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顺帝的出逃,为气数已尽的北元争取了200余年?其逃跑方式亮了

元顺帝的出逃,为气数已尽的北元争取了200余年?其逃跑方式亮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书中文史屋 访问量:2841 更新时间:2023/12/8 17:46:07

秦时,秦二世胡亥亲小人,远贤臣。他听信谗言,将朝堂中的治世能臣丞相李斯,将军蒙恬等人全部处死,从而导致朝堂混乱,天下民不聊生,百姓纷纷揭竿起义。

项羽火烧阿房宫,将秦朝十余载荣光付诸一场大火。这天下终是沦落到帝王死于赵高之手,秦朝二世而亡的下场,最终留得一句流传千年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警世名言。

中国历经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在这段历史上,经过许多次朝代兴衰,有许许多多位亡国之君。

这些人身为帝王或沉迷声色,或暴戾无道,或亲信奸佞,大厦将倾却无所作为。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最终被时间的齿轮碾过,翻开了历史新的篇章。

而说起他们的标新立异,首先就要提及在国破后用匪夷所思的逃跑方式,延续元朝气运近200年的元顺帝

少年登基为帝

元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的统一天下的政权。元世祖忽必烈在位三十余年,其间励精图治,平定各方诸侯。

自二代皇帝元成宗开始,其后代子嗣争夺皇位越发激烈,短短二十五年间,便更换了八位帝王。这导致上层统治集团四分五裂,政治日益腐朽,朝廷内部诸多弊病开始显露。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出生于延祐七年,元仁宗年间。九岁时,妥懽帖睦尔被文宗流放于广西静江地区。

而妥懽帖睦尔的继位是极其富有戏剧性的,仁宗、明宗、文宗、宁宗四任帝王在短短十余年间接连死去,太后卜答失里别无选择之下将其迎回,让妥懽帖睦尔于至顺四年登基为帝。

妥懽帖睦尔登上皇位之后,心怀抱负,却被权臣伯颜所桎梏。直到六年后扳倒伯颜,亲掌政权。

元顺帝掌权之初是勤于政务,知人善用的。先是任用贤臣脱脱等人改善法令,诛杀贪官,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使日益衰落的元朝焕发出一丝生机。

但此时的元朝积弊已久党争不断,元顺帝的勤政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元朝陷入衰败的趋势,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

朝政中的无能为力

随着元顺帝亲政时间的增长,他渐渐看到了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元朝不同于清朝的对汉文化的极力推崇下而塑造的满汉交融,它一直推崇自己的蒙古族文化,而且还要根据人种划分等级。

以少治多本就不是明智之举,更何况还要一直排斥外族。这些政策不利于统治者收复天下民心,而元朝的上层统治者蒙古贵族们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

又五年后,元朝的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灾害不断,导致了农民起义爆发。妥懽帖睦尔不断深化改革措施,却依旧无法改变朝廷诸多弊端,这使妥懽帖睦尔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

其中,给妥懽帖睦尔打击最大的便是接连不断的天灾。这时的元朝已经开始迈入小冰河时期,多地气候紊乱。夏季暴雨频发,致使黄河决堤,引发洪灾;而后冬季奇寒,南方暴雪,又使多地农民破产。

正如古语所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元朝各地灾害的频发导致各地疫病四起,致使百姓本就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各地的灾民向都城涌入,而连年的赈灾导致国库空虚,爆发出严重的财政危机。

而此时的朝廷政治依旧腐朽,朝堂之上被权臣把持,党争不断。作为皇帝的妥懽帖睦尔被诸事烦忧虽有整改之心,然而却有心无力。

作为元朝最顶端的蒙古贵族都只顾眼前私利,而不能低头看到百姓的生活。官僚和地主加注于百姓身上的苦难,让平民百姓一生辛勤耕作于田间,不得见天日,看不到希望。

百姓不堪重负,农民起义频频爆发,对元朝各地的政权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无能为力后的自我放逐

