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郭子仪经历七朝,为何能屹立不倒?

郭子仪经历七朝,为何能屹立不倒?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沈烈康 访问量:4692 更新时间:2024/2/28 9:12:01

从古至今许多人都在历史上留下了姓名,这其中最多的要属为封建王朝效力的大臣们,他们大多忠心为国,帮助统治者管理国家,虽然历史上也有很多的奸臣和贪官,但更多的还是衷心为国的忠臣,更有许多大臣是一生经历了数个王朝且不管在哪一朝都在为了国家而努力工作的。

这样的几朝老臣大多都是有着明确的理想和信念的,他们为官的初衷向来都是为了百姓服务,为了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断为统治者出谋划策。

但大多数经常看历史剧或者历史相关的小说的人也会知道,在古代的封建王朝中,大臣之间也是分了许多党派的,所以想要能够在变幻莫测的朝堂中立稳脚跟,还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屹立几朝都不倒,说明此人的心性是非常强大的,且在为人处事方面也是相当优秀。

郭子仪就是这样的人物,对于不是很了解历史的人来说,郭子仪可能不是特别熟悉,但郭子仪确实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而他经历七朝,为何能屹立不倒?

其实,这与他本人的心性有脱不开的关系,首先就是他为人十分大度,其次便是他一直忠心爱国,有足够的资本让皇帝护着他,不让他被算计。

毕竟在封建王朝中权利最大的还是皇帝,所以在那样的环境中如果有皇帝护着被人算计到的几率就会更小,所以,郭子仪才能安稳的度过七朝。

一、郭子仪是何人

郭子仪,是属于现在的陕西人,他的父亲就是唐代著名的将军、政治家和军事家郭敬之,而且他的父亲还是寿州刺史,这样的家族条件对于后代的培养是非常有好处的。

相比于普通家庭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明显这样的家庭底蕴更加丰富更能够给孩子成长提供更好的条件,所以,郭子仪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在他长大之后也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将军,在唐朝许多战事中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虽然家庭条件优越,但郭子仪却并不是靠着父亲的名声出名的,他在很早的时候就参加的武举,虽然没有取得十分优异的成绩,但也凭着武举成功进入了官场。

在武举结束后,他以“异等”成绩补录为了左卫长上,之后凭借自己的政绩数次升迁,曾先后担任贵州都督府长史、单于都护府副都护、安西副都护等,之后他更是一度升任至三品官。

可惜,在母亲去世后,郭子仪辞官返回了家中为母亲守孝,但皇帝可惜这样的人才,所以在国家出现动乱后便将郭子仪夺情让其继续为国效力。

夺情是对于古代官员的一种特有的说法,指的是当官员家中父母去世时,自己要主动辞官回家中为父母守孝数年,如果自己不主动上报被朝廷发现,就是不孝的表现,那么这个官员就会被免职,但如果皇帝在知道官员需要回家守孝。

但由于其他考虑皇帝主动要留下官员继续在朝中效力时,就被称之为夺情,夺情并不是皇帝不近人情的表现,而是皇帝对于这个官员十分重视,对于他能力十分认可的含义,所以在封建王朝如果官员能够被皇帝夺情是十分骄傲的。

郭子仪在任期间,为唐朝军事做出了很大贡献。

先是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被夺情重新用,皇帝先后任命数个官职在他身上,郭子仪也不畏惧,率军向东讨伐安禄山,不仅收服了静边军和云中,还斩杀了两大叛将周万顷和高秀岩,在立下这些功劳后,郭子仪就被皇帝加封为了御史大夫。

之后的数年中,郭子仪先后率军克复两京、再复长安、抵御吐蕃,虽然曾有兵败,还数次被其他官员在皇帝面前进献谗言,但郭子仪始终被皇帝重用,不曾因这些原因就失去自信赋闲家中,这不正说明了郭子仪此人强大的内心,这一点值得我们许多人学习。

二、传世故事颇多

关于郭子仪此人,许多人都不曾听过这个名字,但历史上确实有许多关于他的故事流传下来,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这几个。

第一个就是诚感鱼朝恩,讲述的是郭子仪在抵御吐蕃时,鱼朝恩将其父亲的坟墓挖掘开来,郭子仪不仅没有恼怒,还说还是上天对自己的告诫,而且在后来鱼朝恩宴请他是,他也没有听信谗言认为是鱼朝恩要对自己不利,反而只带了很少的人前去赴宴,因此而打动了鱼朝恩。

