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玄策一人横扫中天竺,创造唐朝的战争神话,为何没被评为名将?

王玄策一人横扫中天竺,创造唐朝的战争神话,为何没被评为名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贾书杰 访问量:4173 更新时间:2024/2/1 22:48:28

众所周知,唐朝是我们古代社会的巅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领域成为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在这个伟大的王朝,我国的古代先民们创造了很多传说,至今仍旧让人津津乐道。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传说就是其中典范,网上的军迷们谈论起这个故事,依旧让人热血沸腾。可以说这一仗是王玄策在南亚地区创造出来的战争神话,从此之后开始了中原王朝对南亚文明全面性的压制,也使得中原人对南亚人具有天然的心理优势。可是建立如此大功的王玄策,后世的历朝历代并不出名,不但在唐朝官职不高,就连名将评比都榜上无名。

王玄策横扫中天竺一战成名,可是在史书上没有被大书特书,只是寥寥的几句,让现代的军迷网友们感到非常不满。也有很多人提出疑惑,王玄策如此的战争神话,为什么没有成为历史级的一代名将呢?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还需要从唐朝当时的历史环境说起。

从史书记载来看,王玄策并不是唐朝的军职人员,而只是普通文官。他原先是融州黄水县令,后来作为副使随朝散大夫、卫尉寺丞、上护军李义表护送婆罗门国使节回国。如此一来,他便从地方官员转变为外交使节,成为唐朝出使印度各国的外交人员。

当时的印度并不是统一的王朝,而是被很多王国和城邦分治,被王玄策灭掉的中天竺就是其中之一。按照《旧唐书》记载,事发前王玄策作为唐朝出使天竺各国的正使,带着副使蒋师仁和三十多随从人员出使。而天竺国中与唐朝交好的国王也派出使者,前往唐朝的首都长安朝贡。此时恰好遇到中天竺国王尸罗逸多去世,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趁机篡位,使得国中大乱。伏帝阿罗那顺派军队攻打王玄策的使团,劫掠朝贡的礼物。王玄策率领使团的三十名骑兵作战,由于寡不敌众而失败。王玄策只身逃脱,前往吐蕃和泥婆罗求助。

王玄策在吐蕃借得军队一千两百人,又征召了泥婆罗骑兵七千人,于是发布檄文向中天竺宣战。此后王玄策带着吐蕃和泥婆罗的军队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打到了中天竺的茶镈和罗城。他只花费了三天便攻破了城池,斩首三千余级,敌人被溺死的约一万多人。篡位的阿罗那顺弃城出逃,然后又召集溃兵与王玄策交战。王玄策的副使蒋师仁率军击败阿罗那顺,并将其抓了俘虏,阿罗那顺的妻子率领大臣退守乾陀卫江。蒋师仁又率军趁胜追击,并大破之。此战俘获王妃、王子等男女一万两千人,各种牲畜三万头,五百八十座城邑宣布投降。

此战直接将中天竺灭国,震惊了整个印度次大陆,王玄策在南亚创造了唐朝人的战争神话。摄于王玄策的军威,东天竺王尸鸠摩送牛马三万馈军,弓、刀、宝缨络等宝物无数。迦没路国也献异物,并送上地图,请求得到老子像。返回时,王玄策把俘获的阿罗那顺及王妃、子等,俘虏的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二万余送到长安献俘,唐太宗封他为朝散大夫。至此王玄策的名字响彻整个南亚,他成为唐朝与南亚诸国外交上的代言人。在唐朝时,南亚诸国保持了对唐朝的朝贡传统,便是因这一战所建立的赫赫声威。

如此神勇的战绩,在印度的战争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天竺各国的国王打了几十年的仗,也没有将这片大陆完成统一。王玄策凭借他借来的八千多军队,在短短的数十天内便让中天竺灭国,剩下天竺各国国王和城主纷纷投降臣服,这可以说是只有神话中才存在的传说。

从战绩上看,这种神勇的表现必须要得到极高的嘉奖。况且这不是普通的战争,而是灭国和征服整个南亚次大陆,这是多么大的荣誉啊。但是战后王玄策得到的奖励并不高,朝散大夫的职位也不重。从这点上看,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玄策的功绩似乎并没有表现出非常高的赞扬。

