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大唐使者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故事,这个国指的就是古印度。
也许有人疑惑了:既然大唐这么强盛,一个使者能凭一己之力轻松创造出一人灭一国的军事奇迹,大唐为何不趁机灭掉印度将其纳入版图呢?
那今天我们就来说叨说叨大唐帝国为何没有这样做。
唐初,李世民新登基不久,北方强大的突厥立刻被大唐按趴下了,李世民没有采纳群臣的建议团灭突厥,而是采取怀柔的“羁縻府州”的方式,以夷制夷来管理突厥等少数。
在这些“羁縻府州”中的契丹、党项等少数民族日后成为了中原王朝两宋的心腹大患。
李世民的这种做法让他获得“天可汗”的高度赞誉,新兴的吐蕃帝国也跪服在大唐的脚下,甘愿称臣。
此时的大唐对外极度开放自信,中华文化震烁万邦。
然而,偏偏这个时候,出使印度的王玄策外交使团被印度袭击,王玄策便借兵灭掉了阿罗顺那的北印度,并一路追击至东印度,阿罗顺只得投奔尸鸠摩的东印度,见大唐联军如此凶猛,尸鸠摩慌忙请降并交出了大唐通缉的要犯阿罗顺。
王玄策凯旋回到帝都后,唐太宗李世民下令处决了阿罗顺,并加封王玄策散朝大夫。
王玄策率领的大唐联军既然都快灭亡整个印度了,为什么不顺势将印度纳入大唐版图?
这里我们逐一来分析。首先,由使者到将帅,王玄策的身份变化太快、专业跨度太大,跨领域换专业即便是放在现在大学校园也一时难以适应,更何况,王玄策只身在外没有可靠的本国帮手,也难以成就班超、常惠般的伟业。独木难支、薪火难继,就算拿下了整个印度,大唐也无法对印度进行牢固的掌控。
其次,印度的湿热环境不适宜人类居住,最起码不适宜大唐子民。拿下印度你让谁去住?再者,大唐与印度被号称“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脉阻隔,中间还夹着一个独立的吐蕃帝国,古时候又没有飞机能够朝发夕至,想建立一个“外飞地”更是难上加难。有人会说借道走吐蕃呀!吐蕃不是咱大唐的藩属之国么?想象一下,一个国家要对一个地区实施有效的管控,驻军是必不可少的。你调动千军万马借道人家吐蕃,吐蕃难道就不担心大唐来个“假道灭虢”灭了他吐蕃?
所以综合上述种种因素,大唐不可能趁着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大好机会占领印度将其纳入版图。就算大唐皇帝李世民有这个想法也是有心无力,没法实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