妥懽帖睦尔想要改变,却又无力改变,他努力挣扎过,但却收效甚微。他看到了元朝未来的倾覆,但整个国家腐败至此,已不是仅仅皇帝一人可以有所作为的了。

最终,在对元朝的颓败无能为力之下,妥懽帖睦尔渐渐对朝堂心灰意冷。不再考虑朝堂烦忧,只顾眼前享乐,这些都是他无法达到自己政治理想下的自我放逐。

从普通人的角度看,他的选择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一位帝王,他的选择显而易见是不合格。

身为国家这艘巨轮的掌舵者皇帝这个角色,不仅仅代表着一个人,他的一念之间,便决定了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的生死。他放弃了自己的责任的同时,便也代表着放弃了天下所有黎民百姓的生死存亡。

而后随着妥懽帖睦尔沉迷享乐的时日增多,奸臣当道,小人奸佞环伺,没有忠志之士处理朝政,妥懽帖睦尔渐失民心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而妥懽帖睦尔亲政前期的努力,给濒临绝境朝堂注入了最后一缕生机,就像是被项羽付诸一场大火前阿房宫,终究是灭亡前最后的狂欢。

标新立异的逃跑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起义军四处开花,实力已经远远不是腐朽破败的元朝军队可以抵挡的了。

朱元璋率部众多次大败元朝军队,最终围攻元朝都城大都。正当敌方将领考虑如何妥帖地处置这位亡国之君时,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的举动却让各方势力大跌眼镜。

妥懽帖睦尔并没有像其他的亡国之君那般,或以身殉国,后拼死抵抗,或投降被俘而后不得善终。

他的选择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面对众多围城的起义大军,他并没有派兵抵抗而是选择收拾好祖宗牌位,随时准备逃跑。

在各方势力都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妥懽帖睦尔的逃跑计划终是取得了成功。而后妥懽帖睦尔率领部众退居漠北,元朝近百年对中原的统治就此结束。

妥懽帖睦尔逃跑的行为令众将领所不齿,但世人却对此众说纷纭,有人对此鄙视,也有人表示赞同。

不过世人无法否认的是,元顺帝的选择的确有利于元朝政权的延续。逃跑行为虽让人耻笑,却保存了自身的实力,而后建立起与明朝政权并存的政权“北元”,将陷入崩溃边缘的元朝又延续了200多年国运。

正如那古曲所唱那样:

“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

随着历史朝代的更迭,历史最终被时间的洪流裹挟着远去,至于后人对妥懽帖睦尔弃城而逃的行为是褒是贬,自留得世人评说。

标签: 元顺帝

更多文章

  • 深谙权术阴谋的元顺帝是怎样把自己玩死的?背后有哪些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元顺帝

    不管野史怎么说,妥欢贴睦尔在他十三岁这年,以“明宗长子”的身份登上了元王朝皇帝的宝座。而终其一生,他和他的家族都以元室正嫡自居,从来也没有把宋室当一回事。元顺帝的生父之谜,就像后来的野史非要说乾隆是陈阁老之子那样,既然元顺帝只认元明宗这一个爹,只维护元王朝的利益、乾隆只认雍正一个爹,只维护清王朝的利

  • 坐山观虎斗的元统初政,元顺帝驱虎吞狼挑动两大权臣火拼记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历史苑标签:元顺帝

    【猴格蒙古元朝系列文之第5话/元顺帝之第2话】元顺帝妥欢帖木儿继位之后,内受婶母文宗卜答失里皇后的压制,外有两大权臣势力操控,处境艰难,但少年天子愣是在两大势力之间,坐山观虎斗,暗中支持伯颜铲除燕帖木儿家族。两虎对立的元统初政大元至顺四年(1333)五月,元朝第一权臣太平王燕帖木儿去世,二月份就来到

  • 流传千年的传国玉玺到底去了哪里?它真的被元顺帝带入沙漠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头盔哥标签:元顺帝

    自秦始皇以来,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又因材质为玉,称为“玉玺”,其有六方,分别为“帝之玺”、“帝行玺”、“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在皇帝的印玺中,有一方玉玺不在这六方之内,这就是“传国玉玺”。传国玉玺为秦始皇所制“传国玉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之命所