分析其中的原因,从唐朝所处的历史环境来看,其中还是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从王玄策个人的行为来看,他的做法是违背自己的官职,也是违背了唐朝军事制度的。王玄策出兵中天竺,并没有得到长安朝廷的允许,而是以外交大使的身份向吐蕃和泥婆罗借兵。这两国愿意借兵给王玄策,也是出于唐朝强大兵威的忌惮。虽然最后打出了战争神话,但从唐朝政治的角度上看却不便于提倡。如果每个外交大使都仗着唐朝的威名在外面借兵打仗,那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问题。虽然王玄策事出有因,但这种事情不能成为常态。

而且王玄策本人是文职大使,既不是军职武官,也不是节度使,他本身是没有权力调动藩属国军队的。这种越权的行为在政治上是大忌,所以朝廷并不推崇。实际上王玄策这种做法能取得胜利,在军事史只能算一个特例,毕竟不是每个外交官都会打仗,而且一打就开挂。即便是长期驻扎的边军也有打输的时候,这么搞风险太大,唐朝受不了。后来唐玄宗时期的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面对大食国军队时也这么搞过,结果却在怛罗斯之战中几乎全军覆灭。这不但动摇了唐朝对西域统治,还为安史之乱埋下隐患。

从军事战绩来看,一战灭中天竺,让整个南亚次大陆臣服于唐朝,固然是值得称赞的骄人战绩。如果不是在唐朝,在中国古代的其它任何一个朝代,王玄策都足以凭借此战功出将入相。可惜的是王玄策生活在唐朝,在唐朝这样的战功太多了。尤其是在贞观和永徽年间,灭国级别的历史级战功可谓是处处可见。李靖、李勣、苏定方侯君集裴行俭等等名将如云,哪个没有灭国的战绩?相对于他们,王玄策灭的中天竺还是要差上一些的。因为天竺各国的战力不强,与强大的西域、北疆和东海各国相比,差了至少一个等级。

另外,王玄策灭中天竺用的不是唐朝的军队,而是向吐蕃和泥婆罗借兵。如此一来,在战功方面就没有唐朝将领的份,所以在唐朝军事上的地位显得有些尴尬。虽然战争是王玄策和蒋师仁指挥作战的,但一线的将领和军队都是借来的。这样的战绩放到强大的唐朝中,如果大书特书,就显得唐朝自己的军队弱了。实际上了解唐朝的人都知道,无论是吐蕃,还是泥婆罗,都不是唐朝的对手。在和亲之前,松赞干布多次派兵攻打剑南节度使辖区,被当地唐军打得溃不成军。这样的军队尽然能在中天竺横着走,可见天竺各国并不是什么强国。

因此在唐朝名将如云的贞观和永徽年间,王玄策灭中天竺的功绩就显得普通许多。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把王玄策的功绩放入整个历史长河之中,却又能让宋、明、清等王朝的战绩显得水分太足。由此可见,正确评价王玄策的功绩,是需要放入历史大环境下看待的。唐朝武功过于强盛,自然会忽略了这样的功绩。

综合中国古代的战争史,王玄策灭中天竺依然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段。他固然在强盛的唐朝看起来并不出众,但与历史上的历朝历代相比确实是极为罕见的战争神话。当这样的战争神话得以重现,我们就能理直气壮地告慰先辈,中华民族真正完成复兴了。

标签: 王玄策

更多文章

  •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大唐为何不趁机将印度其纳入版图?

    历史人物编辑:威史解读标签:王玄策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大唐使者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故事,这个国指的就是古印度。也许有人疑惑了:既然大唐这么强盛,一个使者能凭一己之力轻松创造出一人灭一国的军事奇迹,大唐为何不趁机灭掉印度将其纳入版图呢?那今天我们就来说叨说叨大唐帝国为何没有这样做。唐初,李世民新登基不久,北方强大的突厥立刻被大唐按趴下了,李

  • 历史上的对印战争:大唐王玄策一人灭中天竺一国

    历史人物编辑:刘冬燕标签:王玄策

    说个历史故事,贞观年间,大唐王玄策一人灭印度一国中天竺,震动整个南亚次大陆,印度地区万邦臣服。大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唐太宗李世民秉持平等互利、互不侵犯的和平外交政策,派遣一位叫王玄策的使臣出使中天竺。当时,大唐王朝富有四海,帝国正如日中天,出使中天竺,说白了就是给三哥他们送点好吃的、好穿的、好