第二个就是恳辞尚书令,郭子仪在立功后,皇帝要加封其为尚书令,但不管如何郭子仪都不肯接受,还说明了这个官职的特殊性,自己无论如何都是不能接受的,皇帝听后大加赞赏,不仅将此事在朝中说给其他官员听,还将此事计入了国史,也表达对郭子仪的赞赏。

第三个便是纳俸出马价,当时回纥已与大唐建立了互交关系,回纥想要将一万匹马匹卖给大唐,但当时朝廷经费有限,只能买得起一千匹,但郭子仪考虑到这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不仅可以给回纥人增加收入,还可以补充大唐缺失的马匹,一举两得。

因此便请求自己出一年的俸禄给朝廷购买马匹,虽然这件事最终没有获得皇帝的允许,但这件事流传开后还是收到了许多人的赞扬。

三、为何屹立不倒

郭子仪之所以能够经历七朝还屹立不倒,这都要归功于这个人的品行。

首先,郭子仪这个人为人大度,从不树敌,有人得罪了他,他也从来都不会记仇。安史之乱爆发后,有个叫李光弼的人与郭子仪互相不对付,当皇帝提拔郭子仪后,派郭子仪去平定河北,郭子仪为了大义举荐了李光弼,想要让李光弼辅佐他前往战场杀敌。

李光弼知道后以为郭子仪是想借机除掉自己,于是他恳求郭子仪放过自己的妻儿。郭子仪听后立马解释道,是希望与李光弼不计前嫌,一起为国效力。

在朝中的郭子仪向来如此,遇到与自己有隔阂有矛盾之人,总会想办法化解矛盾,化干戈为玉帛。

其次,郭子仪对国家忠心耿耿,任劳任怨,对每一位皇帝的命令都是言听计从,即使是手握兵权,只要皇帝下诏,他都会立马听从,绝不推脱。

并且,郭子仪为人谦逊、廉洁,在担当重任之际,他不要求升官发财,只求认真完成皇帝下达的指令,即使是皇帝对其有嘉爵封赏,他也会委婉推辞。如此一个一生清廉、知足常乐的人才,怎能不惹历朝皇帝的喜爱。

最后,在黑暗危险的官场混,怎能缺少一颗谨慎小心的心呢,而郭子仪在这点上就做的很好。在安史之乱后,郭子仪立下大功,但他依旧谨言慎行,擅长讨好其他官员,弄清楚其他官员的兴趣爱好,并投其所好,广交好友,有官员生病,他也会及时去拜访慰问。

对家里人,郭子仪也会细心教导,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如果有客到访,还要做到讲礼貌,并且主动迎接,亲自接待。后来有一次,长相丑陋的卢杞来郭子仪家拜访,见惯了他人嘲笑的卢杞在郭子仪家受到了无比的尊重,这让卢杞大感欣慰。

后来,卢杞当上了宰相,把之前嘲笑、得罪过他的人通通杀害,但依旧对郭子仪相当尊敬。

郭子仪这样一个人品极佳、谦逊、廉洁、有大家风范、对国家和统治者忠心耿耿、说一不二的人,就算是放在现代,也必将是一个受人尊敬、德高望重的存在,这便是他能够历经七朝,依旧受人尊敬、屹立不倒的原因。

标签: 郭子仪

更多文章

  • 郭子仪胜仗归来,为何赏赐只要美女?

    历史人物编辑:王家伦标签:郭子仪

    公元773年,年过70岁的郭子仪战胜了吐蕃,此战之后郭子仪名满天下,得胜归来皇帝问他想要什么赏赐,郭子仪大声的说:臣什么都不想要,只想要美女。在场的群臣纷纷大笑,要知道当时的郭子仪已经是汾阳王,作为一个异姓王想要美人简直是唾手可得,但是为什么他找皇帝要美女呢?多年后,大家才知道郭子仪是一个真正有智慧

  • 郭子仪儿子醉打公主,“我爹只是不愿当皇帝”,而皇帝的回答亮了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郭子仪

    在中国历史上,有太多的文臣武将因为功高震主,而遭到帝王的猜忌,最后往往不得善终。说起历史上功高震主的大将,唐朝的郭子仪绝对是名列前茅的。但他不仅没有被皇帝猜忌,而且即使自己的儿子说出了大逆不道的话,也什么事也没有,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郭子仪唐朝大将,一生堪称传奇。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收复河北诸

  • 皇帝要重赏郭子仪,郭子仪:我只要6个美女,多年后知道他的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徐晓林标签:郭子仪

