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秦二世胡亥亲小人,远贤臣。他听信谗言,将朝堂中的治世能臣丞相李斯,将军蒙恬等人全部处死,从而导致朝堂混乱,天下民不聊生,百姓纷纷揭竿起义。
后项羽火烧阿房宫,将秦朝十余载荣光付诸一场大火。这天下终是沦落到帝王死于赵高之手,秦朝二世而亡的下场,最终留得一句流传千年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警世名言。
中国历经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在这段历史上,经过许多次朝代兴衰,有许许多多位亡国之君。
这些人身为帝王或沉迷声色,或暴戾无道,或亲信奸佞,大厦将倾却无所作为。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最终被时间的齿轮碾过,翻开了历史新的篇章。
而说起他们的标新立异,首先就要提及在国破后用匪夷所思的逃跑方式,延续元朝气运近200年的元顺帝。
少年登基为帝
元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的统一天下的政权。元世祖忽必烈在位三十余年,其间励精图治,平定各方诸侯。
自二代皇帝元成宗开始,其后代子嗣争夺皇位越发激烈,短短二十五年间,便更换了八位帝王。这导致上层统治集团四分五裂,政治日益腐朽,朝廷内部诸多弊病开始显露。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出生于延祐七年,元仁宗年间。九岁时,妥懽帖睦尔被文宗流放于广西静江地区。
而妥懽帖睦尔的继位是极其富有戏剧性的,仁宗、明宗、文宗、宁宗四任帝王在短短十余年间接连死去,太后卜答失里别无选择之下将其迎回,让妥懽帖睦尔于至顺四年登基为帝。
妥懽帖睦尔登上皇位之后,心怀抱负,却被权臣伯颜所桎梏。直到六年后扳倒伯颜,亲掌政权。
元顺帝掌权之初是勤于政务,知人善用的。先是任用贤臣脱脱等人改善法令,诛杀贪官,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使日益衰落的元朝焕发出一丝生机。
但此时的元朝积弊已久党争不断,元顺帝的勤政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元朝陷入衰败的趋势,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
朝政中的无能为力
随着元顺帝亲政时间的增长,他渐渐看到了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元朝不同于清朝的对汉文化的极力推崇下而塑造的满汉交融,它一直推崇自己的蒙古族文化,而且还要根据人种划分等级。
以少治多本就不是明智之举,更何况还要一直排斥外族。这些政策不利于统治者收复天下民心,而元朝的上层统治者蒙古贵族们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
又五年后,元朝的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灾害不断,导致了农民起义爆发。妥懽帖睦尔不断深化改革措施,却依旧无法改变朝廷诸多弊端,这使妥懽帖睦尔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
其中,给妥懽帖睦尔打击最大的便是接连不断的天灾。这时的元朝已经开始迈入小冰河时期,多地气候紊乱。夏季暴雨频发,致使黄河决堤,引发洪灾;而后冬季奇寒,南方暴雪,又使多地农民破产。
正如古语所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元朝各地灾害的频发导致各地疫病四起,致使百姓本就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各地的灾民向都城涌入,而连年的赈灾导致国库空虚,爆发出严重的财政危机。
而此时的朝廷政治依旧腐朽,朝堂之上被权臣把持,党争不断。作为皇帝的妥懽帖睦尔被诸事烦忧虽有整改之心,然而却有心无力。
作为元朝最顶端的蒙古贵族都只顾眼前私利,而不能低头看到百姓的生活。官僚和地主加注于百姓身上的苦难,让平民百姓一生辛勤耕作于田间,不得见天日,看不到希望。
百姓不堪重负,农民起义频频爆发,对元朝各地的政权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无能为力后的自我放逐
妥懽帖睦尔想要改变,却又无力改变,他努力挣扎过,但却收效甚微。他看到了元朝未来的倾覆,但整个国家腐败至此,已不是仅仅皇帝一人可以有所作为的了。
最终,在对元朝的颓败无能为力之下,妥懽帖睦尔渐渐对朝堂心灰意冷。不再考虑朝堂烦忧,只顾眼前享乐,这些都是他无法达到自己政治理想下的自我放逐。
从普通人的角度看,他的选择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一位帝王,他的选择显而易见是不合格。
身为国家这艘巨轮的掌舵者皇帝这个角色,不仅仅代表着一个人,他的一念之间,便决定了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的生死。他放弃了自己的责任的同时,便也代表着放弃了天下所有黎民百姓的生死存亡。
而后随着妥懽帖睦尔沉迷享乐的时日增多,奸臣当道,小人奸佞环伺,没有忠志之士处理朝政,妥懽帖睦尔渐失民心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而妥懽帖睦尔亲政前期的努力,给濒临绝境朝堂注入了最后一缕生机,就像是被项羽付诸一场大火前阿房宫,终究是灭亡前最后的狂欢。
标新立异的逃跑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起义军四处开花,实力已经远远不是腐朽破败的元朝军队可以抵挡的了。
朱元璋率部众多次大败元朝军队,最终围攻元朝都城大都。正当敌方将领考虑如何妥帖地处置这位亡国之君时,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的举动却让各方势力大跌眼镜。
妥懽帖睦尔并没有像其他的亡国之君那般,或以身殉国,后拼死抵抗,或投降被俘而后不得善终。
他的选择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面对众多围城的起义大军,他并没有派兵抵抗而是选择收拾好祖宗牌位,随时准备逃跑。
在各方势力都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妥懽帖睦尔的逃跑计划终是取得了成功。而后妥懽帖睦尔率领部众退居漠北,元朝近百年对中原的统治就此结束。
妥懽帖睦尔逃跑的行为令众将领所不齿,但世人却对此众说纷纭,有人对此鄙视,也有人表示赞同。
不过世人无法否认的是,元顺帝的选择的确有利于元朝政权的延续。逃跑行为虽让人耻笑,却保存了自身的实力,而后建立起与明朝政权并存的政权“北元”,将陷入崩溃边缘的元朝又延续了200多年国运。
正如那古曲所唱那样:
“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
随着历史朝代的更迭,历史最终被时间的洪流裹挟着远去,至于后人对妥懽帖睦尔弃城而逃的行为是褒是贬,自留得世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