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都知道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做了贡献巨大,那她最后结局是怎样的呢

都知道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做了贡献巨大,那她最后结局是怎样的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团团说历史 访问量:2609 更新时间:2024/2/16 10:31:26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文成公主的远去的身影消散在了茫茫大漠之中,她对汉藏文化交流的贡献却永载史册,书写了民族间友好往来的篇章。

同时也彰显了唐文化的兼容并蓄。可是,人们只知道她入藏和亲,贡献巨大,却不知道她最后的结局。文成公主嫁过去后的生活如何呢?她在藏的生活幸福吗?

文成公主,史书记载为唐朝宗室女,并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亲生公主。可是面对日渐崛起的吐蕃,和三番五次求婚的吐蕃使者,唐太宗李世民犹豫了。

原来在唐贞观八年赞普松赞干布就曾遣使大唐,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但是面对如此唐突的请求立刻就遭到唐太宗严词的拒绝。因为自古以来,派公主和少数民族和亲是国力衰败和统治者无能的表现。

而此时的唐朝正值盛世,国力强盛,万国来朝。李世民怎么能轻易将公主下嫁到边疆少数民族的部落中?况且此时的吐蕃早已被大唐打败,根本没有任何理由要将公主外嫁远方。于是松赞干布第一次和亲的请求就这样以失败而告终。

可是松赞干布非常仰慕大唐文化,非常希望能有汉族皇室的公主来作他的妻子。于是,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就找到了一个借口,扬言要从西藏出兵唐朝的松州,如果唐太宗还是不答应和亲,便要从松州率兵大举入侵,借此逼迫李世民就范。

可惜他的实力还是欠缺,仅仅是唐朝先锋军就把他们的军队打了个落花流水。松赞干布眼看局势不妙,就赶紧遣使谢罪,再并求得李世民的原谅。毕竟自己的目的是为了迎娶公主,而不是与唐朝为敌。所以再次请婚后,就立马派使者带着黄金千两和无数珍宝来正式下聘礼。

由于此时李世民的公主们没有适婚的年纪,藏族使者又是如此执着,所以唐太宗就将一名流淌着皇家血脉的妙龄女子许配给了松赞干布。松赞干布对公主的真实身份自然是知道的。不过,这并不影响松赞干布日后对她的宠爱。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句诗赞美了文成公主入藏后,对汉藏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密切了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两百年间,凡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入藏之后,文成公主把唐朝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了西藏,并且一生都在致力于发展吐蕃的经济和文化。公主的努力在文化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由于是游牧民族又常年战乱,所以在当时藏族没有文字。人们依然用原始的方法记录,非常不便。

所以,文成公主就主张进行了文字的编写,奠定了藏文的基础。松赞干布非常赞赏文成公主的知书达礼,虽然民族不同,但是他对文成公主非常用心。由于此时松赞干布的正妻是一位尼泊尔公主,按照中原的规矩,文成公主再嫁过去就该做妾,可是松赞干布没有这样做。

他待文成公主还是以正妻的礼数,甚至文成公主的地位还要高于那位尼泊尔公主。不仅如此,松赞干布事事依着文成公主的喜好来。吐蕃人有一种叫做赭面的习俗,可是文成公主看后并不喜欢。

于是松赞干布此后就不允许吐蕃人在文成公主面前进行赭面。出于对中原文化的喜爱,和希望缓解妻子思乡之前为出发点,松赞干布平常还常穿丝绸衣服,让文成公主给自己讲解汉语文献。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文成公主二十六岁这年,松赞干布突然暴毙身亡。留下了她和无人继承的政权。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时只有十七岁,这短短八年,他们并没有留下子嗣。而松赞干布的儿子也是早逝,只留下了一个年幼的孙子

最后吐蕃王的位置留给了他的孙子芒松芒赞。而掌管吐蕃的大权,自然而然落入了扶持芒松芒赞的宰相禄东赞手里。如果文成公主有孩子的话,她也可以协助管理西藏的事物。现在宰相当权,文成公主失去了松赞干布这个依靠,况且这些都是西藏内部的事情。

她虽然贵为唐朝的公主,却也不合适插手。而宰相也碍于她高贵的身份没有对她怎么样,可是她从此也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直到五十六岁死于天花。

在这三十年间,宰相禄东赞一改松赞干布在世时的与唐朝交好的政策,开始向外扩张,还是选择从上次与唐朝交火的吐谷浑进军,这一年文成公主三十九岁。一年后吐鲁番的军队终于彻底灭掉了吐谷浑这个小国,凭借一己之力把吐蕃的版图扩大了半壁。

可是此时吐谷浑已是唐朝的藩属国,吐蕃对吐谷浑的占领,一定不是一个友好的信号。加上吐蕃势力日渐强大,一改往日的萎靡,可以威胁唐朝的安全了。

所以,唐朝统治者决定在文成公主46岁的时候,派唐朝的名将薛仁贵进入青藏高原,给吐蕃一点颜色看看,让他安分守己。而吐蕃这边也没有闲着,为了对付唐朝的大将薛仁贵,集结了四十万大军,想要与唐朝一决死战。起初薛仁贵一路顺畅无阻,想要直捣拉萨。

但是后面唐军内部分崩离析,在他们忙着内乱的时候,吐蕃的军队悄悄切断了唐军队的粮草。最终薛仁贵被围困被迫只得和吐蕃大军议和。文成公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时她的态度虽然不重要,但是她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和平,即使在藏多年,可是还是改变不了这样的局面。

文成公主是伟大的女性,她识大局,得大体。能够为了家国大义而牺牲小我的一己私利。她自从十七岁离开大唐就一生没有回去过,松赞干布的早逝更是让她的处境雪上加霜。

三十多年一个人在人生地不熟的高原上,无依无靠,还要适应西藏恶劣的环境,谈何容易?可是到文成公主五十六岁病故时,她都牢记自己的使命,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想家的话。她向我们展示的这般坚毅与顽强,说明她就是当之无愧的公主。

