树立唐王朝的形象,让河北老百姓信服李唐,面对挑事的刘黑闼李建成绝不手软。

刘黑闼在唐军的攻击下屡战屡败,毕竟河北地区刚刚经历大败,鞍马劳顿还没有得到休养生息,想要恢复昔日的势力很困难。

虽然刘黑闼得到了突厥的支持,那只是表面现象,一旦他们受挫便会撤军。

而且李建成在河北的安抚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河北人民,乃至豪强对唐朝实施的仁政颇为满意。

他们看到自家的男丁纷纷被释放,而且受到礼遇,便有归唐之心,加上刘黑闼的粮草耗尽,搞得人心惶惶。

在这种情况下,刘黑闼的部下开始逃亡,甚至还有老百姓把地方长官捆绑起来降唐。

刘黑闼见大势已去,便连夜逃往馆陶,来到永济渠渡河受阻,因为渡桥没有架好。

恰好此时李建成率军赶到,刘黑闼一门心思想着逃跑,他命自己的部将王小胡背水列阵,自己则督促工兵修建渡桥。

刘黑闼见桥架好后,抛下部下,率领一支千余人的小分队渡河逃跑,刘黑闼部瞬间群龙无首,他们见主帅逃跑,瞬间士气崩溃,毫无战斗力,纷纷投河逃跑,几千人溺水而亡,剩下的也只能放下兵器,就地投降。

李建成派刘弘基日夜兼程追击刘黑闼,刘黑闼一路逃亡来到饶州,身边只剩下一百多人,饶州刺史诸葛德威曾经是刘黑闼的部下。刘黑闼自然想投靠这位昔日的老部下,但是他转念一想,自己现在这么狼狈,他还愿意效忠我吗?

刘黑闼想得没错,在乱世之中,哪有真心做到忠心不二的人,诸葛德威早就想投靠唐朝。不过他发现似乎刘黑闼对他有些顾虑,不愿进城,于是他假装自己还愿意效忠刘黑闼,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劝刘黑闼进城。

刘黑闼相信了,他进城来到城旁的市场,诸葛德威一声令下,将其逮捕,并交给李建成作为他降唐的见面礼。

李建成在洺州将刘黑闼及其弟弟刘十善斩首示众,河北地区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刘黑闼降而复叛跟唐朝往日荡割据政权的战争有所不同,平叛战役说明有人对唐王朝不满,当务之急是如何解决河北民众对刘黑闼的支持,所以安抚人心比用武力征服更为重要。

这是李唐王朝疏忽了重要环节,也是李世民成长路上的一次教训。

标签: 李建成

更多文章

  • 李白身世考究,碑文称李建成的曾孙,难怪唐玄宗不肯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老蔡通史标签:李建成

    隋唐是继秦汉后又一个强盛时期,在杨坚这个汉人的手里结束了南北朝的几百年乱世,原以为能够做到传承百代他,却没有料到自己的帝国也会和秦朝一样迅速灭亡,他选择了杨广作为继承人,把隋朝前二十年的积蓄都挥霍一空。隋朝血一样的教训给唐朝带来了启示,犹如汉朝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一样,唐帝国建立的基础是隋,所以后人把

  • 李建成VS李世民,两兄弟到底谁更适合皇帝位呢?

    历史人物编辑:育育聪爱生活标签:李建成

    李建成和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两个儿子,他们两人都很优秀,又都想要皇位。故而兄弟关系非常复杂,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李建成是李渊的长子,因此最初被封为太子。但由于他本人性格多疑、专横,在政治上缺乏能力和魄力,同时又有很多的私心和野心,所以不能得到大臣们的信任和支持。相反,李世民虽然是

  • 历史上真实的李建成,战功赫赫,被李世民抹黑两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珂梦历史人文标签:李建成

    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正义”形象,他开创了皇帝干涉史家记载的先例。与李世民有关的内容,如《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几乎都来源于李世民的生活。所谓的日常生活笔记是由历史学家记录下来的。因此,生活笔记是编纂历史的重要资料。为证明其夺取政权的合理性,以暴力篡权登基的李世民,

  • 唐朝的太子李建成为什么“争不过”李世民?实力上的差距?

    历史人物编辑:聚会旅游标签:李建成

    发生在公元626年的“玄武门事变”,是唐朝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对于这件事的评价,后人的观点普遍认为,唐高祖李渊之所以能够坐拥江湖,全是因为其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功劳。但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嫉妒李世民,想要害他。李世民不得不自卫,才发生了这场政变。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李建成的弟弟李世民,因军事才能出众

  • 李建成有更多机会除掉李世民,为什么却没有先下手呢?

    历史人物编辑:老挝红梅标签:李建成

    李建成有更多机会除掉李世民,为什么却没有先下手呢?在唐太宗坐上皇位之前,可是发生了大家都知道的亲兄弟相互残杀的事件。可是作为唐高宗已经早早就确定继承人的李建成怎么没有提前对李世民有举动呢。其实我们细细想来,觉得有以下几点吧:一、那个时候他都确定为继承人了,并且自己的父亲年级大了,他觉得只要自己在朝里

  • 李建成是太子,常随李渊历练,咋还是败给李世民?原来是李渊偏心

    历史人物编辑:任世麒标签:李建成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一、李建成为何能成为太子李渊进入长安后,特别是做了皇帝以后,有意立李世民为太子,并不是偶然的。有的学者怀疑,李渊对李世民说:“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并不真实。其实,这是误会。从太原起

  • 李建成是李渊最喜欢的儿子吗?那李渊为什么还给李世民军权?

    历史人物编辑:爱雨一生标签:李建成

    唐朝初期李世民与李建成的太子之争可谓激烈异常,最后秦王李世民放手一搏,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死了哥哥李建成与弟弟李元吉,又逼父亲李渊退位,这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实际上,李渊作为一名实权皇帝,他对两个儿子的态度无疑至关重要。那么,身为嫡长子的太子李建成是李渊最喜欢的儿子吗?如果真的是这样,李渊又为什么给

  • 原本的唐太宗不应该是李世民,而应该是李建成

    历史人物编辑:史事如烟标签:李建成

    如果李世民不发动玄武门之变,大唐会二世而亡吗?这个问题,相当于在问李建成究竟会不会成为一代合格的帝王。不可否认,李世民是一代英主,在他任内实现了“贞观之治”,就连伟人毛主席也曾盛赞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这样的帝王。但是,如果不是发生了“玄武门之变”,如果不是李世民中途突然夺权,后世的唐太宗就应该是当时的

  • 李建成死后,他的儿子女儿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梦想美食标签:李建成

    李建成有6个儿子4个女儿外加1个遗腹子共11个孩子,626年6月初4,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大唐皇宫却有一场腥风血雨。这一天改变了历史。通往权力的路上总是鲜血淋漓,而帝王之家注定充满杀戮,即便父子之间、亲兄弟之间也不例外。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三人一母同胞,原本应该兄友弟恭

  • 明明李世民手握兵权,手下人才众多,为何李渊妃子投奔李建成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李建成

    在李渊的所有儿子中,李世民的势力无疑是最大的。当时的皇亲国戚与地主贵族们都知道,李渊虽然是皇帝,但是他不怎么管事,再说了,他的年纪也大了,儿子们也崛起了。因此,寻找潜力股,并依靠潜力股做大自己,就是唐朝初年,大家积极做的一件事情,尤其是身在后宫的李渊后妃们想做的一件事。就当时的情形来说,潜力价值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