  • ?徐达为何2次放走元顺帝,不怕朱元璋怪罪?徐达:不放我可能会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元顺帝

    徐达为何2次放走元顺帝,不怕朱元璋怪罪?徐达:不放我可能会死朝代的更迭早就成为了历史的常态,只不过在对前朝统治者的处理上,却让人感到为难。旧的统治者哪怕昏庸腐败,他在百姓的眼里仍然是天子,仍然具有权威。而新的政权揭竿而起,新与旧的碰撞,其结果总是让人很纠结。徐达是明太祖朱元璋身边的得力干将,也是明朝

  • 元顺帝的逃跑,替气数已尽的北元争取了200余年?其逃跑方式亮眼

    历史人物编辑:韦祖创标签:元顺帝

    曾经有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在看完《孙子兵法》之后问他的部下:“你看过这本书吗?”部下回答:“看过”。这位军事家说:“那你用八个字简要概括一下这本书的核心”,部下一时语塞。军事家告诉他,这八个字就是:“打得过打,打不过跑”。这八个字把《孙子兵法》高度的博弈智慧浓缩得如此简明,的确非常了不起。在局面有利于我

  • 元顺帝被朱元璋赶跑后,北元持续了267年?为何没能力恢复祖业?

    历史人物编辑:石庆松标签:元顺帝

    因为不团结,所以自从1368年,朱元璋将元顺帝赶出大都以后,即使元朝没有灭亡,也无法恢复昔日霸业了!这种不团结,早在元顺帝还在大都的时候,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如果大蒙古国上下能够像成吉思汗时期那么团结的话,元朝压根就不可能被推翻。大厦从来都是从内部垮塌的。一、元顺帝在位期间内乱不断。第一,误杀脱脱。元

  • 徐达两次有意放走元顺帝,常遇春怒参,朱元璋却视而不见?

    历史人物编辑:胡润平标签:元顺帝

    公元1368年,徐达率军渡江,直达河北通州。在徐达率军距离元朝王都,仅一天路程时,却出现了令人费解的一幕:徐达下令大军就地驻扎通州,暂缓攻打元朝王都,这一驻扎就驻扎了七天之久。面对大兵压境,却又围而不打的徐达,元顺帝当即被吓得六神无主。在陈兵待战的七天时间里,元顺帝抵抗的决心一点点被磨灭。第七天夜里

  • 朱棣到底是谁的儿子?《蒙古黄金史纲》记载:他亲生父亲是元顺帝

    历史人物编辑:梅枚说历史标签:元顺帝

    在历史中,明成祖朱棣的身世一直便扑朔迷离。明正史《明太祖实录》及《黄明玉碟》中说起朱棣身份时,这样说道:皇四子朱棣,乃太祖皇帝与皇后马氏所生。而在《明史》中,也曾提到:“文皇帝讳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通过这些史料,似乎已经敲定了朱棣的身份,他正是马皇后和朱元璋的亲生骨肉。不过,众所周知,

  • 元朝曾3次更换纸币?元顺帝:军费开支太大,缺少准备金是硬伤!

    历史人物编辑:黎承龙标签:元顺帝

    纸币在宋朝就已经出现了,历史书上说过,北宋初年四川流通着一种叫“交子”的纸币,这或许就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但是稍微了解一点金融常识的朋友,都会明白,发行纸币,那是要有准备金作为担保的。比如现代会以黄金作为准备金,有多少黄金,就只能印发相应比例的纸币。而宋朝的交子,其实压根就没有准备金做担保。此外交子在

  • 朱棣真的是元顺帝的儿子吗?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安昕史话标签:元顺帝

    我还不知道:朱迪和元顺帝的读者们,下面有趣的历史系列会给你们带来详细的介绍,然后继续读下去~朱迪是元顺帝的儿子是真的吗?为什么有些人坚持要兴风作浪?“朱迪是元顺帝之子”显然是一个可信度极低的传说,但偏偏有人执意要兴风作浪。这种说法记载在《蒙古黄金简史》和《蒙古起源与发展》中。据信,朱迪的生母是元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