标签: 文成公主

更多文章

  • 文成公主:大家只知她入藏和亲功劳巨大,却鲜有人知其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孙金星标签:文成公主

    《旧唐书》曾言:“初至大国,待我甚厚,许嫁公主。”唐朝年间,为促中原吐蕃和谐发展,文成公主代表大唐,和亲出嫁,其过人贡献,流芳百世,时至今日,此和亲举动,仍得世人称赞。提到和亲,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在古代社会中,许多王朝与其他部落进行交往的过程中,都会使用和亲这一手段。作为一种较为和平的政治建交手段

  • 藏族人为什么喜欢叫陕西人舅舅?文成公主:有种幸福叫化身绿度母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和亲影响深远,即使到了今天,陕西人到了藏族,一些藏胞都会叫他们“舅舅”,也一直称文成公主为“阿姐甲莎”(意为汉族阿姐)。汉藏舅甥之谊,因文成公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历史上,近200年之后,吐蕃王朝还因此与唐朝会盟。文成公主:有一种幸福叫化身绿度母根据《旧唐书·吐蕃传》的记载,“弄赞乃遣其相禄

  • 杨紫文成公主大爆火!雍容华贵彻底惊艳,比《香蜜》《青簪行》还绝

    历史人物编辑:郭通娱乐讲标签:文成公主

    《国家宝藏》作为央视出品的综艺节目,高品质、与历史的完美契合、演员的精湛表演,再次掀起国风热潮,Up到现在,该剧已经播出两季。前不久,第三季正式揭晓了首发阵容,让大家更加期待了。在首发阵容中,最让大家惊喜的肯定是杨紫这次在节目中的古装了。可爱俏皮的小猴子,这次直接穿越回了唐朝,成为了大家非常熟悉的历

  • 文成公主:世人只知她的贡献,但却不了解她的余生过得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汪结龙标签:文成公主

    唐朝时期出现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公主,她就是文成公主。文成公主代表唐朝与吐蕃联姻,在进入了拉萨后,文成公主开始着手教授各种生产技术,此举推动了吐蕃当地的发展。那么,在余下的几十年内,文成公主究竟得到了怎样的结局呢?一、文成公主的身份和生活文成公主出生于公元625年,虽然她的身份是公主,可她却并非正统公主

  • 文成公主:柔弱女子撑起与吐蕃的和平,却为何拒绝再回大唐

    历史人物编辑:王增涛标签:文成公主

    在中国历史上,“和亲”一直是稳定边疆的一种重要手段,汉有“昭君出塞”,唐有“文成公主进藏”。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两个人都是非常伟大的女性,他们以自己柔弱的身躯,担负起和平的重任,远嫁异域,成为稳定边疆的的定海神针。后人歌颂她们的伟大和奉献,但是却鲜有人知他们为此付出的巨大牺牲。比如文成公主,嫁入吐蕃9

  • 这里全境景点不收费,神秘古寺建在悬崖上,藏有文成公主的嫁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也会下雨高基兹标签:文成公主

    青海之旅,我一直忘不了玉树。这个平均海拔在4200米的地方,不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古迹,从来没有门票一说。面对大自然的风光与历史遗留下的古迹,玉树人的质朴和善良,似乎要将大美玉树毫无保留的展现给世间。不论是大自然的馈赠还是先人的遗产,面对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玉树人为何对全国游客进行免费时尚?他们的回

  • 唐朝10大美女,杨贵妃居榜首,文成公主也入选,你都知道吗?

    历史人物编辑:啾啾看电视标签:文成公主

    1。杨贵妃:杨贵妃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虽然身材丰满,但史书上也记载她是一位舞神,而且还精通胡玄武。2.武则天:武则天是第一位女皇帝,也是一位大美女。她兼具颜值和实力。据说武则天刚进宫就被李世民评价为“佳人”,可想而知,武则天的身材是多么的完美。3、李谷儿:据史料记载,李谷儿的一生十分坎坷。虽然

  • 新疆《昆仑之约》西藏《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哪个更值得看?

    历史人物编辑:小晴情感解读标签:文成公主

    因为我喜欢旅行,近年来我去过我们国家的很多地方。有时,我会在晚上去看当地的现场演出。 我在桂林看过《印象·刘三姐》,在杭州看过《千古情》,在平遥看过《平遥》,在敦煌看过《敦煌》,在张家界看过《魅力湘西》,在腾冲看过《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再见平遥》。这么多年来,我仍然没有忘记那些场景,大多数现场

  • 汉代有昭君出塞,唐朝有文成公主进藏,为什么明朝没有和亲?

    历史人物编辑:史料侦探社标签:文成公主

    在网络上对大明有如此描述:“不和亲,不赔款,不纳贡,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以此表达明朝气节。虽然被证实,这是后世独撰,但是明朝无和亲,的确是事实。没有任何史料、资料记载,明朝有公主和亲的记录。 和亲队伍 那么,为什么明朝没有和亲的行为呢?第一,明朝起家的原因。朱元璋起兵反元,口号是“驱除

  • 古代和亲公主的命运如何?除了文成公主,其余大部分都成了牺牲品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建标签:文成公主

    重血缘和亲缘是我国长久以来的传统,宗法分封制正是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之上。为了维护统治,古代经常采取赐婚联姻等手段来保持王室血脉。到后面逐渐就发展为通过婚姻来换取双方的信任,知名的秦晋之好正是将婚姻在政治中的作用全部发挥的典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亲就逐渐成为一种朝代惯例。和亲通常为王朝嫁女。嫡长子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