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文成公主:人们都知道她入藏和亲贡献很大,殊不知她结局却很凄凉

文成公主:人们都知道她入藏和亲贡献很大,殊不知她结局却很凄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海林 访问量:3806 更新时间:2023/12/5 22:47:20

文|四季文史

唐朝诗人张籍《送和蕃公主》:

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

和亲,在我国历史上已不是稀罕事。古代和亲的双方,都是为了谋求彼此利益的最大化,以达到某种政治、经济、外交上的平衡。提起和亲,你或许会想到唐朝的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一个被吐蕃人尊称为“神仙”的女子,她的入藏和亲,给吐蕃及唐朝的人民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缓和了唐朝和吐蕃之间的矛盾。我们都知道文成公主为促进和平贡献巨大,但对于她的结局,却鲜为人知。

据史料记载,文成公主祖籍山东济宁市任城,汉名无记载,其父史书也未记载,多猜测为江夏郡王李道宗。这么看来,文成公主只是一位郡主而并非实际意义上的公主。

李白《陌上赠美人》:

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描述他外出踏青时发生的一件事。由于自己不小心,将马鞭打在了一辆马车上,正当车里的美人掀开帘子准备骂李白时,见李白文质彬彬、风度翩翩,不仅不恼怒,反而邀请李白到她的家中做客。这段描写,是唐朝开放遗风的真实写照。既如此,盛唐时期,干吗会选择“和亲”,有这个必要吗?

事实上,贞观年间,虽然中原王朝富足和谐,百姓安居乐业,但边患危机也一直困扰着大唐王室,唐太宗李世民对此颇为头疼。

贞观八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出使臣来大唐进行友好交流,此行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要求唐朝赐一位公主与之成婚。要知道,汉代以后,“公主”大都是皇帝的女儿,当时唐朝富足鼎盛,面对吐蕃的请求,李世民当然不屑一顾。

对于松赞干布来说,“弱国无外交”的道理他不是不懂,他之所以这么理直气壮地找大唐和亲,主要是因为他想寻求某种认同感和存在感,何况当时吐蕃有这个底气。

隋朝的时候,一个叫作囊日松赞的人在青藏高原建立了自己的部落,并将自己的势力逐步扩大的周边地区,且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这个人正是松赞干布的父亲。在松赞干布12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年少的他不得不承接父亲的遗愿,扛起了一统青藏高原的大旗。经过努力,他建立了实际政权,并且发展农业,制定文字,在他的带领下,吐蕃在很短的时间里逐渐强大。此时的松赞干布不过是一个17岁的少年。

尽管松赞干布将吐蕃打造成了强国,但却一直没有得到唐朝的认可,包括当时南边的印度,都是比较难啃的骨头。所以,松赞干布也没有贸然攻打,他转而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和亲。

很明显,如果唐廷答应,那么就预示着唐朝承认吐蕃的存在,如果唐朝不赞成和亲,那么吐蕃正好找借口发兵,来一展自己的实力。松赞干布采取了东边和南边两路同时和亲求娶公主的办法。印度方向,吐蕃向当时位于尼泊尔地区的邻国——尼波罗国,提出了和亲的想法,尼波罗国很快就给出了回应,将本国的尺尊公主嫁到吐蕃。但大唐这边可就没这么好说话了。

其实松赞干布早有预料,李世民果然拒绝了和亲的要求。既然像吐谷浑这样的小势力都可以娶大唐的公主,那么实力强悍的吐蕃为何就不可?松赞干布向李世民递话,他准备攻打唐朝。4年后,吐蕃找了一个借口后,联合羊同一起发兵吐谷浑,然后直逼松州(今四川松潘地区)。松赞干布扬言,如果李世民不同意和亲,就将带兵打到长安去。

我们知道,李世民是一代将才,沙场点兵、文韬武略,他样样精通。在未当皇帝之前,李世民曾和父亲李渊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论打仗,他经验丰富,所以并不畏惧吐蕃的狠话。对于吐蕃的挑衅,李世民镇定自若,他派出一支劲旅前往松州准备迎敌。

吐蕃当然低估了李世民的实力。唐朝主力大军还没来得及参战,左将军牛进达所率领的前锋部队就已经将吐蕃军队打得满地找牙。松赞干布大惊失色,马上命令撤军。这一仗让松赞干布对盛唐有了新的认识,很显然李世民吃软不吃硬。

后来,松赞干布干脆带着黄金五千两、以及其他珍宝数百,率领满朝文武亲自到大唐赔罪,并再次提起和亲一事。高高在上的李世民看着堂下低声下气的松赞干布很满意,这次他反倒很爽快地答应了和亲一事。

可是护女心切的李世民怎么会舍得将自己的女儿远嫁吐蕃,经过一番考虑之后,他决定从唐氏宗亲之中选取合适的和亲对象。最终,李世民想起堂哥李道宗家,有一位年方二八尚待字闺中的姑娘。虽然李道宗内心也极不愿意,但如果反对那就是抗旨不遵。好在姑娘家深明大义,因为她知道此行的目的及意义,便爽快地答应了。