  • 唐敕使王玄策三次出使印度,对两国有何深远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刘玲爱历史标签:王玄策

    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现如今在世界范围尤其是东南亚地区有着相当广泛的影响力,在中国同样如此。虽然佛教本身并非中国的本土宗教,但由于佛教自身独特的性质,以及中国古代复杂的社会环境,佛教在经过漫长的发展后,在中国已然成长为一股庞大的社会力量。而在这一过程中,无数的先贤则为佛教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相当重要

  • 王玄策横扫天竺的故事,后来一块石碑,证明了这一切不是虚构

    历史人物编辑:陈泽源标签:王玄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亿昔》唐朝是中国古代最为强盛的王朝之一,曾经有过万朝来贡的盛像,唐朝也曾经派出许多使者与周边国家交好。但是这些很多都只是存于史书之中,并没有真正的历史遗物或者遗迹加以佐证,特别是当年脍炙人口的王玄策横扫天竺的故事,后来西藏的一块石碑,证明了这一切不是虚构

  • 王玄策曾是七品小官,只身灭天竺,底气何在?全在盛唐气象

    历史人物编辑:彭璐标签:王玄策

    一、引言在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寝中,矗立着十四位胡人的石像,他是当时对大唐纳贡称臣的周边国家的首领,其中有土番、吐谷浑、朝鲜等国的国王。最引人注意的,还是一位来自天竺的国王。中国历史上与外邦交往的历史很久远,但与印度地区的朝贡体系似乎并不常见。一来是因为相隔太远,中原王朝势力很不容易到达;二来与印度对中

  • 王玄策出使天竺,没用我们一兵一卒,就灭掉一个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李言殊标签:王玄策

    王者荣耀直到如今依然是一款火遍全国的手游,而王者荣耀里面的英雄也大多数都是以现实中的历史人物为原型制作的。而百里玄策这个英雄大家却很难想到历史中与他对应的人物,难道这个英雄是王者官方自己创造出来的吗?答案是否定的。之所以大家没听说过这个人,是因为百里玄策在历史中的原型人物其实叫王玄策而不叫百里玄策,

  • “一人灭一国”的名将,除了唐朝王玄策,还有隋朝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赵新华标签:王玄策

    看过《大秦帝国》第一部的人都知道,魏国名将庞涓一心想要灭掉秦国,尽管当时魏国很强大,秦国也已经快到了崩溃的边缘,但是魏王还是没有让他完成灭秦。要知道秦国虽然很贫弱,但秦人死战之下,即便灭之也要损耗很多。彼时,恐怕魏国也会成为第二个秦国,被周边国家蚕食鲸吞。一国灭一国都很难,一人灭一国就更不可能了。但

  •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真正的输家却是大唐!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王玄策

    曾经一段时间,网络上把一个叫王玄策的唐朝人炒翻了天,说他“一人灭了一国”,为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这样一个牛人而无比自豪。1据《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等史料记载,生卒年不详的王玄策,是洛阳人,唐朝官员、外交家,曾四次出使印度(一说三次)。公元647年,王玄策被唐太宗任命为正使,与副使蒋师仁一起

  • 大唐神人王玄策,天竺:大唐文官都这么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劲松历史标签:王玄策

    李世民:“爱卿出使天竺可还顺利?”,王玄策:“以后出使不了了,人我给打了,东西都给您抢回来了”,李世民:“?”。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朝又派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出使天竺(印度)。恰逢中天竺王尸罗逸多死,国中大乱,其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位,于是发动所有军队以拒王玄策。跟随王玄策的

  • “五代十国”之“上源驿事件”,李克用如何死里逃生

    历史人物编辑:蔡小萍标签:李克用

    简介公元884年,发生了“上源驿事件”,当时李克用差点被朱温搞死,整个逃的也比较狼狈,靠着十三太保李存孝的超神发挥,一路将李克用救了回来。朱温谋杀李克用未遂,揭开了两个军事集团长达40年之久的争斗。“上源驿事件”的起因与经过公元884年五月,李克用带领沙陀军追击黄巢,一路从河南到山东,这黄巢在前面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