    在中国历史上,武将功高震主一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在爆发战争的时候,他们在外面叱咤沙场,冲锋陷阵,为皇帝开疆扩土和守卫家园;然而真的到了和平时候,武将这个时候又非常尴尬,由于在战场上立下的功劳,导致军中的士兵只知道将军而不知道皇帝,而他们所立下的那些功劳也成为了皇帝最大的威胁,比如宋代岳飞。因为对

  • 岳飞含冤而死时,监斩的竟然是被宋高宗比作郭子仪的杨家将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邓海春标签:郭子仪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2),被金人视为心腹大患的民族英雄岳飞在狱中不幸遇害,军民闻之无不痛哭落泪,而以秦桧为首的奸臣们则纷纷弹冠相庆。对于岳飞之死的细节,许多史料都有所记载,如《因话录》就记载岳飞死前曾在供状上题“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表示自己的愤慨,这一说法可谓流传甚广。至于岳飞的死因,《朝

  • 郑州侯寨与郭子仪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张钒标签:郭子仪

    郑州西郊,侯寨乡侯寨村与唐郭子仪有关。郭子仪是山西人,怎么与河南的郑州候寨,“候”与寨有关?有牵连?从何说起?郭子仪,唐肃宗时大将,山西汾阳人。时“安史之乱”,郭子仪被任命兵部尚书、兵马副元帅,与李光弼等率兵先后平定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等的叛乱,收复长安洛阳,恢复唐朝以后中兴。王肃宗李亨加封郭子仪

  • 奇丑小官造访,郭子仪以礼待他,日后小官得势后,放了郭子仪一家

    历史人物编辑:迟传龙标签:郭子仪

    郭子仪,威震河东,对唐朝有再造之功,受到几朝皇帝的尊宠,一生获得的良田多到数不清楚,权倾一时,功高盖主却从未遭到弹劾和质疑。很多人都知道,诸如韩信、蓝玉、年羹尧等大臣,都曾因为功高盖主而被当权者处死,下场凄凉。 那么,为何郭子仪功勋卓著,却从未被皇帝质疑,也很少被大臣弹劾呢?其实,郭子仪之所以能保住

  • 郭子仪辞权升官,谋权者争权身败,细数与郭子仪争权夺位者

    历史人物编辑:姜腾标签:郭子仪

    历史上但凡功勋卓著声望大震者,既因出类拔粹而召臣僚妒毁,也因功高震主而被君王疑忌。因之,历朝历代开国元勋或救国功臣,或失宠于“兔死犬烹”,或冤死于臣妒君疑,可谓比比皆是。然而,“再造唐室,功盖天下”的唐汾阳王郭子仪,却以其“位重恳辞,失宠无怨”、“不幸危而挟君,不因冤而报复”、“事上诚尽,朝闻命夕引

  • 郭子仪的祖坟被刨后,为啥不怪罪仇人,还跟人家一起逛街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郭子仪

    大历二年,郭子仪正在战场厮杀,却听说自家祖坟被刨了,他火急火燎赶回朝中,却没有怪仇人,还与仇人一起逛街。皇帝看着愤怒赶回来的郭子仪,以为他要兴师问罪,谁知他却泪流满面的说:“臣常年在外征战,手下士兵经常有毁坏别人祖坟的事,如今自己祖坟遭劫,是老天在惩罚我呀,这怪不得别人。”这话让皇帝和满朝文武百官诧

  • 皇帝下旨给郭子仪升官,郭子仪直接说如果接旨必死无疑

    历史人物编辑:甲一方文史标签:郭子仪

    说起郭子仪,我们对这个人都不陌生。郭子仪出生在唐玄宗年间,是武举出身。本来也只能慢慢的往上爬,成为一个武将。但是755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这时候唐朝成平日久无人可用,启用了郭子仪。而郭子仪也因为战功卓越,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整个安史之乱都是郭子仪和李光弼平定的。但是李光弼这个人骄横跋扈,

  • 一书生拜访郭子仪,郭子仪:快!赶紧将家中女眷藏起来

    历史人物编辑:徐晓林标签:郭子仪

    一天,郭子仪和歌姬玩乐。正玩得尽兴,突然下人来报:“老爷,门外有一书生拜访。”郭子仪附耳一听,立即下令:“原来是他!快,让家中女眷歌姬躲起来,一律不准露面。”这位登门拜访郭子仪的书生是谁呢?他就是卢杞。此时的卢杞还是一位不知名的书生。女眷和歌姬躲到了屏风后面。随后,郭子仪和卢杞单独谈了很久。卢杞走后