唐太宗便将这位侄女选了出来,赐号:文成。

而公主这一不经意的允诺,却让汉藏两族受益匪浅。在通过了“六试婚使”等重重考验之后,贞观15年正月十五,李世民下令17岁的文成公主远嫁。文成公主告别父母,阔别家乡,踏上了远嫁吐蕃的征程。娶亲队伍从长安出发,经西宁,翻日月山,最后到达了拉萨。17岁正值青春年少,正值花样年华,但文成何尝不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然而她柔弱的肩头,已经挑着和亲使命的重担。

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

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和亲的女子说白了就是一个人质,好在文成公主的背后是繁荣的大唐,如果说她能从中善加引导和调节,那么吐蕃王室一定不会也不敢去为难文成公主。况且,文成公主是一位贤德的女子,不仅在治理国家方面帮助松赞干布,而且和亲时,她所带去的嫁妆,也是非常“豪华”的。

《吐蕃王朝世袭明鉴》记载,文成公主的陪嫁有有“释迎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又有很多烹技食物,各类饮料,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治404种病的医方100种,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带了芜警种子等入藏。

不得不说,文成公主此去与吐蕃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

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为了感谢唐廷公主的贡献,松赞干布为其修建了布达拉宫,此后夫妻二人也非常恩爱。

唐朝陈陶《陇西行》: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文成入藏和亲,让吐蕃百姓受益匪浅,同时促进了汉藏之间的文化交流,对促进民族融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吐蕃人民称文成为“甲木萨”(藏语中“甲”的意思是“汉”,“木”的意思是“女”,“萨”的意思为神仙),足见文成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所有的这一切,看上去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9年的婚姻和所有美好,都随着松赞干布的离世戛然而止。公元650年,李世民去世的第二年,松赞干布忽然暴毙,此时的文成公主才26岁,正值壮年时期。虽然此后关于文成公主的记录渐渐减少,但我们可以从唐蕃之间的微妙关系,判断出文成的艰难处境。

由于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没有生下子嗣,吐蕃新帝则是松赞干布年幼的孙子芒松芒赞。因为年龄小,所以大权旁落到了宰相禄东赞的手中。在禄东赞的带领下,吐蕃与大唐的关系又逐渐僵化。十多年后,吐蕃的势力达到鼎盛时期,野心勃勃的禄东赞为了满足扩张的野心,发兵消灭了已经成为大唐附属的吐谷浑,彼时文成公主39岁。

面对吐蕃的挑衅,唐高宗忍无可忍,他派出能征善战的薛仁贵西征迎敌,与吐蕃之间进行数次攻伐,从此撕破脸皮。这让留在吐蕃孀居拉萨的文成公主十分痛心,尽管文成尽全力去调和,奈何她一个弱女子手中无权,只能暗自神伤。

公元680年,带着无尽的遗憾,文成因感染天花而孤独地在拉萨去世,终年56岁。

折柳烟尘,白雪高原。这一路向西,没有归来故土日,这一世征程,没有回首少年时。

不难看出,从大唐远嫁吐蕃,从26岁寡居到56岁客死异乡,三十多年里,文成公主自始至终未能再回大唐。文成公主的结局有些凄凉,一边是对丈夫的无尽思念,一边是对家乡的愧疚,因为她未能彻底完成和亲的使命。然而,人们从来没有责怪她,非但如此,汉藏人民还给了她极高的评价。

文成公主去世时,吐蕃王朝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至今拉萨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1300多年历史。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以及推进藏族文化的功绩,至今仍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在汉藏民族间广泛传播。文成公主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是绿度母的化身。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的200多年间,唐蕃之间使臣和商人始终往来频繁。

有人说,文成公主她是汉家的女儿,是藏家的王后,是民族交融的风尘使者,也是历史千年的和平神谕。对此,你怎么认为?

(盛唐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柔弱的肩膀上担负起和亲的历史使命。在推进唐蕃之间的交流和汉藏之间融合方面,文成公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松赞干布去世之后,她寡居三十年,期间,她虽然没有大权在握,可仍然不遗余力促进两族之间的友谊,因此受到人们崇敬。对于这位深明大义的公主,你怎么看,欢迎点评关注。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标签: 文成公主

更多文章

  • 都知道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做了贡献巨大,那她最后结局是怎样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团团说历史标签:文成公主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文成公主的远去的身影消散在了茫茫大漠之中,她对汉藏文化交流的贡献却永载史册,书写了民族间友好往来的篇章。同时也彰显了唐文化的兼容并蓄。可是,人们只知道她入藏和亲,贡献巨大,却不知道她最后的结局。文成公主嫁过去后的生活如何呢?她在藏的生活幸福吗?文成公主,史书记载为

  • 文成公主:大家只知她入藏和亲功劳巨大,却鲜有人知其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孙金星标签:文成公主

    《旧唐书》曾言:“初至大国,待我甚厚,许嫁公主。”唐朝年间,为促中原吐蕃和谐发展,文成公主代表大唐,和亲出嫁,其过人贡献,流芳百世,时至今日,此和亲举动,仍得世人称赞。提到和亲,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在古代社会中,许多王朝与其他部落进行交往的过程中,都会使用和亲这一手段。作为一种较为和平的政治建交手段

  • 藏族人为什么喜欢叫陕西人舅舅?文成公主:有种幸福叫化身绿度母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和亲影响深远,即使到了今天,陕西人到了藏族,一些藏胞都会叫他们“舅舅”,也一直称文成公主为“阿姐甲莎”(意为汉族阿姐)。汉藏舅甥之谊,因文成公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历史上,近200年之后,吐蕃王朝还因此与唐朝会盟。文成公主:有一种幸福叫化身绿度母根据《旧唐书·吐蕃传》的记载,“弄赞乃遣其相禄

  • 杨紫文成公主大爆火!雍容华贵彻底惊艳,比《香蜜》《青簪行》还绝

    历史人物编辑:郭通娱乐讲标签:文成公主

    《国家宝藏》作为央视出品的综艺节目,高品质、与历史的完美契合、演员的精湛表演,再次掀起国风热潮,Up到现在,该剧已经播出两季。前不久,第三季正式揭晓了首发阵容,让大家更加期待了。在首发阵容中,最让大家惊喜的肯定是杨紫这次在节目中的古装了。可爱俏皮的小猴子,这次直接穿越回了唐朝,成为了大家非常熟悉的历

  • 文成公主:世人只知她的贡献,但却不了解她的余生过得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汪结龙标签:文成公主

    唐朝时期出现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公主,她就是文成公主。文成公主代表唐朝与吐蕃联姻,在进入了拉萨后,文成公主开始着手教授各种生产技术,此举推动了吐蕃当地的发展。那么,在余下的几十年内,文成公主究竟得到了怎样的结局呢?一、文成公主的身份和生活文成公主出生于公元625年,虽然她的身份是公主,可她却并非正统公主

  • 文成公主:柔弱女子撑起与吐蕃的和平,却为何拒绝再回大唐

    历史人物编辑:王增涛标签:文成公主

    在中国历史上,“和亲”一直是稳定边疆的一种重要手段,汉有“昭君出塞”,唐有“文成公主进藏”。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两个人都是非常伟大的女性,他们以自己柔弱的身躯,担负起和平的重任,远嫁异域,成为稳定边疆的的定海神针。后人歌颂她们的伟大和奉献,但是却鲜有人知他们为此付出的巨大牺牲。比如文成公主,嫁入吐蕃9

  • 这里全境景点不收费,神秘古寺建在悬崖上,藏有文成公主的嫁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也会下雨高基兹标签:文成公主

    青海之旅,我一直忘不了玉树。这个平均海拔在4200米的地方,不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古迹,从来没有门票一说。面对大自然的风光与历史遗留下的古迹,玉树人的质朴和善良,似乎要将大美玉树毫无保留的展现给世间。不论是大自然的馈赠还是先人的遗产,面对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玉树人为何对全国游客进行免费时尚?他们的回

  • 唐朝10大美女,杨贵妃居榜首,文成公主也入选,你都知道吗?

    历史人物编辑:啾啾看电视标签:文成公主

    1。杨贵妃:杨贵妃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虽然身材丰满,但史书上也记载她是一位舞神,而且还精通胡玄武。2.武则天:武则天是第一位女皇帝,也是一位大美女。她兼具颜值和实力。据说武则天刚进宫就被李世民评价为“佳人”,可想而知,武则天的身材是多么的完美。3、李谷儿:据史料记载,李谷儿的一生十分坎坷。虽然

  • 新疆《昆仑之约》西藏《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哪个更值得看?

    历史人物编辑:小晴情感解读标签:文成公主

    因为我喜欢旅行,近年来我去过我们国家的很多地方。有时,我会在晚上去看当地的现场演出。 我在桂林看过《印象·刘三姐》,在杭州看过《千古情》,在平遥看过《平遥》,在敦煌看过《敦煌》,在张家界看过《魅力湘西》,在腾冲看过《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再见平遥》。这么多年来,我仍然没有忘记那些场景,大多数现场

  • 汉代有昭君出塞,唐朝有文成公主进藏,为什么明朝没有和亲?

    历史人物编辑:史料侦探社标签:文成公主

    在网络上对大明有如此描述:“不和亲,不赔款,不纳贡,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以此表达明朝气节。虽然被证实,这是后世独撰,但是明朝无和亲,的确是事实。没有任何史料、资料记载,明朝有公主和亲的记录。 和亲队伍 那么,为什么明朝没有和亲的行为呢?第一,明朝起家的原因。朱元璋起兵反元,口号是“驱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